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22: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致融
研究生(外文):CHEN, CHIH-JUNG
論文名稱:以黃金圈原則探討溝通效能︰以K連鎖旅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golden circle - K chain hotel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林玉娟林玉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Chuan Lin
口試委員:林良陽謝如梅
口試委員(外文):Liang-Yang Lin
口試日期:2021-06-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事業經營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1
中文關鍵詞:黃金圈原則溝通效能學習成效實驗法
外文關鍵詞:the golden circle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learning effectivenessexperimentation metho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現今社會,以服務業為主的業態越來越多元,這種高度需要與人際互動的工作方式產生了大量的溝通需求。由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難有僵固的統一規範,種種服務業的工作內容也不再是過去工業、製造業時代,只需要單純在生產線上操作機具、或組裝製品這樣的單純一致,故現今企業不論對於外部顧客或內部員工,關於如何增進溝通技巧或達成溝通效能的販售技巧或教學課程,也因此蓬勃發展。加之以疫情過後,遠距離視訊、線上教學互動等溝通方式更加為人所重視,大量發生的企業溝通、人際溝通需求對於營運或行銷更是重中之重。本研究觀察目前對於溝通效能之研究,發現目前較少有從「如何設計所欲傳達之訊息」來影響溝通效能這方面之相關文獻的探討,故本研究主要意圖以 Simon Sinek 提出的「黃金圈原則 (the golden circle)」來探討訊息設計方式如何影響溝通效能。本研究將採實驗法,以同一專業講者、同一主題之黃金圈版本影片、一般傳統傳達模式版本影片對兩組受試者進行播放,並在事後進行問卷統整分析,檢視其溝通效能及學習成效是否有顯著差異。在結果上,採黃金圈模式之實驗組有效樣本 140 份問卷,對比不採黃金圈模式之對照組 153 份問卷,以實證結果 t 檢定顯示在溝通效能及學習成效上,前者皆顯著高於後者,證實黃金圈原則能產生較佳的溝通效能及學習成效。 
Nowadays in the society, it is more and more varying business format in mainly service industry which this kind of work form that requires highl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t has generated a lot of communication needs. However, the wa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is hard to define a norm. and each different type of service industry’s working content no longer what it was in the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e in the past era that purely operated modules or assembled products on production line. Therefore, whether for external customers or internal employees, sales technique or relatively service educating course on how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or achieve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re flourishing in enterprise. In addition, after arising serious pandemic, communication methods such as remote video and online teaching have become more important. And great number of in need of communication in corporations as well a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ven play a vital role for operations and marketing.This research observes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in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reflects fewer related documents on how to design the message to be conveyed to affect the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is focusing on the “Golden Circle” proposed by Simon Sinek to explore how messages to be designed to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This research will adopt an experimental method broadcasting to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ith the same professional speaker, the same video of the Golden Circle and the film of general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After tha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s will be conducted to examine if thei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will hav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ccording to results, comparing 140 questionnai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Golden Circle with 153 questionnai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ot using the Golden Circle show in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learning effectives, using former on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atter. It is proved that the Golden Circle can create bette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Ⅱ 
目錄 ————————————————————————————— Ⅲ
表次 ————————————————————————————— Ⅳ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溝通效能 ——————————————————————7
第二節 黃金圈 ——————————————————————— 13
第三節 黃金圈的文化建構 ————————————————— 20
第四節 學習成效 —————————————————————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說 ————————————————— 31
第二節 操作型定義與問卷調查 ——————————————— 3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47
第一節 問卷回收與樣本結構 ————————————————— 47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與信度分析 ——————————————— 49
第三節 黃金圈傳達模式與一般傳統傳達模式之差異分析 ————— 52
第四節 研究假說與驗證成果 —————————————————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5
第一節 討論 ——————————————————————— 55
第二節 結論 ——————————————————————— 59
第三節 管理意涵 ————————————————————— 60
第四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建議 ——————————————— 62
參考文獻 ——————————————————————————— 64
中文文獻 ——————————————————————————— 64
英文文獻 ——————————————————————————— 69
其他部份 ——————————————————————————— 71
尹曉虹(譯)(2017)。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微軟、NASA 都在學的故事思維。(原作者︰A. Simmons)。臺北市︰先覺。(原著出版年︰2015)
王克平、坰清(譯)(2020)。即興表達力:刻意練習你的魔幻時刻,抓住生涯的關鍵契機。(原作者︰J. Humphrey)。臺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09)
王家鴻(2007)。組織溝通要素、組織溝通效能及設計績效間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王璟儀(2006)。組織溝通、溝通媒介及溝通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朱宥勳(2017)。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臺北市︰大塊文化。吳佩玲(譯)(2015)。哈佛教你打造溝通力(247-274 頁)。(原作者︰J. Hamm)。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3)
吳佩玲(譯)(2017)。哈佛教你高 EQ 管理術(21-50 頁)。(原作者︰D. Goleman)。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5)
吳雨潔(2010)。溝通媒介與溝通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學校行政人員與教育行政機關之溝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吳書榆(譯)(2014)。別再管了!溝通才是最好的領導:60 位全球百大企業 CEO 會對員工這麼說。(原作者︰K. Murray)。臺北市︰漫遊者。(原著出版年︰2013)
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華泰書局。
李友君(譯)(2020)。把無聊說到感動:讓人馬上停下來聽你說。補教名師的八種表達絕招,學生全程清醒聽課,轉戰商場客戶馬上買單。(原作者︰犬塚壯志)。臺北市︰大是文化。(原著出版年︰2019)
李芳齡(譯)(2017)。機器,平台,群眾。(原作者︰A. McAfee, & E. Brynjolfsson)。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7)
林步昇(譯)(2018)。為什麼 Google、LinkedIn、波音、高通、迪士尼都找他合作?:募資提案教父 1 週談成 6 千萬的快‧精‧準攻心術。(原作者︰O.Klaff)。臺北市︰商業周刊。(原著出版年︰2011)
林雨蒨(譯)(2020)。改變人心、贏得支持的奇蹟說服力。(原作者︰L. H. Carter)。臺北市︰方言文化。(原著出版年︰2019
)林俊宏(譯)(2014)。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原作者︰Y. N. Harari)。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2)
林俊宏(譯)(2017)。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原作者︰Y. N. Harari)。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5)
林俊宏(譯)(2018)。21 世紀的 21 堂課。(原作者︰Y. N. Harari)。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8)
林麗惠(2000)。成人學習評量面面觀。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7,4-13。
林家瑜(2014)。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溝通效能與問題解決態度對工作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市。俞成業(1982)。組織中員工溝通滿意度之個案實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姚文雯(2005)。生命教育融入高職數學科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系,嘉義縣。姜雪影(譯)(2012)。先問,為什麼?: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原作者︰S. Sinek)。臺北市︰日出。(原著出版年︰2009)
洪夏天(譯)(2018)。我們為何從眾,何時又不?:從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等角度剖析群聚與反群聚行為。(原作者︰M. Baddeley)。臺北市︰商周出版。(原著出版年︰2018)
洪蘭(譯)(2012)。快思慢想。(原作者︰D. Kahneman)。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1)高明秀(2004)。國民小學女性校長溝通行為與溝通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高景志(2004)。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張芳全(2017)。新移民子女教育的實證。台北市:五南。
許恬寧(譯)(2020)。教練:價值兆元的管理課,賈伯斯、佩吉、皮查不公開教練的高績效團隊心法。(原作者︰E. Schmidt, J. Rosenberg, & A. Eagle)。臺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19)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思餘(譯)(2019)。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二版)。(原作者︰W. L. Neuman)。臺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17
)陳乃慈(2010)。溝通效能與溝通滿足之研究-以證券業購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臺北市。
陳志銓(2007),組織型態、溝通模式與溝通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民營商業銀行法人金融業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新北市。
陳雅芳(2010)。溝通風格和傾聽效能的關係及對溝通效能的相關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陳瑾瑜(2009)。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及信任關係對溝通效能與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某電機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新北市。游懿萱(譯)(2020)。從零開始學寫吸金文案:30 秒入門,超生火、最推坑的 31個勾心銷售寫作指南。(原作者︰J. Edwards)。臺北市︰商周出版。(原著出版年︰2018)
黃俊英(2010)。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臺灣東華
萬淑娟(2002)。幼兒園園長運用溝通媒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葉妍伶(譯)(2018)。五星級溝通術,你的成功巨浪。(原作者︰C. Gallo)。臺北市︰
先覺。(原著出版年︰2018)
廖文秀(譯)(2012)。你說的,對方都買單!:每個人都會問:「這跟我有什麼關係?」,你答得漂亮,就能說服所有人。(原作者︰M. Magnacca)。臺北市︰大樂文化。(原著出版年︰2009)
廖玉倩(2013)。高雄市國中教師人格特質、人際溝通能力與溝通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廖建容(譯)(2014)。對手偷不走的優勢。(原作者︰P. M. Lencioni)。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2)
廖崇佑(譯)(2017)。別有目的的小意外:打敗「遺忘」的內容行銷,來自 15 種好用的認知科學。(原作者︰C. Simon)。臺北市︰大寫出版。(原著出版年︰2016)
劉盈君(譯)(2017)。行銷 4.0:新虛實融合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原作者︰P.Kotler, H. Kartajaya, & I. Setiawan)。臺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17)
劉奕酉(2020)。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 99.9%的工作難題:簡報職人教你讓全球頂尖企業都買單的企業簡報術。新北市︰新樂園。
劉復苓(譯)(2018)。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從腦科學、行為經濟學、心理學,了解影響與說服他人的關鍵因素。(原作者︰T. Sharot)。臺北市
︰經濟新潮社。(原著出版年︰2017)
衛宮紘(譯)(2016)。質感行銷哲學:成城石井的不削價經營法。(原作者︰上阪徹)。新北市︰世茂。(原著出版年︰2014)
閻建政、衛萬里(2011)。組織溝通要素對組織溝通效能及設計績效之影響。設計學報,162(2),61-85。
鍾嘉惠(譯)(2017)。故事行銷力:創造品牌差異化、讓顧客永久買單的祕訣。(原作者︰岩井琢磨、牧口松二)。臺北市︰台灣東販。(原著出版年︰2016)
簡茂發(1999)。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出自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顏和正(譯)(2014)。行銷 3.0 (增訂版):與消費者心靈共鳴。(原作者︰P. Kotler, H. Kartajaya, & I. Setiawan)。臺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10)
譚天(譯)(2015)。哈佛教你打造溝通力(115-150 頁)。(原作者︰J. A. Conger)。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3)
嚴竹華(1999)。溝通能力與溝通態度對溝通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企管系,桃園市。
Ambler, S. (2002). Agile modeling: effective practices for extremeprogramming and the unified process. John Wiley & Sons.
Blythe, J. (2000).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Vol. 5, No. 4, pp. 235-235).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Cooper, D. R., & Emory, C. W. (1995),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fifth edition,p.353
Daft, R. L., & Lengel, R. H. (1986).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requirements, media richness and structural design.Management science, 32(5), 554-571.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Macmillan, New York.
Goldhaber, G. M., & Krivonos, P. D. (1977). The ICA communicationaudit: Process, status, critique.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15(1), 41-55.
Gray, D. (2005), How to measure you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取 自http://communicationnation.blogspot.com/2005/11/how-tomeasure-yourcommunication.html
Hecht, M. L. (1978), Measures of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 (4), pp. 350-368.
Pettit, J. D., Goris, J. R., & Vaught, B. C. (1997). An examination of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34(1), 81-98.
Rindfleisch, A., & Moorman, C. (2001). The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 A strength-of-tie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65(2), 1-18. doi: 10.1509/jmkg.65.2.1.18253
Shannon, C. E., & Weaver, W. (1949).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communication (Urbana, IL.)
Simon, H. A. (1976).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inek, S.(2018/5/16)。賽門西奈克: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部落格影音資料】。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xIJNGYmgI&t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2020/7/17)。後疫情時代——觀光、展覽「新常態」。【 線上論壇 】 。取自 https://www.inside.com.tw/feature/digiplus/20378-digi-plus-new-normal
周維忠(2020/7/2)。依業務特性建構彈性工作環境 資安及管理扮演主要挑戰 新冠肺炎引爆遠距辦公潮 靈活革新將成工作常態。【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netadmin.com.tw/netadmin/zhtw/viewpoint/DFB6A578A8F54D379D17F0CF60CE369D
洪明洲(1999)。網路教學課程設計對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線上論壇】。 取自 http://mgt.ba.ntu.edu.tw/management/
陳芳毓(2017/12/29)。企業內訓預算每人僅 7000 元 台大教授:「絕對不夠」。【線上論壇】。取自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7213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