說明:
一、古籍類的書目是以朝代順序,由前至後列出。
二、近人著作是以作者姓氏筆畫為依據,由少至多列出。
三、期刊論文及學術論文是以寫作年份,由前至後列出。
一、古籍
(漢)劉向撰:〈列仙傳〉收錄於《中國神仙傳記文獻初編》,臺北:捷幼出版社,1992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新校三國志注》,臺北:世界書局,2012年。
(晉)陶潛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晉)宗懍著;王毓榮校注:《荊楚歲時記校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鄭晚晴輯注:《幽明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
(梁)蕭統編;張啟成;徐達等譯注:《昭明文選》,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釋:《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唐)房玄齡撰:《新校本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唐)杜甫著;謝思煒校注:《杜甫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唐)杜牧著;(清)馮集梧注:《樊川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南唐)李璟,李煜撰;(宋)無名氏輯;王次聰校注:《南唐二主詞校注》,臺北:世界書局,2010年。
(宋)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李燾著:《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黃庭堅著:《黃庭堅詩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李格非著:《洛陽名園記》,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0年。
(宋)趙明誠撰:《金石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宋)傅察撰:《忠肅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徐松撰:《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
(宋)劉跂撰:《學易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徐自明著:《宋宰輔編年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宋)許景衡撰:《橫塘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洪興祖著:《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
(宋)洪邁撰:《容齋四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宋)張端義撰:《貴耳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0年。
(宋)晁公武著:《郡齋讀書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宋)劉克莊著:《後村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宋)朱熹著:《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
(宋)岳珂著:《寶真齋法書贊》,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宋)周煇撰;劉永翔校注:《清波雜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宋)王灼撰:《碧雞漫志》,臺北:新興出版社,1975年。
(宋)胡仔撰:《苕溪漁隱叢話》,臺北:世界出版社,2009年。
(宋)陸游撰:《渭南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李心傳著:《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宋)曾慥輯:《樂府雅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吳文英著;孫虹、譚學純校箋:《夢窗詞集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宋)陳元靚等編:《新編纂圖增類羣書類要事林廣記四十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陶穀,吳淑撰;孔一點校:《清異錄 江淮異人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元)脫脫著:《新校本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元)脫脫等修:《宋史藝文志》,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明)馮琦著:《宋史紀事本末》,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明)毛晉撰;潘景鄭校訂:《汲古閣書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黃以周等輯注:《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清)畢沅編著:《續資治通鑑》,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清)王鵬運著:《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王士禎著:《花草蒙拾》,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田同之著:《西圃詞說》,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紀昀總纂;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主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 四一六卷,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清)況周頤著:《況周頤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二、近人著作
于中航著:《李清照年譜》,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方豪著:《宋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8年。
王學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平慧善著:《李清照及其作品》,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年。
艾朗諾著;夏麗麗,趙惠俊譯:《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何廣棪著:《李易安集繫年校箋》,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沈松勤;王興華注譯:《新譯范文正公選集》臺北:三民書局,2014年。
沈松勤著:《北宋文人與黨爭:中國士大夫群體研究之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林瑞翰著:《中國通史》,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
南宮博著:《李清照的後半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姜漢樁,姜漢森注譯:《新譯李清照集》,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唐圭璋著:《李清照詞鑒賞》,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文光出版社,1973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孫立著:《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孫崇恩選注:《李清照詩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
徐北文主編:《李清照全集評注》,濟南:濟南出版社,1990年。
徐培均著:《李清照》,臺北:群玉堂,1992年。
徐培均箋著:《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袁行霈著:《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17年。
涂美雲著:《北宋黨爭與文禍、學禁之關係研究》臺北:萬卷樓,2012年。
康震著:《康震評說:李清照》臺北:木馬文化,2010年。
曹樹銘校釋:《李清照詩詞文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陳祖美主編:《李清照作品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陳祖美著:《李清照》,臺北:知書房,2004年。
陳祖美著:《李清照評傳》(李清照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陳祖美編著:《李清照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
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
黃永武著:《新增本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黃墨谷輯校:《重輯李清照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黃麗貞著:《詞壇偉傑李清照》,臺北:國家出版社,2007年。
楊伯峻著:《孟子譯注》,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葉嘉瑩著:《迦陵說詞講稿(下)》,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縮印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年。
趙萬里編:《校輯宋金元人詞》,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13年。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2009年。
劉瑜選析:《莫道不銷魂:李清照作品賞析》,臺北:德威國際文化,2002年。
劉維崇著:《李清照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歐麗娟著:《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鄧紅梅著:《李清照新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黎活仁等主編:《女性的主體性:宋代的詩歌與小說》,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錢穆著:《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繆香珍著:《李清照與朱淑真評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繆荃蓀撰:《雲自在龕隨筆》,臺北:世界書局,2010年。
謝冰瑩等注譯:《新譯古文觀止》,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
羅家祥著:《北宋黨爭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日)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三、期刊論文
邱燮友:〈詩歌意象的表現〉《幼獅文藝》第47卷第6期,1978年6月,頁28-37。
鄔曉菁:〈李清照分期新論〉《寧波師範學報》第4期,1996年,頁109-113。
吳惠娟:〈淺論唐宋詞表達的情感層次〉《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3期,1997年9月,頁415-423。
蕭慶偉:〈熙豐、元祐黨爭的特質及其蛻變〉《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8年,頁58-63。
陳康芬著:〈邊緣的女性主體——試以詞體中的婉約風格與擬女性話語觀看宋代女性詞家〉收錄於黎活仁等主編:《女性的主體性:宋代的詩歌與小說》,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李麗華:〈女性自傳文學的書寫意識與書寫特質——以李清照〈金石錄後序〉為剖析文本〉《漢學論壇》第二輯,2003年,頁13-28。
邵清風:〈易安詞分期新探〉《巢湖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頁67-71。
石邵華:〈論李清照生命意識的演進〉《成都大學學報》第9期,2007年,頁87-90。
陳玉蘭:〈論李清照南渡詞核心意象之轉換及其象徵意義〉《文學遺產》第3期,2008年,頁77-82。
王長順〈李清照詞意象美嬗變論析〉《文藝評論》第2期,2012年,頁46-49。
四、學位論文
金容春:《李清照詞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郭曉菁:《南渡詞人李清照——其詞作與詞學主張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郭錦蓉:《易安詞中的愁》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陳怡君:《李清照性格思想及生活情趣探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程汶宣:《李清照詞篇章意象析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張美智:《《漱玉詞》藝術探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王廣琪:《動亂中的詞人——李煜李清照詞比較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洪怡姿:《李清照詞與徐燦詞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吳美珍:《李清照詞作之情感嬗變與藝術特質探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劉淑菁:《《漱玉詞》花鳥意象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9年。呂宜芳:《秦觀與李清照詞之比較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