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8: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范志
研究生(外文):FAN,ZHI
論文名稱:以「留白」的東方美學思想為基底之竹材創作設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Bamboo Design Based on Oriental Aesthetics Thought of " Leaving Blank"
指導教授:蔡旺晉蔡旺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WANG-CHIN
口試委員:蔡政旻何明泉
口試委員(外文):TSAI,CHENG-MINHO,MING-CHYUAN
口試日期:2020-06-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創意生活設計系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3
中文關鍵詞:「留白」美學思想造形竹材傳統工藝
外文關鍵詞:Forming, bambootraditional craf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每個人對美也都有自我的體驗。但對於美的問題,一般只停留在「直覺」和「感受」層面,很少在「理性」和「哲學反思」層面去思考「美」的本質、規律、特徵等。 因此本研究透過傳統的東方美學思想-「留白」研究入手,透過解構的方式把美學文化融合到器物設計之中。
過去竹材作爲生活必須品,流入千家萬戶,隨著材料的更替,竹材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隨之而來的是傳統工藝的消失。正是如此,創作者通過自身投入到竹工藝學習中,瞭解不同竹材對於設計物的影響,整理出不同形態下竹材的特點與適用性。
本論文在基於以竹材與傳統工藝做為創作要素的基礎下,創作者以「留白」的東方美學思想為思考,歸納出「留白」的四大美學思想:自然之美、形態之美、空間之美、整體之美。希望透過物境、情境、意境三種層次,解析其內涵,並進行物的設計。試圖打破傳統器物外觀與功能既有的形態,尋找器物道之所在。本研究探尋「留白」美學思想,為一種竹材器物設計的創造形式,可產生創新變化與可能性,並藉由相關創作經驗,歸納出一種將留白美學思想應用於竹材設計的創作手法。

關鍵詞:「留白」美學思想、造形、竹材、傳統工藝
Everyone has an individual experience towards beauty. But, as for beauty, it often only reaches the level of “instinct” and “feeling”, people rarely think about the essence, law and feature of “beauty” from the level of “rationality”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Therefore, start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Oriental aesthetic thought of “blank space”, this study integrates aesthetic culture into the design of objects through deconstruction.In the past, bamboo was used by thousands of families as a necessity of life. With the substitutions of materials, bamboo gradually faded out of people's sight, followed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Just so, by devoting himself or herself to the study of bamboo technology, the creator manage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amboo materials on the objects to be designed, and sort out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pplicability of bamboo material in different forms.Based on the bamboo material and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s the creation elements, and the creator taking the Oriental aesthetic thought of "white space" as the reflec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four aesthetic thoughts of "white space": the beauty of nature, form, space and entireness. The author hopes to analyze its connotation and design the object through three levels,which are the realm of object, context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author also tries to break away the existing form of appearance or fun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objects and find the principle of the object.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blank space" explored in this study is the creation form in the design of bamboo objects, which generates new changes and possibilities. Based on these creative experiences, a creation technique of applying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blank space to the new design of bamboo objects is concluded.

Keywords: "Leave blank" aesthetic thought, Forming, bamboo, traditional craft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方法與流程 2
1.4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 東方傳統美學 4
2.1.1美學的含義 4
2.1.2道家意涵 4
2.1.3禪學融入 6
2.2 留白之意涵 8
2.2.1詩畫中的「留白」 9
2.2.2傳統建築中的留白 12
2.2.3傳統樂曲中的留白 14
2.2.4「留白」的哲學意境 14
2.3 形的探討 16
2.3.1造形之要素 16
2.3.2形態的本質 17
2.4傳統竹工藝與文化分析 19
2.3.2竹的文化意涵 30
2.5.1 Yii(臺灣) 30
2.5.2品物流行(中國) 34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方法研究 37
3.1 創作理念 37
3.2 創作主題 37
3.3 創作理論基礎 38
3.4小結 40
第四章 創作作品與説明 41
4.1創作案例一 :原燈設計 — 自然材之美(師法自然) 41
4.2創作案例二 :竹編體設計 — 形態之美(無中生有) 48
4.3創作案例三 :提包設計 — 空間之美(虛實相生) 53
4.4創作案例四 :杯與碟 — 整體之美(意境之外) 62
4.5創作成果評測分析與小結 68
4.6小結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8
5.1「留白」的東方美學思想的轉化 88
5.2 傳統竹工藝 90
參考文獻 92
1.宗白華(1994)。《宗白華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2.宗白華(1989)。《美學與意境》,臺北:淑馨出版。
3.宗白華(1987)。《美從何處尋》,臺北:駱駝。
4.周仕強(1992)。 慈竹、黃竹杆部結構和纖維形態的研究。竹漿、龍鬚草漿學術論文專集90-99。
5.吳順昭、王秀華(1976)。臺灣竹材之構造研究。臺灣大學與國科會及農復會合作研 究報告第16號。79頁。
6.任山(2017)。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畫中的審美意蘊,美與時代中,16-17。
7.李清(2019)。宋代山水畫中的道家思想探析,藝術評鑒,41-420。
8.李鈞棫(1986)。工藝材料,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9.雷鐸(2006)。禪宗智慧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0.洪啓嵩(1998)。《睡夢禪法》,臺北:阿含文化。
11.韓林德(1989)。《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2.顧偉康(1994)。禪宗六變,臺北市:東大圖書。
13.馮民生(2007)。中西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吳冠中(1988)。《吳冠中繪畫形式分析》,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15.金伯利 伊拉姆,2003。設計幾何學[,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16.張建成(1992)。基本設計概論,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17.呂清夫(1987)。造形原理,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8.淩繼堯(2007)。《美學的十五堂課》,臺北,五南圖書。
19.鄭智夏(2010)。「茶禪一味」美學思想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20.於民(1989)。《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42。
21.王朝俠(2014)。中國畫的“留白”與產品設計,國畫家,69-70。
22.李澤厚(1996)。《美學四講》,臺北:三民。
23.李澤厚、劉綱紀(1987),中國美學史,臺北:穀風出版社。
24.許玲瑛、李文昭(2011)。 六種臺灣常見竹材之型態特徵及熱解產物。林業研究專訊18 (1) ,1-6。
25.劉暢(2014)。淺談留白意象在建築設計中的意義與作用,新西部。36期,108。
26.徐麗櫻(2019)。藝術作品中留白概念運用於插畫創作之設計,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7.L·A·貝克(2006)。東方哲學簡史,中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8.劉墨(2003)。中國美學與中國畫論:人民美術出版社。
29.蕭衣紋(2014)。家徽研究與設計運用創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