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台灣數位行銷趨勢報告的統計報告」,取自 www.dma.org.tw/trend。2021年。
[2] 石晁驊,「代言人可信度、廣告效果與消費者購買決策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啤酒與龍泉啤酒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12年。[3] 吳明隆,「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易習圖書。2011年。
[4] 吳心渝,「影響社區團購再購意願之創新研究」,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5] 吳依瑾,「社群媒體行銷活動、消費者回應與購買意圖的關係」,屏東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6] 李文豪,「探討品牌形象、顧客滿意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雄獅旅行社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7] 李佳和,「網路口碑對購買意願之影響:知覺風險為中介變數暨產品涉入之調節效果」,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20年。[8] [8]李玫霞,「探討線上消費者對網路團購再購意願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9] 李雯萱,「中國社交電商平台企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拼多多、小紅書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10] 沈峰誼、鄭駿豪、郭德賓,「小酒館餐廳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高雄某小酒館餐廳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頁247-260,2015年。
[11] 林志鈞、陳良初、廖苡彣,「低價位連鎖餐飲業之商店視覺、產品特性對顧客再購意願之影響:品牌形象的中介角色」,嶺東學報,頁91-123,2016年。
[12] 林育汝,「網紅類型與網紅和業配產品之配適程度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13] 林偉智,「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14] 林語軒,「網路團購平台之影響者行銷對消費者廣告效果及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15] 哈利熊,「如何做網紅行銷?5大最成功的網紅行銷案例分享」,取自www.holibear.com/hblog/,2020年。
[16] 洪建中,「網路購物網站之影響者行銷對廣告效果及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7] 胡克堯,「社群媒體導購之方法探討」,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18] 胡智欽,「影響者行銷、顧客知覺價值與顧客再購買意願的關聯性之研究」,長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19] 孫凱翔,「社群商務環境之消費價值訴求與網路社群體驗對購買意圖之影響-融入感為中介變項」,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20] 徐麗芬,「影響者行銷、關係品質對數位學習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以產品涉入為調節變項」,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21] 桑梓惠,「即時通訊軟體貼圖呈現方式對廣告效果與品牌態度之影響研究--以LINE企業贊助貼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22]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0臺灣網路報告」,取自report.twnic.tw/2020/,2021年。
[23] 張佳暄,「探討YouTuber業配的訊息來源可信度與擬社會互動對購買意願的影響-以電子口碑為中介」,明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24] 張芮堇,「Youtuber類型及可信度對消費者購買甜點行為之影響-以泡芙為例」,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25] 張彥輝、陳福文,「社交廣告類型在社交廣告知覺對消費行為意圖影響之差異探討-以網路紅人廣告資訊為例」, 商管科技季刊,第19卷,第3 期,第257-282頁,2018年。
[26] 張淑端,「影響者行銷、關係品質與知覺價值之研究-以美容沙龍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27] 張瑛玿,「探討網紅行銷對資訊採用的影響-以資訊有用性和擬社會互動效果為中介及以媒體豐富度為干擾」,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年。[28] 曹靜茹,「虛擬代言人廣告效果-以涉入程度與認知風格之調節效果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29] 郭川立,「網拍商家服務品質、知覺價格、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關係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碩士論文,2014年。[30] 郭美秀,「影響者行銷及服務品質對消費者再購意願與滿意度之影響-以旅遊業為例」,臺南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31] 陳文昱,「知覺品質、知覺價格、顧客滿意度對再購意願之影響-以P童裝FB社團為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32] 陳月華,「應用3D顯示技術提升商品資訊豐富度對網路廣告效果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33] 陳世哲,「微商發展對三級分銷的影響分析」,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19年。
[34] 陳尚永、洪雅慧、蕭富峰譯,Well, Burnett & Moriartym 原著,「廣告學」,華泰文化,2002年。
[35] 陳金平,「研究推敲可能性模式(ELM)對化妝品牌廣告效果之影響」,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36] 陳欽雨、張書豪、雷菀甯,「產品創新、說服溝通及知覺利益對再購意願之影響-以購車為例」,創新與管理,第10卷,第4期,第27-66頁,2014年。
[37] 曾建燁,「幽默廣告與網路紅人可信度對廣告效果之影響:以推薦人適配度為中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38] 湯夢涵,「以沉浸經驗探討行動遊戲應用程式廣告呈現形式與社交元素之廣告效果」,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39] 黃奕勳,「化妝品廠商評估網紅代言人構面之優先順序-以AHP為觀點之研究」,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40] 黃彥超,「社群媒體行銷與消費者信任關係之研究-以 FACEBOOK 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41] 楊書成,「全球資訊網廣告內容對廣告效果影響之探討─網路雜誌之實驗室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42] 葉士菁,「服務品質、知覺價值與再購意願關聯性研究-以逢甲夜市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12年。[43] 廖巧婷,「素人代言人廣告效果之研究」,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44] 劉芳綺,「Facebook直播的實況主形象、廣告效果 對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美容產品為例」,康寧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45] 鄭伊純,「社群廣告對廣告效果、消費者購買意願與態度之影響—以7-ELEVEN 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46] 鄭佳宜,「網路紅人之業配適配性與專業性對其廣告效果與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臺北商業大學國際商務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47] 蕭桂枝,「探討影響消費者對直播商品再購意願因素之研究:廣告效果觀點」,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48] 戴軒廷,「網路廣告效果之因果模式」,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49] 簡子瑭,「網紅行銷、暢流效果與知覺有用性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以Instagram為例」,嶺東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50] Amos, C., Holmes, G., & Strutton, D.,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ebrity endorser effects and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of effect siz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7(2), 209-234, 2008.
[51] Bakshy, E., Hofman, J. M., Mason, W. A., & Watts, D. J. “Everyone's an influencer: quantifying influence on Twitter”, i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 65-74, ACM, 2011.
[52] Blackwell, Miniard, & Engel, “Consumer Behaviour 9e.”, Soth-Western, Thomson Learning, 2001.
[53] "Chandra, B., Goswami, S., & Chouhan, V., “Investigating altitude towards online advertising on social media-an empirical study”, Management Insight, 8(1), 1-14, 2013.
[54] Geyser, Werner. “The state of influencer marketing 2021: benchmark report, 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influencermarketinghub.com/influencer-marketing-benchmark-report-2021/, 2021.
[55]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 N J: Prentice Hall, 2010.
[56] Hammock, A., “The new fame: Internet celebrity”, CNN, 2008.
[57] Hwang, Y., & Jeong, S.-H., “This is a sponsored blog post, but all opinions are my own, the effects of sponsorship disclosure on responses to sponsored blog pos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2, 528-535., 2016.
[58] Jaakonmäki R, Müller O, & vom Brocke J., “The impact of content, context, and creator on user engagement in social media marketing”, in: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 doi:10.24251/HICSS.2017.136, 2017.
[59] Jungnickel, Katrin, “New methods of measuring opinion leadership: A systematic, Iinterdisciplinary literatur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2, 2702-2724, 2018.
[60] Katz, E., Lazarsfeld, P. F., & Roper, E., “Personal influence: 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th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s”, Routledge, 2017.
[61] "Kim, Y. J., & Han, J., “Why smartphone advertising attracts customers: A model of Web advertising, flow, and personaliz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3, 256-269, 2014
[62] KOL Radar, “2020 網紅行銷趨勢報告書” , KOL Radar, www.kolradar. com/reports/2020-influencer-marketing-trend, 2020.
[63] KOL Radar. “電商龍頭蝦皮購物雙 11 銷量創佳績,KOL 策略領航引爆社群買氣”, KOL Radar, blog.kolradar.com/2020/12/11/showcase-shopee/, 2020.
[64] K-opinion leaders match marketing (n.d.)., “Influencer 是什麼?”,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ol.digital/influencer-introduction/, 2021.
[65] Kotler, P., & Keller, K., “Marketing Management (15th ed.)”, Pearson, 2014.
[66] Martín-Santana, J.D., & Beerli-Palacio, A., “Magazine advertis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elebrity advertising”, Journal of Promotion Management, 19(2), 139-166, 2013.
[67] McQuail, D., & Windahl, S., “Communication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Routledge, 2015.
[68] Ünal, S., Ercis, A., & Keser, E., “Attitudes towards mobile advertising - a research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ttitudes of youth and adult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4(32), 361-377, 2011.
[69] "Wang, Y., & Sun, S., “Assessing beliefs,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ward online advertising in three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9(4), 333-344, 2010.
[70] We are Social, Digital 2019, 2019, wearesocial.com/global-digital-report-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