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亭惠(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內政部統計處(2017)。內政統計通報106年第24週。取自https://ws.mo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T2xkRmlsZS9zaXRlX25vZGVfZmlsZS82NDkwL3dlZWsxMDYyNC5wZGY%3D&n=d2VlazEwNjI0LnBkZg%3D%3D
古玉鈴(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信念、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宇書霖(2014)。高雄市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江易穎(2002)。國中音樂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宋旻真(2018)。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對其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三版)。臺北市:知城圖書。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17)。素養導向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行政與評鑑,21,1-24。
吳清基、黃乃熒、吳武典、李大偉、周淑卿、林育瑋、高新建、黃譯瑩(2007)。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197-236。臺北:心理。
吳清基(2011)。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質現況。臺北:教育部。
吳雅琪(2016)。桃園市國中特教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岳美秀(2012)。臺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憲義(2017)。高中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中介變項、學校組織文化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周君芳(2013)。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呂立琪(2008)。臺北縣國小教師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呂秋樺(2017)。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參與業界專家協同教學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呂淑惠(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林進材(2001)。教學效能研究的取向、典範及趨勢之探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4,105-135。
高級中等教育法 (2021年02月01日) 。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60043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說明手冊。取自http://www.fssh.khc.edu.tw/UpLoadFiles/E2AEB12.pdf
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6)。中華民國教師專業標準指引。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600/cp.aspx?n=45AF7B22B274D558&s=B7DDBFCACE3EB8F9
馬秀蘭、吳德邦(2008)。統計學:以SPSS for Windows為例(三版二刷)。台北:新文京開發。
梁福鎮(2006)。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現況、問題與對策。教育科學期刊,6(2),77-90。
教育部(2007)。訂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及選用評鑑工具注意事項。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取自web1.wses.tp.edu.tw/assess/data/d4.doc
教育部(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發揚師道、百年樹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華民國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取自https://atepd.moe.gov.tw/news/detail/2608
教育部統計處(2020)。教育部統計處教育統計查詢網統計分類項目各級學校。教育部統計處教育統計查詢網。取自https://stats.moe.gov.tw/
教育部(2020)。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108學年度。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20)。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教育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405#lawmenu
許宛琪(2016)。12 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下之高職課程改革方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105-107。
陳文富(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陳欣民、柳賢(2006)。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模式數學科初任教師運用指標自我評鑑之個案研究。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中華民國第22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17-223。
陳玟螢(2007)。臺東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陳聿芸(2006)。高職電腦相關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秀雲(2016)。桃園市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陳雪芳(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陳新青(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成長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陳嘉雄(2009)。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陳煦梁(2008)。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陳國蕙(2007)。高職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陳穎蓁(2010)。桃園縣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陳鴻錦(2011)。苗栗縣國中英語教師人格特質與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莊惠婷(2015)。彰化縣國小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郭福豫(2015)。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張火燦(1990)。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評鑑的觀念及模式。人力資源學報,1,17-26。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雲珠(2008)。國民中學英語科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張淳惠(2002)。國中教師角色知覺差距、教學效能信念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新堂(2005)。高級中學知識管理、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張銘峰(2005)。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彭台光、高月慈、林鉦棽(2006)。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變異:問題本質、影響、測試和補救。管理學報,23(1),77-98。
黃于真(2013)。國中視覺藝術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效能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黃克耀(2020)。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教師知覺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秋柑(2003)。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黃閔芬(2020)。技術型高中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碧惠(2014)。高雄市高級中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皓彥(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曾信榮(2010)。高中職工業類科學校教師教學效能、教育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曾筱君(2018)。技術型高中機械科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主辦,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65-78。
楊傳益(2011)。國立高級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廖于璇(2019)。中等學校體育教師適應體育專業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廖勻華、廖錦文、高昭煌(2013)。高(中)職進修學校面對少子女化之學校經營困境及其因應策略研究。明新學報,39(2),73-88。
廖錦文(2018)。先就業或升學?高中職生涯抉擇的新契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4),44-47。
蔡美幸(2010)。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新竹縣國小自然科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蔡幸吟(2017)。高中舞蹈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蔡菁華(2017)。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蔡孟耘(2020)。教師進修動機、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 「夢的N次方」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蔡嘉峯(2018)。國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自我效能、情緒管理與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潘品存(2015)。教師人格特質、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南部地區高職餐旅群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鄭友超、林睿琳、黃詩涵(2008)。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於教師素質與教學效能知覺之關係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5,1-28。
鄭友超、曾信榮(2010)。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教師自評與學生評鑑之教學效能比較。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63-192。
賴麗卿(2010)。臺北縣公立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謝淑惠(2015年5月)。高中職餐旅群教師專業成長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發表於台灣首府大學休閒產業學院主辦,2015 觀光、休閒暨餐旅管理學術研討會。
簡立欣(2011)。臺灣教師分級談20年未上路。旺報。檢索日期2021年5月31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10907001021-260301?chdtv
簡婉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感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戴佑珍(2021)。音樂藝才教師工作挑戰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Borich, G. (2007).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based practic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Delvauxa, E., Vanhoofa, J., Tuytensb, M., Vekemanb, E., Devosb, G., & Van Petegema, P. (2013). How may teacher evaluation have an impact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multilevel analysi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36, 1-11.
Evans, L. (2002). What is teacher development?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8(1), 123-137.
Gay, L. R., Mills, G. E., & Airasian, P. (201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10th ed.). Boston: Pearson.
Hair, J., Black, W. C., Babin, B. J., Anderson, R. E., & Tatham, R. L.,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6ed.).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Jenlink, P. K., & Kinnucan-Welsch, K. (2001). Case stories of facilit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7, 705-724.
Korthagen, F. A. J. (2004). 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 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 77-97.
Kowalski, P., & Taylor, A. K. (2011). Effectiveness of refutational teaching for high-and low-achieving students. 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11(1), 79-90.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unenburg, F., & Ornstein, A. (2004).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 practices. Australia: Thomson Wadsworth.
Nicholls, G. (200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The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19(4), 370-377.
Pharis, T. J., Allen, L., Mahoney, J. V., & Sullivan, S. (2018).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effectiveness system in Rural Kentucky high scho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Leadership, 13(5), 1-20.
Reynolds, D., Muijs, D., & Treharne, D. (2003). Teacher evaluation and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7(1), 83-100.
Schumacker, R. E., & Lomax, R. G. (1996).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Tiamzon, E. M., & Borbon, M. S. (2018). Teacher training: Its potency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work attitudes of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7550453_Teacher_Training_Its_Potency_on_Professional_Development_and_Work_Attitudes_of_Public_Senior_High_School_Teachers
Van Tassell, R. (2014). The trouble with top-dow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71(8),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