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21: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婉婷
研究生(外文):Wan-Ting Yeh
論文名稱:探討台灣醫療糾紛訴訟風險與結果—以地方法院判決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the litigation risk and results in Taiwan’s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 An analysis of district court judgments.
指導教授:張睿詒張睿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Ray-E Chang
口試委員:朱兆民林宏榮石崇良
口試委員(外文):Jhao-Min JhuHung-Jung LinChung-liang Shih
口試日期:2021-10-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公共衛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糾紛訴訟訴訟耗時醫事科別訴訟風險勝訴率
外文關鍵詞: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 litigationime-consuming litigationlitigation risk by specialtywin rate
DOI:10.6342/NTU202104269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90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研究背景:1994年通過消費者保護法帶動了一波民眾消費權利的意識,緊接在1995年開辦全民健康保險,大幅提升民眾自由就醫的選擇,就醫的消費權益更受到強化,致使傳統醫病和諧關係逐漸淡化,醫療糾紛及其衍生之訴訟快速成長。據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醫事鑑定案件自1987年起即不斷攀升至2012年達到高峰。因應醫病對立不斷升高之社會氛圍,衛福部為減少醫療糾紛及醫療糾紛訴訟,推出一連串相關政策及法令,國內醫事鑑定案件似有較為下降,然每年仍維持在三百至四百餘件。但對於實際涉及醫療糾紛之司法案件的趨勢,近十年來並未有研究予以探討。又對不同專科醫師而言,在高醫療糾紛下產生的「五大皆空」現象,隨時間推移且與政府試圖緩和醫病關係似也有了不同變化,而對於醫療糾紛發生後,選擇以訴訟為解決之道是否對病方是一有效良方?在時間與勝訴率上,過去的訴訟案件的經驗值如何?不同科別是否有所差異?這些數據應可提供病方在提出訴訟前事先評估的參考,有助於當事人是否要採取訴訟作為。前述問題,均值得予以仔細探討。
研究目的:探討醫療糾紛判決整體趨勢、瞭解醫療訴訟各科別相關風險、分析醫療糾紛訴訟相關結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回溯性研究,以次級資料作為資料蒐集標的並進行分析,利用「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蒐集我國22家地方法院2009年起2020年間關於民、刑事醫療糾紛案件判決,經過兩階段人工逐案篩選出符合本研究要件之判決書共1,871案後,使用內容分析法,找出判決書中客觀之相關資訊後,再使用統計分析法,運用Microsoft Excel 2016軟體進行相關的統計與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的方式,描繪出2009年至2020年醫療糾紛訴訟概況外,再找出醫療糾紛訴訟相關醫事科別之數量及風險,並對超過訴訟耗時超長之醫療糾紛判決共22件作綜合比較分析。
研究結果:
耗時天數:民事及刑事醫療糾紛訴訟耗時天數,所有訴訟案件起訴至第一審終結耗時中位數527天,民事訴訟中位數為537天,刑事訴訟案件中位數為418天;而自案件發生日至第一審終結,所有訴訟案件平均耗費中位數1,365天,民事訴訟平均耗時天數中位數為1,363天、刑事訴訟案件中位數1,429天。
病方勝訴比例:民、刑事訴訟案件中勝訴比例為11.60%、民事訴案件勝訴比例為10.87%、刑事訴訟案件勝訴比例為21.86%、簡易訴訟案件勝訴比例為8.30%。
賠償金額及刑期:民事訴訟判賠金額中位數為86萬1,805元、簡易訴訟判賠金額中位數為3萬5,200元;刑事訴訟案中,醫師敗訴判決刑期中位數為150天。而以各科別判賠金額中位數最高前5名依序為:麻醉科、病理科、放射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刑事訴訟醫師敗訴判決刑期中位數最高前5名依序為:神經外科、外科、一般科、兒科、中醫。
被訴科別風險:醫療糾紛訴訟各科別訴訟數量前5名依序為:內科、外科、骨科、婦產科、急診;醫方敗訴高比例科別前5名依序為:病理科、一般科、牙科、整型外科、皮膚科;每千名醫師發生醫療糾紛訴訟件數之科別前5名依序為:神經外科、整型外科、一般科、骨科、急診。
訴訟超長之歸因:22件訴訟耗時超長之案件,同時提起刑事追訴及重複鑑定為訴訟耗時最重要因素。
結論:醫療糾紛發後,對病方而言,訴訟並非最好的選擇。減少醫療糾紛訴訟及縮短醫療糾紛訴訟耗時需從法制面著手,制訂醫療專法刻不容緩。而減少醫療糾紛訴訟時程如醫療鑑定時程縮短、避免重複鑑定及設立醫療專庭有其必要性。
Background: After the enactment of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in 1994 and the launch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1995, the awareness of consumer rights in general public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a result, the traditional cord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gradually waned, and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and litigation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a result, the traditional cord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gradually waned, and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and litigation had rapidly increased. As shown in the statistics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MoHW), the number of cases involving medical expert testimony had been on the rise since 1987 and reached a peak in 2012. In light of the escalating confrontation between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the MoHW launched a series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ory bills in an attempt to decrease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and litigation arising therefrom. Subsequently, the number of cases involving medical expert testimony had decreased, yet the number of such cases still ranges between 300 and 400 each year. On the other hand, few research has been on the trend of judicial cases involving actual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addition, for physicians of various specialties, the phenomenon of ‘five vacant specialties’ – partly attributable to frequent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 appeared to be changing with time and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easing the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 A number of relevant questions also merit further examination. For instance: post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s it the most effective solution for patients to file legal actions? What’s the past experience in relevant judicial cases in terms of time consumption and the plaintiff’s win rate? Can any difference be observed between different specialties? Such data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patients to consider before filing litigation and assess whether legal actions are worth pursuing.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overall trend of judgments in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and, the relevant risks of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by specialty,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outcomes of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Method: This study is a retroactive study and compiles secondary data for analysis. The Judicial Yuan’s ‘Law and Regulations Retrieving System’ is used to collect the civil and criminal judgments that the 22 district courts in Taiwan involve with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from 2009 to 2020. Of the 1,871 cases me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fter a manual filtering. These cases, employ the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or objective information in these judgments, and use the Microsoft Excel 2016 software to conduct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Number of days consumed: Civil and criminal cases of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are time-consuming. The median number of days between filing of legal action and conclusion of the proceedings in the first instance is 527 days for all such cases, 537 days for civil cases, and 418 days for criminal cases; the median number of days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the underlying circumstances and conclusion of the proceedings in the first instance is 1,365 days for all cases, 1,363 days for civil cases, and 1,429 days for criminal cases. Win rate for patients as plaintiffs: 11.60% for civil and criminal cases combined; 10.87% for civil cases; 21.86% for criminal cases; 8.30% for summary judgment cases. Amount of compensation / length of imprisonment: The median number of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awarded in civil cases is NT$861,805 and NT$35,200 in summary judgment cases; the median number of the length of imprisonment for physicians found guilty in criminal cases is 150 days. Among all specialties, the top 5 specialties with the highest amount of compensation awarded are: anesthesiology, pathology, radiology,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family medicine. The top 5 specialties with the longest imprisonment terms for physicians found guilty in criminal cases are: neurosurgery, surgical, general, pediatrics, and Chinese medicine. Litigation risk by specialty: The top 5 specialties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litigation are: internal medicine, surgical, orthopedic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emergency; the top 5 specialties with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ases where judgment is rendered against physicians are: pathology, general, dentistry, plastic surgery, and dermatology; the top 5 specialties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per thousand physicians are: neurosurgery, plastic surgery, general, orthopedics, and emergency. Key factors for litigation to last more than 1,800 days: Among the 22 cases lasting more than 1,800 days, the length of time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wo key factors: filing criminal complaints concurrent to civil action, and repeated recourses to medical expert witnesses.
Conclusion: Post the occurrence of the underlying circumstances for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litigation is not the best choice for patients. In order to reduce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litigation and shorten the length of time consumed in such proceedings, the solution requires legal reform and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urgency for enacting a special law governing medical affairs. In addition, in the interest of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time consumed in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litigation, it is critical to reduce the timeframe for medical expert witness procedures, minimize duplicate recourses to medical expert witness procedures, and establish a specialized medical court system.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醫療糾紛問題背景 7
第二節 醫療糾紛之法律關係 26
第三節 我國既有之醫療糾紛文獻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9
第二節 研究樣本 50
第三節 分析方法 52
第四節 變項定義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9
第一節 2009年至2020年醫療糾紛訴基礎資料分析結果 59
第二節 2009年至2020年醫療糾紛訴訟科別風險 76
第三節 超長時間訴訟之判決結果 95
第五章 討論 103
第一節 醫療糾紛訴訟案件基礎資料結果討論 103
第二節 醫療糾紛訴訟各科別風險相關討論 106
第三節 訴訟耗時超長判決相關結果討論 110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16
參考文獻 117
丁予安、詹仁豪(2014)。醫療糾紛自訴之濫用與興革。臺灣醫界雜誌。57(3),50-54。
方莉莉(2010)。台灣醫療糾紛民事判決關鍵因素實證分析─以台北、士林、板橋地方法院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與科技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韻雯(2015)。非治療性醫療美容於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之探討。私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芊淩(2021)。一般外科手術前患者必須要知道的事!從檢查、準備、術後一次懂。取自:https://heho.com.tw/archives/166583(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17日)
王明河(2019)。醫療過失之鑑定制度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王明鉅(2017,12月20日)。醫療糾紛裡的「濫訴」:當救人的志業成為犯罪率最高的行業。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5214(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9日)
王澤鑑(2002)。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載於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401-406)。臺北市:自版。
古承宗(2014)。醫師於醫療疏失的刑事責任。高大法學論叢。9(2),35-56。
甘添貴(2011)。醫療糾紛的預防及改進措施。法令月刊。62(6),66-74。
田孟心(2015,12月21日)。柯P說絕大多數醫療糾紛沒有過失,四張圖表帶你檢視這句話是真還是假。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2488(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9日)
朱顯光(2018)。醫改會:政院版《醫爭法》不爭氣, 三大倒退 難解醫糾死結!。醫改期刊。69,12。
行政院(2012)。行政院院會通過「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0fb835b6-0b61-4243-9c73-1b2c06c6d97d(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2019)。有關函詢醫療行為衍生爭議之法律適用疑義事,復如說明,請查照。取自:http://tctcm.org.tw/userfiles/upload/155954437135790.pdf(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2日)
汪秀玲、謝明彥、楊淵韓、蘇裕峯、黃炫迪、黃志富(2021)。再探非訟醫糾調處之成效:臺灣《醫預法(草案)》改革前哨。醫療品質雜誌。15(3)32-44。
吳正吉、邱清華、陳昭德、陳榮基、葉俊榮、劉緒倫、陳榮基、謝啟瑞(1993)。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上)。臺北市:健康世界。
吳全峰(2018)。醫療法第82條修正對病患權益之影響:從醫療機構責任談起。月旦醫事法報告。16,83-99。
吳艾莉(2016,4月5日)。醫糾是五大皆空的原凶。好醫師新聞網。取自:http://www.5678news.com/news_details.php?n=201604051306129044(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9日)
吳志正(2006)。醫療契約之定性。月旦法學雜誌。139,200-214。
吳志正(2020)。醫療過失刑罰化之現狀與變革。載於醫事爭議處理(96-115)。臺北市:元照出版社。
吳欣席(2019)。醫療法第82條修法對臨床醫療的意義。台灣醫學。23(4),453-459。
吳俊輝(2014)。醫糾的司法提告有哪些規定?追訴期如何計算?。取自: https://www.thrf.org.tw/medicaldisputes/1435(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吳俊穎(2020)。台灣醫療糾紛20年的實證研究。醫事法學。25(1&2),1-16。
吳俊穎、楊增暐、陳榮基(2015)。醫療糾紛鑑定意見對法官心證之影響。科技法學評論。12(1)。97-138。
吳俊穎、楊增暐、陳榮基(2017)。醫療訴訟之實證研究——民事案件之上訴率及其維持率。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55,137-178。
吳俊穎、楊增暐、賴惠蓁(2010)。醫療糾紛民事訴訟時代的來臨:台灣醫療糾紛民國91年至96年訴訟案件分析。台灣醫學。14(4),359-369。
吳俊穎、賴惠蓁、陳榮基(2009)。醫療糾紛與醫師特性分析。台灣醫學。13(2),115-121。
吳俊穎、賴惠蓁、陳榮基(2009)。台灣的醫療糾紛狀況。台灣醫學。 13(1),1-8。
吳俊穎、楊增暐、陳榮基(2013)。實證法學研究之基礎建設: 「醫療糾紛判決資料庫」建置計畫。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4(2),69-79。
吳俊穎、賴惠蓁、陳榮基(2009)。醫療過失判斷的困境。法學新論。17,64-65。
吳俊穎、賴惠蓁、陳榮基(2011)。醫療糾紛重複鑑定之實證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1(198),155-173。
吳振吉、劉宜廉、王志嘉(2017)。再論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之疑義。月旦醫事法報告。3,9-26。
吳澤誠(2006)。從病患觀點探討引起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與類型--以台灣法院 判決資料為基礎。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
李伯璋、曾平衫(2017)。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二版。臺北市:新學林。
李怡諄(2009)。論醫療契約與民刑事法律責任。高醫通識教育學報。4,1-17。
李偉強(2014)。強化鑑定解決醫療糾紛功能。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44,59-66。
李堃源(2020)。慢性病患者接受醫病共享決策對醫療耗用與醫療成效之影響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李蜚鴻(2012)。醫療糾紛應建調處機制。健康世界。 323, 65-65。
李鳳翱(2015)。談醫療糾紛調處之實務。醫療品質雜誌。9(5),48 – 51。
李麗莉(2020)。減少醫療爭訟問題之探討。立法院法制局。取自: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91307(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27日)
汪秀玲、謝明彥、楊淵韓、蘇裕峯、黃炫迪、黃志富(2021)。再探非訟醫糾調處之成效: 臺灣《醫預法(草案)》改革前哨。醫療品質雜誌。15(3)。32-43。
周恬弘(2020,11月30日)。醫療與惡的距離,好像很近:醫糾事件中新聞報導的角色。天下雜誌。取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785/5044842(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 月28日)
周家玉、梁蕙雯、孫佩勤、孫瑞昇(2017)。某醫學中心導入醫病共享決策模式於冠狀動脈疾病之實務經驗。醫療品質。7(1)52-63。
林子忻(2015)。從風險管理概念談醫療糾紛之預防與處理 —從參訪哈佛風險管理基金會(RMF)談起。醫療品質雜誌。9(6),9-14。
林天立(2019)。醫療法律糾紛之解決途徑研析-大腸直腸肛門科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
林志六(2005)。醫療事故之訴訟方式--刑事告訴或民事起訴。台灣法律網。取自:http://l104.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2188,&job_id=4685&article_category_id=1127&article_id=46482005(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林志遠(2021,3月11日)。國內醫療糾紛醫美排第1面對媒體醫現身說法。三立新聞網。取自: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09053(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林秋宜(2019)。美容醫師坐牢案:審理美容醫療刑事案件之可考量因子。月旦醫事法報告。38,110-133。
林展甲(2018)。醫療鑑定之芻議。全國律師。22(10),70-84。
林悅(2021,1月21日)。郭綜合醫院爆醫療糾紛 家屬舉白布條抗議。ETtoday新聞雲。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121/1904436.htm(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林萍章(2005)。論醫療過失與刑事裁判。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
林萍章(2009)。由實證研究看臺灣醫療過失刑事責任。台灣法學雜誌。139 期,35-37。
林裕翔(2011)。醫療訴訟之請求權基礎。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
林誠二(2002)。民法債編各論(中冊)初版。臺北市:瑞興圖書。
林鳳秋(2014,8月6日)。醫生出包害我出代誌 — 抱病打官司 為何還要自行蒐證?。今週刊。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804230022/(最後上線時間2021年9月29日)
法務部(2019)。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立法理由。取自: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Reason.aspx?LSID=FL001424&LawNo=284(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2日)
法務部(2018)。切勿為解決少數病患濫訴,犧牲全國醫療品質 消基會嚴正反對「醫療法第82條」的偷渡修法作為。取自:https://www.moj.gov.tw/2204/2473/2492/11455/post(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25日)
邱玉蟬(2007)。醫病形象的媒體建構-醫療糾紛抬棺抗議新聞分析。新聞學研究。93,41-81。
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2015)。口述 民事訴訟法講義(一)。臺北市:自版。
邱懷萱(2001)。從醫療糾紛談臺灣病患權益。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政院版「醫爭法」 醫改會批醫病保障倒退。(2018,5月21日)。公視新聞網。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94589(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洪佾旻(2015)。法庭上的實證醫學:醫療糾紛之實證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范榮靖(2012,6月28日)。醫療糾紛多 全台每天至少一名醫師被告。遠見雜誌。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17070(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孫森焱(2006)。民法債編總論(上)(下)。臺北市:自版。
翁玉榮(2000)。可容許危險在醫療刑事過失責任中之適用。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5,27-28。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2016),醫療爭議處理參考手冊第四版。臺北市:自版。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2018)。政院版《醫爭法》不爭氣,三大倒退難解醫糾死結!。取自:https://www.hea.com.tw/supportDetail.asp?id=260(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高添富(2012)。刑責明確化自醫療風險免責開始-醫界不必急著要醫療糾紛去刑化。臺灣醫界。55(8),39-42。
高添富、高銘佑(2016)。醫療風險理論概論。月旦醫事法學。23(1)。
張美眉(2015)。談醫療糾紛之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司法新聲。118,12-36。
張耘慈(2010)。台灣地方法院民事醫療糾紛判決之實證研究。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系(所)碩士論文。
張雅雯(2012,10月31日)。醫糾6成申訴無解 醫改會揭4大苦情。華人健康網。取自: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9087(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張義滿(2006)。醫事法律-如何防範醫療糾紛之發生!。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5,53-54。
張麗卿(2010)。信賴原則在醫療分工之適用⎯⎯以護士麻醉致死案為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33,56-58。
張麗卿(2014)。現行醫療糾紛調處北區醫院分享。醫療糾紛調解機制各地經驗分享研討會(15-19)。臺北市: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梁志鳴(2020)。從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省思法院與病人安全之互動關係。載於醫事爭議處理(59-76)。臺北市:元照出版社。
莊豐賓(2014)。醫療糾紛現況及處理醫療糾紛基本策略之建議。台灣男性學醫學會。7(12)。取自:http://www.tand.org.tw/Publications/into.asp?/85.html(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10日)
許四虎(2009)。醫療風險管理持續改進策略。中華醫學管理雜誌。3,154-156。
許兆慶、溫哲嘉(2020)。醫療爭議ADR──兼論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收錄於醫病溝通橋梁:醫療爭議處理模式與訴訟外解決機制。131-166。
郭廷彰(2011)。台灣急診醫師醫療糾紛的現況與探討「以屏東縣市急診醫師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庚儒(2017,11月15日)。醫療糾紛怎麼解?專家提改善對策。健康醫療網。取自: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706(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郭書安(2021,2月1日)。麻醉科醫師該如何面對醫療糾紛 又該如何處理惡性高熱。公民新聞網。取自:https://www.peopo.org/news/513507(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9日)
陳文洲、吳淑莉(2008)。從馬偕醫院肩難產案談醫療行為在消費者保護法上的適用。安泰醫護雜誌。14(3),169-187。
陳文清(2009)。非治療性醫學美容民事法律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 所碩士論文。
陳自強(1999)。民法上和解之效力。政大法學評論。61,265-266。
陳志忠(201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經已胎死腹中的醫糾醫償法爭議的淺見。醫院雙月刊。48(4),1-7。
陳忠五(2004)。醫療糾紛的現象與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5,1-4。
陳怡成、鄭若瑟(2018)。「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調解模式將遇到的挑戰。全國律師。22(8)。4-12。
陳炎輝(2012)。淺論醫師執業之刑事責任規範。清流月刊。12,14-15。
陳冠妤(2008)。近五年台灣地區醫療糾紛分析-以高訴訟風險科別之醫療訴訟案件為中心探討。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冠蓁、陳欣欣、黃宏全、王嬿婷、劉榮宏、董道興(2011)。以牙科美容評析我國美容醫學之契約責任。醫事法學。18(2),67 – 80。
陳建中(2008)。醫療民事糾紛訴訟中之證據蒐集-以健康資訊權作為擴充手段。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基(2001)。醫療糾紛的預防。台灣醫學人文學刊。3(1&2),103-109。
陳榮基(2012)。醫療糾紛何時了?。健康世界。321,3-3。
陳榮基、謝啟瑞(1997)。醫療糾紛對醫療成本之影響:臺灣西醫師之實証研究。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https://srda.sinica.edu.tw。doi:10.6141/TW-SRDA- D00013-1。
陳榮基、謝啟瑞、葉俊榮、吳正吉、劉緒倫、陳昭德、邱清華(1993)。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健康世界,16-18。
陳聰富(2008)。醫療法:第四講─醫療契約之法律關係(下)。月旦法學教室。73,57-68。
陳聰富(2008)。醫療契約之法律關係(上)。月旦法學教室。72,87-98。
陳聰富(2020)。醫療契約法典化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49(1),123-93。
曾淑瑜(1997)。醫療水準論之建立。法令月刊。48(9),32-38。
曾淑瑜(2008),建構醫療糾紛裁判外紛爭解決模式――引進日本ADR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60,23-24。
曾煥旭(2014)。民事訴訟醫療鑑定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一般生組碩士論文。
游宗憲、張睿詒(2019)。以病人安全為核心的整體性醫療糾紛處理系統。台灣醫學,23(1) ,78-83。
馮明珠、楊婉萍、汪秀玲(2020)。台灣醫療糾紛訴訟案件策略之分析。台灣醫學。24(5),524-531。
黃立(2003)。消保法第七條與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對醫療行為適用之研析。政大法學評論。77,1-78。
黃則瑜(2020)。論醫療過失的判斷基準-以106年修正醫療法第82 條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清濱(2009)。醫學倫理、病人安全與醫療刑事責任之研究。醫事法學。16(1),30-32。
黃閔照(2016)。解讀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月旦知識庫。49(2),1-11。
黃閔照(2020)。臺灣生產事故救濟法制及其成效回顧。月旦醫事法報告。43,27-41。
黃鈺媖(2004)。我國婦產科醫療糾紛裁判之實証研究--理論與實務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黃瀞儀(2009)。論醫療說明義務--以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區別實益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秀儀(2002)。論醫療糾紛之定義、成因及歸責原則。台灣法學雜誌。39,121-131。
楊秀儀(2003)。醫院之醫療糾紛責任風險預估與因應策略探討。醫務管理。4(2),37-56。
楊秀儀(2018)。論醫療過失:兼評醫療法第82條修法。月旦醫事法報告。16,67-82。
楊秀儀、黃鈺媖(2015)。當法律遇見醫療:醫療糾紛立法論上的兩個主張。司法新聲。115,7-31。
楊哲彥、楊秀儀(2004)。台灣地區中醫與西醫醫療糾紛的差異。中醫藥雜誌。15(1),1-15。
楊智守(2018)。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運作實務二版。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
楊榮森、 楊宗翰(2020)。醫病共享決策臨床實務與挑戰。台灣醫學。 24(6),652-658。
楊榮森、楊宗翰(2021)。醫病共享決策之迷思。台灣醫學25(2),268-276。
廖建瑜(2015)。醫療鑑定在法律訴訟的角色。醫療品質雜誌。9(3),96-100。
廖建瑜(2019)。從判決快遞看醫療訴訟之發展趨勢。月旦醫事法報告,113-140。
監察院(2020)。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已運作多年,其公信力及程序透明常備受質疑;而司法機構申請醫審會鑑定亦有未能明確指出相關爭點,而有重複鑑定致結果不一致,使民眾對法院判決產生疑慮 監察院要求衛福部檢討、司法院研議改善。取自: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18061(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9月28日)
劉宏恩、吳采玟(2019)。美容醫學醫療行為是否具消費行為性質的法社會實證研究:兼論醫療法第82條新法與消費者保護法適用之關係。月旦醫事法報告。32,7-30。
劉邦揚(2009)。我國地方法院刑事醫療糾紛判決之實證研究。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邦揚(2011)。我國地方法院刑事醫療糾紛判決的實證分析:2000年至2010年。科技法學評論。8(2),257-294。
劉邦揚(2018)。法學研究的實證視角-以醫療糾紛中的刑事判決書為例。法律與生命科學。7(1),17-32。
劉邦楊(2009)。我國地方法院刑事醫療糾紛判決之實證研究。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佩瑜(2009)。醫師特質及其所屬醫院醫療糾紛支持機制對醫師主動告知及致歉醫療錯誤意願之影響。私立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劉春堂(2004)。民法債編各論(中冊)初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劉淑瓊(2016)。如何化解醫療爭議及提升病人安全-醫改會的觀點。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2(6),4-10。
樊家妍(2005)。醫療過失爭訟事件爭點整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蔡文惠、周建河、李翠芬(2011)。醫療糾紛的預防。Taiwan Journal of Oral Medicine Sciences 。27(1),48-56。
蔡依倫(2020)。臺灣醫院醫師的醫療糾紛恐懼之本質、工作環境相關因素與其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蔡依倫、董鈺琪、鄭雅文(2019)。從醫師經驗探討醫院的醫療糾紛處理制度。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8(2),178-188。
蔡宥驊(2015)。臺灣醫療糾紛處理機制與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蔡德祥(2011)。中醫醫療糾紛民事案例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
衛福部(2017)。「醫療爭議案件處理相關配套措施」及「醫療爭議案件調處執行狀況」專案報告。取自:https://www.mohw.gov.tw/dl-41762-88ca3524-a767-4dfe-a60a-d54a1333e5c5.html(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2日)
衛福部(2021)。全國各縣市醫療調處案件統計。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ma/cp-2712-7681-106.html(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10日)
衛福部(2021)。受理委託醫事鑑定案件數統計表。取自:https://www.mohw.gov.tw/dl-67160-c1a18b5e-9da4-4d91-96a8-1fc87767f0fb.html(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0月3日)
鄭明輝(2004)。台灣地區醫療糾紛刑事敗訴判決實證分析:一位臨床醫師的觀點。私立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若瑟、陳怡成(2018)。「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調解模式將遇到的挑戰。全國律師。22(8),4-12。
鄭凱尉(2013)。醫療糾紛刑事過失責任之研究-以我國91-96年法院之確定有罪判決為中心。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畬方(2017)。從冠狀動脈病人探討醫病共享決策意願相關因子。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盧智賢(2016)。神經外科醫師手術醫療糾紛風險管理。國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錢利忠(2020,10月28日)。曾嘆在台當醫生豬狗不如 名醫黃慧夫又遇醫療糾紛獲不起訴。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334449(最後上線時間2021年9月28日)
錢利忠(2020,10月28日)。曾嘆在台當醫生豬狗不如 名醫黃慧夫又遇醫療糾紛獲不起訴。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334449(最後上線時間2021年9月28日)
謝啟瑞(1994)。醫療糾紛風險與防禦性醫療行為。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6(2),199-230。
謝碧珠、吳欣席(2020)。個案研究醫療行為過失與無過失責任之距離──以醫療法第82條及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為核心。臺灣醫界雜誌。63(11),36-44。
魏伶娟(2017)。論非治療性微整型美容與消費者保護法之適用。高大法學論叢。12(2),245-298。
蘇中信、吳訂宜、洪宗德(2012)。內容分析法之回顧與分析:以台灣商管期刊為對象。弘光學報。68,1-20。
蘇智文(2017)。2000~2012 全國各地方法院刑事醫療糾紛判決大數據分析–以機器學習預測判決結果。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Adam C Schaffer , Anupam B Jena , Seth A Seabury , Harnam Singh , Venkat Chalasani , Allen Kachalia (2017). Ra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id Malpractice Claims Among US Physicians by Specialty, 1992-2014. JAMA Intern Med. 177(5), 710-718.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7.0311
Anupam B. Jena, Seth A. Seabury, Darius N. Lakdawalla, Amitabh Chandra(2011). Malpractice Risk, by Physician Specialt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7), 629-636.
Berelson, B.(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Glencoe, I11:The Free Press. Rodwin MA, Chang HJ et al(2008). Medical malpractice premiums in Massachusetts, a high-risk state, 1975 to 2005. Health affair ; 27(3): 835-44.
Charles, C., Gafni, A., and Whelan, T. (1997). Shared decision-making in the medical encounter: what does it mean?(or it takes at least two to tango).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44(5), 681-692.
Liao, H. H., Liang, H. W., Chen, H. C., Chang, C. I., Wang, P. C., & Shih, C. L. (2017).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aiwan. Z Evid Fortbild Qual Gesundhwes, 123-124, 95-98. doi:10.1016/j.zefq.2017.05.009
Michael McManus & Brianna Silverstein (2011), Brief History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 CADMUS 100, 100-101.
Schoenfeld, E. M., Mader, S., Houghton, C., Wenger, R., Probst, M. A., Schoenfeld, D. A., . . . Mazor, K. M. (2019). The Effect of Shared Decisionmaking on Patients' Likelihood of Filing a Complaint or Lawsuit: A Simulation Study. Ann Emerg Med, 74(1), 126-136. doi:10.1016/j.annemergmed.2018.11.017
Viscusi, W. Kip(1991). Age Variations in Risk Perceptions and Smoking Decisions. (4), 577-588.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