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09: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正偉
研究生(外文):CHOU,CHENG-WEI
論文名稱:孟子的浩然之氣對現代國小品德教育的啟示
論文名稱(外文):The Enlightenment of Mencius' Great Spirit o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Moder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張靜環張靜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JING-HWAN
口試委員:郭秋顯歐天發張靜環
口試委員(外文):GUO,CHIOU-SHIENOU,TIEN-FACHANG,JING-HWAN
口試日期:2021-01-0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嘉南藥理大學
系所名稱:儒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孟子浩然之氣品德教育核心素養
外文關鍵詞:MenciusGreat SpiritMoral educationCore litera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以「孟子的浩然之氣對現代國小品德教育的啟示」為題,內容主要探討孟子「浩然之氣」的「四端之心」和「存養心性」、「持志」、「存夜氣」、「知言」的「養氣」功夫對現代國小品德教育的啟示。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方法,及文獻回顧,說明研究的目的和重點。第二章探究「浩然之氣」的根源、特性和修養。第三章是「品格」、「道德」、「品德」的釋義和品德教育之理論根據、內涵及我國國小品德教育的發展,從戒嚴時期(1949-1987),解嚴轉型期(1987-2000),九年一貫時期(2000-2018),到現今進行中的十二年國民教育(2019--),教育內涵、目的和政策的演變。第四章探討「浩然之氣」的內涵及踐行功夫與現代國小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和行為準則之省思和啟示。第五章則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全人教育的精神,「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和孟子的「浩然之氣」根源的「四端之心」和「養氣」的具體功夫,試圖以「核心素養」教學為導向,透過「主動學習」戴爾的經驗圓錐階層來設計課程,進行現代品德教育的可能性。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Mencius’s Great Spirit o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modern elementary schools, which "Great Spirit" including “the four types of the humanity kindness" and "cultivating the mind", "holding the ambition", "keeping pure" and “being mannered”.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es, methods, and literature review, explaining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s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cultivate "Great Spirit". The third chapter, firstly explain the definition of "personality", "morality" and "manner", then introduc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r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 which from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1949-1987), the transition period during declaring martial law (1987-2000),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education period (2000-2018), to the current twelve-year national education (2019-now). Also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and policies. The fourth chapter explores how to practice "Great Spirit" and the core value of conducting modern element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spirit of the twelve-year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holis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s of "spontaneity", "interaction, and mutual benefit", and the way of cultivating "four types of humanity kindness". This thesis is aim to use the "core literacy" as a base, through learning Dale’s " Cone of Experience ” to design the possibility of modern moral educa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5 -
第四節 文獻回顧 -------------------------------- 7 -
第二章 孟子的「浩然之氣」 ----------------------- 14 -
第一節 氣與「浩然之氣」 ----------------------- 14 -
一、自然之氣------------------------------------ 14 -
二、生命之氣------------------------------------ 17 -
三、情感之氣------------------------------------ 21 -
四、道德之氣------------------------------------ 22 -
第二節 「浩然之氣」的根源----------------------- 23 -
一、不忍人之心---------------------------------- 24 -
二、四端之心------------------------------------ 26 -
第三節 「浩然之氣」的特性----------------------- 27 -
一、配義與道------------------------------------ 28 -
二、集義所生------------------------------------ 29 -
三、至大至剛------------------------------------ 30 -
四、塞於天地之間 ------------------------------- 32 -
第四節 「浩然之氣」的修養----------------------- 33 -
一、存心養性------------------------------------ 33 -
二、持志 --------------------------------------- 35 -
三、存夜氣-------------------------------------- 36 -
四、知言 --------------------------------------- 39 -
第三章 國小的品德教育 ----------------------- 43 -
第一節 「品格」、「道德」、「品德」之釋義 ------- 43 -
一、品格 --------------------------------------- 44 -
二、道德 --------------------------------------- 44 -
三、品德 --------------------------------------- 46 -
第二節 品德教育之理論根據 --------------- 47 -
一、道德發展論---------------------------------- 47 -
二、社會學習論---------------------------------- 49 -
三、認知發展論---------------------------------- 50 -
第三節 品德教育之內涵------------------------- 52 -
一、品德教育的目標------------------------------ 56 -
二、品德教育的內容------------------------------ 57 -
三、品德教育的方法------------------------------ 57 -
第四節 國小品德教育的發展---------------------- 58 -
一、戒嚴時期(1949-1987)----------------------- 58 -
二、解嚴轉型期(1987-2000)--------------------- 63 -
三、九年一貫期(2000-2018)--------------------- 67 -
四、十二年國民教育期(2019--)-------------------- 70 -
第四章 孟子「浩然之氣」與現代國小品德教育之省思---- 83 -
第一節 品德核心價值之省思---------------------- 84 -
一、道德原則與孟子浩然之氣----------------------- 84 -
二、道德文化與孟子浩然之氣----------------------- 85 -
第二節 行為準則之省思-------------------------- 96 -
ㄧ、主動學習------------------------------------ 96 -
二、尊重多元------------------------------------ 98 -
三、分享學習----------------------------------- 100 -
第五章 結論------------------------------------ 102 -
第一節 核心素養與浩然之氣---------------------- 102 -
第二節 教學設計與浩然之氣---------------------- 109 -
第三節 展望與期許----------------------------- 111 -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帶領學生朝向善發展 ------ 111 -
二、教師專業成長—培養學生成為自發、互動、共好的優質公民------- 112 -
三、分享教學經驗—融入孟子「浩然之氣」為品德準則---------------- 112 -
參考書目-------------------------------------------------- 114 -
附錄1:戴爾「經驗圓錐」圖---------------------------------- 123 -
附錄2:國語課「品德教育」的成效自評------------------------- 124 -

參考書目
一、古籍(依時間排列)
《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
《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
《十三經注疏‧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
《十三經注疏‧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
(周)左丘明撰,韋昭注《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
(周)荀況撰,(清)王先謙著,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0
(周)莊周撰,(清)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台北:商周出版,2018
(周)韓非撰,(清)王先謙著,鍾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6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
(漢)劉熙《釋名‧釋言語》,臺北:育民出版社,1970
(魏)王肅注;楊朝明主編《孔子家語通解》,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唐)王冰編注《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5
(宋)朱熹集註《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82
(明)王守仁著,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清)黃宗羲《黃宗羲全集》(第一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清)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15
(清)吳大澂《說文古籀補》(蘇州:振新書社,1923.3)

二、專書(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2004
吳康等《孟子思想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方炎明《九年國教實施二十週年紀念文集‧我國九年民教育的實施與發展動向》,臺北:中國教育學會,1988
司琦《小學課程演進》,臺北:正中書局,1971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李琪明《德育課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2000
李琪明等《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臺北:教育部,2007
林新發、王秀玲《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品格的核心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臺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2004
林建福《德行、情緒與道德教育》,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林火旺《倫理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18
吳清基等《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臺北: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2007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何靜安《易學會通》,台北:華岡出版,1974
沈六《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
洪蘭《理尚往來-新未來公民的品德素養》,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苗力田,徐開來譯《亞里斯多德倫理學》,臺北:知書房出社,2001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
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
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臺北:三民書局,1992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1
黃政傑《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
黃崑巖《2008品格品格教育》,臺北:千代文教基金會,2008
梁濤《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北京: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2008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2007
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3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臺北:三民書局,1997
傅佩榮《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19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告》,臺北:教育部,1968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2
楊祖漢《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
楊澤波《孟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楊淑雅、鄧蔭萍《幼兒品格主題之課程活動設計》,臺北:心理出版社,2008
詹棟梁《德育原理》,臺北:五南圖書,1997
蔡墩銘《品格與品德》,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
熊禮匯《新譯《淮南子》》,臺北:三民書局,1997
駱建人《孟子學說體系探賾》,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
謝明昆《道德教學法》,臺北:心理出版社,1994
顏昌嶢《管子校釋》,湖南:岳麓書社,1996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

三、期刊論文(依時間排列)
黃信二〈論孟子「心」與「氣」概念之哲學意涵〉,《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六卷第八期,2019
吳美瑤〈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與「議題融入」的品德教育之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十期,2019
李琪明〈台灣品德教育轉型與困境及其歷史脈絡的宏觀剖析〉,《教育學報》,第四十五卷第二期,2017
竹田健二〈戰國時代的氣概念─以出土文獻為中心〉,《東亞觀念史集刊》,第十一期,2016
范信賢〈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電小期刋》,5期,2016
李琪明、劉秀嫚、陳延興、方志華〈品德教育現況及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之調查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六十卷第二期,2015
方志華、李琪明、劉秀嫚、陳延興〈臺灣1949-2014年品德教育沿革剖析及其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啟示〉(《教育實踐與研究》,第二十八卷第二期,2015
陳明恩〈原始生命的理性化-試論孟子對於氣的理解〉,《鵝湖學誌》,第二十三期,1999)
陳延興、李琪明、方志華、劉秀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品德課程組織模式建構之研究〉《課程與教學》,第十八卷第二期,2015
李琪明主持《品德教育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研究期末研究報告》,(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
姜得勝〈品格、道德、品德、倫理意涵之釐清〉,《師友月刊》,563期,2014
姜得勝〈「道德」意涵淺論〉,《臺灣教育》,第669期,2011
葉仁昌〈孟子政治思想中義利之辨的分析:四種主要類型的探討〉,(《政治科學論叢》,第50期,2011
賈艷霞、馮文全〈孟子“性善論”影響下的現代德育反思〉,《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第11期,2010
許誌庭〈「教育鬆綁」論述形構的政經社會面向分析〉,《教育研究學報》,44卷2期,2010
黃俊傑〈先秦儒家身體觀中的兩個功能性概念〉,《文史哲》第4期,2009
陳福濱〈《孟子》的「誠」--從「善」、「動」與「覺」之義理論起〉,《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11期,2009
李琪明〈國中小品德校園文化營造實徵研究〉,《師大學報》,53卷3期,2008
傅木龍〈推動品德教育其實不難〉,《研習資訊》,第24期,2007
張繼軍〈周初“德”字及其觀念的產生〉,《學述交流》,總第152期,第11期,2006
李琪明〈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第 92 期,2004
簡成熙〈「缺德」的道德教育如何實施?〉,《教育研究月刊》,第121期,2004
李琪明〈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第30卷8期,2003
葉紹國〈從道德性的起源論品格教育之重要概念〉,《教育研究月刊》,113期,2003
黃芳玫〈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1卷2期,2001
曾祥豪〈杜威的教育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訓育研究》,第39卷第3期,2000
陳舜芬、王昱峰〈國中公民與道德教育的檢討與展望—焦點討論精華〉,《國立編譯館通訊》,33期,1996
黃俊傑〈孟子知言養氣章集釋新詮〉,《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第14 期,1988
王前龍、張如慧〈國民小學「道德」新課程單元內容組織形式的轉變〉,《教育資料與研究》,17期,1997
岑溢成〈孟子「知言」初探〉,《鵝湖月刊》40 期,1978
紀海泉〈國民學校課程標準之特點及實施方法〉,《國教輔導月刊》,第21期,1963

四、學位論文(依時間排列)
楊怡婷《國民中小學品德教育課程政策的實施與問題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
江宜嫻《國小二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李博緯《臺灣1952-1993 課程標準之論述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008
蔡佩珊,《高雄縣市國小教師品德教育認知與班級經營關係之研究》,高師大教育所碩士論文,2007
江謝麗雪《在道德科消失了以後...一位國小教師道德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邱慧玲《我國小學道德教育課程標準演變及其內涵研究(1949-1993)》,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許慧如《先秦天人思想流變及其學術互動關係之研究-從天文與巫術切入》,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論文,2115
楊子昇,《《論語》、《孟子》的德行涵養─以仁、義為進路》,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8
林怡玲,《《孟子》「志氣論」的道德哲學》,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8
張佑禎,《儒家推己思想:以當代孟子詮釋為核心》,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20

五、網站
《國民教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修正日期2016.6.1,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https://www.k12ea.gov.tw/files/97_sid17/%E7%B8%BD%E7%B6%B1.pdf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108年6月12日臺教學(二)字第 1080083209 號函修訂,https://ce.naer.edu.tw/upload/policy/policy.pdf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file:///D:/Users/Admin/Downloads/%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B0%91%E5%9F%BA%E6%9C%AC%E6%95%99%E8%82%B2%E8%AA%B2%E7%A8%8B%E7%B6%B1%E8%A6%81%E7%B8%BD%E7%B6%B1.pdf


《教育基本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5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册》,2015. 7. 21,
file:///D:/Users/Admin/Desktop/%E6%A0%B8%E5%BF%83%E7%B4%A0%E9%A4%8A%E7%99%BC%E5%B1%95%E6%89%8B%E5%86%8A.pdf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2014.3.2,http://www.hses.tyc.edu.tw/12curriculum.pdf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2019.12,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29143/83847.pdf)

《閱讀與生活‧班杜拉(Albert Bandura) -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2010.1.18,https://blog.xuite.net/kc6191/study/22375433)

陳光輝〈四十年來我國中等學校公民科敎育〉,《教育資料集刊‧第十六輯》,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19/pta_8537_5820973_84163.pdf,2020.10.27)

國立臺北大學《電子報》(第 45 期2018-12-10) https://www.ntpu.edu.tw/admin/a7/org/a7-4/epaper_more.php?epaper_id=669

南懷瑾老師講文天祥《正氣歌》(2021,01,13,引用)
https://blog.xuite.net/imissyou7799/twblog/260613948-%E5%8D%97%E6%87%B7%E7%91%BE%E8%80%81%E5%B8%AB%E8%AC%9B%E6%96%87%E5%A4%A9%E7%A5%A5%E3%80%8A%E6%AD%A3%E6%B0%A3%E6%AD%8C%E3%80%8B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