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嘉樞,2001年。《石油與國家安全》。北京:地震出版社。
倪健民、郭雲濤,2009年。《能源安全》。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袁方著,2002年。《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張泉湧,2011年。《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臺北:五南出版社。
許志義、陳澤義,1993年。《能源經濟學》。臺北:華泰書局。
郭瑞濤、陳政宏,1994年。《地球科學概論》。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陳偉華,2003年。《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
陸忠偉主編,2003年。《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喬金鷗,2011年。《非傳統安全概論》。臺北:黎民文化。
黃立夫,2011年。《非傳統安全概論》。臺北:黎民文化。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2002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趙明義,2005年。《當代國家安全法制探討》。臺北:黎明文化。
劉書彬,2016年。《德國的綠色能源經濟轉型,臺灣能源轉型十四講》。臺北:巨流文化。
(二)專書譯著
Anthony Giddens著,黃煜文、高忠義譯,2011年。《氣候變遷政治學》。臺北:商周。
Daniel Yergin著,薛絢譯,1991年。《石油世紀》。臺北:時報文化。
Jack Donnely著,高德原譯,2002年。《現實主義國際關係》。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Maude Barlow & Tony Clark著,張岳、盧瑩、謝伯讓譯,2011年。《水資源戰爭》。臺北:高寶。
柴田明夫著,孫玉珍譯,2009年。《糧食戰爭》。臺北:商周。
(三)期刊論文
王守誠、陳永松、張忠誠、李篤華、莊慶達、李昭興,2016/12。〈我國地熱能環境效益潛能及近年國際成功策略比較〉,《臺灣能源期刊》,第3卷第4期,頁477-490。
王京明,2019/7。〈探討我國綠能自由化發展瓶頸與制度性障礙〉,《經濟前瞻》,第184期,頁47-52。
王京明,2019/1。〈該反省與調整的政府能源政策〉,《經濟前瞻中興工程》,第181期,頁72-80。
王京明、陳中舜,2018/12。〈我國電力市場永續發展之第二階段轉型改革研究〉,《臺灣能源期刊》,第5卷第4期,頁331-350。
付興友,2011/2。〈低碳經濟背景下清潔能源發展的研究及建議〉,《四川水力發電》,第30卷1期,頁123-129。
朱正男,2012。〈加速綠能產業起飛-政府擴大再生能源推動目標〉,《能源報導》,第1期,頁24-25。
江盛,2012/2。〈我的病,我的環境-癌王和空污〉,《生態臺灣》,第34期,頁12。
何玉麗,2005/8。〈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之挑戰與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8期,頁45-49。
何佩芬,2005。〈京都議定書生效之國內效應〉,《能源報導》,第1期,頁11-13。
余政達,2003/4。〈臺灣風能發展的永續性評估與政策建議〉,《能源季刊》,第33卷第2期,頁9-19。
吳彥儒,2015。〈風力發電的機會與挑戰〉,《能源報導》,第11期,頁12-15。
吳煌、吳振中,2002/9。〈我國再生能源發展策略及推動現況〉,《臺電工程月刊》,第651期,頁1-17。
李長晏,2018/6。〈臺灣中部區域聯合治理績效作為之分析:以空氣污染防治為例〉,《中國地方自治》,第71卷第6期,頁3-28。
李皇章,2019/3。〈臺灣天然氣產業的現況及展望〉,《石油季刊》,第55卷第1期,頁43-60。
李珣琮、吳彥儒,2015/6。〈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利用之挑戰與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8卷第6期,頁49-51。
李茗家,2016。〈太陽能與風能之Roadmap〉,《能源報導》,第8期,頁19-23。
李堅明,2002。〈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我國能源策略之研究〉,《國政論壇》,第2卷第4期,頁8。
李堅明、王俊凱、周育德,2005。〈臺灣永續能源發展指標建置與應用〉,《經濟研究》,第41卷第2期,頁10。
汪中和,2008/6。〈明天過後該如何〉,《新使者》,四月號,頁4-8。
辛繼勤、蔡長成、李劍英,2018/12。〈國家安全與能源佈局〉,《台灣石油產業面臨之挑戰與因應》,第54卷第4期,頁39-50。
周桂蘭,2017/3。〈全球液化天然氣發展對臺灣能源安全的意涵〉,《臺灣鑛業》,第69卷第1期,頁8-25。
易洪庭,1999/6。〈我國能源供需展望與全球環境變遷〉,《鑛冶: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會刊》,第43卷第2期,頁17-25。
易洪庭、徐瑋成,2020/6。〈因應天然氣供需情勢變化,台灣天然氣供應之挑戰與發展契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3卷第6期,頁100-108。
林茂文,2018/6。〈邁向非核家園與擴供天然氣之影響分析〉,《石油季刊》,第54卷第2期,頁57-70。
林俶寬、張上君、黃振愷、劉晉堯,2014/1。〈臺灣地區離岸風場選址〉,《中華技術》,第103期,頁62-71。
林泰和,2011/7。〈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安全與戰略意涵〉,《國際關係學報》,第32期,頁125-156。
林瑞珠、李宗棠,2009。〈自環境與經濟的衡平論因應全球暖化的能源政策〉,《應用倫理評論》,第47期,頁77-92。
林慶雄,2017/12。〈PM(2.5)與肺阻塞〉,《血管醫學防治季刊》,第30期,頁8-9。
邱佩冠,2004/6。〈再生能源的發展-以美國再生能源發展為例〉,《全球變遷通訊雜誌》,第44期,頁28-32。
俞曉秋,2004。〈國家安全的新焦點-非傳統安全〉,《世界知識》,第12期,頁42-43。
施奕任,2009/12。〈全球暖化與美國的氣候政治國家與社會〉,《國家與社會》,第7期,頁187-241。
徐美苓,2015。〈新興環境議題的媒體建構:以臺灣替代能源新聞報導為例〉,《傳播與社會學刊》,第32期,頁19-57。
徐瑋成、劉淑華,2018/6。〈能源轉型下,天然氣供應穩定與安全存量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1卷第6期,頁44-51。
馬公勉,2010。〈日本東京都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現況與趨勢〉,《能源報導》,第3期,頁14-16。
馬公勉,2011。〈評析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規劃及其影響〉,《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7期,頁41-46。
高以信、江瑞坤,2019/6。〈探討細懸浮微粒PM_(2.5)對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以臺灣發表於國際期刊為研究對象〉,《Formosan J Med》,第18卷第1期,頁1-12。
高宜凡,2016。〈巴黎協定簽了!啟動全球氣候大戰〉,《遠見雜誌》,第355期,頁21。
高毓霠,2016/3。〈空污隱形健康殺手-霾伏無所遁逃〉,《禪天下》,第132期,頁30-34。
張一鵬,2010/11。〈低碳經濟背景下的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中外能源》,第15卷第11期,頁28-32。
張四立,1995/10。〈國際環保公約發展趨勢下之能源產業因應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1卷第3期,頁10。
張四立,2005/10。〈臺灣永續能源發展與溫室氣體減量的決策分析〉,《經濟前瞻》,第99卷,頁60-63。
張鼎煥、呂威賢,2005/8。〈我國再生能源法規制度探討〉,《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22期,頁32-43。
莊束潔、那珮宜,2011/1。〈石化產業的空污與健康風險〉,《生態臺灣》,第30期,頁20-32。
莫大華,1996/9。〈「安全研究」之趨勢〉,《問題與研究》,第35卷9期,頁61-78。
莫大華,1998/8。〈「安全研究」理論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8期,頁19-33。
許振邦,2002/3。〈勾勒臺灣儲油藍圖〉,《臺灣綜合展望》,頁59-66。
郭禮青,2002/11。〈全球太陽光電開發現況及國內應用潛力〉,《臺電工程月刊》,第651期,頁38-48。
陳一成、徐文科,2013/10。〈台灣電力公司公司電力供應面再生能源之發展〉,《興大工程學刊》,第24卷第2期,頁65-78。
陳佩修,2006。〈國際恐怖主義發展與東南亞安全情勢的演化〉,《全球政治評論》,第13期,頁21-40。
陳昊安,2017/4。〈空污無處躲 何時見藍天?〉,《禪天下》,第145期,頁24-33。
陳建州、林彥泯,2008/2〈能源政策與能源教育的緣起〉,《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2卷,第3期,頁1-12。
陳澤義,1994。〈能源的明日之星-再生能源〉《經濟前瞻》,第36期,頁39-43。
陳靜茹、蔡美瑛,2009/7。〈全球暖化與京都議定書議題框架之研究—以2001-2007 年紐約時報新聞為例〉,《新聞學研究》,第100期,頁253-295。
陳禮仁,2020/9。〈2020上半年世界天然災害大事紀〉,《中華防災學刊》,第12卷第2期,頁213。
喬金鷗,2007。〈非傳統國家安全觀探析〉,《中華戰略學刊》,冬季刊,頁66-99。
曾元一,2017/11。〈臺灣電力百年史與新能源政策之評估(上)〉,《營建知訊》,第418期,頁53-62。
曾元一,2017/12。〈臺灣電力百年史與新能源政策之評估(下)〉,《營建知訊》,第419期,頁57-78。
馮輝毅,2014/2。〈臺灣能源安全風險預警指標之建置規劃〉,《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7卷,第2期,頁107-112。
黃世傑,2008/7。〈因應京都議定書與峇里路徑圖-臺灣必須立即重訂能源與工業政策〉,《中興工程》,第100期,頁73-76。
黃明輝,2018/12。〈苗栗縣再生能源運用現況與未來發展藍圖〉,《聯大學報》,第15卷第2期,頁115-136。
楊儒穎,2016/6。〈低碳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發展之策略及挑戰〉,《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9卷,第6期,頁49-56。
葉欣誠、陳孟毓、于蕙清,2017。〈我國民眾減緩全球暖化之願付價值與影響因素分析〉,《都市與計劃》,第44卷第4期,頁339-374。
葉惠青、莊銘池,2009/7。〈臺灣永續能源政策與98年全國能源會議〉,《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第4期,頁3-16。
詹長權,2016/12。〈臺灣PM2.5的心血管健康及疾病負擔〉,《Formosan J Med》,第20期,頁364-366。
樊沖、汪軍,2010。〈生物質能的利用技術〉,《農村能源》,第8期,頁20。
歐文生,2011。〈綠建築就是太陽能建築嗎〉,《科學發展》,第460期,頁40-47。
歐嘉瑞,2013/1。〈能源發展綱領」—國家整體能源發展的總舵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6卷,第1期,頁107-117。
鄧鎮銘,2016/3。〈僅剩花東淨土 臺灣空污不是小議題〉,《禪天下》,第132期,頁4-15。
鄧鎮銘、謝明媛,2016/10。〈台灣高唱空污悲歌20年〉,《禪天下》,第139期,頁18-23。
鄭睿合、鄭翔勻,2019/1。〈依循我國能源轉型規劃之燃煤發電量變化與碳排放量影響〉,《經濟前瞻》,第181期,頁51-54。
盧誌銘、黃啟峰,1995。〈全球永續發展的源起與發展〉,《工業污染防治》,第3期,頁13。
蕭子訓、黃孔良、葛復光,2018/7。〈我國再生能源年發電量的評估與機率分布研究〉,《臺灣能源期刊》,第5卷第2期,頁161-183
謝惠紅、林朝清、鄭士仁、蔡易縉,2011。〈火力發電廠環境空氣品質之研究〉,《鑛冶: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會刊》,第55卷第4期,頁97-106。
謝智宏,2001/5。〈再生能源發電規劃(五)-太陽光電能開發利用〉,《臺電工程月刊》,第633期,頁63-90。
鍾嘉雯,2016。〈全球節能減碳的挑戰〉,《能源報導》,第1期,年,頁14-18。
簡筠,2016/6。〈巴黎氣候協定對全球能源發展之影響與啟示〉,《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9卷第6期,頁14-22。
顏君聿、黃釋緯,2011/7。〈再生能源發展技術展望與成本趨向-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7期,頁54-58。
羅清,2009。〈美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立法模式〉,《中外能源》,第14卷第7期,頁19-25。
蘇立仁,2018/12。〈臺灣空氣惡化 忍忍就過去嗎?〉,《禪天下》,第165期,頁50-54。
(四)學位論文
蘇紫雲,2015。《臺灣能源安全戰略:理論分析與模式模擬之檢視》。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論文。江家瑤,2010。《從能源政策論國家安全-以臺灣為例》。嘉義:嘉義大學國防與國家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惠婷,2009。《結合健康風險評估與能源流分析探討臺灣燃煤發電規劃之健康衝擊》。臺北: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育德,2005。《臺灣永續能源發展指標建置與評估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瑞亨,2017。《我國再生能源發展之情境分析與發電量預測》。臺北:臺灣大學工學院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德勛,2019。《當代臺灣與日本能源政策的比較研究:經濟安全的觀點》。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鄒志純,2011。《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立法過程與法案內容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正揚,2012。《臺灣再生能源動態蘊藏量評估與供電模式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應用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五)官方文件
國安會,2006/5,《2006年國家安全報告》。
經濟部能源局,2012,《能源發展綱領》。
中華民國行政院,2018,《能源政策專案報告》。
行政院,2017/9,《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
行政院,2017/8,《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
經濟部能源局,2018,《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經濟部能源局,2019,《2018能源統計手冊》。
經濟部能源局,2018,《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經濟部能源局,2017,《2016年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10,《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周桂田、林子倫,2016,〈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臺灣能源轉型14》。
周桂田、張國輝,2017,〈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能怎麼轉:啟動臺灣能源轉型鑰匙》。
林唐裕、蔡欣欣,2010,〈臺灣綜合研究院研一所〉,《和能源、環境與經濟之永續能源政策研析》。
陳詩豪,2013,〈臺灣經濟研究院〉,《能源安全意義內涵與臺灣能源安全議題探討》。
(六)網際網路
2003。〈能源查核年報〉,《工業節能服務網》,<https://emis.itri.org.tw/Content/Upload/Manage/Files/608c9f00-56e1-42ca-8362-de3d4b4087ac.pdf>。
2008/7/30。〈全球愛滋病死亡人數開始下降〉,《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8/7/30/n2209551.htm>。
2008/1/5。〈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臺灣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 <http://www.tri.org.tw/unfccc/main01.htm>。
2010/4/2。〈湄公河嚴重缺水東南亞怪罪中國〉,《BBC中文網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0/04/100402_mekong_china.shtml>。
2011/5。〈行政院院會經濟部簡報〉,《經濟部》,< https://www.slideshare.net/releaseey/3351-1>。
2011/10/14。〈氣象局年報〉,《氣象局年報》, <http://www.cwb.gov.tw/V7/service/notice/download/publish_20111014100741.pdf >。
2018/3/27。〈簡又新專欄-從中國到非洲肯亞看台灣再生能源的新契機〉,《台灣英文新聞》,<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391642>。
2019/5/22。〈電業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030011>。
2019/6/14。〈推動風力發電4年計畫—潔淨能源 乘風而起〉,《行政院新聞傳播處》,<http:// 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ef93b5c1-85ea-4b5f-ac55-f460d9204258>。
2020/1/11。〈地熱能Q&A〉,《地熱能知識網》,<http://www.nepii.tw/KM/GE/index.html>。
2020/4/11。〈太陽能趨勢:結合臺灣優勢的能源新方向〉,《中租全民電廠》,<https://www.finmart.com.tw/Wiki/ALL/article31>。
2020/5/14。〈太陽能產業介紹〉,《臺灣的太陽能市場概況投資網誌》,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03629>。
2020/6/30。〈臺灣究竟適不適合發展太陽能電力呢?〉,《綠電家》,<https://www.gepower.com.tw/why-solar/>。
2020/9/11。〈海洋能Q&A〉,《海洋能知識網》,<http://www.nepii.tw/KM/ME/index.html>。
2020/9/18。〈有人有錢有需求,臺灣太陽能陷「無用武之地」〉,《Tech News科技新報》,<https://technews.tw/2020/09/18/the-future-of-taiwan-solar-industry/>。
山姆小妞,2019。《【話說源頭】起於八斗子的臺灣煤礦史》, <https://energymagazine.itri.org.tw/Cont.aspx?CatID=&ContID=3069>。
王塗發,2011/2/24。〈「能源發展綱領政策」之環評意見〉, <http://www.tepu.org.tw/?p=3289>。
李育明,2009/3/20。〈臺灣能源概況〉,《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https://web.ntpu.edu.tw/~yml/yml/download/energy2009s/lec05-20090320.pdf>。
李育誠,2005。〈美國颶風卡特里娜豈只是天災,也是人禍!〉,《香港獨立媒體網》,<http://www.inmediahk.net/node/62472>。
李河清,2004。〈京都議定書生效以後〉,《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proreport/2004/pr04121702.htm>。
李茗家,2016/11/5。〈從傳統到非傳統-你不可不知的天然氣〉,《經濟部能源局》,<https://energymagazine.itri.org.tw/Cont.aspx?CatID=17&ContID=2812>。
李堅明,2003。〈臺灣永續能源發展策略規劃〉,<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ristine1511/post/1329545151>。
周桂蘭,2019。〈2019年全球再生能源現況報告〉,《工研院綠能所國家能源發展策略規劃及決策支援能量建構計畫》,<httpskm.twenergy.org.twDocumentFreereference_moreid=214>。
林菁樺,2020/2/23。〈煤下氣上 燃氣首度成主力電源〉,《自由時報》,<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53966>。
法新社,2007/6/1。〈布希氣候政策丕變籲15國明年底前訂氣候目標〉,《法新社》,<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01/19/f6pk.html>。
邱瑞杰,2020/10/21。〈核四廠最一批燃料棒啟運1744束燃料棒已全數裝運赴美〉,《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953429>。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2009/12月。《因應氣候變遷之永續能源與產業的社經情境分析》,<https://www.ctci.org.tw/media/3826/因應氣候變遷之永續能源與產業的社經情境分析9812.pdf>。
國際能源署官網,2020/1/11。《能源安全定義》<http://www.iea.org/topics/energysecurity/>。
張岱屏,2005/6/20。《能源危機》,<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8%83%BD%E6%BA%90%E5%8D%B1%E6%A9%9F>。
張博庭,2005/1。〈揭穿世界性拆壩的謠言-走出拆壩的誤區〉,<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tsunami38.txt.>。
許桂森,2008/6。〈德國再生能源之推動與啟示〉,《農政與農情》,<http://www.coa.gov.tw/ws.php?id=17683.>。
經濟部能源局,2008。〈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經濟部能源局》,< http://www.moeaboe.gov.tw/Policy/files/永續能源政策綱要.pdf >。
經濟部能源局,2020。〈原油進口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能源局》,<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web_book/wHandWebReports_File. >。
經濟部能源局,2013。〈能源統計年報〉,《經濟部能源局》,<http://web3.moeaboe.gov.tw/ecw/business/content/ContentLink.aspx?menu_id=378>。
經濟部能源局,2007。《2007能源科技研究發展白皮書》,<https://issuu.com/steven7488/docs/10--e7-ac-ac-e4-b8-89-e7-af-87>。
經濟部能源局,2020。《能源統計資料查詢系統》,<https://www.moeaboe.gov.tw/wesnq/Views/B01/wFrmB0102.aspx>。
台灣電力公司,2005。〈傳統發電〉,《台灣電力公司》,<http://www.taipower.com.tw/>。
台灣電力公司,2020。《關於台灣電力公司-歷史與發展》,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33#33-02>。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2010。〈再生能源:生生不息的自然資源〉,《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https://e-info.org.tw/column/eccpda/2004/ec04031601.htm>。
盧顯卿,2017/10/7。〈臺灣離岸風電發展策略的省思〉,<http://www.ciche.org.tw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7103->。
戴肇洋,2018/7/17。〈臺灣能源政策轉型的迷失與省思〉,《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119044>。
謝宗憲、徐瑋成、文軍強,2020/9/8。〈臺灣天然氣安全存量規範天數之研究〉,《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院》,<https://km.twenergy.org.twKnowledgeFreeknowledge_moreid=4746>。
(七)報紙
李鴻源,〈沉淪的臺灣如何向上提升〉《聯合報》,2010年1月5日,版A2。
〈極端氣候‧糧食危機‧農業政策〉《聯合報》,2011年1月24日,版A2。
〈學者新論:重視非傳統安全研究〉,《人民日報》,2003年5月21日,頁7。
二、英文部份
(一)專書
Howard, G, Energy revolution:policie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Island Press, 2003), pp. 33-92.
IPCC, 2007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PC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hn Baylis, A New Agenda for Security and Strategy,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 350.
Masakazu Toyoda, Energy Security and Challenge for Japan (Tokyo: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2013) , p. 3.
Scinfcld, John H Pandis,Almosphcrìc chcmistry and physics: From air pollulion to Climate chenge(New York, 1998), p. 1326.
(二)期刊論文
Achil leos S, Kioumourtzoglou MA, Wu CD, “Acute effect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stituents on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Environ Int2017, pp. 89-100.
Chuang KJ, “Longterm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 Occup Environ Med, 2011, No. 68, pp. 64-68.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01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188 countries,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2015, pp. 743-800.
Katherine Morton, “Climate Change and Security at the Third Pole,” Survival, Vol. 53, No. 1(2011), p. 121.
lana Dreyer,Gerald Stang.“What energy security for the EU”Brief Issue, Paris, No. 39-108 November 2013, p. 1.
Loomis, D. Castillejos, M. . Gold, D. R. McDonnell, W Borja-Aburto, V. H, 1999, “Air Pollution and infanl Mortality in Mexico City,” Epidcmiology, Vol. 10, No. 2, pp. 118-123.
Margaret Blunden, “The New Problem of Arctic Stability,”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51, No. 5, pp. 121-142.
Mathews A. P, “Chemic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lead and beryllium speciation in hazardous waste incinerator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tals Speciation,”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San Diego, 1989, pp. 78-83.
Pope CA 3rd, Burnett RT, Thurston G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epidemiologicalevidence of general pathophysiological pathways of disease,”Circulation, 2004, pp. 71-77.
The Economist, “For want of a drink, A Special Report on Water”, The Economist, May22, 2010, pp. 3-5.
Verstraete, Michel M,Andreas B. Brink, Robert J.Scholes,MartinBeniston, and Mark Stafford Smith,“Climate Change and Desertification: Where do We Stand, Where should We Go? ,” Globaland Planetary Change, 2008, pp. 105-110.
(三)官方文件
Climate Central, “A february first:CO2 levels pass 400 PPM milestone,” Climate Central, May 24, 2016.
Energy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Washington: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3).
Climate Change,Maintaining the UK Energy Security, Department of Energy, (22 January 2013).
IEA,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5,” IEA , 2015,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wide engagement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trategies,” IEA, Paris 2012.
Embassy of Gemany, “Energy Security in Europe:A German Perspective,” Embassy of Gemany,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