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春秋戰國﹞列禦寇,《列子》﹝四部叢刊景北宋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春秋戰國﹞莊周,《莊子》﹝四部叢刊景明世德堂刊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漢﹞司馬遷,《史記》﹝清乾隆武英殿刻本﹞,頁405。
﹝漢﹞許慎,《説文解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晋﹞杜預,《春秋左傳正義》﹝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唐﹞杜甫,《杜工部集》﹝續古逸叢書景宋本配毛氏汲古閣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唐﹞張彦遠,《中國歷代名畫記》﹝明津逮秘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五代﹞張翊,《花經》,收入《瓶花譜 瓶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宋﹞,蘇軾,《東坡詩集注》﹝四部叢刊景宋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王安石,《王安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
﹝宋﹞王灼,《碧雞漫志》﹝清知不足齋叢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吳自牧,《夢梁錄》﹝清學津討原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李昉,《太平廣記》﹝民國景明嘉靖談愷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周密,《吳興園林記》,收入《御製佩文齋廣群芳譜》。
﹝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四部叢刊景金泰和晦明軒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祝穆,《事文類聚》﹝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寇宗奭,《本草衍義》﹝清十萬卷樓叢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郭熙,《林泉高致》,收入《中國歷代畫論大觀:宋代畫論一、二》,﹝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9月﹞。
﹝宋﹞陳景沂,《全芳備祖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宋﹞陸游,《劍南詩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曾慥,《類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歐陽脩,《歐陽脩詩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2月﹞。
﹝宋﹞鄭文寳,《南唐近事》﹝民國景明寳顔堂秘笈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明稗海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文震亨,《長物志》,﹝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
﹝明﹞王世貞,《金陵諸園記》,收入《御製佩文齋廣群芳譜》。
﹝明﹞王世懋,《花疏》,收入《瓶花譜 瓶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明﹞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 四十卷首一卷》﹝明崇禎年間刊本﹞,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藏。
﹝明﹞王路,《花史左編》﹝明萬曆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姚旅,《露書》﹝明天啓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朱橚,《救荒本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吳寬,《家藏集》﹝四部叢刊景明正德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彩色藥圖﹝中卷﹞》,﹝台北:薪傳出版社,2001年﹞。
﹝明﹞周祈,《名義考》﹝民國湖北先正遺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計成,《園冶》,﹝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頁34。
﹝明﹞夏旦,《藥圃同春》,收入《瓶花譜 瓶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明﹞高濂,《遵生八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八七一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屠本畯,《瓶史月表》,收入《瓶花譜 瓶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明﹞屠隆,《考槃餘事》,﹝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10月﹞,頁94。
﹝明﹞張謙德、袁弘道等,《瓶花譜 瓶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明﹞陳繼儒,《陳眉公四種》,﹝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明﹞陸紹珩,《小窗幽記》,﹝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明﹞程羽文,《花小名》,收入《瓶花譜 瓶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明﹞程羽文,《花歷》,收入《瓶花譜 瓶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明﹞賀復徵,《文章辨體彙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謝肇淛:《五雜俎》,﹝上海書店,2002年﹞。
﹝明﹞董斯張,《廣博物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清﹞王昶,《明詞綜》﹝清嘉慶七年王氏三泖漁莊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全祖望,《續耆舊》﹝清槎草堂鈔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江訒庵,《本草備要》,﹝台南:綜合出版社﹞。
﹝清﹞李汝珍,《鏡花緣》,﹝清道光十二年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李漁,《閒情偶寄》,﹝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清康熙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汪霦,《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汪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總集類 集部三七三》,﹝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汪灝、張逸少等,《佩文齋廣群芳譜》﹝清康熙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張照,《石渠寳笈》﹝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張豫章,《四朝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曹寅,《全唐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里仁書局,民國92年﹞。
﹝清﹞曹溶,《倦圃蒔植記》,收入《花傭月令:外一種》,﹝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1月﹞。
﹝清﹞陳淏,《花鏡》,﹝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
﹝清﹞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清光緖九年刊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馮桂芬,《蘇州府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72年3月﹞。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清乾隆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蔣廷錫等編,《草木典》﹝下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清﹞顧棟高,《毛詩類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清﹞顧祿,《清嘉錄》﹝清道光刻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專書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年﹞。
中華傳統建築藝術研究小組,《蘇州古典園林》,﹝臺北:龍田出版社,民國69年﹞。
王其鈞,《中國建築圖解辭典》,﹝臺北:楓書坊文化出版社,2017年1月﹞。
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6月﹞。
李湧,《中國花木民俗文化‧下冊》,﹝桃園:昌明文化出版,2017年7月﹞。
周武忠,《中國花卉文化》,﹝廣東:花城出版社,1992年4月﹞。
周勛初,《魏晉南北朝文學論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 年﹞。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
居閱時,《庭院深處─蘇州園林的文化涵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7月﹞。
邵忠編著,《中國蘇派盆景藝術》,﹝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1月﹞。
侯迺慧,《宋代園林及其生活文化》,﹝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侯迺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6月﹞。
柯律格,《長物: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狀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年﹞。
柯律格,《蘊秀之城:中國明代園林文化》,﹝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
胡幼慧編著,《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年﹞。
高居翰,《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1368-1580﹞》,﹝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6月再版﹞。
高居翰、黃曉、劉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8月﹞。
張淑嫻,《明清文人園林藝術》,﹝北京:故宮出版社,2011年﹞。
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梁一儒、盧曉輝、宮承波,《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章采烈編,《中國園林藝術通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1月﹞。
陳植、張公弛,《中國歷代名園記選注》,﹝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
傅經順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
童寯,《江南園林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63年﹞。
黃岳淵、黃德臨,《花經》,﹝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黃長美,《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4年﹞。
黃毅,《百草藥譜-花‧葉‧菌藻篇》,﹝臺北:泛亞國際文化科技,2006年6月﹞。
楊鴻勛,《江南園林論: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研究》,﹝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4年﹞。
楊鶴皋,《宋元明清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2001﹞。
寧以安,《草木有本心:詩經植物札記》,﹝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年﹞。
潘富俊,《中國文學植物學》,﹝臺北:貓頭鷹出版,2012年﹞。
潘富俊,《楚辭植物學》,﹝臺北:貓頭鷹出版,2014年﹞。
潘富俊,《全唐詩植物學》,﹝臺北:貓頭鷹出版,2018年﹞。
繆鉞等著,《宋詩鑑賞辭典:新一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7月﹞。
魏嘉瓚,《蘇州古典園林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
嚴捷、嚴北溟,《列子譯注》,﹝文津出版社,1987年﹞。
蘅塘居士,《繪圖本唐詩三百首》,﹝香港:萬里書店,2000年﹞。
圖錄
﹝清﹞吳友如,《吳友如畫寶》﹝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故宮博物院主編,《明代吳人繪畫》,﹝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
香港商務印書館,《天堂夢姑蘇繁華圖》,﹝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
期刊論文
丁曉君、周昌樂,〈審美的神經機制研究及其美學意義〉,《心理科學》,﹝2006年第5期﹞,頁1247-1249。
亓媚莉,〈魏晉名士與古琴〉,《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卷2期,2005年3月﹞,頁163-167。
王鴻泰,〈美人相伴─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賞與情藝生活的經營〉,《新史學》,﹝24卷二期,2013年6月﹞,頁71-130。
朱龍興,〈越夜越美麗─試析唐寅陶榖贈詞圖及韓熙載夜宴圖〉,《故宮文物月刊》,卷377﹝2014年8月﹞,頁32-38。
余洋,〈蘇州記憶─《觀物之生蔬果冊》中的吳中風物〉,《中國書畫》,2012年12期,頁58-60。
巫仁恕,〈江南園林與城市社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1期﹝民國97年9月﹞,頁1-59。
李湜,〈閨閣中的天才─談吳門女畫家文俶與仇珠的藝術〉,《故宮博物院院刊》﹝03期,1990年10月﹞,頁92-95。
李溪,〈從芭蕉圖像看佛教藝術與文人情節〉,《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9卷第2期﹝2012.3﹞,頁52-59。
周鳳超、王雲、呂永琴,〈圓錐八仙花扦插技術〉,《吉林林業科技》,1994年第01期,頁50。
邱仲麟,〈宜目宜鼻─明清文人對於盆景與瓶花之賞玩〉,《九州學林》,﹝2007-5﹞,頁120-166。
邱仲麟,〈花園子與花樹店—明清江南的花卉種植與園藝市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卷3期2007年9月,頁473-552。
邱仲麟,〈蘭蕙伏盆芽 換水膽瓶花─明清文人對瓶花與盆景之賞玩〉,《故宮文物月刊》,卷417﹝2018年10月﹞,頁20-33。
侯迺慧,〈明代園林舟景的文化意涵與治療意義〉,《人文集刊》,﹝2﹞2004,頁1-39。
侯迺慧,〈清代廢園書寫的園林反省與歷史意義〉,《臺大文史哲學報》,﹝65﹞2006,頁73-112。
侯迺慧,〈園林圖文的超越性特質對幻化悲傷的療養─以明人文集的呈現為主〉,《政大中文學報》,第四期﹝2005年12月﹞,頁123-154。
姚旭峰,〈崑劇演出與園林〉,《戲曲研究通訊》,4期﹝2007 / 01 / 01﹞,頁73-87。
晏鳳麟,〈中國古籍中中藥詞彙訓詁之研究〉,《台中師專學報》,﹝1972年7月﹞,頁211-228。
張玉燕,〈中國文化中的罌粟屬植物:食物、藥物、毒物與文物〉,《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24期﹝2019年12月﹞,頁59-67。
曹淑娟,〈晚明文人的休閒理念與其實踐〉,《戶外遊憩研究》,4卷3期﹝1991/09﹞,頁35-63。
郭豐濤,〈略論蘇州園林的「隔」〉,《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7卷﹝2014年12月﹞,頁44-46。
陳玉秀,〈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故宮文物月刊》,卷380﹝2014年11月﹞,頁4-19。
陳寅恪,〈禪宗六祖傳法偈之分析〉,《清華學報》,7:2﹝1932.6﹞,收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1冊》,﹝大乘文化出版社,1980年﹞,頁263-268。
馮明珠,〈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故宮文物月刊》,卷381﹝2014年12月﹞,頁62-63。
黃冬賢、黎可華、黎明星、陸尚智、李志東,〈紫薇的整形修剪與及其園林應用〉,《廣東園林》,﹝32卷4期,2010 / 08 / 30﹞,頁65-67。
黃錫之,〈闔閭城址辨析及標註〉,《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2期,頁116-118。
楊亞利,〈論歷史上蘇州文化的特色〉,《理論學刊》,1993年02期,頁29-31。
葉烈清,〈清代院體花鳥畫對陶瓷粉彩花鳥畫的影響〉,《陶瓷研究》,第34卷第131期﹝2019年6月﹞,頁23-25。
葉曉青,〈園林植物與中國文化認同〉,《二十一世紀雙期刊》,總第七十六期﹝2003年4月﹞,頁111-117。
聞一多,〈天問釋天〉,《淸華學報》,9卷4期﹝1934年﹞,頁24。
劉大巍,〈試析蘇州評彈的文人文化特征〉,《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頁97-101。
劉童武,〈淺談蘇州園林中植物的崇拜〉,《藝術界》,2009年第06期,頁137。
樂音、彭重華,〈中國繡球花主題植物景觀營造〉,《建築與文化》,2019年03期,頁151-153。
鄺雄輝,〈蘇州古典園林之長廊脈絡〉,《廣東園林》,29/118﹝2007﹞,頁21-23。
顏琳,〈淺析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的時序性〉,《廣東園林》,園林藝術與歷史﹝2008-1﹞,頁18-19。
關傳友,〈紫薇花的栽培歷史與文化意蘊〉,《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20期﹝2015年12月﹞,頁34-42。
釋星雲,〈佛教與花的因緣〉,《慧炬雜誌》,601期﹝2016年8月﹞,頁3-26。
顧平旦,〈《紅樓夢》與清代園林〉,《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二輯,頁281-295。
論文集
陳玟婷,〈任熊〈十萬圖冊〉的繪畫風格析探〉,《2009兩岸重彩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55-476。
學位論文
姜海魚,《吳地書院園林藝術研究》,﹝南京: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韋秀玉,《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圖》綜合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4﹞。
倪勇,《清代文人花鳥畫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楊家榆,《荷之凋零─楊家榆創作論述與風格》,﹝東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趙永紝,《李漁《風箏誤》研究》,﹝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趙雪瑩,《江南私宅園林中戲曲觀演場所的研究》,﹝北京: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鄭文僑,《魏晉園林之士文化意蘊》,﹝國立成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羅國柱,《中國傳統私家園林花木意境之研究﹝以蘇州留園、拙政園及網師園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蘇雅芬,《蔣廷錫﹝1669-1732﹞《畫群芳擷秀冊》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7﹞。報章雜誌
蘇丹,〈女性推動人類進步〉,《人間福報》,2007年4月17日,縱橫古今版。
彭志,〈探究筇竹杖的文化屬性及意旨〉,《中國文化報》,2020年1月6日,003版。
電子資料庫
《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臺北:迪志文化出版,2007年﹞。
網路資料
《中央通訊社》,〈嫦娥是蟾蜍?唐伯虎畫中藏玄機〉,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9080028.aspx,﹝檢索時間:2021年5月11日﹞。
《佛光大辭典》,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檢索時間:2021年1月12日﹞。
《教育百科》,https://pedia.cloud.edu.tw/﹝檢索時間:2021年1月15日﹞。
《華人百科》,https://www.itsfun.com.tw/﹝檢索時間:2021年8月13日﹞。
《植物智》,http://www.iplant.cn/info/%E7%B4%AB%E8%96%87﹝檢索日期:2021年5月4日﹞。
《漢典》,https://www.zdic.net/hant/%E9%89%A4%E5%8B%92,﹝檢索時間:2021年5月10日﹞。
《數位典藏國家性計畫全唐詩檢索系統》,http://cls.lib.ntu.edu.tw/tang/Database/index.html﹝檢索日期:2020年10月13日﹞。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唐宋詩詞作者及作品分佈地理資訊系統》,http://cls.lib.ntu.edu.tw/TSPL/TS_Index.aspx﹝檢索日期:2020年7月23日﹞。
《新浪網》,https://www.sina.com.cn/,﹝檢索日期:2021年6月2日﹞。
王鴻泰,〈文人雅士─明清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https://project.ncnu.edu.tw/jms/wp-content/uploads/2015/10/report2005Wang.pdf﹝檢索日期:2021年5月6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http://painting.npm.gov.tw/SearchP.aspx﹝檢索日期:2019年7月22日﹞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蘇州園林名錄》http://ylj.suzhou.gov.cn/szsylj/ylml/nav_list_3.shtml﹝檢索日期:2021年3月10日﹞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明﹞文徵明,《王氏拙政園記》,http://ylj.suzhou.gov.cn/szsylj/zzy4/202001/265d01fa4b654f8e9e3fda380642978a.s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