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12: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錦泉
研究生(外文):CHIN-CHUAN LAI
論文名稱:朝向精準行銷
論文名稱(外文):Towards precision marketing
指導教授:張譯尹張譯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i-Ying Chang
口試委員:林義貴謝亦泰
口試委員(外文):Yi-Kuei LinYi-Tai Seih
口試日期:2021-01-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精準行銷管理創新悖論組織的靈活性資源理論協同合作行銷策略組織變革產品創新客製化
外文關鍵詞:precision marketingmanagement innovation paradox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resource theory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marketing strategyorganizational changeproduct innovationapplication of customer-ma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論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精準行銷 6
第二節 管理創新悖論 8
第三節 組織的靈活性 8
第四節 資源理論 9
第五節 協同合作 11
第六節 行銷策略 12
第七節 新產品創新悖論 1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5
第一節 質性研究取向選擇 16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式 17
第三節 個案選擇 22
第四節 個案內容 23
第五節 個案基本資料彙整 25
第肆章 個案分析 28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 34
第一節 研究發現彙整 34
第二節 觀念性架構 35
第三節 理論貢獻 37
第四節 管理意涵 37
第五節 研究限制 38
第六節 未來研究建議 40
第七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40
參考文獻 42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架構 5
圖 5-1 本研究之觀念性架構圖 36
(一) 中文部分
吳佩勳、利尚仁、劉忠賢(2004年5月22日)。《以資源基礎理論觀點分析通路品牌與競爭策略經營:突破八國聯軍的本土量販霸主-大潤發》,(2004 科技整合管理國際研討會May 22,2004 pp615-638)。
http://www.scu.edu.tw/ba/2004conference/2004paper/30-GM06.pdf

吳佳典(2010),《以協同合作模式建構研究者知識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育資料與圖書館48:2(Winter 2010):203-246。
http://joemls.dils.tku.edu.tw/fulltext/48/48-2/203-246.pdf

李函俞(2013),《使用者的科技意會、矛盾與採納:以智慧型手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etheses.lib.ntust.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pWEX_g/record?r1=1&h1=0

周中理&陳正(2007)。《體驗行銷策略,顧客關係管理與行銷績效關係模式研究-台灣旅館業之驗證.(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報),(行銷評論,4(3),339-364)。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8134483-200709-4-3-339-364-a

曾光華、陳貞吟(2020)。《體驗行銷的特性與應用,第一屆服務業行銷暨管理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

黃心怡(2004)。《資訊科技對協同合作網絡的學術生產力影響: 弱連帶優勢? 強連帶優勢? 》,(資訊社會研究,13,167-191)。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6808428-200707-x-13-167-191-a
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王藍亭、高新發、黃凌池、黃瑞菘、陳思聰、陳雍正、張文山、郭辰嘉、楊基昌、楊清田、董黃志、童鼎鈞、鄭建華、盧麗淑(2018)。《設計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四版,頁4-10~4-23)。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魏克儒(2002),《創新與空間-產研地理鄰近性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伯特 尹(Robert K. Yin)(2020)。《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初版七刷)。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9)。

羅凱揚、蘇宇暉、鍾皓軒、楊超霆(2020)。《STPV行銷策略之Python商業應用實戰》,(初版,頁4-10~4-23)。碁峯。

蘇國賢(2004)。《社會學知識的社會生產:台灣社會學者的隱形學群》,(台灣社會學,8,133-192)。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61123001-200412-201611290020-201611290020-133-192

(二) 英文部分
Andriopoulos, C., & Lewis, M. W. (2009). Exploitation-exploration tensions and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Managing paradoxes of innov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20(4), 696-717
Atuahene-Gima, K. (2005). Resolving the capability–rigidity paradox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69(4) , 61-83
Birkinshaw, J. , & Gibson, C. (2004). Building an Ambidextrous Organisation. Advanc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Research Paper No. 003
Duncan, R. B. (1976). 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 Designing 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1(1), 167-188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33(3) , 114-135
Gupta, A. K. , Smith, K. G. , & Shalley, C. E. (2006).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9(4) , 693-706
March, J. G. (1991).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Organization science,2(1) , 71-87
Subramaniam, M. , & Youndt, M. A. (2005).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the types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8(3) , 450-463
Tushman, M. L. , & O'Reilly III, C. A. (1996).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 Managing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38(4) , 8-29
Duncan, R. B. (1976). 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 Designing 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1(1), 167-188

(三) 網路資料
Ramstad,Evam;Bryan-LowStaff,Cassell.(2004,December 17). Philips to Sell Monitor Business To Taiwan’s TPV Technolog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10318380970501928

陳曉莉(2005年8月10日)。〈冠捷獲准收購飛利浦顯示器,成為全球最大顯示器供應商〉。iThome。https://www.ithome.com.tw/node/32418

十萬個品牌故事(2020年3月3日)。〈台灣本土品牌AOC狼子野心,收購飛利浦顯示業務,實力征服全球〉。騰訊看點快報。https://kuaibao.qq.com/s/20200303A0LFA800

冠捷科技(2020年7月25日)。〈投資重點〉。冠捷科技。https://www.tpv-tech.com/tc/Why.aspx

冠捷科技(2020年7月25日)。〈集團介紹〉。冠捷科技。https://www.tpv-tech.com/tc/GroupProfile.aspx

民視新聞李慧芝(2020年11月25日)。〈食品大廠新型複合店將開,客製化現炒肉鬆飄香〉。民視新聞綜合報導。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E9%A3%9F%E5%93%81%E5%A4%A7%E5%BB%A0%E6%96%B0%E5%9E%8B%E8%A4%87%E5%90%88%E5%BA%97%E5%B0%87%E9%96%8B%20%E5%AE%A2%E8%A3%BD%E5%8C%96%E7%8F%BE%E7%82%92%E8%82%89%E9%AC%86%E9%A3%84%E9%A6%99-P5VM3o

王孝成(2020年11月25日)。〈VIP客製化玩到飽!兒童新樂園「星光包場」12/7起超值優惠〉。新頭殼newtalk。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1-25/49929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