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9: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奇融
論文名稱:背光低語–何奇融繪畫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Backlit Whisper–Ji-Rong He’s Painting Creation Discourse
指導教授:周沛榕周沛榕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1
中文關鍵詞:超現實主義繪畫精神分析美學陰影繪畫創作
外文關鍵詞:SurrealismPsychoanalytic AestheticsPainting Cre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以「背光低語」為主題:「背光」正如任何亮光總會投下陰影一樣,自我意識之光也會在人的個性之中投下一個陰影,所指的正是源自於筆者內心世界的不安與壓抑,對自我的期許、對未來的徬徨不安並且對現狀感到不滿而產生的種種負面情緒,同時也用心傾聽自我內心的情緒與焦慮,並且透過畫面輕輕的訴說、抒發自我的情感。
本創作之研究目的包括如下:一、以佛洛伊德與榮格的精神分析美學之相關理論作為學理基礎。二、藉由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與相關藝術家繪畫形式之探討,發展本繪畫創作研究之創作形式。三、在創作表現的過程中,藉藝術表現學理基礎與運用,透過反省與檢討,建立具個人形象之表現形式,且作為延續個人創作發展依據。
本研究論文架構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為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創作研究方法與步驟、創作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創作學理基礎」之部分則探討影響筆者藝術創作相關之美學理論、藝術創作相關流派及藝術家對創作之影響。第三章包含創作表現意涵,以及創作中的形式語言之分析探討。第四章解析作品之創作理念。第五章針對本創作研究過程與心得作檢討與總結,省思與檢討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I take "Backlit Whispers" as the theme of the research just like any bright light always casts a shadow, the light of self-awareness will also casts a shadow in a person's personality. The anxieties stem from the author's inner world and depression, specifically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elf, the anxiety about the future, and the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status quo, all kinds of negative emotions. At the same time, I listen to my inner emotions and anxieties carefully, and gently elaborate my emotions through my painting crea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Freud and Jung's psychoanalytic aesthetic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2. to develop the creative forms through exploring the painting styles of surrealist artists and related artists. 3. through reflection and review of the creative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establish distinctive personal creative forms as a basis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personal creative development.
The structure of this research divides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i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creative research, cre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nd creative research scope and limitations. The second chapter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reation"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theories that influence the author's artistic creation, related genres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artists on creation. The third chapter contains the meaning of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formal language in cre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reative concept of the work. The fifth chapt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this creation, reflecting and reviewing the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摘要-----------------------------------------I
Abstract------------------------------------II
謝誌----------------------------------------III
目次-----------------------------------------IV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9
第一節 精神分析美學-----------------------------9
第二節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之探討-------------------14
第三節 普普超現實主義相關藝術家-----------------21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24
第一節 創作理念與形式分析-----------------------24
第二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分析-----------------------31
第四章 作品解析--------------------------------35
第一節 喃喃自語系列-----------------------------36
第二節 木偶人系列-------------------------------54
第五章 結論------------------------------------76
第一節 綜結------------------------------------76
第二節 自我期許與未來展望------------------------78
參考書目----------------------------------------80
一、中文書目

朱立元(1999)。西方美學通史‧第6卷:二十世紀美學(上)。上海市:上海文藝。
朱侃如譯(1999)莫瑞.史坦(1998)。榮格心靈地圖。新北市:立緒文化。
何政廣(1996)。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6。
李長俊(1980)。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市:雄獅圖書。
高建平譯(2006)。斯佩克特(1972)。佛洛伊德的美學:藝術研究中的精神分析法。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南玉祥譯(2015)。西格蒙德.佛洛伊德(1915)。精神分析引論。新北市:海鷗文化。
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頁 114)。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曾長生(2000)。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張光琪(2003)。魔幻超現實大師:馬格利特。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張廷風(1992)。法國現代美術。台北市:亞太。
張秀玲、陳彥蓉、呂思珊、范鈞傑譯(2010)。埃塞爾.佩爾森(1995)。論佛洛伊德的「創造性作家與白日夢」。台北市:五南。
熊哲宏(2000)。心靈深處的王國。台北市:貓頭鷹。
龔卓軍譯(2013)。卡爾.榮格(1964)。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新北市:立緒文化。

二、期刊論文

王瑞裕(2003)。馬格利特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52-55。
歐秀筠(2008)。天真與怪誕—馬克.萊登之繪畫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8-16。
劉豐榮(2004)。視覺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討:以質化研究觀點。藝術教育研究,8,73-94。
劉豐榮(2013)。藝術主題性之心裡與精神性層面及其在學院藝術創作教學之意涵。藝術研究期刊,20,21。
翁麗晶(2013)。微表情-普普超現實主義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8,16。

三、網頁

https://ss.net.tw/paint-165_33-1888.html(2021年4月10日瀏覽)
https://ss.net.tw/paint-165_83-4588.html(2021年4月10日瀏覽)
https://www.wikiart.org/en/rene-magritte/the-big-family-1963(2021年4月10日瀏覽)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30839/the-philosopher-s-conquest(2021年4月10日瀏覽)
https://www.wikiart.org/en/mark-ryden/the-debutante-1998(2021年4月10日瀏覽)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