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依姓名筆畫排序)
1.書籍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2008),法學方法論,臺北:五南。
Raimund Waltermann著,沈建峰譯(2014),德國勞動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王伯琦(1979),民法債編總論,8版,臺北:正中。
王澤鑑(2013),侵權行為,臺北:自版。
史尚寬(1983),債法總論,臺北:自版。
何孝元(1972),損害賠償之研究,4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何孝元(1977),民法債編總論,臺北:三民。
吳宗樑(1981),國家賠償法,臺北:三民。
李惠宗(2020),國家賠償法要義,臺北:新學林。
邱聰智(2002),新訂債法各論(中),臺北:自版。
邱聰智(2013),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新訂2版,臺北:自版。
邱聰智(2014),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新訂2版,臺北:自版。
洪文瀾(1954),民法債編通則釋義,臺北:法學。
胡長清(1968),中國民法債篇總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孫森焱(1988),新版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修訂新版,臺北:自版。
孫森焱(2000),新版民法債編總論下冊,修訂版,臺北:自版。
馬維麟(1995),民法債編註釋書(一),臺北:五南。
馬維麟(1996),民法債編註釋書(二),臺北:五南。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台大法學基金會編譯(2016),德國民法(上),臺北:元照。
陳聰富(2017),侵權行為法原理,臺北:元照。
曾隆興(1996),現代損害賠償法論,7版,臺北:三民。
曾隆興(2004),詳解損害賠償法,臺北:三民。
黃立(1999),民法債編總論,臺北:元照。
黃越欽(2015),勞動法新論,5版,臺北:翰蘆。
黃謙恩(1984),國家賠償法研究,臺北:自版。
楊通軒(2017),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增訂5版,臺北:五南。
葉百修(2012),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4版,臺北:元照。
董保城、湛中樂(2008),國家責任法——兼論大陸地區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2版,臺北:元照。
廖義男(1997),國家賠償法,增訂版,臺北:自版。
劉春堂(2007),國家賠償法,2版,臺北:三民。
鄭玉波(2002),民法債篇總論,修訂2版,臺北:三民。
鄭健才(1986),債法通則,臺北:自版。
2.專書論文
王澤鑑(1996),為債務履行輔助人而負責,收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六),頁67-99,臺北:自版。
王澤鑑(2004),慰撫金,收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頁253-290,臺北:自版。
王澤鑑(2004),勞工法之社會功能及勞工法學之基本任務,收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頁347-373,臺北:自版。
王澤鑑(2009),僱用人無過失侵權責任的建立,收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頁1-30,臺北:自版。
王澤鑑(2009),連帶侵權債務人內部求償關係與過失相抵原則之適用,收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頁49-61,臺北:自版。
王澤鑑(2009),連帶侵權責任與內部求償關係,收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三),頁283-290,臺北:自版。
王澤鑑(2009),僱用人之資力與慰撫金之量定,收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三),頁291-296,臺北:自版。
王澤鑑(2017),特殊侵權行為(四)——僱用人侵權行為,收於:謝哲勝等合著,僱用人的侵權責任,頁119-169,臺北:元照。
李建良(2000),適當的「管教」措施(上)——國家賠償責任與公務員賠償責任,收於:許志雄等合著,月旦法學雜誌別冊(一)公法學篇1995-1999,頁90-91,臺北:元照。
李建良(2000),適當的「管教」措施(下)——國家賠償責任與公務員賠償責任,收於:許志雄等合著,月旦法學雜誌別冊(一)公法學篇1995-1999,頁92-93,臺北:元照。
林明昕(2004),論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之「故意或過失」概念,蘇文華等編,國家賠償理論與實務2004,頁403-437,臺北: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陳清秀(2004),國家賠償實務之研討,收於:蘇文華等編,國家賠償理論與實務2004,頁1-69,臺北: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陳聰富(2008),受僱人執行職務之行為——評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台上字第一四九七號判決,收於: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頁241-256,臺北:元照。
詹森林(1998),僱用人行使求償權時與有過失原則之類推適用,收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一),頁323-325,臺北:元照。
詹森林(2012),侵害生命權事件慰撫金酌定標準之研究,收於:司法院民事廳編,慰撫金酌定研討會論文集,頁54-117,臺北:司法院。
謝哲勝(2017),受僱人殺人並非執行職務的行為——高等法院一○三年度上訴字第六○○號民事判決評析,收於:謝哲勝等著,僱用人的侵權責任,頁1-17。
3.期刊論文
王千維(2014),受僱人盜領客戶存款之僱用人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三年度台上字第四三四號民事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45期,頁114-125。
王怡蘋(2012),論僱用人之侵權責任,月旦民商法雜誌,35期,頁124-142。
王澤鑑(1994),銀行徵信科員評估信用不實致銀行因超額貸款受有損害的民事責任——從純粹經濟上損失的保護,論契約與侵權行為法的規範功能及民事責任的發展,法令月刊,45卷11期,頁3-11。
王澤鑑(2020),法人侵權責任的發展——民法第184條法人自己侵權行為責任的創設,月旦裁判時報,100期,頁5-15。
尤重道(2011),國家賠償責任不真正連帶債務法律關係問題之探討(上),全國律師,15卷,8期,頁104-110。
尤重道(2011),國家賠償責任不真正連帶債務法律關係問題之探討(下),全國律師,15卷,9期,頁97-105。
向明恩(2011),履行輔助者之過失和與有過失——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九七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0期,頁154-161。
吳志光(2012),論我國國家賠償法制求償權之「實務困境」——從所謂求償權行使比例過低之現象談起,憲政時代,37卷3期,頁367-387。
呂麗慧(2012),論法人侵權行為之內部求償權——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 字第一一五四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3期,頁176-182。
李旻諺(2020),連帶債務人時效完成之效力——以僱用人之侵權責任為中心,台日法政研究,3期,頁115-154。
辛年豐(2009),論國家賠償法中的求償權——兼論國家賠償法修正草案中的求償權,法學新論,16期,頁85-115。
林三欽(2008),國家賠償法:第四講 國家賠償的方法、範圍與當事人(下),月旦法學教室,第 69 期,頁41-51。
林更盛(2004),車行對靠行司機侵權行為的僱用人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7期,頁123-129。
林更盛(2021),論受僱人之執行職務——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195號民事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71期,頁81-92。
林佳和(2010),公私協力在勞動法上的理論與實踐,月旦法學雜誌,176期,頁197-223。
林佳和(2020),勞工案件專家參審之問題試探,律師雜誌,253期,頁57-78。
林信和(2006),連帶債務之消滅時效——兼評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五二四號,月旦法學教室,47 期,頁14-15。
林信和(2008),論民法第一八八條僱用人求償權的法律限制,月旦法學教室,73期,頁14-15。
林誠二(2006),連帶債務人時效完成之限制絕對效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9期,頁177-182。
林誠二(2011),論民法第191條之3規定之責任性質,台灣法學雜誌,185期,頁127-132。
林慶郎(2018),論我國民事侵權行為法上他人行為責任之一般原則之建立:以控制機構之責任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7卷4期,頁2163-2238。
姚志明(2012),僱用人求償權範圍之解析——評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二一四九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6期,頁18-28。
徐婉寧(2018),勞動法發展專題回顧:勞動法上之勞工與雇主概念的實務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7卷特刊期,頁1963-1994。
孫森焱(2021),論法人之責任能力,台灣法學雜誌,413期,頁45-46。
陳忠五(2012),銀行職員超額放款的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09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07期,頁35-55。
陳忠五(2012),論「歐洲侵權責任法原則」的規範模式(上),月旦法學雜誌,208期,頁186-212。
陳忠五(2012),論「歐洲侵權責任法原則」的規範模式(下),月旦法學雜誌,209期,頁177-202。
陳忠五(2012),證券公司營業員盜用客戶資金的僱用人責任——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 123 號裁定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09期,頁47-61。
陳忠五(2015),承租人允許使用房屋之第三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3年台上字第583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69期,頁23-43。
陳忠五(2021),實務裁判見解精選,月旦法學雜誌,308期,頁165-186。
陳彥良(1994),論勞動關係中之債務不履行(一),勞工之友,523期,頁24-28。
陳彥良(1994),論勞動關係中之債務不履行(二),勞工之友,524期,頁26-28。
陳瑋佑(2018),適時審判請求權於民事程序上之侵害與救濟——試論民事法院遲延審判之國家賠償責任,中研院法學期刊,22期,頁143-202。
陳聰富(2007),過失相抵之法理基礎及其適用範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8期,頁70-101。
陳聰富(2013),共同侵權之責任分擔:兼論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790號 民事判決,法令月刊,64卷1期,頁1-24。
陳聰富(2017),論過失侵害利益之侵權責任:區別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的困境與突破,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6期1卷,頁135-200。
游進發(2013),德國民法上勞動契約的特性,財產法暨經濟法,35期,頁33-70。
游進發(2019),僱用人之侵權責任,月旦法學教室,198期,頁53-59。
黃越欽(1977),論債務履行輔助人之責任,法論月刊,7期,頁24-27。
黃程貫(2007),德國勞動法中勞工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責任及限縮,台灣勞工雙月刊,6期,頁14-25。
楊智守(2016),連帶債務人中一人和解之效力探究,法令月刊,67卷10期,頁124-159。
楊巍(2008),淺析人事保證的性質——對我國應否建立人事保證制度的法律思考,法學評論,26卷4期,頁37-43,武漢:武漢大學。
葉慶元(2010),國家賠償事件求償權行使程序之再建構——從國家賠償法修正草案出發,憲政時代,35卷3期,頁313-336。
詹森林(2009),歐洲侵權行為法之與有過失,月旦民商法雜誌,23期,頁39-55。
管靜怡(2020),不真正連帶債務人間責任分擔——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36號與臺中高分院99年度訴字第16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99期,頁91-102。
劉志鵬(2003),從勞務管理角度看民法人事保證實務,月旦法學雜誌,93期,頁243-253。
鄭玉波(1981),論國家賠償責任與公務員賠償責任之關係,法學叢刊,26期1卷,頁5-9。
鄭玉山(2002),僱用人求償權之限制與時效免責之抗辯(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1期,頁1-21。
鄭玉山(2002),僱用人求償權之限制與時效免責之抗辯(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2期,頁1-25。
4.碩博士論文
吳綉絹(2009),論國家賠償法之求償權行使——以土地登記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林慶郎(2005),論受僱人執行職務——從盜賣股票事件檢視執行職務之判斷標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陳俐吟(2012),勞工的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責任限縮理論之建構嘗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陳雅琪(2013),國家賠償法上求償問題之研究——兼論刑事補償法相關問題之修正,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陳瑩(2009),民事損害賠償法上慰撫金數額算定標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彭義誠(2010),僱用人與受僱人侵權責任分擔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曾柏涵(2017),為獨立第三人的行為負責?——民法上「指揮監督」要件之突破,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楊淑文(1984),損害賠償法上之求償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謝子芃(2016),公營事業民營化的組織變革試探——以中華郵政人事雙軌制為例,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公共與文化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藍家偉(2009),慰撫金量定之理論與實務,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顏火炎(1988),履行輔助人責任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5.研討會論文
林佳和,公務員、勞工與平等原則——從釋字第596號解釋談起,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五年度「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學術研討會,司法院主辦,2006年12月9日。
林佳和(2020),公部門與私部門勞動保障與法律適用的分與合,109年勞動議題研討會,新北市政府勞工局主辦,2020年7月18日。
二、日文文獻(依姓名五十音排序)
1.書籍
荒木尚志、島田陽一、土田道夫、中窪裕也、水町勇一郎、村中孝史、森戸英幸(2008),ケースブック労働法,2版,東京:有斐閣。
石田文次郎(1938),債権各論講義,3版,東京:弘文堂。
今村成和(1961),国家補償法,東京:有斐閣。
宇賀克也(2011),行政法概説(Ⅱ) 行政救済法,3版,東京:有斐閣。
神田孝夫(1998),使用者責任(新版),東京:一粒社。
神田孝夫(1988),不法行為責任の研究,東京:一粒社。
古崎慶長(1973),国家賠償法,東京:有斐閣。
潮見佳男(2002),不法行為法,東京:信山社。
潮見佳男(2005),プラクティス民法 債権総論,2版,東京:信山社。
菅野和夫、土田道夫、山川隆一、大内伸哉(2008),ケースブック労働法,4版,東京:弘文堂。
土田道夫(2004),労働法概說Ⅰ雇用関係法,東京:弘文堂。
土田道夫(2018),労働契約法,2版,東京:有斐閣。
林和彦、神尾真知子、新谷眞人(2010),労働法,東京:三和書籍。
細谷越史(2014),労働者の損害賠償責任,東京:成文堂。
前田達明(1980),民法VI2(不法行為法),東京:青林書院新社。
吉村良一(2005),不法行為法,3版,東京:有斐閣。
吉村良一(2016),市民法と不法行為法の理論,東京:日本評論社。
渡邊力(2006),求償権の基本構造——統一的求償制度の展望,兵庫:関西学院大学出版会。
2.專書論文
有泉亨(1958),労働災害における使用者責任法理の変遷,收於:川島武宜編,我妻先生還暦記念–損害賠償責任の研究(中),頁907-939,東京:有斐閣。
國武輝久(2004),損害賠償の予約禁止と研修費用の返還請求,收於:角田邦重、毛塚勝利、淺倉むつ子編,労働法の争点,3版,頁153-154,東京:有斐閣。
鈴木隆(2009),賠償予定の禁止—長谷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事件,收於:村中孝史、荒木尚志編,労働判例百選,8版,197期,頁30-31,東京:有斐閣。
田上富信(2005),民法715条3項に基づく求償権の制限,收於:星野英一、平井宜雄、能見善久編,別冊ジュリスト民法判例百選Ⅱ債権,5版,頁176-177,東京:有斐閣。
野沢浩(1990),賠償予定の禁止と労働者の賠償責任,收於:蓼沼謙一、橫井芳弘、角田邦重編,労働法の争点(新版),頁166-167,東京:有斐閣。
野田良之(1957),フランス民法におけるfauteの概念,收於:川島武宜編,我妻先生還暦記念–損害賠償責任の研究(上),頁109-146,東京:有斐閣。
林和彦(2004),労働者の損害賠償責任,收於:角田邦重、毛塚勝利、淺倉むつ子編,労働法の争点,3版,頁151-152,東京:有斐閣。
細谷越史(2009),労働者に対する損害賠償請求—茨城石炭商事事件,收於:村中孝史、荒木尚志編,労働判例百選,8版,197期,頁62-63,東京:有斐閣。
3.期刊論文
青野博之(1988),不法行為における複数関与者間の求償権,法律時報,60巻5号,頁39-44。
淡路剛久(1974),使用者の責任と被用者の責任との関係について:(続)不真正連帯債務の各論的研究,立教法学,13期,頁108-160。
道幸哲也(2002),労働過程におけるミスを理由とする使用者からの損害賠償法理,労働判例,827巻,頁6-14。
田上富信(1973),被用者の有責性と民法715条——代位責任説克服のための一試論(その一),鹿児島大学法学論集,8巻2號,頁59-97。
田上富信(1974),被用者の有責性と民法715条——代位責任説克服のための一試論(その二・完),鹿児島大学法学論集,9巻2號,頁51-91。
田上富信(1978),雇用労働者の第三者に対する責任制限理論(一),鹿児島大学法学論集,13巻1号,頁59-90。
田上富信(1978),雇用労働者の第三者に対する責任制限理論(二・完),鹿児島大学法学論集,14巻1号,頁37-65。
田上富信(2020),代位責任の構造についての覚書,末川民事法研究,6巻,頁15-33。
森貞涼介(2018),使用者の労働者に対する損害賠償請求の制限,Olike Library,47期,頁41-42。
細谷越史(2000),ドイツにおける労働者の損害賠償責任制限法理に関する一考察(1),大阪市立大学法学雑誌,47巻2号,頁307-339。
細谷越史(2008),労働者の損害賠償責任——ドイツ法を手がかりとして,日本労働法学会誌,112号,頁152-163。
渡辺健寿(2015),使用者責任と被用者に対する求償の制限,福島の進路,390期,頁37-38。
三、英文文獻(依姓名字母排序)
1.書籍
Giliker, Paula. 2013. Vicarious Liability in Tort: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專書論文
Fedtke, Jörg, and Ulrich Magnus. 2003.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Others under German Law. Pp. 105-131 in Unification of Tort Law: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Others, edited by J. Spier. Th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Galand-Carval, Suzanne. 2003. Comparative Report on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Others (Part I- General Questions) Pp. 289-308 in Unification of Tort Law: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Others, edited by J. Spier. Th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3.期刊論文
van Dongen, Emanuel G.D., and Henriëtte P. Verdam. 2016.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ontributory Negligence in English Common Law, Utrecht Law Review, 12(1):61-74.
Neyers, Jason W. 2005. A Theory of Vicarious Liability, Alberta Law Review, 43:28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