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白華(1994)。《宗白華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2.宗白華(1989)。《美學與意境》,臺北:淑馨出版。
3.宗白華(1987)。《美從何處尋》,臺北:駱駝。
4.周仕強(1992)。 慈竹、黃竹杆部結構和纖維形態的研究。竹漿、龍鬚草漿學術論文專集90-99。
5.吳順昭、王秀華(1976)。臺灣竹材之構造研究。臺灣大學與國科會及農復會合作研 究報告第16號。79頁。
6.任山(2017)。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畫中的審美意蘊,美與時代中,16-17。
7.李清(2019)。宋代山水畫中的道家思想探析,藝術評鑒,41-420。
8.李鈞棫(1986)。工藝材料,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9.雷鐸(2006)。禪宗智慧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0.洪啓嵩(1998)。《睡夢禪法》,臺北:阿含文化。
11.韓林德(1989)。《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2.顧偉康(1994)。禪宗六變,臺北市:東大圖書。
13.馮民生(2007)。中西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吳冠中(1988)。《吳冠中繪畫形式分析》,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15.金伯利 伊拉姆,2003。設計幾何學[,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16.張建成(1992)。基本設計概論,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17.呂清夫(1987)。造形原理,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8.淩繼堯(2007)。《美學的十五堂課》,臺北,五南圖書。
19.鄭智夏(2010)。「茶禪一味」美學思想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20.於民(1989)。《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42。
21.王朝俠(2014)。中國畫的“留白”與產品設計,國畫家,69-70。
22.李澤厚(1996)。《美學四講》,臺北:三民。
23.李澤厚、劉綱紀(1987),中國美學史,臺北:穀風出版社。
24.許玲瑛、李文昭(2011)。 六種臺灣常見竹材之型態特徵及熱解產物。林業研究專訊18 (1) ,1-6。
25.劉暢(2014)。淺談留白意象在建築設計中的意義與作用,新西部。36期,108。
26.徐麗櫻(2019)。藝術作品中留白概念運用於插畫創作之設計,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7.L·A·貝克(2006)。東方哲學簡史,中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8.劉墨(2003)。中國美學與中國畫論:人民美術出版社。
29.蕭衣紋(2014)。家徽研究與設計運用創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