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8: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景涵
研究生(外文):CHUANG, CHING-HAN
論文名稱:家庭支持與社會標籤對緩起訴戒癮治療者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fluences of family support and social labeling on drug abusers during their deferred prosecution addiction treatment
指導教授:陳慈幸陳慈幸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TZU-HSING
口試委員:許華孚陳慧女
口試委員(外文):HSU, HUA-FUCHEN, HUI-NU
口試日期:2021-01-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家庭支持社會標籤緩起訴戒癮治療
外文關鍵詞:family supportsocial labelingdeferred prosecutionaddiction treat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為改善近年來施用毒品人數持續上升的問題,並配合以「治療優先於刑罰」之理念,強化社區處遇的手段,我國於2008年實施緩起訴戒癮治療政策。又緩起訴戒癮治療能否順利完成,除了生理、心理因素,就以歸類在社會因素的家庭支持與社會標籤二者較為重要,蓋於戒癮治療歷程中,家庭支持能夠成為個案不再施用毒品之保護因子,同時個案卻也容易受到社會的標籤使其無法順利完成戒癮治療。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支持與社會標籤對於緩起訴戒癮治療者之影響,並瞭解現行緩起訴戒癮治療政策運作之情形。採用質性研究方法,分別於社會扶助、司法執行及醫療戒癮三面向,邀請緩起訴戒癮治療各領域相關實務工作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共計6位研究參與者。
研究結果發現,家庭的經濟支持、行動支持及家人的信任與接納於戒癮治療歷程產生正面影響,使緩起訴個案能順利完成戒癮治療;家人的過度保護及關心成為緩起訴戒癮治療者的壓力來源;緩起訴戒癮治療者所面臨之標籤源自個案本身、鄰居及雇主,且社會標籤易受地緣關係及媒體影響;緩起訴戒癮治療政策執行上面臨家庭成員對政策認識不足而無法提供有效支持、缺少個別心理諮商、戒癮治療缺乏便利性、緩起訴撤銷比例高等諸多困境。
承上所述,研究者提出之結論如下:(一)家庭提供實質性與情感性支持於緩起訴戒癮治療歷程產生支持及保護功能,幫助緩起訴戒癮治療者順利完成戒癮治療;(二)於戒癮治療歷程中所受雇主、同事及鄰居的標籤及社會大眾的眼光影響緩起訴戒癮治療者無法順利完成戒癮治療;(三)緩起訴戒癮治療相關工作者對於現行政策執行提出多項困境,期未來能對此有更多改進之道,提升緩起訴戒癮治療執行之成效。另針對實務工作提出之研究建議如下:(一)強化以家庭為中心之服務,並加強緩起訴戒癮治療政策面知識之宣導;(二) 於司法執行層面上應制定更明確的政策方向及標準供實務工作者參考;(三)健全醫療戒癮服務相關措施,同時發展緩起訴戒癮治療個案之分流處遇。

A deferred prosecution program with condition to complete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has been designed in Taiwan since 2008, in order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 number of drug abusers in recent years, as called as the community-based treatment model. Social factors are related to a successful addiction treatment, but among which family support and social labeling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Because family support is often regarded 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drug abusers, while the social labeling often makes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more difficul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aliz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upport and social labeling on drug abusers during their deferred prosecution addiction treatment an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addiction treatment program. This study use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hich a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with six practitioners from social work, legal and medical background during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inancial and action support provided by family and family member’s trust and acceptance is beneficial to the drug abusers, and help them successfully to complete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However, excessive protection and concern could may conversely cause pressure. Drug abusers who receive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during deferred prosecution would be faced social labeling from neighbors and employers, even by himself (herself). Other disadvantages of this program includ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is policy to family members, lack of pers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lack of accessibility, and the fail rate is high.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protective functions of instrumental support and emotional support help drug abusers to complete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during deferred prosecution.
(2)Labeling from employers, co-workers, and public hind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3)Practitioners of this program have pointed out several difficulties based on their work experiences, and expected improvemen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In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for practical policy are proposed:
(1)To try to improve family-centered services and try to educate family with the knowledge of policy about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during deferred prosecution.
(2)Making explicit policies and standard that could be followed for practical workers.
(3)Completing hospital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diversion for drug abusers in the addiction treatment during deferred prosecu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我國緩起訴戒癮治療之實施及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戒癮歷程與家庭支持之相關研究 24
第三節 戒癮歷程與社會標籤之相關研究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0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2
第六章 研究品質檢核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7
第一節 家庭支持於緩起訴戒癮治療歷程所生之影響 57
第二節 社會標籤於緩起訴戒癮治療歷程所生之影響 66
第三節 緩起訴戒癮治療政策之執行成效及所面臨之困境 75
第四節 研究討論 9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研究反思與建議 9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5
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15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受訪者知情同意書 117
附錄三 訪談札記 119

一、中文文獻
王文科、王智弘,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期,2010年6月,頁29-50
王宏庭,成年藥癮者戒癮認知形成與演變歷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2019年
Neuman, W. Lawrence著,王佳煌、潘中道、蘇文賢、江吟梓譯,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學富文化,2008年
王柏文,從生態系統理論探討更生人重返社會之輔導策略,輔導與諮商403期,2019年7月,頁39-42、62
王雪芳,我國毒品緩起訴戒瘾治療效益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7月
王雪芳、王宏文,臺灣接受毒品緩起訴戒癮治療者再犯罪之分析,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27期,2017年3月
王雪芳、王宏文,臺灣接受毒品緩起訴戒癮治療者再犯罪之分析,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27期,2017年3月,頁1-41
任茜蒙,家庭與戒毒-不同年齡階段吸毒人員家庭支持力度與戒毒成效的分析和思考,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17卷1期,2008年2月,頁65-69
安辰赫,治療社區中成年男性藥癮者戒癮復原歷程之改變因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0期,2007年6月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試辦計畫(核定本),2005年12月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藥癮者家庭支持服務方案操作手冊,2019年3月,頁84-86
吳家楹,北部地區大學院校護理系學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憂鬱程度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李宗憲,我國毒品犯戒癮治療政策之評估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博士論文,2010年,頁118-123
李思賢,減少傷害緣起與思維:以美沙冬療法做為防制愛滋感染、減少犯罪與海洛因戒治之策略,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1)5,2008年12月,頁89-109
李紅濤、喬同舟,污名化與貼標籤:農民工群體的媒介形象,二十一世紀網路版40期,2005年7月
李瑋容,受刑人的心理特質與家庭支持對其在監適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周月清,臺灣受虐婦女社會支持探討之研究,婦女與兩性學刊5期,1994年4月,頁69-108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3卷2期,2005年6月,頁122-136
林俊儒,毒品法庭的制度內涵與爭議檢討,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 31期 ,2019年3月,頁35-70
林盈慧,戒毒經驗之社會建構,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健陽、張智雄、裘雅恬,從海洛因施用者觀點探討緩起訴替代療法成敗之影響因素,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12期,2010年12月,頁1-29
林進丁,探討符號互動論及其在學校組織文化研究和教育的應用,學校行政71期,2011年1月,頁17-34
林達,毒品危害防制之司法資源整合:以多元處遇及毒品法庭為中心從毒品多元處遇談毒品法庭-兼論美國毒品法庭,台灣法學新課題(十四),台北;元照,2019年11月,頁151-247
林澤聰,毒品犯罪者社會控制與再犯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武維馨,緩起訴毒品犯完成美沙冬戒癮治療之因素分析,國立臺北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2012年
法務部反毒大本營,毒品統計分析,2020年4月
法務部統計處,法務統計摘要,2017年4月
法務部統計處,毒品施用者戒癮治療概況分析,2017年
姜筱涵,緩起訴個案戒癮治療之評估,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
紀致光,緩起訴處分戒癮治療之回顧與展望,犯罪學期刊17卷2期,2014年12月,頁193-212
胡克培,戒毒者回歸社會的思考,青少年犯罪問題1期,2008年,頁66、67、59
許春金,犯罪學,三民,修訂六版,2010年
許華孚、林正昇,藥癮戒治者之社會復歸與社會支持接納系統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2期,2009年12月,頁53-80
郭佳慧、林惠賢、李碧玉,生態系統理論於社區健康評估之運用,護理雜誌59卷2期,2012年4月,頁99-105
郭俊旻,毒品施用者戒癮歷程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2007年
陳怡伶、宋麗玉,毒癮愛滋感染者社會適應之探討,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學刊 1期,2014年12月,頁117、119、121-137
陳玟如,藥物濫用者復發歷程之研究,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冠蘭,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家庭支持與兒童適應行為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論文,2010年
陳泉錫、季延平、詹中原。臺灣地區出監毒癮者接受美沙酮替代療法18 個月之再犯率追蹤。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1卷5期,2012年10月,頁485-497
陳彧,問題與啟示:標簽理論視野下的戒毒工作,中國藥物濫用防制雜誌2008年3期,頁185-187
鈕文英,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二版,2019年
黃俐婷,家庭支持的結構與功能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3月,頁367-380
黃淑美,臺灣毒癮男女:性別角色與生命歷程之社會建構觀點,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Margaret L. Andersen, Howard F. Taylor著,黃儀娟、齊力譯,社會學精華版,雙葉,初版,2013年
黃慧娟,施用毒品行為之處罰與管制探討—毒品戒治醫療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
楊士隆,建構毒品施用者修復社會功能的社區資源網絡之研究(修訂版),法務部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
楊冀華,美國毒品法庭計畫與我國附命完成戒癮治療緩起訴處分之比較,矯政期刊 6卷2期,2017年7月,頁19-44
楊冀華,美國毒品法庭計畫與我國附命完成戒癮治療緩起訴處分之比較,矯政期刊 8卷2期,2019年5月,頁 44-66
劉亦純、李昆樺、蔡協利,毒品成癮者及其家人在家庭功能與家庭需求之比較,矯政期刊3卷1期,2014年1月,頁2-42
劉邦揚、吳永達、陳品旻、陳湘渝,毒品多元處遇政策下的法律評價-具體求刑起訴書的實證分析,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 23期,2019年12月,頁21-40
劉俊良、陳意文,藥物濫用戒治成功者復原力敘事研究,藥物濫用防治4卷2期,2019年6月,頁1-23
劉錦淑,緩起訴毒癮患者美沙酮代替療法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蔡田木,我國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機制與成效之檢討,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18年8月
蔡德輝、楊士隆,犯罪學,五南,增訂第七版,2017年
蔡震邦,是復發?還是復原?—藥癮治療的新思維,輔導季刊第47卷3期,2011年9月,頁52-64
蔡震邦、鍾孟惠,家庭系統保護因子對於成年藥癮者復原歷程作用之探討,矯政期刊7卷1期,2018年1月,頁133-156
賴擁連、蔡田木、吳慧菁,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者完成與撤銷戒癮治療之成因分析,藥物濫用防治4卷3期,2019年9月,頁81-112
嚴華,淺析社區矯正理論與標籤理論的關係,商業文化 2010卷10期, 2010年10月,頁12

二、英文文獻
Barrett, A. E., & Turner, R. J., Family structure and substance use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examining explanations for the relationship., Addiction, 101(1), 2006, p.109-120
Birtel, Michèle D., Lisa Wood, & Nancy J. Kempa., Stigma and social support in substance abuse: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Psychiatry Research 252, 2017, p.1-8
Blumer, Herbert., Society as symbolic interaction.,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ought, 1962
Clark, R. E., Family support and substance use outcomes for persons with mental illness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27.1, 2001, p.93-101
Cohen, S., & Wills, T. A.,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hychological Bulletin,98(2),1985, p.310-357
Cooley, Charles H., Looking-glass self, The production of reality: Essays and readings on social interaction 6, 1902, p.126-128
e Cruz, Camila Couto, et al., Frequent experience of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Links with health and wellbeing.,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190 ,2018, p.188-194
Ellis, B., Bernichon, T., Yu, P., Roberts, T., & Herrell, J. M.,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substance abuse relapse in a residential treatment setting for women.,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27.2 , 2004, p.213-221
Fagan, A. A., Lee Van Horn, M., Antaramian, S., & Hawkins, J. D., How do families matter?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family influences on delinquency and drug use., Youth violence and juvenile justice, 9(2), 2011, p.150-170
House, James S.,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structure, Sociological forum, 2(1),1987,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135-146
Jiménez, A. M., Molina, M. I. S. M., & García-Palma, M. B., Gender bias in addictions and their treatment., An overview from the social perspective.,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32 ,2014, p.92-99
Lloyd, Charlie., The stigmatization of problem drug users: A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Drugs: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policy, 20.2 ,2013, p.85-95
Mattoo, S. K., Sarkar, S., Nebhinani, N., Gupta, S., Parakh, P., & Basu, D., How do Indian substance users perceive stigma towards substance use vis-a-vis their family members?, Journal of ethnicity in substance abuse, 14(3), 2015, p.223-231
Mead, George Herbert., Mind, self and society., Vol. 111,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34
Perkins, Marvin E., Support syste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Lecture on concept develop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65(11),11/1975
Tracy, Elizabeth M., & Toby C. Martin., Children's roles in the social networks of women in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32.1 ,2007, p.81-88
Wasserman, David A., Anita L. Stewart, and Kevin L. Delucchi., Social support and abstinence from opiates and cocaine during opioid maintenance treatment.,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65.1 ,2001, p.65-75

三、網站資料
法務部統計處,取自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list_id=807(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0日)
法務部統計處,矯正統計,取自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list_id=774(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毒癮戒治輔導,取自https://law.moj.gov.tw/SmartSearch/Theme.aspx?T=48(瀏覽日期:2020年11月29日)
法務統計,統計書刊,取自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book/Book.aspx?category_id=9(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0日)
法務部,緩起訴制度,取自https://www.moj.gov.tw/cp-204-45151-b91c9-001.html(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0日)
法務部,緩起訴處分戒癮治療之實務運用,取自https://www.moj.gov.tw/cp-204-45151-b91c9-001.html(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C0000008(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30024(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1日)
換日線,為何一個「標籤化」的網路玩笑,越來越難笑?甚至可能成為另類「霸凌」?取自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9649(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3日)
報導者,從犯人到病人,藥癮者「緩護療」10年改革還缺什麼?取自
https://www.twreporter.org/a/drug-addicts-deferred-prosecution-addiction-treatment(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4日)
法途,台灣藥癮者處遇多元化:罪與病之間:毒品成癮的下一步?取自https://medium.com/ntulawazaleafestival/%E5%8F%B0%E7%81%A3%E8%97%A5%E7%99%AE%E8%80%85%E8%99%95%E9%81%87%E5%A4%9A%E5%85%83%E5%8C%96-%E7%BD%AA%E8%88%87%E7%97%85%E4%B9%8B%E9%96%93-%E6%AF%92%E5%93%81%E6%88%90%E7%99%AE%E7%9A%84%E4%B8%8B%E4%B8%80%E6%AD%A5-bc8b5711374b(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5日)
衛生福利部,新世代反毒策略之戒毒策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077-43294-107.html(瀏覽日期:2020年12月14日)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601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