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7: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詩婷
研究生(外文):HUANG,SHIH-TING
論文名稱:國小四年級學童時間跨日計算之補救教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medial Teaching on Problems of the Cross-day Time Calculation for Two 4th 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謝闓如謝闓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EH, KAI-JU
口試委員:謝闓如林素微鄭博文
口試委員(外文):HSIEH, KAI-JULIN, SU-WEIJENG, BOR WEN
口試日期:110/01/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時間時間的數線補教教學跨日計算
外文關鍵詞:TimeTime lineRemedial teachingCross-day time calcul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透過分析探索二位臺中市后里區四年級參加補救教學課程的學童,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時間的跨日計算之補救教學」的學習成效,除了分析學童在跨日時間概念上的迷思外,研究者透過自編的教學活動及自製的時鐘教具進行教學,協助學童釐清十二時制與二十四時制的轉換,建立時間的線性概念及跨日概念。藉由時間的計算試題前測,篩選需要進行學習扶助之學童,之後進行研究者設計的教學活動,在補救教學課程後(2019補救教學更名為學習扶助),再對此學童進行後測與延後測,最終探討補救教學課程的學習成效。研究結果如下:
一、補救教學前,學童無法正確解決跨日時間概念問題,可能是來自於時制轉換錯誤。
二、在實施補救教學課程後,二位學童在時刻與時間單元裡的「時間的跨日計算」單元學習效果提升。
三、在實施補救教學課程後,二位學童在時間的跨日計算單元學習成效具有一定的保留情形。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learning outcomes on the calculation of time cross multiple days of two 4thgrade students enrolled in a remedial course from the HouliDistrict of Taichung City. The misconceptions of the cross-day time calcul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Self-develop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clock materials were used, which allowed the students to convertbetween 12-hourand 24-hour format,launch linear time concept, and establish cross-day concepts regarding time. Apretest was first given to selected students needing remedial instruction, followed by employing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fter the remedial course was completed,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students were examinedusing a posttest as well as a delayed posttest. Thefindingswere as follows:
1.Prior to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students could not accurately solve problems about time across multiple days; this may have been due to errors in time conversion.
2.After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two students demonstrated improvement in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with regard to topics on calculation of time across days.
3.After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two students exhibited a retention effect in their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thecalculation of time across days.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名詞釋義 3
  第四節研究限制 3

第二章文獻探討 5
  第一節時間的概念 5
  第二節時間的教材分析 9
  第三節時間補救教學的相關研究 16

第三章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研究流程 19
  第二節研究對象 21
  第三節研究工具 23
  第四節資料蒐集與分析 30

第四章研究結果 33
  第一節補救教學之學習成效 33
  第二節補救教學後學習效果的持續情形 4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結論 55
  第二節建議 57

參考文獻 59
  中文部分 59
  西文部分 61

附錄 63
  附錄一時間跨日計算前測試卷 63
  附錄二時間跨日計算後測試卷 65
  附錄三時間跨日計算延後測試卷 67
  附錄四教學逐字稿 69
  附錄五教學觀察記錄與教師日誌 81
  附錄六補救教學活動設計 83

中文部分
朱家儀、黃秀霜、陳惠萍(2013)。「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補救教學方法之探究。課程與教學,16(1),93-114。
朱振生(2002)。國小五年級學生時間化聚學習表現與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吳政諺(1998)。學童時間單位和時間轉移概念發展與學習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如弘(2008)。國小五年級學童時刻、時距與時間化聚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邱上真(1992)。國小中年級數學科解題歷程導向之評量。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235-273
邱微惠、劉祥通(2016)。診斷教學對一位小六生擬題表現之影響-以時間計算問題為例。科學教育月刊,391,21-39。
林翠華(2019)。國中小校長主任甄試教戰手冊: 2019年實戰! 最指標性的應試對策 (校長、主任甄試),236-238。
林志豪(2017)。運用多媒體輔助教材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胡瀞文(2018)。國小四年級分數單元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胡永崇(2007)。學習障礙學童的時間與日期之教學。屏師特殊教育,15,27-34。
唐淑華(2011)。眾聲喧嘩?跨界思維?--論「教學轉化」的意涵及其在文史科目教學上的應用。教科書研究,4(2),87-120。
耿來祿(2002)。國小學童時間概念之直觀類型的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85-106。
黃武鎮(1975)。小學數學科教學。臺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陳惠萍(2009)。提升經濟弱勢學童學習成就之教學與實踐。臺南:供學。
陳佩玉、鍾靜(2003)。國小學童時間單位量概念之研究。國教學報,15,61-88。
陳雪枝、鍾靜(2003)。兒童報讀時刻之現象與概念。國立臺北師院學報,16(2),71-96。
陳世銘(2004)。線上測驗應用在國民小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四年級數學時間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振東(1989)。時間的基本概念。哲學與文化,16(2),47-54。
連文宏、洪儷瑜(2018)。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3(1),29-52。
許美香(2016)。從攜手計畫至補救教學之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1),58-64 。
教育部(2000)。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專科學校評鑑實施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教育部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童學習扶助作業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數學領域課程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楊怡婷(2016)。補救教學有效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1),173-177。
廖佩倚(2018)。故事融入時間概念之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秉修(2014)。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數學補助教學之分數學習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蔡靜宜(2015)。台南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生時間的概念與計算之錯誤類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魯炳寰、林素微(2001)。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時間與速率。臺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鍾靜(1993)。國民小學國語科與數學科之班級教學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鍾靜(1994)。國民小學數學新課程低年級時間教材的設計。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頁135-145)。臺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鍾靜(1998)。時間教材與速率教材的設計。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協助學童認知發展的數學課程(頁230-256)。臺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鍾靜、鄧玉芬、鄭淑珍(2003)。學童生活中時間概念之初探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1-38。(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77-0301-H081-001)。
顏雅莉(2004)。國小五年級學生在線上補救教學環境下學習時間概念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西文部分
Chinn, S. J., & Ashcroft, J. R.(1998). Mathematics for Dyslexics: A teaching handbook. London: Whurr Publishers.
Davis, G. A. ;Rimm, S. B. (1998).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4rd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Fischbein, E.(1987). Intution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Holland: D. Reidel.
Friedman, W. J. (1982). Conventional time concepts and children’s structuring of time. InFriedman (Ed.),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f tim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Goudsmit, S.A.;Claiborne,R.; Eds.(1966). Time-Life Science Library。
Nelson,G.(1982). Teaching time-telling.Arithmetic Teacher,29(9),31-34。
Piaget, J. (1965).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number. New York: Norton.
The National council of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The National Council ofTeachers ofMathematic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