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文部分
1.Becker,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1), 32-40. doi:10.1086/222820
2.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1. Personnel Psychology, 31(4), 665-699. doi:10.1111/j.1744-6570.1978.tb02118.x
3.Buchanan, B. (1974). Government Managers, Business Executiv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34(4), 339-347. doi:10.2307/975244
4.Buchanan, B.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19, 533-546. doi:10.2307/2391809
5.Cascio, W. F. (1991). Costing human resources: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Boston, Mass.: PWS-KENT.
6.Dalton, D. R., & Todor, W. D. (1979). Turnover turned over: an expanded and positive perspective. Acad Manage Rev, 4(2), 225-235.
7.Etzioni, A. (1964). Moder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8.Griffeth, R. W., Hom, P. W., & Gaertner, S. (2000). A Meta-Analysis of Antecedents and Correlates of Employee Turnover: Update, Moderator Test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26(3), 463-488. doi:10.1177/014920630002600305
9.Kantor, R. M.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4), 499-517. doi:10.2307/2092438
10.March, J. G. & Simon, H. A. (1958). Organization. New York, Wiley.
11.Meyer, J. P. & Allen, N. J.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 61-89. doi:10.1016/1053-4822(91)90011-Z
12.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doi:10.1037/0021-9010.62.2.237
13.Morris, J. H., & Sherman, J. D. (1981). 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3), 512-526. doi:10.2307/255572
14.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2).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 Turnove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5.Porter, L. W & Smith, F. J. (1970). The Etiology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Unpublished Pap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16.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doi:10.1037/h0037335
17.Rothbard, N. P. (2001). Enriching or Depleting? The Dynamics of Engagement in Work and Family Rol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6(4), 655-684. doi:10.2307/3094827
18.Shaver, K. H., & Lacey, L. M. (2003). Job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among staff nurses: effects of job setting and environment. J Nurs Adm, 33(3), 166-172. doi:10.1097/00005110-200303000-00008
19.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 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Harper.
20.Staw, B. M. (1977). Commitment to a Policy Decision: A Multi-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1), 40-64. doi:10.2307/2392433
21.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1), 46-56. doi:10.2307/2391745
22.Wiener. Y. (1983).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s: A No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7, 418-428.
二、中文文獻
1、丁虹(1987)。企業文化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2、內政部(2018)。107年第15週內政統計通報。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ews_detail.aspx?sn=13742(Jan.10, 2020)
3、內政部統計處(2018)。10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取自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node_file/7762/106%e5%b9%b4%e8%87%ba%e7%81%a3%e5%9c%b0%e5%8d%80.pdf(Jan.10, 2020)
4、內政部統計處(2018)。9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取自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node_file/6636/tc9621s.htm(Jan.10, 2020)
5、王靜琳、楊惠如、施燕華、陳月枝、呂桂雲(2007)。職校改制專科後護理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實證護理,3(2),139-148。doi:10.6225/JEBN.3.2.139
6、史意絹(2017)。工作壓力、激勵制度與離職傾向之探討-以南部某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為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護理系健康照護碩士班,屏東縣。7、朱玉華、張永源、黃志銘(2010)。醫院組織氣氛、員工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安泰醫護雜誌,16(4),245-260。doi:10.7078/TSMHMNJN.201012.0245
8、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9、李秉諭(2019)。領導統御、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對海巡人員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海巡署南部分署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嘉義縣。10、李美瑤(2012)。醫療機構員工工作焦慮對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影響:知覺組織支持的干擾效果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11、李香穀(2002)。地方政府員工的知識學習、工作壓力對其組織承諾、工作投入與工作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嘉義縣政府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12、李詩年(2018)。A型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組織承諾及離職傾向之關聯分析-以地區醫院護理人員為例(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桃園縣。13、林威玲(2013)。台灣醫療產業發展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台北市。14、林韋君(2008)。臺灣地區員工工作壓力來源之探討-以聯合心理諮商所服務對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15、林靜如(1990)。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16、邱昰芳(2009)。2010年我國醫療保健服務業產業分析。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
17、洪麗美(2004)。組織變革認知、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改制後私立科技大學行政人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18、洪耀釧、王素真、陳住銘(2015)。醫療產業行政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工作生活品質之探討。華醫社會人文學報,(31),17-32。
19、胡又文(2019)。護理5+2在職專班學生其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某護理專科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大學醫務管理系,台南市。20、唐大鈞(2001)。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影響我國內稽人員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21、高鳳詩(2007)。政府部門派遣勞工組織承諾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臺北市。22、張和然、沈明宏(2013)。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探討-以台灣紡織業為例。紡織綜合研究期刊,23(4),23-43。
23、張瑞春(1998)。組織變革中組織氣候對工作投入、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24、張曉鳳、林育秀、王素美、饒育華、吳芯霈、梁亞文 (2010)。醫療服務人員工作壓力源與離職意願之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6(1),21-31。doi: 10.30156/ccmj.201001.0003
25、曹萃栩(1984)。我國企業界技術專業人員離職意願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26、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台北市。27、許仁宗(2004)。台北市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台北市。28、許爾珊(2010)。員工協助方案之推動與員工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嘉義縣。29、許豪(2014)。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對醫院工作者組織承諾之相關性-以宜蘭縣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台北市。30、陳乃華、陳詳衡(2012)。薪酬、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中國東莞市某台商企業大陸員工案例研究。城市學學刊,3(2),1-32。doi:10.29853/JU.201209.0001
31、陳宗賢(2003)。員工協助方案與組織氣候對工作士氣、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縣。32、陳怡芳(201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策略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33、陳品蓁(2018)。員工協助方案滿意度與留任意願及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數(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南市。34、陳宥均(2010)。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35、陳瑞惠(2002)。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36、陳盤銘(2007)。壓力管理及相關疾病與治療。人文社會學報,3,225-237。
37、陳憲煜(2013)。以商業智慧方法論分析醫療專業人員職涯異動與醫事機構經營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臺南市。38、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39、陸雅美(2006)。內外科病房新進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臺南市。doi:10.6833/CJCU.2006.0008440、曾固瑨(2008)。高中職學務主任的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doi:10.6841/NTUT.2008.0016941、曾怡錦(2004)。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台南市。42、湯柏齡、陳永煌、諶立中(2002)。工作壓力。中華職業醫學雜誌,9(2),145-147。doi:10.30027/cjom.200204.0006
43、黃玉琳(2019)。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對離職傾向影響效果之探討(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桃園縣。44、黃建中(2007)。醫事放射師其人格特質、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探討(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台南市。45、黃英忠(1989)。現代人力資源策略管理。臺北市:華泰書局。
46、黃國龍(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55-83。
47、黃開義(1984)。工作特性、個人特質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探討對離職意願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機械工程所,桃園縣。48、黃義明(2012)。移民署主管領導風格、職員人格特質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ncaa449、黃穗芬、林靜娟、宋琇鈺、陳鳳櫻(2011)。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和離職傾向關係的探討。弘光學報,(63),25-34。doi:10.6615/HAR.201106.63.03
50、葉崇杰(2013)。台北市護理人員工作輪調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研究-以工作壓力和工作適應為中介變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csdsk51、董倏亝(2006)。兩岸員工對領導行為,組織承諾,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相關性之研究-以統一企業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台南市。52、劉怡孜(2003)。工作特性與工作價值觀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地區食品產業之研發人員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縣。53、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54、歐陽玲(1994)。工作生活品質與臨床護理人員離職意願之研討:以臺南地區綜合醫院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中市。55、蔡宜儒(2015)。醫療機構職場友誼對工作績效之影響- 知識分享與工作壓力的中介作用(碩士論文)。doi:10.6833/CJCU.2015.0016956、蔡明呈(2013)。員工幸福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係─以某空軍基地志願役士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臺東縣。57、蔡崑源(2001)。華進集團員工滿意度、工作投入、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58、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59、衛生福利部(2019)。107年醫療機構現況及醫院醫療服務量統計電子書。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4487-49166-113.html(Jan.10, 2020)
60、謝金秀(2018)。員工協助方案與工作壓力對組織認同與留任意願的影響性研究 -以臺南市政府員工為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南市。61、蘇慧萍(2004)。醫療業知識員工工作價值觀、激勵公平性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