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9: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麗麗
論文名稱:AIoMT醫療床購買意圖影響因素之研究 -以病床製造廠S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rchase Intention toward AIoMT Medical Beds - Take the hospital bed manufacturer 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董和昇董和昇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9
中文關鍵詞:創新採用AIoMT購買意圖消費者科技
外文關鍵詞:Innovative AdoptionAIoMTPurchase IntentionConsumption Technolo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醫療照護未來的全貌,取決於新興科技的拓展,經由高度互通的互聯網、人工智慧和雲端平台支援的數位化演進,將大幅加速醫療照護產業轉型。
本研究以病床製造廠 S公司為例,探討 AIoMT智能醫療床,購買意圖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發現,知覺品質正向顯著影響知覺價值,知覺品質正向顯著影響知覺風險,知覺價值與知覺風險正向影響購買意圖。本研究成果有效地解釋 AIoMT智能醫療床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提供相關廠商在開發產品、進行市場行銷活動、以及產業分析時參考。
The whole picture of future medical care depends on the expans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he digital evolution of 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cloud platforms will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cal care industry.
This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AIoMT intelligent medical b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toward purchasing inten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rceived quality positively affects perceived value,perceived quality positively affects perceived risk,and perceived value and perceived risk positively affect purchase intention.This research effectively explain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nsumers in choosing AIoMT smart medical beds. It provides excellent references for related manufacturers in product development, marketing activities,and industry analysis.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辭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諸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問題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及說明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全球醫療器材近期發展概略 6
第二節 電動醫療床演變史 8
第三節 人工智慧(AI)、互聯網(Internet )說明及其應用 11
第四節 知覺品質 15
第五節 知覺風險 16
第六節 知覺價值 17
第七節 購買意圖 19
第八節 創新採用 20
第九節 消費者科技 21
第三章 AIoMT人工智能醫療床的意涵及應用 22
第四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理論與假說 29
第三節 AIoMT智能醫療床之研究設計 30
第四節 AIoMT智能醫療床之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31
第五節 問卷內容 32
第五章 研究資料處理及分析 34
第六章 AIoMT智能醫療床-實證結果分析 3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39
第一節 研究結果 39
第二節 研究實務面建議 3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0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 40
參考文獻 42
附錄-研究問卷 47

表目錄
表4-1 問卷內容 32
表4-2 人口統計變數 33
表5-1 問卷受訪者資料一覧表 35
表5-2 信度分析表 36
表5-3 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 36
表5-4 線性迴歸分析表 37

圖目錄
圖1-1 AIoMT智能醫療床-研究流程圖 5
圖2-1  Dr.Willis Gatch設計的三段調節床 8
圖2-2 居家電動床 9
圖2-3 可調式電動床 10
圖2-4 全球電動床市場數據圖 10
圖2-5 人工智慧科技+互聯網技術堆疊圖 13
圖2-6 醫療物聯網(IoMT)生態系圖 14
圖3-1 個案S公司簡介圖 22
圖3-2 智能醫療原型2D圖 22
圖3-3 智能醫療床/3D立體示意圖 23
圖3-4 智能醫療床系統-應用圖 25
圖4-1 知覺品質與購買意圖-架構圖 28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 期刊
吳淑鶯與彭康達,2010。消費者對航空公司的品牌知曉、認知品質與知覺價值在品牌態度及購買意願上之影響。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十三卷二期:1-17。
李奇勳,2007。知覺風險對消費者知覺價值之形成所扮演角色的探討。管理學報,第二十四卷第二期:167-190。
李奇勳與蘇瑞蓮,2016。知覺價值、知覺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整合模式探討。管理與資訊學報,第二十一期:1-30。
李家瑩、李淑美、黃偉珉,2015。以推敲可能模式探討消費者創新與新產品採用之影響:以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為例。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報,第二十二卷,第一期,頁1-30。
林錦郎,2016。從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數位學習平台知識分享行為。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 第八期:43-55。
徐淑如、林家琪,2010。線上品牌社群知覺關鍵多數、知覺價值與忠誠度之研究。資訊管理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175-200。
徐淑如、董和昇與柳雅婷,2011。網路論壇口碑強度、雙面訊息與口碑順序對說服效果之影響-產品涉入之干擾效應。電子商務學報,第13卷第1期:135 – 167。
陳冠仰、陳柏元、戴有德與巫立宇,2016。知覺品質、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交易成本觀點。臺大管理論叢,第二十七卷第一期:191-224。
陳勁甫、曾文祥與郭文凱,2008。服務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真愛碼頭觀光船為例。旅遊管理研究,第八卷第一期:59-76。
黃興進、彭振興與連俊瑋,2001。醫療單位採用醫學影像儲傳系統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台中榮民總醫院為例。資訊管理學報,第七卷第二期:39-62。
蕭至惠、張琡婍與蔡進發,2009。影響消費者對電子書接受意願因素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第七卷第三期:355~384。
二、 論文
方之光,1996。風險與利益知覺調整之實驗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王貞雅與林瑞芸,2012。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行動應用軟體影響因素之研究。龍華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思佳,2010。科技產品內外部屬性消費價值之聯合分析-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雅雰,2017。知覺風險對消費者網路購買行為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消費者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冠宏,2017。消費者知覺品質、知覺價值、品牌忠誠度之關係及對購買意願之影響研究-以中華電信為例。國立屏東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高夢謙,2010。以TAM與IDT探討國內民眾對4G WIMAX之使用意圖。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永泉,2013。企業價值評估~以醫療器材產業B公司為例,東海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貝兒,2017。使用者線上人力共享模式接受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三、 醫療/科技網路專題報告
CTIMES 電子雜誌/ 文章 /消費性科技的十大總體趨勢。
OOSGA ,AI人工智慧-定義技術原理趨勢以及應用領域,https://oosga.com/pillars/artificial-intelligence/
財團法人中技社2019-04,台灣醫療產業智慧化與國際化之機會與挑戰。
簡鈺璇,2021,探索照顧科技5大趨勢之-遠距照護開發應用/創新長照創科技ITRITECH,2020,Smart Homecare蓄勢待發 跨域觸發新商機。
醫療科技與醫療物聯網 互聯式醫療器材如何影響醫療照護產業,勤益產業報告DHealthcare Predictions l 2020 。
四、 電子書本
陳永興,2003。台灣醫療發展史。台灣:新自然主義(股)公司出版社。
陸雄文,2013。管理學大辭典。中國:上海辭書出版社。

西文部份
Aygül Turana, Ayşegül Özbebek Tunçb, & Cemal Zehirc. (2015) A Theoretical Model Proposal: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and User Involvement as Antecedents of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10, 43-51.
Adams, D. A., Nelson, R. R., & Todd, P. A. (1992) Perceived Usefulness, Ease of Use, 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Replication, MIS Quarterly (16:2), pp. 227-247
Arndt J. (1967) Word of Mouth Advertis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 New York,
Bickart, B.& Schindler, R. M.(2001).Internet forums as influential sources of consumer information.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15(3),31-40.
Babin B. J., Darden W. R. & Griffin M.(2012) “Work and/or Fun: Measuring Hedonic and Chao, C.W., Reid, M. & Mavondo, F.T. ‘Consumer innovativeness influence on really new product adoption’, 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 Vol. 20, No. 3,pp. 211-217.
Everett MRogers. (2002) "Diffusion of preventive innovations." Addictive Behaviors (27:6) pp. 989-993. 31.
Herr P. M., Kardes F. R. & Kim J. (1991) “Effects of Word-of-Mouth and Product-Attribute Information on Persuasion: An Accessibility-Diagnosticit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 4), pp. 454-462.
Hirschman E. C. & Holbrook M. B. (1995) ”Hedonic Consumption: Emerging Concepts.
Rogers E. M.(200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Taylor S. & Todd P. (1995) “Decomposition and crossover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study of consumer adoption intentions,” Intern. J.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2,137-155
June Lu, Chun‐Sheng Yu, Chang Liu & James E. Yao. (2003)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wireless internet” Internet Research, Vol. 13 No. 3, pp. 206-222.
Von Hippel, E., Ogawa, S., & De Jong, J. P. (2011). The age of the consumer-innovator.
Van Slyke, C., Belanger, F., & Comunale, C. L. (2004)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web-based shopping: the impact of trust. ACM Sigmis Database, 35(2), 32- 49.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425-478.
Weerakkody, V., Irani, Z., Kapoor, K., Sivarajah, U., & Dwivedi, Y. K. (2017). Open data and its usability: an empirical view from the Citizen’s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19(2), 285-30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