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丁郁如(2016:Ⅰ)。有氧運動介入對改善注意力缺陷症幼兒兒童社會行
為的效果。臺北市立大學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
丁凰雅(2015:2)。合作學習法應用於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社會技
巧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亭之、陳麗秋(2017)。學齡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問題與治療。物理
治療,42(3),247-256。
王昱勻(2013:Ⅰ)。兒童瑜珈情緒效能團體對有情緒困擾的注意力缺陷
過動症兒童之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方怡勻(2017:Ⅰ)。動物輔助活動方案對自閉症兒童人際互動改變之個
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2014)。常見問答。取自
http://www.musictherapy.org.tw/faq.htm
石妮蓁(2017)。融合教室中藝術活動應用於特殊幼兒同儕互動成效之初
探。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呂桓毅、吳龍源、蔡金川、林立偉(2017)。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中醫文
獻回顧。中醫藥研究論叢,20(1),83-93。
江依蓁(2018:Ⅰ)。走繩運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不專注行為之影
響(未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台北市。
李欣潔(2016:Ⅰ)。以音樂活動增進國小中重度自閉症學生社交技巧之
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玲玉(2009)。 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肢體動作之行動研
究。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7(2), 1-40。
李品麒(2011:Ⅰ)。音樂活動對自閉症學童與同儕互動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婉如(2020:Ⅰ)。核心反應訓練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象徵性遊戲行為
之學習成效。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李雅雯、陳佩玉、閔農毅(2015)。以遊戲結合類化策略提升國小自閉症
個案社會互動技能之研究。特教論壇,19,56-68。
李惠藺(2015:Ⅰ)。 家長居家介入訓練對提升自閉症嬰幼兒共享式注意
力成效之研究。(博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 臺北市。
李毓文(2016:Ⅰ)。自閉症兒童參與音樂活動行為表現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蕙如(2014:Ⅰ)。臺灣音樂治療現況探討。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暨
醫療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吳月鳳(2015:Ⅰ)。國小教師運用跳繩與靜坐提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
童注意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
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吳芊霈(2010:Ⅰ)。融合式小團體音樂活動對學前智能障礙兒童社會行
為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念瑾(2015:Ⅰ)。團體音樂治療活動對國小高年級泛自閉症兒童的情
緒調適和社交技巧輔導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臺中市。
吳東憲(2016:7)。國中學生網路成癮與人際互動關係之研究—以社群網
路平台-臉書為例。臺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南市。
吳靜涵(2016:Ⅰ)。核心反應訓練提升自閉症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成效之
研究。台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台
北市。
余姍儒(2016:Ⅰ)。應用問題解決活動提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社會
技巧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何盈婷(2013:Ⅰ)。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於音樂活動對自閉症學生學習注
意力持續性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臺中市。
林妍諭(2016:Ⅰ)。自閉症幼兒家長對實施音樂治療看法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奕汝(2013:Ⅰ)。創作性戲劇教學影響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人際關
係之研究-以羅東國小資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
術大學,新北市。
林建妤(2013:1)。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更新心理疾病定
義及分類。教育部電子報。取自:
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2974
林淑芳(2016)。 奧福音樂教學面面觀: 本土的與創造的基礎音樂教育。
臺中市:台灣奧福教育協會。
林雅莉(2018:6-10)。奧福音樂教學法應用於鋼琴學習之成效。台南應
用科技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林聖曦、林慶仁(2012)。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兒童與教育研究,2,17-42。
林翠英(2013)。自閉症學生的行為問題介入策略。特殊教育季刊,128,
35-40。
林燕如、周桂如、張佳琪(2011)•音樂治療於台灣老人之應用•新臺北
護理期刊, 13(1),53-62。
周容瑜(2019:Ⅰ)。「發展桌遊為媒介之注意力訓練方案以改善持續性注
意力之行動研究—以國小注意力缺陷症幼兒學生為例」,臺北市立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柯欣蓉(2009:7)。聽覺障礙幼兒與聽常同儕互動之主動發起與回應行為
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秀玲 (2012:Ⅰ)。奧福音樂教學方案對國小輕度與中度智能障礙兒童
注意力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洪也婷 (2014:Ⅰ)。表達性藝術治療對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行為
問題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洪琪琇(2013)。「同儕中樞反應訓練」對國小輕度自閉症學童人際互動影
響之應用實例。東華特教,50,37-43。
洪瑞雯(2018:2)。運用兒童技能學習團體於國小注意力缺陷症幼兒社交
技巧之行動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美國音樂治療協會(2014)。何謂音樂治療?取自
https://www.musictherapy.org/
胡裕成(2012:39)。運用音樂元素融入多感官課程發展幼兒專注力及人
際互動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教育部(2014:1)。特殊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徐儷瑜、塗千慧、葉啟斌(2017)。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的情緒調控問
題與家庭脈絡之關係探討。中華心理學刊,59(1),45-62。
孫佩雯(2008:31)。奧福音樂治療對國小注意力缺陷症幼兒學童注意力
教學成效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市。
陳世鐘(2017:14.17)。自閉症兒童的盛行率、發生率及共病現象相關因
素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陳有容(2018:Ⅰ)。人際發展介入方案對自閉症兒童提升人際互動能力
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特教碩士班碩士論文,台東縣。
陳怡潾(2010)。部分融合型態團體音樂活動應用於多重障礙幼兒注意力
行為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陳信吉(2018:15)。高風險家庭兒童個案處遇之探究-以一位ADHD兒
童個案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發展學系輔導與諮
商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建民(2018:13)。以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學習之行
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淑文(2005)。拉邦「勁力」運用在「基礎音樂戲劇」教學之研究。
陳淑文(2016)。奧福音樂理念與當時代藝術及理論思潮。載於林淑芳等
編,奧福音樂教學面面觀-本土的與創造的基礎音樂教育,16-48。臺
中市:台灣奧福教育協會。
陳淑瑜(2013)。特殊兒童音樂治療之音樂選擇和樂器應用。國小特殊教
育 56期,P17-40。
陳斐君(2013)。奧福音樂教學活動對國小疑似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注
意力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
碩士論文。
陳智修(2018)。對情緒行為障礙障生觀察評量之評分者間信度研究。特
教論壇,(25),46-62。
陳毓芬、林玲伊(2019)。探討學齡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兒童的社會參與。
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15(1),67-78。
陳韻如、吳麗媛(2011)。幼兒同儕互動與藝術學習之探究-以提供美勞
區藝術媒材為例。教育研究學報,45(2),29-57。
陳麗卿 (2016:Ⅰ)。社會故事教學法對改善學前自閉症幼兒不專注問題
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許珠芬、邱莉婷、王明泉 (2015)。多感官教學對注音符號學習困難學生
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導科技學報,8,43-74。
曾健瑋(2010)。注意力缺陷症幼兒情緒障礙兒童的人際社交技巧訓練。
諮商與輔導,298,13-16。
黃念主(2017:189-192)。團體音樂育療對特殊幼兒溝通能力與肢體動作
發展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黃郁琦(2019:Ⅰ)。應用機器人輔助教學以提升重症自閉症幼兒數字學
習表現之行動研究。南華大學科技學院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論文,嘉義縣。
黃榮真、邱子華 (2010)。開啟特殊需求幼兒人際互動的一扇窗—自編兒
歌教學活動對學前融合班特殊需求幼兒人際互動之成效探討。東台
灣特殊教育學報,12,1-12。
黃詩琁(2018:9)。自我管理策略對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之
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市。
黃鈺涵(2017:Ⅰ)。學前巡迴輔導教師運用人際互動介入方案(RDI)以
增進自閉症幼兒社會互動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臺中市。
黃瑜萱(2018:Ⅰ)。桌上遊戲課程對提升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之研究(未
發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薇真(2017:Ⅰ)。繪本教學活動在提升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注
意力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
學系,台中市。
黃馥鵑(2011: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導師改善國中二年級人際互動之行
動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齡慧(2016:Ⅰ)。正向行為支持策略對改善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
生不聽從行為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
東縣。
張弘政(2018:12)。臺中市國中學生人際互動、關係攻擊與孤寂感關係
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張宗善 (2019:Ⅰ)。團體藝術治療活動對國小六年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學生社交技巧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臺中市。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
學刊,35(4),87-120。
張淑娟(2013:6)。以音樂教學活動改善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嘉琦(2017:Ⅰ)。桌上遊戲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之成效(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嘉凌(2019:Ⅰ)。運用音樂治療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幼兒之研究。輔
仁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張綾芳(2018:Ⅰ)。同儕夥伴訓練對自閉症幼兒社交技巧的成效(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碧鳳(2016:26)。音樂活動對幼幼班幼兒正向情緒及人際互動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趙慧臻(2017:4)。運用戲劇遊戲教學提升國中生人際互動之探(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趙珖甫(2017:14-15)。融合式瑜珈課程提升注意力缺陷症幼兒幼兒專注
力與學習表現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大學舞蹈所碩士論文。
趙婕(2018:Ⅰ)。有氧遊戲對自閉症幼兒動作控制之影響。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臺北市。
葉怡欣(2012:25-27)。當生命遇見融合:幼兒園實施人與社會向度生命
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人際互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臺北。
董芳武、銀子奇(2018)。應用機器人為自閉症孩童學習夥伴之研究。數
位學習科技期刊,10(2),87-111。
楊斯媛(2010:Ⅰ)。多元感官音樂學習活動之實施普通班自閉症學童持
續性注意力與音樂行為改變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
大學,臺南市。
鄭方靖(2012:92)。當代五大音樂教學法。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鄭俐寧、陳麗圓(2009)。音樂治療活動融入多重障礙學生語文學習之應
用。雲嘉特教,9。頁43-51。
衛生福利部(2015:15)。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台北市:衛生福利部出版。
衛生福利部(2015:19-20)。與自閉症特質同行。台北市:衛生福利部出
版。
潘淑惠(2019:Ⅰ)。運用繪本教學對自閉症幼兒在社會能力改善之歷程
與結果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屏東。
蔡昀家(2011:Ⅰ)。應用奧福音樂治療教學方案於改善國小中度智能障
礙學童不專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蔡婉君(2011:9-10)。奧福音樂教學對改善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
注意力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進修部
教育行政碩士班,台東縣。
賴彥志(2018:Ⅰ)。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及一般兒童在虛擬與非虛擬情境
之注意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淑琴(2015:Ⅰ)。以音樂作為改善自閉症學生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羅品欣(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親子互動關係、同儕互動
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地區為例。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3期,p25-
55
謝政廷、曾秀芳(2008)。共譜美妙的旋律音樂治療初探。諮商與輔導,
272,10-13。
鍾宜芬(2018:Ⅰ)。繪本結合桌上遊戲提升國小自閉症學生口語敘事表
達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蘇芷儀(2015:Ⅰ)。以團體遊戲提升國小注意力缺陷症幼兒兒童社會技
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龔淑珍(2014:Ⅰ)。提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社交技巧之行動研究-以
國小六年級融合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市。
英文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mmondevelopmental problem of children – DSM‐ 5. United State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braham M. Nussbaum (2013) .The pocket guide to the DSM-5
diagnostic exam .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Barth, J., de Boer, W. E. L., Busse, J. W., Hoving, J. L., Kedzia, S., Couban,
R., . . . Kunz, R. (2017). Inter-rater agreement in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Systematic review of reproducibility studie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56. doi:10.1136/bmj.j14
Gan SM, Tung LC, Yeh CY, Wang CH. ICF-CY based assessment tool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13;35:678–685
Heflin, J. L.,Alaimo, D. F.(2007).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practices.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 Merrill Prentice Hall.
Orff, Carl (1976). Schulwerk. Elementare Musik. Carl Orff und sein Werk.
Dokumentation III. Tutzing: Schneider
Orff, Carl (1964). Das Schulwerk – Rückblick und Ausblick. In: Orff-
Institut Jahrbuch 1963. Mainz: Schott 1964: 15-16.
Lane, K. L., Oakes, W. P., Menzies, H. M., & Germer, K. A. (2014).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students at risk. In H. M. Walker & F. M. Gresham (Eds.), Handbook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Applications in
schools (pp. 129-151).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Uljarevic, M., & Hamilton, A. (2013). Recognition of emotions in
autism: a formal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3(7), 1517-1526. doi:10.1007/s10803-012-16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