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思玲、林炎旦(2014)。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育發展現況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112),25-51頁。
2、林瑋嬪(2004)。臺灣漢人的神像:談神如何具象。在黃應貴編。物與物質文化。335-378頁。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北林(2008)。白陽道脈薪傳錄(二版)。臺北:明德。
4、江義平、李怡璇、江亦瑄(2008)。文化主題商品體驗行銷效果之研究。東吳經濟商業學報,(60),67-104頁。
5、宋光宇(1983)。天道鈎沉:一貫道調查報告。臺北:元祐。
6、林湘義(2013)。臺灣宗教管理研究中之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的發展面向。輔仁社會研究,(3),65-110頁。
7、林榮泰(2009)。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從感性科技、人性設計與文化創意談起。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1(1),32-42頁。
8、陳韋辰(2017)。踏不死的道種—臺灣一貫道遭禁復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臺北市。9、黃光男(2011)。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10、黃俊嘉(2005)。文化慶典之文化涵構與商品鏈互動關係研究—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臺中市。11、聖林道場(2014)。聖林心光輝揚十方-寶光建德聖林道場十週年紀念專刊。臺中:寶光建德聖林道場。
12、熊亮原、賴慕回、王禮豪、蘇烜億、張芷菡、徐嘉佑(2015)。廟宇仙人走獸之文創設計商品應用。中華印刷科技年報,383-394頁。
13、廖世璋(2011)。文化創意產業。臺北:巨流。
14、鄭自隆、許安琪、洪雅慧(2005)。文化行銷。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5、蔡羽筑(2012)。一貫道寶光建德學界發展之研究-以聖林道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花蓮縣。16、蘇文仲、林伯賢、韓豐年(2018)。文創產品情感設計與消費者購買意願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13-224頁。
17、寶光建德文宣部(1992)。圓覺-圓覺大帝成道十週年紀念文集。臺中:寶光建德出版社。
18、寶光建德文宣部(2005)。月明天心化娑婆-師母老大人成道卅週年感恩紀念。臺中:寶光建德出版社。
19、譯者不明(年代不明)。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3冊)。臺北: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20、香港商橙果常橙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15)。全家好神公仔 – 公仔 & 吉祥物設計。檢自:https://dem-global.com/works/family-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