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行政院(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http://12basic.edu.tw/content.php?ParentNo=8&LevelNo=8。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1-1000-1315.php。
李彥謀(2010)。專訪教育部長吳清基 十二年國教沒有時間表【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ymlee.pixnet.net/blog/post/31285176-%E5%B0%88%E8%A8%AA%E6%95%99%E8%82%B2%E9%83%A8%E9%95%B7%E5%90%B3%E6%B8%85%E5%9F%BA--%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E6%B2%92%E6%9C%89%E6%99%82%E9%96%93%E8%A1%A8
吳清山(2018)。近50年來國民教育發展之探究:九年國民教育與十二年國民本教育政策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64(4)。
吳莉明(2008)。高職教師在職進修影響因素與進修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南台灣為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2ur3m宋修德、陳信正(2018)。高職優質化教育政策關鍵績效指標之發展。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30-4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林明地(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檢討與對策: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須考量的主題—教育分流與對弱勢學生照顧的議題。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當前教育政策研討會。取自http://www.hkh-edu.com/pdf/02.pdf
林玟珠、祁憶蔚(2018)。教學環境優質化對數位教學設計的影響。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229-24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林建宏、廖興國(2018)。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推動學校落實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之策略。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4-1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林嘉政(2010)。屏北地區國中生就讀優質高中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pe6bs林麗月(2016)‧高職生學習動機、情緒管理、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276kb洪秀枝(2013)。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對台灣公立高級職業學校效率暨生產力之影響。嶺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eyffj胡佳禎(2013)。屏東縣國中技藝教育專班學生技能學習態度、課程滿意度與職業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4943p徐瑞澤(2018)。機械群客製化產業基礎課程之發展—以工具機產業為例。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112-12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馬雅筠、高健維、陳吳煜(2018)。跨領域課程模組與範例─交流電中的數學、力矩與向量外積。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126-13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張文昌(2015)。誰來評鑑教育部?談十二年國教政策實施過程之缺失。臺灣教育評論月刋,4(5),5-8。
陳鎰斌(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對高職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m6w94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4F8ED5441E33EA7B&sms=B69F3267D6C0F22D&s=7C918B776473300A。
教育部(2016)。105年中華民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簡介。
教育部(99)。技職教育再造方案。
教育部國民及學教育署(2018).職業教育中程發展計畫。
教育部綜合規劃司。106至109年度中程施政計畫。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100/News.aspx?n=F396C178D5BD3EE4&sms=0E7480E052A6E5AA。
教育部綜合規劃司.技職教育.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0/1151/60d38b84-3898-43d0-aac0-349579e65d6d.pdf。
粘淑梨(2008)。優質高職城鄉認知差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z942y莫懷恩、陳乃瑜(2018)。高職汽車科學生學習風格、學習投入對QR Code課程學習滿意度之影響。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136-151)。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郭淑琳(2000)。在臺灣地區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教師第二專長進修、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r6c5qe郭義汶、梁滄郎、李金泉、梁碧芬(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趨方案: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推動成效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5(1)。
陳浩然、戴建耘、高曼婷、黃議正(2018)。設計導向創意潛能課程架構與內涵之研究。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168-182)。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彭富源、簡慶郎、呂家清、賴文宗(2018)。產學合作創新優質模式~以臺中市青年希望工程產學專班發展為例。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79-9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曾明山、李懿芳(2018)。翻轉課堂對高職專業科目智能三元能力之影響— 以認知風格為調節變項。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183-196)。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曾筱君(2018)。技術型高中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探討—以機械科教師為例。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65-7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黃再鴻(2007)。屏東縣國中三年級學生留縣升學行為調查。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86zjz楊朝祥(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爭議與對策。教育資料與研究,115,1-26。
楊瑟蓮(2018)。芬蘭主題式學習對臺灣技術型高中課程改革的啟發。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257-271)。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國家教育研究院。義務教育。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12401/
劉才儀(2010)。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執行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劉立寧(2013)。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施行成效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438f4劉曉雯、黃婉琪、張國賓(2018)。新課綱之課程發展與雷達圖分析法檢核–以新竹高商綜合高中科為例。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18-2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劉曉雯、戴子傑、高珮瑜(2018)。科技學習在學校特色課程之創新運用–以外語導覽課程為例。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212-22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劉豐溢(2007)。高職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g3697蔡玉卿(2015)。十二年國教下高中特色課程發展與實施之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pss2b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 DNA。臺北:高等教育
賴沛綸、林意珊、戴建耘(2018)。合作學習教學法對技術型高中學生英語聽力學習表現之影響。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244-256)。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賴協志(2014)。優質化高中相關研究議題之探析。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取自 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2&edm_no=160&content_no=2844
賴進坤(2005)。私立高職招生現況及改進措施之研究-以一所私立高職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8a52b。鍾雅鈞(2018)。創客課程現況與革新。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55-64)。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顏慧君(2019)。行動學習融入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h2433y羅椉尹(2017)。高職兼任行政主管之女性教師多重角色分析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dnn6q蘇友珊、韓豐年、林政榮、曾絲宜(2018)。新科技融入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模式之評估。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頁152-16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蘇景進(2019)。探討高職學生技能檢定情形及高職優質化對技能檢定之提昇效果。台灣教育,716,59-70。
蘇景進、謝麗君、宋修德(2018)。高職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與高職優質化執行成效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8(2)。
英文文獻
Anja, H.(2015). Change of occupation after training-18 to 24-year old’s with dual va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working life. BIBB. https://www.bibb.de/en/26572.php.
Cheng, E. W. L.(2016). Maintaining the transfer of in-service teachers’ training in the workplac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6(3), 444-460.
Chong, H. H., & Rae, K. J. (2017). Issu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15 Revised Curriculum. Seoul: Korea Institute for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FNBE) (2016).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2014. Helsinki: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Glendinning, P. M.(2002).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ariah or messiah.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1(2), 161-178.
Hall, W., & Keynes, M. (2002).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schools: Coul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help.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2(3), 312-338.
Hau, Chuan-Shou (2008).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valuation in Taiwan. 3rd North-East Asia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Education, Taichung, Taiwan.
Huber, S. G. & Skedsmo, G. (2016). Teacher evaluation—accountability and improving teaching practices.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28(2), 105-109.
KiIjavainen,T, and H. A. Loikkanen (1998).”Efficiency differences of finnishsenoirsecondary schools:An application of DEA and Tobit analysi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17(4): 377-394.
Lebas, M. J. (1995).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41, 23-35.
Li, K., Li, Y., & Franklin, T. (2016). Preservice teachers' intention to adopt technology in their future classroo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54(7), 946-966 .
Oakes, J. (1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 for policy makers.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https://eric.ed.gov/?id=ED315920
OECD,CERI (2008). 21st Century Skills: How can you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new Global Economy?. Charles Fadel Global Lead, Education Cisco Systems, Inc. https://www.oecd.org/site/educeri21st/40756908.pdf
Parmenter, D. (2010).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Developing, implementing, and using winning KPIs(2nd ed.). Hoboken, NJ: Wiley & Sons.
Hair, J. F. Jr.,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