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
一、專書
毛艷華(2015)。《一帶一路面向21世紀的偉大構想》。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義桅(2016)。《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香港:中華書局。
王榮霖(2013)。《全球治理與臺灣的活絡模式》。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
丘昌泰(2008)。《公共政策:基礎篇(第3版)》。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伍啟元(1991)。《公共政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朱鎮明(1996)。《制度、官僚、與政策過程:分析政府運作的概念性架構》。臺北:洪業文化出版社。
吳玉山(1997)。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臺北:正中書局。
吳定(2003)。《公共政策(全)》。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呂亞力(1997)。《政治學》。臺北:三民書局。
呂忠達(2014)。《全球金融投資:大棋局》。臺北:臺灣金融研訓院。
李允傑、丘昌泰(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元照出版社。
李弘祺等箸(1980)。《史學與史學方法論集》。臺北:食貨出版社。
周繼祥(2005)。《政治學:21世紀的觀點》。臺北:威仕曼文化。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林中斌、亓樂義(2017)。《撥雲見日:破解台美中三方困局》。臺北:時報周刊。
林毅夫、厲以寧、張燕生(2017)。《讀懂一帶一路》。香港:中華書局。
金立群、林毅夫(2008)。《「一帶一路」引領中國》。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姚開建、陳勇勤主編(2003)。《改變中國:中國的十個“五年計劃”》,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倪世雄(2009)。《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孫治國(2016)。《「一帶一路」公共外交報告(2016)》。北京:中信出版社。
徐飛(2017)。《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上海:格致出版社。
高金鈿(2001)。《國際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高連升(1997)。《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張世賢、林水波(2006)。《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梁啟超(1984)。《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臺北:里仁書局。
郭武平、胡聲平、孫國祥、張子揚、張心怡、戴東清、鍾志明、張裕亮、邱昭憲(2018)。《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合作之進展與挑戰》。臺北:五南出版社。
郭武平、胡聲平、孫國祥、張子揚、張心怡、戴東清、鍾志明、張裕亮、邱昭憲(2019)。《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歐亞合作與臺灣的機會及挑戰》。臺北:五南出版社。
郭武平、胡聲平、孫國祥、張子揚、張心怡、戴東清、鍾志明、楊仕樂、邱昭憲(2017)。《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合作初探》。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宗權(2018)。《「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香港:中華書局。
楊鴻烈(1975)。《歷史研究法》。臺北:華世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鄒磊(2015)。《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鄒磊(2017)。《「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臺北: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熊光楷(2003)。《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趙磊(2015)。《一帶一路:中國的文明型崛起》。北京:中信出版社。
劉華清(2004)。《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蔡為民(2020)。《中國謀略:新全球化下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與戰略布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2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謝宏仁(2018)。《發展研究之風雲再起:中國一帶一路對西方及其知識體系的挑戰》。臺北:五南出版社。
羅金義、趙致洋(2018)。《放寬一帶一路的視界︰困難與考驗》。香港:中華書局。
龐中英(2016)。《亞投行: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北京:人民出版社。
蘇曼洋(2001)。《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導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Bheki Mthiza Patrick Dlamini(2020)。〈北京在非洲的戰略影響:以中共吉布地海軍基地為例〉,《國防雜誌》,第35卷第3期,頁83-136。
尹秀媛、黃獻忠、趙宥翔(2019)。〈由中共「一帶一路」戰略探討我國因應作為〉,《海軍學術雙月刊》,第62期,頁25-51。
尹倉(2015)。〈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環印度洋戰略」研究〉,《學術探索》,第6期,頁105-142。
王文娟(2015)。〈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意涵〉,《兩岸經貿月刊》,第284期,頁14-16。
王文誠(2016)。〈「一帶一路」大戰略:政治經濟地理學的分析〉,《公共事務評論》,第16卷第1期,頁27-50。
王俊評、張登及(2015)。〈「一帶一路」之內涵及其對美中關係之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18期,頁21-30。
王信賢、邱韋智(2015)。〈「一帶一路」:戰略意涵與內部資源爭奪〉,《戰略安全研析》,第118期,頁13-20。
王桂軍、盧瀟瀟(2019)。〈「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企業升級〉,《中國工業經濟》,第3期,頁43-61。
王高成(2011)。〈中國發展航空母艦之戰略目標設定〉,《全球政治評論》,第36期,頁1-6。
王國臣(2019)。〈美中貿易戰下中國大陸的國際戰略〉,《經濟前瞻》,第186期,頁45-52。
王崑義(2010)。〈非傳統安全與台灣軍事戰略的變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頁1-43。
王崑義(2016)。〈中國的國際戰略與一帶一路的形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2卷第3期,頁23-50。
王業強、魏后凱(2015)。〈「十三五」時期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調整與應對〉,《中國軟科學》,第5期,頁83-91。
王義桅(2018)。〈論習近平一帶一路思想〉,《學術界月刊》,第4期,頁26-34。
王義桅、崔白露(2018)。〈日本對「一帶一路」的認知變化及其參與的可行性〉,《東北亞論壇》,第4期,頁96-128。
王翠霞(2020)。〈從援外政策看中國經濟外交變遷〉,《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22卷第1期,頁191-207。
牟沫英、張珂、盧嘉琦(2018)。〈「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經貿合作:成效、問題與解決路徑〉,《邊界與海洋研究》,第3卷第1期,頁56-66。
何潤民、李森聖、曹強、周娟(2019)。〈關於當前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問題的思考〉,《經濟管理》,第39卷第9期,頁123-131。
何耀光(2016)。〈當前東亞戰略局勢的地緣觀察:以「一帶一路」爲核心的思考〉,《政治學報》,第53卷第3期,頁34-46。
吳子涵(2016)。〈「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大陸參與全球治理之關聯初探〉,《經濟前瞻》,第167期,頁67-74。
吳玉瑩(2014)。〈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最新談判進展及其對台灣經濟之影響與因應〉,《經濟前瞻》,第154期,頁24-28。
吳秀玲、周繼祥(2004)。〈中國西部大開發的社會發展模式〉,《國家發展研究》,第3卷第2期,頁55-86。
吳佳勳(2015)。〈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戰略意圖與對台商的啟示〉,《經濟前瞻》,第277期,頁14-17。
吳若瑋(2018)。〈中國大陸倡設「亞投行」的策略、發展與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3期,頁42-63。
吳雪鳳(2016)。〈哈薩克對中國地緣戰略與能源安全之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7卷第3期,頁109-156。
呂嘉穎(2018)。〈一帶一路中互助式區域經濟金融體系設立與思考〉,《社科法政論叢》,第5期,頁31-35。
宋國友(2015)。〈「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中國經濟外交新發展〉,《國際觀察》,第4期,頁22-34。
宋嘉瑄(2020)。〈論中國大陸與哈薩克關係之發展:從「絲綢之路」到「光明之路」〉,《展望與探索》,第18卷第11期,頁30-61。
宋鎮照、藍雅彗(2021)。〈新南向政策與區域經濟整合發展:台灣的對策與機會〉,《全球政治評論》,第74期,頁33-54。
李永義(2019)。〈以地緣戰略觀點分析中共「一帶一路」戰略意涵〉,《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21卷第1期,頁143-176。
李永輝(2021)。〈「一帶一路」倡議與中阿巴區域合作—構建新的三國戰略空間〉,《當代世界》,第4期,頁67-73。
李明(2019)。〈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全球政治評論》,第68期,頁31-50。
李芮(2016)。〈「一帶一路」:中國夢實現過程的必經之路〉,《商業視界》,第11期,頁28-29。
李海敏(2019)。〈「數字絲路」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重構〉,《國際論壇》,第6期,頁15-29。
李清立(2018)。〈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對接「一帶一路」研究〉,《中國產經》,第6期,頁60-63。
李瓊莉(2015)。〈亞太區域經濟構築中的「東協中心性」〉,《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6卷第4期,頁71-113。
周子欽(2020)。〈區域整合脈絡下的「一帶一路」:地緣政治經濟觀點〉,《全球政治評論》,第69期,頁63-92。
周靜芝(2018)。〈「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歐班列之助力、阻力與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16卷第1期,頁85-99。
孟醒(2021)。〈企業對外投資如何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聞風而動還是謀定而後動〉,《世界經濟研究》,第5期,頁69-135。
林宗達(2011)。〈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理論之評析〉,《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第9卷第2期,頁59-105。
林昱君(2020)。〈回顧美中關係走向「危局」之初〉,《經濟前瞻》,第192期,頁61-67。
林若雩(2021)。〈疫情時期台灣「新南向2.0計畫」的對外政經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4卷第4期,頁70-75。
林躍勤(2015)。〈「一帶一路」構想:挑戰與應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第31卷第154期,頁5-17。
邱昭憲(2017)。〈中國參與全球多邊治理的競合戰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規則與制度化的運作〉,《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8卷第2期,頁1-43。
姚桂梅(2017)。〈「一帶一路」建設下的中非產能合作〉,《當代世界》,第7期,頁38-41。
洪銘德(2020)。〈日本因應中國一帶一路之政策分析─以東南亞為例〉,《台日法政研究》,第3期,頁156-198。
胡聿理(2018)。〈「一帶一路」框架下水路運輸的關鍵作用與「互聯互通」對策〉,《交通與航港》,第6期,頁74-77。
胡斯玥、付強(2015)。〈中俄天然氣東線合作的現狀與前景分析〉,《石油天然氣學報》,第37期,頁56-58。
胡榮榮(2021)。〈在開放合作中探索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路徑〉,《中國發展觀察》,第3期,頁52-55。
姬國環(2017)。〈一帶一路的戰略邏輯思維與佈局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110期,頁121-150。
孫國祥(2015)。〈RCEP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連結:命運共同體及其暗示〉,《全球政治評論》,第50期,頁7-12。
孫國祥(2018)。〈「一帶一路」下的反恐機制及問題:以《反恐怖主義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反恐怖主義法〉辦法》與「四國機制」為例〉,《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7期,頁119-132。
徐淑敏(2004)。〈互賴理論中「敏感性與脆弱性」概念 應用於兩岸互動關係的操作化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4期,頁189-217。
徐婷、秦長毅、陳俊峰、張華、方偉、呂華(2020)。〈「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中亞三國油氣標準化合作研究〉,《中國標準化》,第11期,頁135-138。
徐遵慈(2018)。〈從「重返亞洲」到「印太戰略」-美國對東南亞政策的轉變與最新發展〉,《經濟前瞻》,第178期,頁106-111。
高長(2017)。〈大陸倡議「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分析〉,《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6期,頁52-70。
崔任、王少泉(2021)。〈互聯網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協同發展的重要領域〉,《國外社會科學》,第1期,頁148-155。
康四維(2012)。〈中蘇共分裂下的東突議題〉,《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4期,頁30-48。
康霖(2014)。〈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的發展與前景〉,《國際問題研究》,第5期,頁27。
張子揚(2018)。〈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對歐亞治理之影響:以中歐班列營運為例〉,《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7期,頁95-108。
張志銘、湯名暉(2017)。〈「一帶一路」的發軔:隱喻式的國家發展策略初探〉,《國家發展研究》,第16卷第2期,頁43-100。
張昆(2015)。〈傳播先行,實現民心相通—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國家傳播戰略〉,《學術前沿》,第9期,頁34-87。
張松濤(2018)。〈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金融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海外投資與出口信貸》,第4期,頁3-6。
張長春(2017)。〈推動基礎設施聯通〉,《中國投資》,第11期,頁15-23。
張映斌、劉琪(2020)。〈「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現狀、問題與建議〉,《石化技術》,第1期,頁285-286。
張訓譯(2019)。〈習近平的「中國夢之一帶一路」:從攻勢現實主義的觀點分析〉,《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21卷第2期,頁181-192。
張凱銘(2017)。〈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之研究〉,《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3卷第1期,頁141-178。
張睿亮(2016)。〈一帶一路與中國時代和亞洲世紀的開啟〉,《阿拉伯世界研究》,第1期,頁97-120。
張德廣(2007)。〈新絲綢之路與上海合作組織〉,《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6期,頁1-3。
張潔(2005)。〈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馬六甲因素〉,《國際政治研究》,第3期,頁18-27。
梁君棣(2018)。〈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之國際話語權分析〉,《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9期,頁77-105。
許世宗(2021)。〈「中巴經濟走廊」-美「中」新戰場〉,《清流雙月刊》,第31期,頁55-61。
郭武平(2017)。〈「歐亞經濟聯盟」在歐亞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兼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之競合〉,《全球政治評論》,第59期,頁23-50。
郭武平(2020)。〈中國大陸「一帶一路」面臨接二連三的挑戰〉,《展望與探索》,第18卷第7期,頁1-8。
陳文甲(2017)。〈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地緣經濟發展之影響〉,《歐亞研究》,第1期,頁47-56。
陳亨安(2018)。〈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成效與展望及對臺影響〉,《經濟研究》,第18期,頁431-456。
陳育正(2017)。〈近期中國大陸與東協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之觀察:以菲律賓反恐為例〉,《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11期,頁34-40。
陳秉逵(2018)。〈一帶一路與南亞中印關係與孟加拉灣經濟走廊前景〉,《歐亞研究》,第3期,頁47-54。
陳嘉良(2017)。〈物流行業如何把握「一帶一路」機遇〉,《空運商務》,第10期,頁45-46。
陳鴻瑜(2021)。〈評析南向政策的倡議和成效〉,《展望與探索》,第19卷第4期,頁41-64。
傅勇(2017)。〈瓜達爾港與中巴經濟走廊展望〉,《海峽評論》,第314期,頁39-42。
曾俊傑、羅振瑜(2020)。〈由攻勢現實主義視角析論 美國對中共「一帶一路」之制衡〉,《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4卷第3期,頁40-54。
曾勇(2012)。〈美國南海政策的理性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頁48-60。
游智偉(2019)。〈中國「一帶一路」的推動:古典地緣政治的解釋〉,《全球政治評論》,第67期,頁57-84。
程貴、李杰(2021)。〈新發展格局下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布局研究—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金融經濟學研究》,第36卷第2期,頁34-48。
賀文萍(2020)。〈中非合作論壇20年:回顧與展望〉,《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第45卷第6期,頁1-9。
辜勝阻(2017)。〈推動企業「走出去」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對策思考〉,《中國人大》,第1期,頁7-10。
黃奕維(2018)。〈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阻力與發展〉,《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12期,頁85-95。
黃奕維、黃秋龍(2017)。〈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風險分析〉,《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9期,頁100-106。
黃韋豪(2020)。〈南南合作或南向掠奪?解釋東協國家對中資南進的不信任〉,《問題與研究》,第59卷第2期,頁89-125。
黃健群(2018)。〈「一帶一路」與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策略與挑戰〉,《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5期,頁94-110。
黃載皓(2020)。〈中國的帶路倡議與韓國之外交建議〉,《全球政治評論》,第71期,頁39-52。
楊仕樂(2004)。〈中國威脅?經濟互賴與中國大陸的武力使用〉,《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頁107-142。
楊志和(2019)。〈「緬、『中』關係發展近況:兼論對印太戰略的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7卷第11期,頁79-87。
楊惟任(2018)。〈兩岸南向戰略的內涵、競爭和挑戰〉,《展望與探索》,第16卷第6期,頁94-113。
楊鵬(2013)。〈北京共識與全球視角下的中國模式〉,《經濟研究導刊》,第28期,頁245-282。
葉志偉、蘇振欽(2020)。〈以地緣政治視角淺析中共外交與軍事戰略〉,《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4卷第1期,頁20-33。
葛浩陽、陸茸(2021)。〈新型經濟全球化的理論建構與實踐發展—習近平經濟全球化思想學習體會〉,《當代經濟研究》,第3期,頁36-44。
廖振民(2019)。〈「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地方政府間的合作與競爭研究〉,《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頁5-10。
廖國一(2006)。〈「兩廊一圈」建設與中越旅遊合作〉,《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第42卷第1期,頁42-47。
廖萌(2015)。〈「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機遇與挑戰〉,《經濟縱橫》,第9期,頁30-33。
趙子龍、何明帥(2020)。〈「惠臺爭先賽」:大陸惠臺政策擴散之時空演進與路徑〉,《中國大陸研究》,第63卷第4期,頁81-116。
趙文志(2020)。〈「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權力意涵:結構性權力的觀點」〉,《國際關係學報》,第49期,頁1-24。
趙永祥、白宗民、吳依正(2016)。〈「一帶一路」對大陸經濟與台灣未來發展之影響〉,《華人經濟研究》,第14卷第2期,頁111-130。
趙亞博、劉曉鳳、葛岳靜(201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資源分布格局及其與中國合作中的相互依賴關係〉,《地理研究》,第36卷第12期,頁2305-2320。
趙春珍、龔偉(2020)。〈東南亞地緣政治秩序塑造中的中印因素-影響與前景〉,《WTO研究》,第33期,頁39-88。
齊峰(2015)。〈地方政府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競合關係探析〉,《天津行政學院學報》,第17卷第6期,頁46-53。
劉永旺、林小雨(2018)。〈「一帶一路」信息通信企業「走出去」策略探討〉,《信息通訊技術與政策》,第9期,頁12-15。
劉致賢(2018)。〈經濟國策與企業行為:「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大陸石油與鐵路產業的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61卷第4期,頁31-55。
劉浩(2020)。〈中日經貿合作的新機遇與前景展望〉,《國際公關》,第12期,頁1-3。
劉楚俊(2021)。〈中國大陸「兩會」觀察〉,《兩岸經貿月刊》,第352期,頁1-7。
劉蕭翔(2020)。〈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開通對中國能源安全之影響〉,《國防情勢月報》,第151期,頁37-47。
歐陽城(2020)。〈「一帶一路」倡議下空間資料基礎建設之研究:從經濟治略視角分析〉,《展望與探索》,第18卷第3期,頁45-89。
蔡宏明(2017)。〈「新南向政策」和「一帶一路」的機會與挑戰〉,《兩岸經貿月刊》,第308期,頁11-15。
蔡東杰、秦偉騰(2018)。〈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對中亞之影響:從地緣政治觀點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62期,頁57-74。
蔡政修(2019)。〈一帶一路上的美中角力:全球網絡文化的權力觀點〉,《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0卷第1期,頁1-60。
鄭家慶(2020)。〈中國大陸在歐洲影響力之變動〉,《展望與探索》,第18卷第10期,頁104-125。
盧屏淵、楊仕樂(2020)。〈帶路倡議2013-2019:守勢新古典現實主義的「過度擴張」〉,《國際與公共事務》,第12期,頁63-117。
薛健吾(2019)。〈「一帶一路」的挑戰:國際合作理論與「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實際運作經驗〉,《展望與探索》,第17卷第3期,頁63-87。
薛健吾(2020)。〈中國「一帶一路」在第一個五年的進展與影響(2013-2018)〉,《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1卷第2期,頁1-54。
謝順峰、鍾銘泰(2016)。〈當前中國大陸供給側改革之成效初探—兼論對台資銀行之影響〉,《兩岸金融季刊》,第4卷第4期,頁65-91。
顏建發(2021)。〈由2020年回顧與展望兩岸關係的走向〉,《展望與探索》,第19卷第1期,頁21-27。
譚偉恩(2006)。〈權力平衡的研究:現實主義的觀點〉,《國際關係學報》,第22期,頁129-166。
譚暢(2015)。〈「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及對策〉,《中國流通經濟》,第7期,頁114-118。
黨朝勝(2018)。〈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速中國夢實現進程〉,《特區實踐與理論》,第6期,頁109-114。
顧瑩華(2018)。〈一帶一路與新南向的競合策略分析〉,《經濟前瞻》,第178期,頁119-122。
龔劍超(2021)。〈基於「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對外貿易探究〉,《現代營銷》,第4期,頁6-9。
三、專書譯著
朱柔若(譯),Herzog, Thomas(原著)(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臺北:揚智出版社。
范利鴻(譯),Alfred Thayer Mahan(原著)(2007)。《海權論》。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虹君(譯),Serge Michel & Michel Beuret(原著)(2009),《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臺北:早安財經文化。
談崢、于海江等(譯),Kuhn, R. L.(原著)(2005),《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四、學位論文
李述鵬(2018)。《中共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守勢現實主義的驗證》。臺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林坤達(2015)。《一帶一路與中國國際關係》。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和平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亭華(2020)。《中亞地區的中國夢:一帶一路》。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經緯(2021)。《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分析-以泛亞鐵路為例》。臺中: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郭正雄(2004)。《地方文化政策評估之研究:以臺北縣土城市「文化立市」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姝廷(2006)。《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對台交流策略之分析》。臺北: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致綱(2018)。《「一帶一路」與「新南向」之地緣戰略分析》。臺北: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游雅婷(2017)。《中國對哈薩克運輸體系戰略之研究-以油管與鐵路為例》。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銘揚(2018)。《中國在中亞的能源投資模式》。臺北: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承旺(2006)。《以互賴理論建構金門經濟發展策略》。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五、編著論文
吳秀玲(2009)。〈西部大開發政策與胡溫經濟發展「三極論」戰略評估〉,收於吳秀玲(編)《中國西部大開發政策與政經社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中心,頁13-24。
周繼祥、徐銘謙(2007)。〈兩岸海洋政策之比較〉,收於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編)《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314-321。
范國濤、吳秀玲(2011)。〈中國西部大開發政策與東協次區域合作之影響和評估〉,收於《第三屆區域史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嘉義大學史地系,頁1-27。
徐銘謙(2011)。〈兩岸海洋治理六十年回顧與展望〉,收於吳秀玲(編)《兩岸關係六十年》。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中心,頁1-32。
賴彥鈞(2020)。《印尼對中國大陸之避險策略分析:以佐科威政府為例》。臺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六、報紙
周陽山(2021),〈一帶一路的新標竿〉,《中國時報》,5月13日,版A12。
林祖嘉(2019),〈大陸惠台26條 糖衣還是毒藥?〉,《經濟日報》,11月17 日,版A8。
柳建輝(1992)。〈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人民日報》,9月20日。
經濟日報(2015),〈社論:掌握「一帶一路」戰略衍生的商機〉,《經濟日報》,3月13日,版2。
藍孝威(2021),〈7323班次創新高中歐班列開行量增43%〉,《旺報》,7月20日,版AA1。
七、網路資料
BBC新聞網(2020)。〈肺炎疫情:一帶一路放緩,世界工廠中國繼續挑戰西方團結〉。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063695。檢索日期:2021年6月13日。
BBC新聞網(2021)。〈歐關係:歐盟暫緩批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曾被譽為「歷史性投資協定」〉。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009103。檢索日期:2021年7月17日。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7)。《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BIG5/n100/2017/0407/c27-22.html。檢索日期:2020年6月13日。
人民日報(2019)。〈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9/0428/c419242-31053855.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3日。
人民網(2004)。〈中國欲破「馬六甲困局」,泰國路線圖生轉機〉。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37/2337302.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3日。
人民網(2012)。〈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8.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人民網(2015)。〈“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亮相〉。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209/c1002-26532327.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22日。
人民網(2016)。〈習近平: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http://cpc.people.com.cn/xuexi/BIG5/n1/2016/1117/c385476-28875583.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人民網(2017)。〈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104/c416126-29746013.html。檢索日期:2021年1月2日。
人民網(2019)。〈中國發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9/0423/c419242-31043824.html。檢索日期:2021年1月11日。
大陸委員會(2016)。中國大陸高鐵外交之觀察。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681010154892.pdf。檢索日期:2021年4月22日。
工商時報(2021)。〈拉攏日本聯手抗陸,外媒曝光拜登下一步〉。https://ctee.com.tw/news/global/445749.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中央通訊社(2020)。〈RCEP簽署完成分析:中國藉此實現一帶一路〉。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1160225.aspx。檢索日期:2020年12月7日。
中共商務部(2013)。〈「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http://fec.mofcom.gov.cn/。檢索日期:2020年10月3日。
中國一帶一路網(2018)。〈六大經濟走廊〉。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rcjd/60644.htm。檢索日期:2020年8月12日。
中國一帶一路網(2021)。〈投資項目〉。http://ydyl.china.com.cn/node_7242957.htm。檢索日期:2021年7月5日。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2021)。〈逆勢增長-疫情期“一帶一路”進展評估〉。http://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87101.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5日。
中國文化研究院(2018)。〈圖解亞投行〉。https://chiculture.org.hk/tc/china-today/47。檢索日期:2020年7月12日。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17)。〈《中國金融》:出口信用保險護航"一帶一路"建設〉。https://www.sinosure.com.cn/mobile/tpxw/172349.s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28日。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19)。〈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 助力港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https://www.prdcouncil.org/news/banquet/421/upload/banquet/421/self/5c4a92dcd64f2.pdf。檢索日期:2021年5月28日。
中國共產黨歷次黨代表大會數據庫(1992)。〈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7/65446/4526313.html。檢索日期:2021年3月29日。
中國網(2021)。〈逆勢增長:疫情期“一帶一路”進展評估〉。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21-03/11/content_77298426.htm。檢索日期:2021年6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20)。〈中國今年已進口中亞天然氣逾76億立方米〉。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2003/20200302943182.s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20)。〈對外投資國別指南〉。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tajikesitan.pdf。檢索日期:2021年5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http://www.ndrc.gov.cn/gzdt/201610/P020161017544178660107.pdf。檢索日期:2021年5月2日。
中華民國行政院(2020)。〈臺美完成簽署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4462aa09-57f2-4fc3-8603-174a10a18585。檢索日期:2021年6月2日。
中華民國財政部(2020)。〈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首次舉行雙邊工作小組會議,圓滿順利〉。https://www.mof.gov.tw/singlehtml/384fb3077bb349ea973e7fc6f13b6974?cntId=50bfe015042e4c6fb45bc85eac90f505。檢索日期:2021年6月2日。
王文濤(2021)。〈中國商務部:RCEP有望在2021年底生效〉。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101190336.aspx。檢索日期:2021年5月24日。
王宇(2014)。〈鄧小平韜光養晦外交戰略的來歷〉。
http://news. takungpao.com.hk/world/watch/2014-08/2684791.html。檢索日期:2021年3月1日。
王孟源(2017)。〈戰略經濟絶地大反攻〉。http://blog.udn.com/MengyuanWang/108908721。檢索日期:2021年10月1日。
王緝思(2016)。〈亞太地區安全架構、目標、條件與構想〉。 http://copy.hexun.com/182409033.html。檢索日期:2020年4月8日。
王瀝慷(2019)。〈中國與義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83639.htm。檢索日期:2021年4月18日。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7)。〈「一帶一路」戰略政策對台灣企業的機會與挑戰〉。https://www.tier.org.tw/comment/pec1010.aspx?GUID=ba36c3e7-ecfa-4e12-b78b-daa601de805a。檢索日期:2021年4月28日。
朱雲漢(2020)。〈美中爭霸台灣應正視三大問題〉。https://www.chinatimes.com/amp/realtimenews/20200704000131-260511。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自由時報(2021a)。〈歐中投資協定被凍結 中方不滿:不是誰對誰的恩賜〉。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41213。檢索日期:2021年6月15日。
自由時報(2021b)。〈美眾院外委會通過「老鷹法案」 學者︰反映美國會反中情緒〉。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61181。檢索日期:2021年7月18日。
宋鎮照(2015)。〈「中」寮政經發展密切翻轉寮國區域戰略地位:從邊陲陸鎖國到區域新中心的陸聯國地位〉。http://www.taipeiforum.org.tw/view_pdf/217.pdf。檢索日期:2021年5月22日。
辛聞(2016)。〈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什麼?〉。http://news.china.com.cn/2016-11/18/content_39735786.htm。檢索日期:2020年6月15日。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17)。〈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臺灣之機遇及挑戰〉。https://www.faps.org.tw/files/5805/161AA227-E1FA-4B7C-A7B9-75EDE0A82331。檢索日期:2021年4月24日。
周辰陽(2021)。〈抗衡中國一帶一路!G7將宣布「新全球基礎建設」倡議〉。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528533。檢索日期:2021年6月13日。
周建閩(2015)。〈『一帶一路』:21 世紀中國發展戰略〉。http://www.CRNTT.com。檢索日期:2020年4月11日。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7)。〈中資匈塞鐵路項目與歐盟調查〉。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20170222-%E4%B8%AD%E8%B3%87%E5%8C%88%E5%A1%9E%E9%90%B5%E8%B7%AF%E9%A0%85%E7%9B%AE%E8%88%87%E6%AD%90%E7%9B%9F%E8%AA%BF%E6%9F%A5。檢索日期:2021年4月22日。
金融時報(2019)。〈巴基斯坦重啟一帶一路項目〉。https://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5507?archive。檢索日期:2021年6月16日。
阿波羅新聞網(2019)。〈彭斯:感謝冰島對中共「一帶一路」投資說不〉。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05/1338825.html。檢索日期:2020年6月11日。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2016)。〈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歐亞經濟聯盟:共建歐亞共同經濟空間〉。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rcjd/60644.htm。檢索日期:2020年8月23日。
信強(2016)。〈中美關係視角下的「一帶一路」戰略〉。https://read01.com/y8Dg2P.html。檢索日期:2020年6月11日。
孫靈萱(2017)。〈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http://big5.china.com.cn/guoqing/xijinping/2017-05/12/content_40800143.htm。檢索日期:2020年6月25日。
高長(2020)。〈大陸欲藉RCEP 建立科技新標準〉。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1765/5036667。檢索日期:2021年5月25日。
國家開發銀行(2016)。〈《人民日報》:開發性金融與"一帶一路"〉。http://www.cdb.com.cn/rdzt/ydyl/201608/t20160804_3568.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28日。
國家開發銀行(2019)。〈《融合投融資規則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正式發布〉。http://www.cdb.com.cn/rdzt/ydyl/201911/t20191106_6863.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6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自然資源部、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2018)。〈國新辦舉行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有關情況發布會〉。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7601/39164/index.htm。檢索日期:2021年3月31日。
張子欽(2020)。〈中國趁疫情搶攻東歐鐵路項目 恐升高與歐盟政治角力〉。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5149。檢索日期:2020年6月13日。
張春(2017)。〈從「十三五」出發 剖析中國海洋治理和保育戰略〉。https://e-info.org.tw/node/206271。檢索日期:2020年12月29日。
曹辛(2015)。〈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中國「一帶一路」〉。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2389?full=y。檢索日期:2020年6月11日。
習近平(2016)。〈習近平強調:攜手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的絲綢之路〉。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1/2016/0622/c1001-28470388.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習近平(2017)。〈習近平: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5/14/c_1120969259.htm。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習近平(2018)。〈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習近平用這五個詞描繪一帶一路〉。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9/0424/c385474-31046651.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4日。
習近平(2019)。〈中國發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9/0423/c419242-31043824.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4日。
陳弘毅、黃基禎(2017)。〈以中共地緣戰略論證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戰略意涵〉。https://navy.mnd.gov.tw/MediaRoom/Paper_Info.aspx?ID=30184&AID=157。檢索日期:2021年5月25日。
斯洋(2019)。〈“一帶一路”風險知多少?〉。https://www.voacantonese.com/a/cantonese-ygf-China-bri-risks-20190418-ry/4881251.html。檢索日期:2020年6月10日。
辜樹仁(2019)。〈被罵「債務陷阱」對一帶一路反而是加分?〉。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4954。檢索日期:2021年6月16日。
黃伯農(2017)。〈探索一帶一路的未來〉。https://beltandroad.hktdc.com/tc/news/tansuoyidaiyiludeweilai。檢索日期:2020年8月13日。
黃梅茹(2020)。〈RCEP被中國當一帶一路墊腳石,日韓14國仍搶加入!台灣想闖進國際還有別條路〉。https://www.taisounds.com/w/TaiSounds/society_20111613134548471。檢索日期:2020年11月27日。
新華社(2018)。〈“雙西公路”全線貫通中國至歐洲實現全程高速〉。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7/content_5326088.htm。檢索日期:2021年5月1日。
新華社(2020)。〈2019年中哈原油管道向國內輸送原油超1088萬噸〉。http://www.gov.cn/xinwen/2020-01/09/content_5467890.htm。檢索日期:2021年5月2日。
新華網(2013)。〈習近平: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 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31/c_116762285.htm。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新華網(2014)。〈習近平:做好頂層設計,構建“1+2+3”中阿合作格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5/c_1111000667.htm。檢索日期:2021年5月26日。
新華網(2015)。〈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全文)〉。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6/30/c_1115774915.htm。檢索日期:2021年4月30日。
楊穎超(2017)。〈看十九大後的中共未來五年戰略藍圖〉。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041920。檢索日期:2021年6月13日。
楊穎超(2018)。〈惠台31條看出彼岸的戰略主動與此端的消極苟且〉。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137675。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2020)。〈RCEP〉。https://www.trade.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399。檢索日期:2020年12月7日。
董振瑞(2014)。〈十二大前後中蘇大三角中的鄧小平〉。http://cpc.people. com.cn/n/2014/1219/c69113-26239434-4.html。檢索日期:2021年2月28日。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2021)。〈美國參議院通過《2021美國創新暨競爭法案》 眾議院通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未來法案》〉。https://stli.iii.org.tw/article-detail.aspx?no=0&tp=1&d=8693。檢索日期:2021年7月18日。
劉大年(2020)。〈RCEP整合,台如何突破?〉。https://web.wtocenter.org.tw/Mobile/page.aspx?pid=349901&nid=21。檢索日期:2021年5月21日。
劉付永、孫斌(2019)。〈加強國際稅收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http://www.ctaxnews.com.cn/2019-02/13/content_948450.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6日。
劉麗惠(2020)。〈區域競合台灣的突圍之道〉。https://www.ieatpe.org.tw/magazine/ebook343/storypage02.html。檢索日期:2021年6月14日。
蔚力(2017)。〈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什麼?〉。http://ydyl.people.com.cn/BIG5/n1/2017/0414/c411837-29212060.html。檢索日期:2020年6月10日。
諶悠文(2018)。〈抗衡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歐盟提連結亞洲新戰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920004340-260408。檢索日期:2020年5月10日。
聯合新聞網(2021a)。〈拜登:發起民主版「一帶一路」 抗衡大陸〉。https://udn.com/news/story/122051/5348682。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聯合新聞網(2021b)。〈截至3月末 陸外匯儲備31700億美元〉。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372798。檢索日期:2021年6月12日。
聯合新聞網(2021c)。〈陸發布國際合作白皮書:向一帶一路國家傾斜〉。https://udn.com/news/story/7331/5162290。檢索日期:2021年7月4日。
謝明瑞(2018)。〈中國一帶一路規劃與臺灣新南向政策比較分析〉。https://www.npf.org.tw/2/18750。檢索日期:2021年5月15日。
藍孝威(2021)。〈抗衡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歐盟提連結亞洲新戰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06001417-260409?chdtv。檢索日期:2021年6月13日。
八、其他官方或非官方文件
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2017)。〈2017工作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2021)。〈一帶一路建設進展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2020)。〈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2015)。〈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中國進出口銀行(2017)。〈中國進出口銀行: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 推動對外經貿合作〉。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國家發展前瞻規劃」委託研究案(第二期)〉。
貳、英文
一、專書
Beng, Ooi K. (2018).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Vietnam: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Singapore: Yusof Ishak Institute.
Casarini, Nicola (2015). Is Europe to Benefit from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taly: Istituto Affari Internazionali.
Dane, Francis C. (1990). Research Methods.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Inc.
Dye, Thomas R. (1998).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New York: Prentice-Hall.
Easton, David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Easton, David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Gilpin, Robert (1981).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5). Southeast Energy Asia Outlook 2015.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Leandro, Francisco José B. and Duarte, Paulo Afonso B. (2020).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 Old Archetype of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Lee, Jae Y. (2017). “Korea’s Eurasia initia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s Far East and Siberia.”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acific Russia.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Lerner, Daniel and Harold D. Lasswell (1951). The Policy Scienc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ope and Metho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i, Xing (2019). Mapping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Mackinder, Halford J. (1962). 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 in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
MacRae Jr, D. and Wilde, James A. (1979). Policy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s. North Situate: Duxbury Press.
McDevitt, Michael A., Fravel, M. Taylor and Stern, Lewis M. (2013). The Long Littoral Project: South China Sea.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Minghao, Zhao (2015). “China's New Silk Road Initiative. Italy: Istituto Affari Internazionali (IAI).
Morgenthau, Hans J. (2005). Politics Among Nations (Seventh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Morgenthau, Hans J. (2005). Politics Among Nations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Bost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2012). NIDS China Security Report 2011. Tokyo: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Nye Joseph S. (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Pham, Quang M. (2020).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China's Belt & Road Initiative.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Rechberg, Isabel and Shuojia Guo (2019). The Interpersonal Challenges of BRI: Developing People-to-People Bonds.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Ripley, Randall B. and Grace A. Franklin (1984). Congress, the Bureaucracy, and Public Policy.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Rossi, Peter H. and Freeman, Howard E. (1989).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4th ed.). Chicago: Dorsey Press.
Smith, R., El-Anis, I. and Farrands, C. (2011).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21st Century: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Analyses. New York: Longman.
Spykman, Nicholas J. (1942). America’s Strategy in World Politic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World Bank (2016). South Asia Economic Focus: Fading Tailwind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Zhang, Wenxian (2018).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anging the rules of global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Hall.
二、期刊論文
Chaisse, Julien (2018). “China’s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Mapping the world trade normative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 52, No. 1, pp. 163-186.
Chan, Man Hung T. (2018).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the New Silk Road: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ast Asia Studies, Vol. 7, No. 2, pp.119-120.
Chen, Mo (2016). “The Economic Adjustment of Saudi Arabia and the Docking of Bilateral Economy an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audi Arabia under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Vol. 10, No. 2, pp.46-70.
Coulomb, Fanny (1998). “ ‘Adam smith: A defence economist’ Defence and Peace Economics.” Taylor & Francis Journals, Vol. 9, No. 3, pp.299-316.
Ferguson, Yale H. (2017). “China’s OBOR Policy, China-U.S. Relations, and the Return of Geopolitics.” Mainland China Studies, Vol. 60, No. 2, pp.55-85.
Hoh, Anchi (2019).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Digest of Middle East Studies, Vol. 28, No.2, pp.241-276.
Jahangir, Asifa (2013). “Changing Dynamics of South Asian Balance of Power.”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Vol. 11, No. 1, pp.50-58.
Keohane, Robert O. and Nye Joseph S. (2000). “Globalization: What's New? What's Not? (And So What?).” Foreign Policy, No.118, pp.104-119.
Kironská, K. and Turcsányi, R. Q. (2017). “Slovak Policy towards China in the Age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16+1 Format.” China-CEE Institute, No.2, pp.1-15.
Laursen, Christopher M., Jonathan A. Brant and Carl P. Frick (2016). “ A methodology for fabrication of thermomechanically activated switch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Applied Polymer Journal, Vol. 133, No. 42, pp.4-13.
Liou, To-hai (2020). “ EU-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in an Era of Uncertainty: Germany as an Example.”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No.33, pp.1-38.
Mackinder, Halford J. (1904). “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No.23, pp. 421-437.
Manicom, James (2010). “Japan’s Role in Strengthening Maritime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and Industry Strategies, pp. 31-42.
Mansfield, Edward D., Helen V. Milner, and B. Peter Rosendorff (2002). “Why Democracies Cooperate More: Electoral Contro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6, No. 3, pp.477–513.
Sakhuja, Vijay (2015). “Chinese Submarines in Sri Lanka Unnerve India: Next Stop Pakistan? ” China Brief, Vol. 15, No. 11, pp. 15-18.
Schneider, Christina J. (201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20, No. 1, pp.231–234.
Solingen, Etel (2001).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Domestic and Regional Impacts.”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45, No. 4, pp.517–555.
Turcsányi, R. and Qiaoan, R. (2020). “Friends or foes? How diverging views of communist past undermine the China-CEE ‘16+ 1 platform’.” Asia Europe Journal, Vol. 18, No.3, pp.397-412.
Yang, D., Pan, K. and Wang, S. (2018). “On Service Network Improvement for Shipping Lines under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of China.”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No. 117, pp.82-95.
三、編著論文
Randall, Janet H. (1953). “Hist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 Philip P. Wiener (eds.), Reading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pp. 617-635.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Stewart, Frances (1997). “John Williamson and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revisited.” In Emmerij, Louis (ed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XXI Century, pp. 62–69. Washington, D.C.: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四、網路資料
Chalise, Bishal (2016). “AIIB to Unlock South Asia’s Economic Potential.” Retrieved from http://www.eastasiaforum.org/2016/03/09/aiib-to-unlock south-asias-economic-potential/ (December 06, 2021)
Dou, Eva (2017). “The Big Winner From China’s Foreign-Aid Frenzy: Chin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sj.com/articles/when-it-comes-to-foreign-aid-chinas-taking-care-of-business-1507694463 (November 24, 2020)
IMF (2018).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rategies to Deliver in the Next Phas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mf.org/en/News/Articles/2018/04/11/sp041218-belt-and-roadinitiative-strategies-to-deliver-in-the-next-phase (June 03, 2020)
Lawder, David (2019). “World Bank: China's Belt and Road can speed development, needs transparenc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worldbank-china-belt-idUSKCN1TJ2IX (December 20, 2020)
Nantulya, Paul (2019). “Chinese Hard Power Supports Its Growing Strategic Interests in Africa.” Retrieved from https://africacenter.org/spotlight/chinese-hard-power-supports-its-growing-strategic-interests-in-africa/ (June 14, 2021)
Panda, Ankit (2016). “Confirmed: Construction Begins on China’s First Overseas Military Base in Djibouti.” Retrieved from http://thediplomat.com/tag/china-djibouti-relations/ (June 14, 2021)
Parashar, Sachin (2016). “China may Build Port in Southern Maldives.” Retrieved from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China-may-build-port in-southern-Maldives/articleshow/51771171.cms (June 13, 2021)
Ramo, Joshua C. (2004). “The Beijing Consensus.” Retrieved from http://fpc.org.uk/ fsblob/244.pdf (March 14, 2021)
Sharma, Mihir (2017). “China Should Beware What It Wishes Fo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loomberg.com/view/articles/2017-05-18/china-s-belt-and-road-may-be-too-hard-to-handle (November 24, 2020)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2019). “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ei.org/china-global-investment-tracker/ (June 13, 2021)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14). “World Oil Transit Chokepoin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ia.gov/beta/international/analysis_includes/special_topics/World_Oil_Transit_Chokepoints/wotc.pdf (May 1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