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筆劃順)
1.專書
王澤鑑(2015),《侵權行為法》,增訂新版,台北:自刊。
史尚寬(1983),《債法總論》,台北:自刊。
林紀東(198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修訂初版,台北:三民。
林錫堯(2006),《行政法要義》,三版,台北:元照。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2005),《國家賠償法解釋彙編》,台北:法務部。
曹競輝(1983),《公有公共設施設置及管理之欠缺與國家賠償責任之研究》,台北:法務部。
---------(1986),《國家賠償立法與立法研究》,台北:自刊。
陳敏(2016),《行政法總論》,十版,台北:自刊。
葉百修(2012),《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四版,台北:元照。
董保城、湛中樂(2008),《國家責任法:兼論大陸地區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二版,台北:元照。
廖義男(1981),《國家賠償法》,台北:三民。
劉春堂(2007),《國家賠償法》,二版,台北:三民。
2.專書論文
王澤鑑(2009),〈僱用人無過失侵權責任的建立〉,收於:王澤鑑(編),《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頁1-30,台北:自刊。
李惠宗(2000),〈公有公共設施設置管理與國家賠償〉,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頁1133-1158,台北:五南。
林三欽(2000),〈公法上危險責任(無過失責任)〉,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頁1223-1240,台北:五南。
---------(2004),〈公有公共設施瑕疵國家賠償責任之探討〉,收於: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編),《國家賠償理論與實務2004》,頁371-389,台北:自刊。
---------(2004),〈公有公共設施瑕疵國家賠償責任之新近發展〉,收於: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編),《國家賠償理論與實務2004》,頁71-111,台北:自版。
---------(2006),〈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理論與實務之研究〉,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頁345-391,台北:元照。
林錫堯(2007),〈建構完整的國家賠償責任體系─從立法觀點探討國家賠償責任類型〉,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國家賠償與徵收補償/公共任務與行政組織》,頁1-66,台北:元照。
翁岳生(2015),〈行政訴訟制度現代化之研究〉,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頁339-365,台北:三民。
陳淳文(2006),〈公法人之無過失責任─國家賠償法第三條之檢討〉,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頁393-444,台北:元照。
陳聰富(2008),〈危險責任與過失推定〉,收於:陳聰富(編),《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頁138-188,台北:元照。
葉百修(2000),〈國家賠償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頁1325-1425,台北:翰蘆圖書。
3.期刊
王和雄(1985),〈國家賠償法公有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欠缺之判斷標準日本相關學說、判例之介紹、分析與批判〉,《政大法學評論》,第31期,頁113-176。
王澤鑑(2005),〈特殊侵權行為(七)─工作物所有人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9期,頁31-43。
吳秦雯(2018),〈登山災難、國家責任與救災行政〉,《月旦法學教室》,第188期,頁59-64。
李惠宗(2015),〈山難救援失敗,真的要國賠?──評臺北地院一○一年度重國字第三十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45期,頁210-218。
林三欽(2007),〈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三─「公共設施瑕疵」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頁30-43。
----------(2010),〈由國道走山事件看公共設施瑕疵國家賠償責任〉,《台灣法學雜誌》,第155期,頁31-34。
林錫堯(2005),〈國家賠償法之分析與檢討(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頁1-13。
邱聰智(2004),〈一般危險責任與法律適用─以責任主體為論爭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頁137-147。
城仲模(1975),〈行政法上國家責任之理論與立法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5卷第1期,頁1-98。
洪振豪(2019),〈日本山難救援國賠訴訟案簡介-富士山事件〉,《全國律師》,23卷7期,頁91-103。
陳清秀(2007),〈國家賠償實務之研討(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41期,頁171-207。
陳聰富(2010),〈自甘冒險與運動傷害〉,《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3期,頁141-184。
黃謙恩(1985),〈公有公共設施的「設置或管理有欠缺」釋論──「國家賠償法」裁判例解說〉,《律師通訊》,第71期,頁8-10。
楊佳元(2005),〈危險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頁87-119。
楊智傑(2015),〈山難救災國賠案中之機關組織與指揮功能不全──臺北地方法院一○一年度重國字第三十號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40期,頁24-30。
蔡茂寅(1996),〈自然公物與國家賠償─淺論台北縣水害與國賠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9期,頁49-50。
簡資修(2001),〈危險責任之生成與界限:舉證責任與過度防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頁43-68。
4.學位論文
白瑞龍(2011),《公共設施國家賠償責任之研究─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公共建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明昕(1992),《立法不法與國家賠償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范姜真媺(1983),《國家就公有公共設施所致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谷瑛(2014),《論工作物責任之「欠缺」與責任歸屬—基於歸責原理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連一鴻(1983),《公有公共設施之國家賠償責任的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日文文獻(五十音順)
1.專書
磯崎辰五郎(1953),《行政法總論》,東京:世界思想社。
井上英治(2003),《現代不法行為論─判例と理論》,東京:中央大学出版部。
植木哲(1982),《災害と法─営造物責任の研究》,東京:一粒社。
宇賀克也、小幡純子(2019),《条解国家賠償法》,東京:弘文堂。
宇賀克也(1988),《国家責任法の分析》,東京:有斐閣。
------------(1997),《国家補償法》,東京:有斐閣。
------------(2011),《行政法概說П─行政救済法》,三版,東京:有斐閣。
遠藤博也(1984),《国家補償法(中)》,東京:青林書院。
------------(2011),《行政救済法》,東京:信山社。
大坪憲三(1957),《国家賠償法詳解》,東京:港出版合作社。
雄川一郎(1986),《行政の法理》,東京:有斐閣。
雄川一郎、今村成和(1968),《行政争訟法・国家補償法》,東京:有斐閣。
兼子仁(1983),《行政法総論》,東京:筑摩書房。
佐藤英善編(2008),《実務判例逐条国家賠償法》,東京:三協法規。
澤井裕(2001),《事務管理‧不当利得‧不法行為》,三版,東京:有斐閣ブックス。
塩崎勤、羽成守、小賀野晶一(2012),《実務不法行為法講義》,二版,東京:民事法研究会。
塩野宏(2011),《行政法П─行政救済法》,五版,東京:有斐閣。
潮見佳男(1999),《不法行為法》,東京:信山社。
仙田冨士夫(1983),《新・実務民事訴訟講座6》,東京:日本評論社。
田中二郎(1988),《新版行政法(上)》,第二版,東京:弘文堂。
田山輝明(2006),《事務管理‧不当利得‧不法行為》,東京:成文堂。
西埜章(1987),《国家賠償責任と違法性》,東京:一粒社。
---------(1997),《国家賠償法》,東京:青林書院。
---------(2008),《国家補償法概説》,東京:勁草書房。
---------(2014),《国家賠償法コンメンタール》,二版,東京:勁草書房。
原龍之助(1974),《新版公物営造物法》,東京:有斐閣。
藤井俊夫(2010),《行政法総論》,五版,東京:成文堂。
藤岡康宏(2013),《民法講義Ⅴ─不法行為法》,東京:信山社。
藤田宙靖(1993),《行政法Ι》,東京:青林書院。
古崎慶長(1971),《国家賠償法》,東京:有斐閣。
------------(1983),《国家賠償法の理論》,東京:有斐閣。
------------(1984),《判例営造物管理責任法─国家賠償法2条の考察》,東京:有斐閣。
------------(1991),《国家賠償法の諸問題》,東京:有斐閣。
法務省訟務局編(1954年),《国家賠償法の諸問題》,東京:法務省。
美濃部達吉(1936),《日本行政法上卷》,東京:有斐閣。
宮田三郎(2000),《国家責任法》,東京:信山社。
宗宮信次(1935),《不法行為論》,東京:有斐閣。
室井力、芝池義一、浜川清等編(2007),《コンメンタール行政法Ⅱ行政事件訴訟法・国家賠償法》,二版,東京:日本評論社。
吉村良一(2005),《不法行為法》,三版,東京:有斐閣。
2.專書論文
稲葉馨(2002),〈国家賠償法二条の「公の営造物の設置又は管理」について〉,收於:記念論文集刊行委員会(編),《情報社会の公法学:川上宏二郎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頁391-416,東京:信山社。
乾昭三(1965),〈国家賠償法〉,收於:中川善之助(等編),《注釈民法第19巻》,頁385-435,東京:有斐閣。
雄川一郎(1965),〈行政上の無過失責任〉,收於:川島武宜、我妻栄(編),《損害賠償責任の研究:我妻先生還暦記念(下)》,頁189-236,東京:有斐閣。
谷五佐夫(1966),〈公の営造物の設置と管理の瑕疵〉,收於:林良平、中務俊昌(編),《判例‧不法行為法》,頁277-288,東京:有信堂。
3.期刊
今井敬弥(1982),〈河川災害訴訟の提起と展開〉,《自由と正義》,33巻7号,頁37-43。
遠藤博也(1986),〈国家賠償法の基礎〉,《法学セミナー》,第384号,頁41-43。
加藤一郎(1984),〈大東水害訴訟判決をめぐって(水害訴訟と被害者の救済)〉,ジュリスト,第811期,頁23-29。
木村実(1973),〈道路の欠陥と賠償責任〉,ジュリスト,第543号,頁42-46。
國井和郎(1976),〈道路の設置・管理の瑕疵について(3)〉,《判例時報》,27卷6期,頁24-36。
------------(1977),〈道路の設置・管理の瑕疵について(6)〉,《判例時報》,28卷9期,頁13-31。
------------(1982),〈道路の設置・管理の瑕疵について(十三)〉,判例タイムズ,第469号,頁4-9。
鈴木重信(1971),〈判例解說〉,《法曹時報》,第23号2卷,頁371-434。
中村修輔(2020),〈人工公物の物的瑕疵と予見可能性・迴避可能性の位置付っけ〉,《判例タイムズ》,1466号,頁11-48。
野村好弘(1970),〈わが国における無過失責任の展開─公害の無過失責任の実定法上の根拠〉,《いろば時論》,23卷11号,頁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