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21: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侶堯
研究生(外文):WU,LU-YAO
論文名稱:女性舒適護理志工生命關懷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以南部某教學醫院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female 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life care service-Take a teaching hospital in the south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張菀珍張菀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Wan-Jen
口試委員:胡夢鯨陳怡華
口試委員(外文):Hu,Men-GjingChen,Yi-Hua
口試日期:2020-11-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及繼續教育系高齡者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成人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舒適護理志工生命關懷服務學習學習歷程
外文關鍵詞: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life careservice learninglearning
Facebook:wlyrick@yahoo.com.t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係探討安寧病房舒適護理志工協助病人洗澡、洗頭髮、足部護理、關懷、傾聽及鼓勵的生命關懷服務學習歷程,這裡的志工都無怨無悔的付出及經歷許多病患與家屬間的生離死別,這些女性舒適護理志工會來安寧病房作服務也都有其生命的意義與轉折處,他們的「生命關懷服務學習歷程」值得研究與探討。本研究目的:一、探討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參與生命關懷服務的動機。二、探討女性舒適護理志工生命關懷歷程所遭遇的重要事件與因應方式。三、探討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在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四、探討女性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在參與生命關懷服務中的學習反思。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以40歲以上6位安寧病房舒適護理志工,服務三年以上經驗者為訪談對象;經訪談逐字稿整理及分類,並與指導教授、研究同儕及受訪者進行三角檢核後,歸納整理出本研究結論如后:一、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參與生命關懷服務學習的內在動機是追求自我實現。二、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參與生命關懷服務學習的外在動機是受到外在的衝擊影響以及希望獲得相關學識與技能。三、服務的歷程中激發臨終病患家屬未來投身安寧志工的願望。四、舒適護理志工從傾聽來瞭解臨終病人的生命故事、重要事件與遺願,並藉由服務互動中獲得臨終家屬的正向回饋。五、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因為助人而感受到自我價值受到肯定。六、從幫助孤獨臨終的病人,學會要珍惜當前擁有的幸福。七、從家屬的偏差觀念中了解安寧的相關知識還需要再推廣。八、安寧病房看護人員協助家屬分擔大部份的照顧工作,應負責盡職妥善照顧病人,不是只為了賺錢敷衍了事。九、安寧病房團隊的使命就是幫助病人活到最後一刻,完成病人的遺願並讓他安心的走。根據上述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個人參與層面、對政府政策面、對設有安寧病房醫療單位、對未來後續研究做深入探討之建議。
This study department explores the comfort of the comfort of the peaceful ward to help the patient bath, washing hair, foot care, care, listening, and encourage life care service learning course.The volunteers here have paid with no regrets and experienced many life and death parting between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These women's comfort care workers come to the hospice ward to serve, also has its life significance and turning point.Their "Life Care Service Learning History" is wort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1、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 of female 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life care service.
2、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event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female 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in their life care process.
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and growth of female 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in participating in life care.
4、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reflection of female 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in participating in life care service.
In this study, a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was used. Six comfort care volunteers over 40 years old and with more than three years' service experie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iewees;After collated and classified the interview verbatively, and triangular examination with the guiding professor, research peer and interviewe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inherent motivation of female 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life care service learning is the pursuit of self-realization.
2、The external motivation of female 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life care service learning is to be affected by external shocks and to obtain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
3、During the course of service,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dying patients were inspired to join the hospice volunteers in the future.
4、Comfort nursing volunteers learn the life stories, important events and wishes of dying patients by listening, and get positive feedback from dying family members through service interaction.
5、Women comfort care volunteers feel positive about their self-worth by helping others.
6、From helping lonely dying patients, learn to cherish the current happiness.
7、From the family's bias concept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peace needs to be further promoted.
8、Caregiver in hospice wards should help their families to share most of the care work. They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ak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due diligence, not just to make money.
9、The mission of the hospice ward team is to help the patient live to the last moment, fulfill the patient's will and let him go at ease.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conclusions,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participation, on government policy, on medical units with peaceful wards, and on future follow-up studies.

目 次
誌謝…………………………………………………………………………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v
目次…………………………………………………………………………vii
表次…………………………………………………………………………x
圖次…………………………………………………………………………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3
第二節 研究動機、目的及問題7
第三節 名詞解釋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17
第一節 成人參與服務學習動機及其相關研究17
第二節 成人參與服務學習的定義內涵與理論及其相關研究26
第三節 成人參與安寧生命關懷服務學習之相關研究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5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56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研究對象57
第三節 研究方法60
第四節 研究工具62
第五節 研究流程65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68
第七節 研究嚴謹度與研究倫理71
第八節 研究限制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75
第一節 受訪者選樣基本資料分析76
第二節 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參與生命關懷服務動機分析80
第三節 安寧病房舒適護理服務內容分析85
第四節 女性舒適護理志工生命關懷歷程所遭遇的重要事件與因應方式分析90
第五節 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與反思分析103
第六節 綜合討論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3
第一節 結論134
第二節 建議140
參考文獻 145
中文部分 145
英文部分 153
附 錄155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155
附錄二 訪談大綱156
附錄三 逐字稿節錄範本157
表次x
表2-1 服務學習動機相關研究24
表2-2 服務學習模式28
表2-3 成人參與服務學習方式相關研究37
表2-4 安寧病房的志工遭遇到的情境與問題研究45
表2-5 安寧病房的家屬遭遇到的情境與問題研究48
表2-6 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遭遇到的情境與問題研究51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58
表3-2 受訪者訪談日期、時間及地點59
表3-3 逐字稿意義單元的編碼範例69
表4-1 參與舒適護理志工動機分析歸納表83
表4-2 參與生命關懷服務學習歷程遭遇的重要事件與因應方法歸納表100
表4-3 舒適護理志工A在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歸納表112
表4-4 舒適護理志工B在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歸納表113
表4-5 舒適護理志工C在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歸納表114
表4-6 舒適護理志工D在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歸納表114
表4-7 舒適護理志工E在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歸納表115
表4-8 女性舒適護理志工F在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歸納表116
表4-9 參與生命關懷服務動機綜合討論歸納表120
圖次xi
圖3-1 研究架構圖56
圖3-2 研究流程圖65
圖4-1 女性舒適護理志工參與生命關懷服務學習動機84
圖4-2 女性舒適護理志工的服務內容與病人、家屬之互動89
圖4-3 參與生命關懷服務學習歷程遭遇的重要事件與如何因應方式102
圖4-4 參與生命關懷中的學習成長與反思119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主編(2010)。高齡志工與社區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素芬(2008)安寧療護家屬心理調適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詠翔(2016)。醫院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之關係探討-以高雄地區醫療機構為例。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成大醫院安寧緩和療護團隊(2016)。安寧住院療護。2019年12月15日取自https://nckuhcancercenter.hosp.ncku.edu.tw/Download/StandartDocuments/Download_In_20160322.pdf
何怡儒(2001)。癌患家屬照顧經驗中壓力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哲緯(2016)。志願服務獎勵政策、服務動機與留任的關係—以台北一社區醫院志工隊為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建蒼(2015)。中高齡志工參與社區照顧動機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李淑卿 (2013)。慈濟居家關懷與長期照顧訪視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瑞全(2016)。利他主義之意義與根源。宏誓雙月刊,140,15-19。
阮雋絜(2010)。大學新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學習歷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瑛琪、顏如妙(譯)(2018)。員工訓練與發展。(原作者 Raymond A.Noe);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孟穎(1997)。德蕾莎修女傳。台南市:靝巨書局。
房思平(1999)。什麼是「服務—學習」。美國教育新知選輯,3,16-18。
林玲儀(2010)。從 U 型理論觀點探討成人靈性學習歷程之研究。暨南大學終身學習與人資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珊如、卓宜青、劉旨峰、袁賢銘(2000):網路化學習歷程與同儕互評系統之建構經驗。資訊與教育,80 ,1-64。
林勝義(200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臺北市:五南。
林綺雲(2018)。失落、悲傷與悲傷輔導。載於周慧琍(主編),臨終與生死關懷(30-47頁)。臺北市:華杏。
邱鈺雯(2018)。臨終生理的變化與需求。載於周慧琍(主編),臨終與生死關懷(30-47頁)。臺北市:華杏。
林綺雲(2018)。照顧者的壓力與調適。載於周慧琍(主編),臨終與生死關懷(300-316頁)。臺北市:華杏。
邱瀅儒(2016)。高齡科技志工之服務學習與生命意義之探究—以樂齡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紀潔芳、鄭瑋宜、鄭睿宜、曾懷荻(2015)。生命教育你我他。台北市:佛教蓮花基金會。
胡憶蓓(2002)。服務學習型態的課程設計。2020年7月16日取自靜宜大學http://www.pu.edu.tw/~pu0450/5/5-1.htm
高醫安寧團隊(2018)。生命起飛前與你相伴。臺北市:布克文化。
唐蓓玲(2015)和氣大愛中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翁育慈(2013)。從安寧療護家屬成為安寧志工的歷程及其生命意義感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翁崇堯(2019)。中高齡志工參與長照機構服務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腳丫家族老人關懷慈善會為例。中正大學高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高采萍(2008)。安寧病房志工的宗教信仰在臨終陪伴的實驗價值。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正浩(2017)。中高齡志工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市東區樂齡學習中心志工為例。中正大學高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孟琦(2017)。最後一哩路,你有不受苦的選擇—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照護身心靈的需求。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刋,35,87-120。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舜欽(2018)。安寧緩和醫師對於死亡準備的經驗與看法初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張嘉群(2017)。濱華獨中生命關懷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德聰、林振春、王淑俐、周麗端、唐先梅(2013)。銀髮族生活規劃。新北市:空大。
教育部服務學習網—教育部大專院校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參考手冊。2019年12月5日取自http://webc1.must.edu.tw/jtmust042/attachments/article/223/h12.pdf
許宏明(2018)。志工參與社會服務動機之探討-以高雄榮民總醫院志工隊為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禮安(2018)。末期病人的心理反應與靈性陪伴。載於周慧琍(主編),安寧緩和療護(152-192頁)。臺北市:華杏。
許禮安(2018)。安寧療護概論。載於周慧琍(主編),安寧緩和療護(1-17頁)。臺北市:華杏。
陳時彥(2007)。安寧病房志工在臨終陪病的倫理與語言技能。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雯美(2017)。探討喪親佛教助念團志工之利他角色轉變經驗。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蕙琦(2018)安寧緩和醫療護理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麗霞(2003)。臨終關懷志工生命經驗之探討。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陸金竹(2002)。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服務動機及其服務現況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程紋貞(2015)安寧病房護理人員困境與轉化學習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馮日安(2004)。安寧療護中的靈性照顧—安寧志工的觀點。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20-42。
黃玉(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文化。
黃明月(1999)。服務性學習與婦女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52,31-38。
黃宣毓(2016)。嘉義縣社區心理衛生志工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靖淇(2007)護理人員照顧臨終病人的蛻變歷程。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靖雅 (2012)。志工參與對公部門行政績效影響之研究-以臺南市政府勞工局為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佩薰(2014)。安寧病房對癌末病人症狀控制與家屬照護負荷之影響。元智大學管理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溫辰豪(2012)。保險業實務社群輔助組織學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葉重新(2014)。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易齋、鄭志明、孫長祥、孫安迪、楊荊生(2008)。生命教育。新北市:空大。
劉淑玲(2006)。安寧護理人員之靈性照護經驗-以南部某醫院安寧病房為例。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清虔(2018)。臨終的靈性需求。載於周慧琍(主編),臨終與生死關懷(71-86頁)。臺北市:華杏。
劉曉恬(2014)。家屬照顧者運用安寧療護經驗探討。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瓊文(2016)。中高齡志工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探究—以嘉義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佩真(2018)。臨終心理與社會需求。載於周慧琍(主編),臨終與生死關懷(51-61頁)。臺北市:華杏。
蔡旻真(2010)。永不止助!五位老人醫院志工之生命故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培村、武文瑛(2008)。生命教育探索與修鍊。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惠芬(2014)。高齡者參與服務學習及其生命意義之研究-以某樂齡學習示範中心高齡志工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2019)。安寧緩和醫療相關法規。2019年5月16日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66。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志願服務統計。2018年12月5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lp-2979-113.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臺灣死因統計。2019年5月10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np-1776-113.html。
謝千如(2011)。安寧志工臨床陪伴角色與關懷倫理之探討─以宜蘭地區之醫療院所為例。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鍾莉娜(2002)臨終照顧之親屬對臨終照顧事件的感受與死亡教育課程需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魏惠娟(2018)。臺灣樂齡學習。台北:五南。
蘇瑞琴(譯)(1998)。志工領導。(原作者Emily Kittle Morrison)台北市:稻田出版。

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88). Organizational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3(2), 275-302.
Bounous,R.M.(Ed.)(1997).New directions:Teaching and research.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Briscoe, B. J., Evans, P. D., Pellilo, E., & Sinha, S. K. (1996). Scratching maps for polymers. Wear, 200(1-2), 137-147.
Cross, K. P. (1981).Adult as learner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omez,B.(1999).Service-learning:Every child a citizen.Issue paper.Denver: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Gray, M. J., Ondaatje, E. H., & Zakaras, L. (1999). 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Learn and Serve America, Higher Education. Summary Report. R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1700 Main Street, PO Box 2138, Santa Monica, CA 90407-2138.
Hamilton,S.F.& Hamilton,M.A.(1997).When Is Learning Work-Based? Phi Delta Kappan,78(9),676-681.
Kendall, G., Hrycaiko, D.,Martin, G.,Kendall, T.(1990).The effects of an imagery rehearsal, relaxation, and self talk package on basketball game performance.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2,157-166.
Knowles, M. S. (1975) Self-directed Learning : 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 New York: Cambridge Book Company.
Kolcaba, K., & DiMarco, M. A. (2005). Comfor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ediatric nursing.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 31(3), 187-194.
Maslow, A.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 Y. : Harper & Row.
Pintrich, P., & Schunk, D. (1996). The role of expectancy and self-efficacy beliefs.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 applications, 3.
Richardson, L., St. Pierre, E. A. (2005). Writing: A method of inquiry. In Denzin, N. K., Lincoln, Y. S.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 pp. 959-978). Thousand Oaks, CA: SAGE.
Sigmon, R. (1996).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In R. Sigmon and others, The Journey to service-learning. Washington, D. C.: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6011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