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y, P. (2006). If Mobility is Everything Then it is Nothing: Towards a Relational Politics of (Im)mobilities. Mobilities, 1(1), 75-94.
Berlin, I.(以撒‧柏林)(2002). Liberty: Incorporating Four Essays on Liberty. Henry Hardy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urawoy, M. (1979). Manufacturing Consent: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urawoy, M.(邁可‧布若威)(2005)《製造甘願》(林宗弘等譯)。群學出版。(原書出版於1979年)
Cresswell, T. (1996) In Place/Out of Place: Geography, Ideology and Transgressio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resswell, T. (2010) Towards a politics of mobilit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28(1): 17-31.
Fuchs, C. (2014).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 New York, NY: Routledge.
Marx, K.(卡爾‧馬克思)(1990)《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伊海宇譯)。時報文化。(原書出版於1932年)
Marx, K.(卡爾‧馬克思)(1995)〈僱傭勞動與資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第一卷。(〈僱傭勞動與資本〉原文內容載於1849年4月5、6、7、8、11日《新萊茵報》,並於1880年首次以單行本出版)
Nguyen, L. U. (2016). Infrastructural action in Vietnam: Inverting the techno-politics of hacking in the Global South. New Media & Society, 18(4): 637-652.
Rosa, H. (哈特穆特・羅薩)(2018)《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鄭作彧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書出版於2013年)
Thrift, N. (1996). Spatial Formations. London: Sage.
Urry, J. (2007) Mobilities.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Chris(2019)〈外送預測率高達 95%,foodpanda 怎從工人智慧走到人工智慧?〉《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5953-foodpanda-AI。取用日期:2020年9月21日。
foodpanda riders(2019年4月12日)〈foodpanda riders | Taiwan | How to Rooster〉[youtube影音資料]。取自:https://youtu.be/Vdo7q94-aI4。取用日期:2020年10月1日。
foodpanda 營運部(2019)〈第2屆Panda Hero募集活動〉《foodpanda blog》。取自:https://foodpanda.blog/2019/12/11/elementor-6970/。取用日期:2020年10月8日。
foodpanda 營運部(2020)〈外送範圍〉《foodpanda blog》。取自:https://foodpanda.blog/ops-tw/city/。取用日期:2020年9月27日。
foodpanda外送員招募網站(2019)〈首頁〉《foodpanda外送員招募網站》。取自:https://rider.foodpanda.com.tw。取用日期:2019年12月8日。
MIC.(2018a)〈【網購大調查系列一】日常購物頻率 網購已達45%〉,《MIC.產業情報研究所》。取自: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488。取用日期:2020年1月5日。
MIC.(2018b)〈【網購大調查系列二】行動網購普及率達64.9%〉,《MIC.產業情報研究所》。取自: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489。取用日期:2020年1月5日。
Taiwan Uber Eats(2018年11月13日)〈Uber Eats || Delivery Partner Image Video - Taiwan〉《youtube》。取自:https://youtu.be/f3JV-8xsLSw。取用日期:2020年10月1日。
Uber Eats部落格(2019)〈北北基服務範圍與時段〉《Uber Eats部落格》。https://www.ubereats.com/blog/zh-TW/delivery-partner-tpe-area-time/。取用日期:2019年12月8日。
Uber Eats部落格(2020a)〈暑假揪朋友抽小包!〉《Uber Eats部落格》。取自:https://www.uber.com/zh-TW/blog/delivery-partner-summer-referral-campaign/。取用日期:2020年11月7日。
Uber Eats部落格(2020b)〈基本車資計算〉《Uber Eats部落格》。https://www.uber.com/zh-TW/blog/taipei/delivery-partner-basic-fare/。取用日期:2020年10月8日。
Uber Eats部落格(2020c)〈個人專屬獎勵方案〉《Uber Eats部落格》。https://www.uber.com/zh-TW/blog/delivery-partner-individual-exclusive-incentive-program/#hex。取用日期:2020年10月8日。
Uber Eats部落格(2020d)〈高品質服務秘訣〉《Uber Eats部落格》。取自:https://www.uber.com/zh-TW/blog/delivery-partner-good-quaility/。取用日期:2020年11月7日。
Uber(2019)〈與Uber Eats合作美食外送〉《Uber》。https://www.uber.com/tw/zh-tw/deliver/?city=taipei。取用日期:2019年12月8日。
王志弘(2017)〈機動化社會的韌命部署:臺灣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術〉,《社會分析》,15:85-120。
王志弘(2018)〈多重基礎設施化的物質政治:台北市道路治理的部署與轉譯〉,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地理學報》,55:25-42。
呂郁青(2000)〈土豆e食網月營業額突破220萬〉,《經濟日報》11月3日,第37版。
周小仙(2007)〈麥當勞歡樂送 服務到家〉,《聯合報》6月14日,第E3版。
林志成(2000)〈土豆e食網 美食上網點〉,《中國時報》4月18日,第42版。
林茂仁、黃仁謙(2007)〈便當漢堡薯條,一通電話Hot到家 統一超麥當勞 搶餐飲外送商機〉,《經濟日報》6月18日,第A10版。
侯勝宗(2010)〈服務可以庫存嗎?台灣大車隊司機工作實務個案研究〉,《臺大管理論叢》,20(S1):1-28。
侯勝宗、吳思華(2009)〈時空情境、科技意會與工作實務:以計程車實務社群為例〉,《管理學報》,26(3) :309-332。
侯勝宗、連婉茜、仇介民(2017)〈服務庫存與營運績效關聯之實証研究:以台灣大車隊為例〉,《臺大管理論叢》,27(2S):63-92。
侯勝宗、樊學良(2011)〈負面科技意會的前因與科技採用:台灣大車隊實證研究〉,《管理評論》,30(3):73-91。
姚建華、徐偲驌(2019)〈勞動的「媒介化」與媒介的「勞動化」:數位勞動研究的內涵、現狀與未來〉,《新聞學研究》,141:181-214。
郭柏均(2017)〈從非典型到非典型:送報生的勞動樣態變遷〉,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郭家宏(2020)〈工程師寫程式,意外發現 Uber Eats 少算 21% 里程的薪水〉《科技報橘》。取自: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08/31/ubereats-underpay/。取用日期:2020年11月1日。
陳俊華(2019)〈保障全國外送員 勞動部:由中央齊一規範〉,《中央社》。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1050154.aspx。取用日期:2020年12月6日。
黃秀義(2001)〈披薩雙雄 拓點大賽〉,《經濟日報》7月24日,第37版。
黃嘉裕(2003)〈披薩連鎖業積極出招搶客戶〉,《經濟日報》11月4日,第34版。
楊淳卉(2016)〈靠行與牌照─臺灣汽車貨運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生產關係〉,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佳彬(2001)〈土豆e食網加值服務多 開辦快遞及相片沖洗業務〉,《經濟日報》4月18日,第34版。
葉佳華(2019)〈外送市場大爆發!深耕台灣7年的foodpanda靠什麼占一席之地?〉《信傳媒》。取自: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7464。取用日期:2020年11月2日。
葉浩(2018)《以撒.柏林》。臺北,聯經出版社。
廖敏如(2000)〈土豆e 食網 台北服務上路〉,《聯合報》7月13日,第45版。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2020)〈北市警強化外送平台交通宣導及執法防制〉《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取自:https://td.polic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2F9BC97A3881D75&sms=78D644F2755ACCAA&s=068CA21AD279C75A。取用日期:2020年12月9日。
劉倚帆(2020)〈城市空間中的「協作移動」:以WeMo Scooter共享電動機車為例〉,《新聞學研究》,145:49-99。
蕭旭智(2014)〈最後一哩或斷尾求生?數位匯流與臺灣派報業的變化〉,《傳播研究與實踐》,4(2):229-241。
謝國雄(1992)〈隱形工廠:臺灣的外包點與家庭代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3:137-160。
謝國雄(1994)〈勞動力是什麼樣的商品?計件制與台灣勞動者主體性之形塑〉,《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83-120。
謝國雄(2013)《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教的實踐與逆轉》。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