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1.王皇玉(2018),《刑法總則》,台北:自刊。
2.王澤鑑(2019),《法律思維與案例研習 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台北:自刊。
3.王澤鑑(2012),《債法原理》,台北:自刊。
4.王澤鑑(2011),《民法物權》,台北:自刊。
5.王澤鑑(2014),《民法總則》,台北:自刊。
6.王澤鑑(2015),《侵權行為》,台北:自刊。
7.王澤鑑(2017),《損害賠償》,台北:自刊。
8.史尚寬(1954),《債法總論》,台北:自版。
9.史尚寬(1957),《物權法論》,台北:自版。
10.史尚寬(1960),《債法各論》,台北:自版。
11.吳秀明(2002),〈租賃〉,黃立等著,《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2.林鈺雄(2018),《新刑法總則》,台北:自刊。
13.林誠二(2007),《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4.林誠二(2012),《民法總則新解 體系化解說(上)》,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5.林誠二(2012),《債法總論新解 體系化解說(上)》,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6.林誠二(2013),《債編總論新解 體系化解說(下)》,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7.林誠二(2015),《債法各論新解 體系化解說(上)》,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8.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2013),《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台北:自刊。
19.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2014),《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台北:自刊。
20.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2002),《新訂債法各論(上)》,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1.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2002),《新訂債法各論(中)》,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2.姚志明(2014),《侵權行為法》,台北:自刊。
23.姚瑞光(2011),《民法物權論》,台北:自刊。
24.孫森焱(2012),《民法債編總論上冊》,台北:自刊。
25.孫森焱(2013),《民法債編總論下冊》,台北:自刊。
26.陳自強(2011),《整合中之契約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7.陳自強(2011),《臺灣民法與日本債權法之現代化》,台北:自刊。
28.陳自強(2018),《契約之成立與生效》,台北:自刊。
29.陳自強(2018),《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台北:自刊。
30.陳自強(2018),《違約責任與契約解消》,台北:自刊。
31.陳自強(2020),《契約違反與履行請求》,台北:自刊。
32.陳忠五(2008),《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第1冊: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台北:自版。
33.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10),《經濟學理論與實際 上冊》,台北:自刊。
34.陳聰富(2007),《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5.陳聰富(2008),《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6.陳聰富(2008),《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7.陳聰富(2018),《侵權行為法原理》,台北:自刊。
38.黃茂榮(2006),《債法各論(第一冊增訂版)》,台北:自刊。
39.曾隆興(2011),《詳解損害賠償法》,台北:自刊。
40.楊芳賢(2002),〈買賣〉,黃立等著,《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1.楊芳賢(2016),《民法債編總論(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2.鄭玉波(1990),《民法債編各論》,台北:自刊。
43.鄭玉波著,陳榮隆修訂(2002),《民法債編總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4.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2012),《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5.鄭冠宇(2014),《民法物權》,台北:自刊。
46.鄭冠宇(2015),《民法債編總論》,台北:自刊。
47.鄭冠宇(2016),《民法物權》,台北:自刊。
48.鄭冠宇(2017),《民法物權》,台北:自刊。
49.劉春堂(2003),《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自刊。
50.劉春堂(2010),《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自刊。
51.劉春堂(2010),《判解民法債編通則》,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52.鄭玉山(2014),〈抵押權侵害之排除〉,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祝壽論文集 物權與民事法新思維》,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3.謝在全(2014),《民法物權論(上)》,台北:自版。
54.謝在全(2014),《民法物權論(下)》,台北:自版。
55.謝哲勝(2007),《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56.謝哲勝(2010),《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57.熊秉元(2015),《正義的效益:一場法學與經濟學的經濟之旅》,台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58.Shelly Kagan(著),陳信宏(譯),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59.Haider Warraich著,朱怡康(譯),二十一世紀生死課,台北:行路出版社,2018年。
期刊
1.王文宇(2018),〈契約法任意規定面面觀–Ayres教授的演講與評論〉,《台灣法學雜誌》,345期,頁24-29。
2.王千維(2001),〈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上)〉,《政大法學評論》,66期,頁1-66。
3.王千維(2004),〈侵權行為:第二講 違法性—違法性之內涵〉,《月旦法學教室》,25期,頁50-66。
4.王千維(2005),〈侵權行為:第五講 有責性—過失〉,《月旦法學教室》,33期,頁62-66。
5.王澤鑑(1989),〈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不完全給付與同時履行抗辯權〉,《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六)》,台北:自刊,頁115-141。
6.王澤鑑(1992),〈挖斷電纜的民事責任:經濟上損失之賠償〉,《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七)》,台北:自刊,頁97-109。
7.王澤鑑(1998),〈商品製造者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最高法院二則判決之評釋及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的解釋適用—〉,《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八)》,台北:自刊,頁233-273。
8.向明恩(2011),〈前契約說明義務之形塑與界限—評基隆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訴字第三四二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90期,頁171-187。
9.向明恩(2011),〈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再探—以凶宅案為例—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九年度訴字第二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2期,頁93-105。
10.向明恩(2012),〈不動產經紀業者對凶宅之告知和調查義務/台北地院99訴2744〉,《台灣法學雜誌》,191期,頁177-181。
11.李惠宗、朱南玉、歐銀錄(2009),〈不動產標的現況說明書中「凶宅」意義之探討(一)〉,《現代地政》,第330期,頁330-76-330-83。
12.李惠宗、朱南玉、歐銀錄(2009),〈不動產標的現況說明書中「凶宅」意義之探討(二)〉,《現代地政》,第331期,頁331-86-331-90。
13.吳瑾瑜(2015),〈由所有權角度看受僱人於租賃屋內自殺衍生之僱用人侵權暨承租人契約責任爭議──以最高法院一0三年度台上字第五八四號民事判決為例〉,《月旦裁判時報》,34期,頁5-14。
14.吳從周(2011),〈凶宅與物之瑕疵擔保〉,《月旦法學教室》,99期,頁14-15。
15.吳從周(2011),〈凶宅、物之瑕疵與侵權行為──以兩種法院判決案例之探討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12期,頁106-113。
16.邱琦(2011),〈凶宅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月旦裁判時報》,7期,頁20-28。
17.陳忠五(2005),〈土地所有人「管線安設權」之侵害與鄰地所有人之損害賠償責任──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二四五三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22期,頁212-217。
18.陳忠五(2011),〈抽沙汙染海域影響附近蚵苗成長:權利侵害或純粹經濟上損失?─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50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187期,頁31-36。
19.陳忠五(2011),〈地政士的文件查驗義務與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189期,頁12-21。
20.陳忠五(2012),〈銀行職員超額放款的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09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07期,頁35-55。
21.陳忠五(2015),〈承租人允許使用房屋之第三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583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69期,頁23-41。
22.陳忠五(2017),〈承租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一O四年度台上字第一七八九號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271期,頁5-27。
23.陳聰富(2015),〈建物瑕疵之侵權責任〉,《政大法學評論》,143期,頁61-117。
24.陳聰富(2016),〈物之損害賠償〉,《月旦法學雜誌》,257期,頁61-82。
25.陳聰富(2017),〈論過失侵害利益之侵權責任:區別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的困境與突破〉,《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6卷第1期,頁135-192。
26.陳耀鋒(2015),〈以符號學角度淺析凶宅(非自然死)稱謂之訊息傳遞效益—以司法判決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4卷第2期,頁44-53。
27.陳耀鋒(2015),〈「瑕疵不動產」契約的經濟效益之初探—以司法判決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4卷第4期,頁122-132。
28.陳耀鋒(2015),〈以法律經濟學淺析司法判決中之不動產爭議---以非自然死(凶宅)為例〉,《現代地政》,第356期,頁159-172。
29.陳耀鋒(2014),〈以法律經濟學初探司法判決中「凶宅」地點認定之權責-以所有權人責任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學論叢》,22期,頁74-96。
30.陳耀鋒(2018),〈瑕疵不動產於司法判決中之量化統計與法律淺析---以凶宅為例(一)〉,《法務通訊》,2905期,第三版。
31.陳耀鋒(2018),〈瑕疵不動產於司法判決中之量化統計與法律淺析---以凶宅為例(二)〉,《法務通訊》,2906期,第三版-第五版。
32.陳耀鋒(2018),〈瑕疵不動產於司法判決中之量化統計與法律淺析---以凶宅為例(三)〉,《法務通訊》,2907期,第五版-第六版。
33.許政賢(2014),〈凶宅、物之瑕疵與法律適用〉,《月旦法學教室》,138期,頁12-14。
34.張永健(2005),〈動產「加工」與「毀損」之法律經濟分析〉,《法令月刊》,第56卷第8期,頁12-39。
35.張義權(2010),〈「兇宅」有價值減損,那「兇地」呢?〉,《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9卷第4期,頁50-59。
36.張義權(2008),〈跳樓自殺是否為兇宅及其價值減損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7卷第3期,頁115-122。
37.張義權、何信輝(2007),〈兇宅對房地產價格減損評估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7卷第3期,頁42-56。
38.張瀞文(2016),〈論凶宅之定義以及其與物之瑕疵間之必然性〉,《軍法專刊》,62卷第3期,頁122-142。
39.曾品傑(2017),〈我國一般侵權行為法之修正課題〉,《法令月刊》,68卷第7期,頁28-48。
40.葉啟洲(2015),〈純粹經濟上損失在臺灣侵權行為法上的保護—以最高法院相關裁判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41期,頁47-75。
41.劉志賢(2013),〈凶宅的損害賠償問題探討〉,《全國律師》,17卷11期,頁53-63。
42.蔡晶瑩(2013),〈凶宅交易之法律問題/台高院101上易183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22期,頁167-170。
43.蔡晶瑩(2017),〈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在凶宅問題之適用—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O四年度訴字第二四六號民事判決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O四年度重訴字第三二O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頁39-47。
44.畢恆達(2000),〈從環境災害過程中探索家的意義:民生別墅與林肯大郡的個案分析〉,《應用心理研究》,第8期,頁57-79。
45.詹森林(2010),〈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擔保之實務發展:從最高法院七十七年度第七次到九十六年第八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9卷第3期,頁68-104。
46.詹森林(2015),〈過失致純粹經濟損失之侵權責任─歐洲法之說明及台灣法之評釋〉,《韓忠謨教授百歲紀念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1-35。
47.詹森林(2017),〈買賣之物之瑕疵擔保─民法第三五四條最近重要實務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261期,頁37-48。
學位論文
1.李元矗,我國住宅瑕疵之法律問題-以凶宅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2.薛博橙,我國法院審理凶宅案件之量化統計及法律分析,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3.江佳菁,從老、中、青三代看「家」與「住宅」之意義與功能-初探老年住宅之形式與內涵,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2014年。
4.吳聰億,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研究-以凶宅房屋買賣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5.章志鵬,外煞風水因子對於住宅價格影響之研究-以鹿港鎮、彰化市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6.甘惠文,物件類型與凶殘程度對於凶宅價值減損之研究,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15年。7.何盈德,我國凶宅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8.洪敦懌,我國凶宅資訊制度之研究-兼論美國污名化不動產,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9.張欣潔,純粹經濟價值減損之民法上救濟途徑──以「使他人房屋成凶宅致生貶值損害」之類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10.李次耕,論凶宅交易所涉民事責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11.蕭如儀,論自殺致他人房屋成為凶宅之侵權責任及承租人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外文資料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xaminers(2002).A Guide For Manner of Death Classification, National.
其他資料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全國自殺死亡資料統計,2018年。
衛生福利部編印,中華民國106年死因統計,2018年。
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製作,住宅資訊統計彙報,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