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叔同(弘一大師)著述
(一)主要文獻
《弘一大師全集》(福建省: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
(二)單行著作
《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臺南市:和裕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0月)。
《弘一大師文鈔》(臺北市: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月)。
《弘一大師文集選要》(臺北市:佛光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弘一大師全集》(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
《弘一大師李叔同百部佛經精華錄》(新北市:八方出版,2009年10月)。
《弘一大師格言別集》(臺北市: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弘一大師演講全集》(臺北市: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
《弘一大師語摘》(新北市:漢藝色研文化事業出版,1992年12月)。
《弘一法師手書佛經》(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
《李叔同說佛》(新北市:八方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李叔同談藝》(新北市:八方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03月)。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臺北市:福智之聲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
李芳遠《弘一大師文鈔》(臺北市:天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1月)。
秦啟明編著《弘一大師李叔同音樂集》(臺北市:慧炬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蔡念生彙編《弘一大師法集》共計十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 10月)。
錢仁康編著《弘一大師歌曲集》(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錢君匋主編《弘一大師文稿》(臺北市:東華書局,1993年)。
二、近代學者研究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弘一大師藝術論》(紀念弘一大師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泠印社 2001年〉。
《弘公道風》弘一大師等(台南市:法缽文化事業社,2006年12月)。
《李叔同──弘一大師紀念集》(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李叔同──弘一法師》(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
于凌波著《民國高僧傳初編》(臺北市:昭明出版社,2000年8月)
王天恨註譯《四書讀本》(臺南市:文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月)。
王湜華編著《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後半生》(臺北市:廣達文化出版,2009年1月)。
田濤著《弘一大師的前世今生》(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年)。
田濤著《百年家族──李叔同》(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9月)。
朱光潛《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0年10月)。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20年5月)
吳可為著《古道長亭:李叔同傳》(杭州市:杭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吳黎明著《前塵影事──弘一法師》(臺北市:龍圖騰文化有限公司,2014年1 月)。
吳藕汀、吳小汀著《中國歷代詞調名辭典》(臺北市:威秀經典出版社,2002年11月)。
林子青著《弘一大師年譜》(臺北市:天華出版有限公司,1944年4月)。
林子青著《弘一大師新譜》(臺北市: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4月)。
金梅著《月印千江弘一法師李叔同大傳》(北京市:金城出版社,2012年1月)。
侯秋東主編《弘一大師人格與思想論文集》(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弘一大師紀念學會,2008年11月)。
姜丹書等編著《弘一大師永懷錄》,(上海市:大雄書局,1943年初版)。
胡樸安編《民國叢書第五編南社文選》(上海市﹕上海國學社,1936年6月)。
夏丏尊編《弘一大師永懷錄》(臺北市:龍樹出版社,1991年1月)。
徐正綸編著《弘一大師詩詞全解》(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徐星平《弘一大師》(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年)。
秦啟明編著《弘一大師李叔同音樂集》(臺北:慧炬出版社,1991 年)。
馬鏡泉、趙士華著《馬一浮評傳》(南昌市: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
曹布拉主編 陳軍等翻譯《弘一大師藝術論》(杭州市:西泠印社,2000年版)。
曹布拉著《李叔同──弘一大師研究一百》(北京市:方志出版社,2000年)。
曹雪芹原著,馮其庸編注《紅樓夢》(臺北市:地球文化工作室,2000年1月)。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臺北市:中華書局,1978年)。
章用秀《大德善緣:李叔同師友遺墨品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1月)頁148。
許常惠《中國新音樂史話》(臺北市:百科文化事業限公司,1982年)。
陳星著《白馬湖畔話弘一》(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
陳星著《我看弘一大師》(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陳星著《芳草碧連天──弘一大師傳》(臺北市:業強出版社,1994年6月)。
陳慧劍著《弘一大師傳》(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陳慧劍著《弘一大師論》(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陳慧劍編《弘一大師文鈔》(天華出版社,1993年1月)。
陳慧劍編《弘一大師有關人物論文集》(臺北市:臺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印行,1998年)。
曾議漢選編《人間愛晚晴:弘一大師詩文鈔》(臺北市:商周出版社,2016年12月)。
黃清源主編《弘一大師圓寂六十二周年紀念文集》(臺北市:臺北中華閩南文化研究會,2004年)。
楊天石、王學莊編著,《南社史長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
楊牧編《豐子愷文選》(臺北市:洪範出版社,1982年1月)。
楊曾文、方廣錩編 戴晨京責任編輯《佛教與歷史文化》(福建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0月)。
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學,1982年1月)。
劉心皇撰《弘一大師新傳》(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1月)。
劉靖之編著《中國新音樂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6年)。
蔡念生彙編《弘一大師法集,共十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10月)。
錢仁康〈息霜三歌小考〉《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
豐子愷等著《永恆的追思》(上海市:大雄書局,1948年2月)。
豐子愷等著《永恆的追思》(上海市:大雄書局,1948年2月)。
豐子愷編《中文民歌五十曲》(上海市:開明書店,1928年8月)。
瀟琴著《弘一法師傳奇》前言(臺北市: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11月)。
蘇遲《李叔同》(臺北市:國家出版社,2002年)。
釋妙音《律學》(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2007年2月)。
三、期刊論文(各類之下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臺灣地區
于凌波:〈弘一大師人格範式對當代佛門緇素的影響〉《弘一大師人格與思想論文集》(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弘一大師紀念學會2008年11月)。
余方德:〈盟約.半個世紀的大業──豐子愷與弘一大師、廣洽法師的功德故事〉(臺北市:師友月刊,1998年5月)。
李鴻梁:〈我的老師──弘一法師李叔同〉《武漢文史資料》,2007年10月。
汪惠娟:〈書評:陳慧劍:《弘一大師論》〉《哲學與文化》,2006。
林仁昱:〈清末民初俗曲時調與新式歌曲的話語流動——從報刊俗曲到新詩歌曲間的探究〉《興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二期》(臺中市:中興大學,2012年12月出版》。
孫繼南:〈弘一大師與劉質平的因緣〉《弘一大師有關人物論文集》(臺北市:弘一大師紀念學會,1998年12月1日)
劉廣華:〈慧心情印的信仰明燈──比較探析:聖奧古斯丁與同一大師的心路歷程〉《哲學與文化》,1987。
劉繼漢:〈弘一大師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對在家居士禁戒之提示與其特色〉《弘一大師人格與思想論文集》(臺北市:弘一大師紀念學會,2008年11月)。
戴嘉枋:〈論弘一大師與夏丏尊先生之法緣〉《弘一大師有關人物論文集》(臺北市:弘一大師紀念學會,1998年12月)。
釋昭慧:〈弘一大師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在律學上之地位與特色〉《弘一大師人格與思想論文集》(臺北市:弘一大師紀念學會,2008年11月)。
釋昭慧:〈試論南山律家之「大乘圓教」戒體論——為紀念弘一大師「專弘南山」而作〉,《法印學報》,2013年3月。
釋昭慧致詞、釋心宇整理、釋印悅潤稿〈緬懷大德,效法典範──弘一大師圓寂60周年紀念會開幕致詞〉(弘誓雙月刊,2002年12月)。
釋慧觀:〈弘一大師念佛之典範〉《弘一大師人格與思想論文集》(臺北市:弘一大師紀念學會,2008年11月)。
大陸地區
金梅:〈論李叔同對中國近現代文化的貢獻〉(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4)。
涂建光:〈弘一法師書學觀管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藝術家期刊,2020)。
劉 勇:〈弘一法師藝術弘法精神探析──以《護生畫集》為中心〉(蘇州市職業大學,2020)。
劉基玫:〈李叔同藝術教育思想及其啟示〉(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
劉質平:〈弘一法師的遺墨及其生活回憶〉(中國民族博覽期刊,2020)。
三、學位論文
臺灣地區
蔡琇瑩:《繁華落盡見真淳──弘一法師詩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李佳穎:《弘一大師淨土思想初探》(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李錫利《弘一大師書法藝術研究 ─試以寫經、書簡及護生畫集題字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李璧苑:《弘一法師出家前後書法風格之比較》(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4年)。柯淑真:《弘一法師戒律弘揚與其淨土法門關係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胡文哲:《李叔同生命教育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郭芳忠:《李叔同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16年)
陳姵璇:《李叔同的自我覺察與實踐之路──李叔同的心理發展歷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黃楸萍:《弘一大師李叔同德行學藝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黃嬰如:《弘一法師及其書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葉依婷:《李叔同歌曲創作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劉綺婷:《弘一大師李叔同及其作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蕭淳方:《弘一大師持戒宏律創化美感人生之教育啟示》(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謝淑美:《弘一大師文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大陸地區
肖 菲:《弘一法師詩詞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9)。
周 延:《弘一書法研究》(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12)。
胡慶恩:《無相可得──弘一法師書法思想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15)。
張曉龍:《李叔同文藝觀及文學創作的德性倫理之維》(遼寧大學博士論文,2018)。
劉基玫:《李叔同藝術教育思想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09)。
唐雪琴:《從三件靈山寺詩畫鑒定看弘一傳世畫作造假問題》(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9)。
張麗梅:《李叔同藝術價值觀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
陳 云:《影視作品中的“弘一大師”形象建構研究》(杭州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
陳國鵬:《弘一法師佛學特質探究》(湖北大學碩士論文,2014)。
四、網路資源
杭州師範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http://hfzx.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