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6: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鳳冠
研究生(外文):Feng-Kuan Chang
論文名稱:文化治理與在地認同之研究-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為例(2018〜2020)
論文名稱(外文):Cultural Governance and Local Identity on the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 Sites Project: A Case Study of Sino-French War in Tamsui (2018〜2020)
指導教授:陳志瑋陳志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Wei Chen
口試委員:陳俐甫黃琛瑜
口試委員(外文):Li-Fu ChenChen-Yu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文化治理在地認同博物館社會責任再造歷史場域計畫
外文關鍵詞:Cultural GovernanceLocal Identity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useumsthe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 Sites Proje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文化部為落實「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之核心理念,訂定「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新北市政府提案「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再造歷史場域重現計畫」,以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為執行單位,以多元形式再現古戰場,並利用虛擬環境、影像、調查研究、座談、實境遊戲、文化祭等形式,再現該戰爭經驗讓地方民眾參與活動規劃,讓大眾瞭解晚清淡水的軍事整備、滬尾戰役歷史過程、清兵義軍軍事動員、戰爭下人民視角等歷史意義。
該計畫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再造歷史場域重現計畫為主軸,文化治理、在地認同及博物館社會責任為理論依據,探討文化計畫執行對在地的影響及居民認同情形,作為本研究的理論架構。
本研究欲探討以下問題:(一)從清法戰爭滬尾之役重現計畫的個案來看,如何融入在地認同的因素,以實踐文化治理的內涵與目標?(二)影響民眾參與清法戰爭滬尾之役重現計畫的因素為何?遷入時間或居住區域是否會產生差異?(三)計畫對於居民之在地文化認同是否產生影響?
本文運用文獻探討法、次級資料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除了試圖瞭解個案計畫執行成果外,希望達成下列研究目的:(一)瞭解案例計畫規劃與執行過程。(二)分析執行機關如何運用博物館優勢推動地方文化,並瞭解所面臨困難之解決方法。(三)透過在地多方意見蒐集整理,了解地方上對研究案例的認同度,並提出行政機關未來規劃政策的建議。
To fulfill the policy goal of “fostering cultural strength and encourag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ultural affairs”,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as promulgated “the Working Guidelines for Subsidization of the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 Sites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the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proposed “A Plan to Recreate the Historical Battlefield of the Sino-French War in Tamsui.” It designated the Tamsui Historical Museum to be the executive agency, provided multiple ways to present the ancient battlefield, such as virtual environment, images, survey and research, forums, games and cultural festivals, to make the public better understand the military preparation, the course of events, the military mobilization of the volunteer army and the life experiences during the wartim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amsui Sino-French War historical battlefield recreation plan, with cultural governance, local identity 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useums as its theoretical bases to discuss about the impacts the cultural plan has made on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their identities.

Three main issu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1) How to integrate elements of local identity into the Tamsui Sino-French War historical battlefield recreation plan to fulfill the goals of cultural governance?
(2)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eople’s will to participate in the Tamsui Sino-French War historical battlefield recreation plan? Does the moving in date or the location of the community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 outcome?
(3) Has the Tamsui Sino-French War historical battlefield recreation plan impacted the cultural identities of local residents?

Research methods employ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this cultural plan, this paper also aims at three other purposes:
(1)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he case studied. (2) To analyze how the executive agency, the Tamsui Historical Museum, used its strength to promote local culture, and to understand the strategies it adopted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that arose in the process.
(3) To find out, by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the feedbacks from multiple local groups, the opinions that residents hold toward the case,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future polic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文化治理 9
第二節 博物館角色及社會責任 10
第三節 在地認同 12
第四節 小結 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範圍 1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0
第四章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 25
第一節 計畫介紹 25
第二節 計畫規劃 27
第三節 執行內容與成果 33
第四節 小結 60
第五章 在地參與及認同差異影響 61
第一節 老街區居民 61
第二節 新市鎮居民 69
第三節 參與計畫執行居民 78
第四節 小結 87
第六章 結論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政策建議 91
第三節 研究限制 92
參考文獻 95

表次
表1-1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整理 3
表3- 1受訪對象一覽表 22
表4-1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項目整理 36

圖次
圖3- 1本研究架構圖 18
圖3- 2 研究流程圖 19

圖片次
圖片4- 1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故事館展覽 40
圖片4- 2洋人生活館 41
圖片4- 3 影像互動館互動翻書效果 41
圖片4- 4 戰役體驗館軍備光雕書 42
圖片4- 5 軍史館互動遊戲 43
圖片4- 6兒童體驗館影音互動裝置 43
圖片4- 7 清法戰爭紀念碑(滬尾砲台公園) 45
圖片4- 8老街旗幟裝置及深度文史導覽 45
圖片4- 9觀潮藝術廣場裝置藝術 46
圖片4- 10海洋大學站-鐵藝+帷幕畫作 47
圖片4- 11《清法滬尾戰役四部曲》信號 48
圖片4- 12 國際研討會 49
圖片4- 13 品味1884創意料理 52
圖片4- 14 滬尾畫帖 53
圖片4- 15 繪本導讀 53
圖片4- 16鐳戰體驗 54
圖片4- 17 滬尾守衛戰互動裝置 55
圖片4- 18 AR互動裝置 56
圖片4- 19動畫片段 56
圖片4- 20戶外史詩劇《戰祭1884》 57
圖片4- 21素人演員 57
圖片4- 22沉浸式舞蹈《任務1884》 58
圖片4- 23民眾參與創意導覽情形 58
圖片4- 24 淡水風雲創作現場演出 59
一、書籍期刊論文:
Richard Sandell,陳佳利、城菁汝譯(2003),〈博物館與社會不平等的爭鬥:角色、責任、抗拒〉,博物館學季刊,第17卷,第3期,頁7-23。
Stephen E. Weil,張譽騰譯(2015)《博物館重要的事》。臺北市:五觀藝術。
王志弘(2003),〈台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 1967-2002〉,《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2期,頁121-186。
王志弘(2010),〈文化如何治理?一個分析架構的概念性探討〉,《世新人文社會學報》,第11期,頁1-38。
王志弘(2011a),《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臺北市:群學。
王志弘(2011b),〈文化治理是不是關鍵詞?〉。《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2期,頁205-211。
王雅芳(2004),地方文化與集體記憶之探討---以犁頭店「麻芛文化」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余明仁,張訓譯(2018),〈從異鄉到新鄉:外地人的地方認同之研究〉。《育達科大學報》,第46 期,頁55-72。
李巧雯(2014)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文化治理與地域發展。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李家儀(2011),新竹市1990年代後期的空間再造-以文化/歷史之名〉。《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臺北市:群學,頁195-238。
李素月(2011),〈誰的龜山島與冬山河-地方意象與地方感的再現政治〉。《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臺北市:群學,頁75-111。
周宜亮(2011),地方文化節慶在地化策略之研究-以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殷寶寧(2017),《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臺北市:主流。
翁秀琪(2001),〈集體記憶與認同構塑---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第68期,頁117-149。
張孝文(2013),新北市國際環境藝術節之公私治理分析。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論文。
許靖宜(2016),在地文化與文化創意商品開發對應模式之探討。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郭旭芳(2011),高雄市夜合客家文化藝術季之文化治理與權力脈絡。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羿伶、王志弘(2011),〈宜蘭礁溪溫泉產業的變遷與危機-地域發展的空間調節與文化治理〉。《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臺北市:群學,頁31-74。
陳國寧(2018),〈博物館的定義:從21世紀博物館的社會現象反思〉。中華民國博物館協會網站【專文】,2018年10月。
黃英哲(2019),〈公益文創:一種博物館整合社會企業概念的體現〉。中華民國博物館協會網站【專文】,2019年4月。
楊君琦,郭欣怡(2011),〈社會企業組織型態與經營類型之初探〉。《輔仁管理評論》(社會企業專刊),第18卷,第1期,頁53-78。
趙佩伶、王志弘(2011),〈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都市再發展的築夢工程〉。《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臺北市:群學,頁239-279。
鄧宗德(2019),〈友善平權的博物館兒童人權教育:以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年「文化體驗教育課程」為例〉。《博物館與文化》,第18期,頁3-35。
賴沭臻(2014),《從環境劇場探地方文化在地化-以淡水「西仔反傳說」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鄭淑文、許家瑋、林詠能(2018),〈數位時代下的博物館觀眾經驗〉。《博物館與文化》,第15期,頁31-51。

二、網頁資料:
文化部(2018a),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要點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網站:https://www.rhs-moc.tw/index.php?inter=project&id=5&did=15(瀏覽日期:2020年10月26日)
文化部(2018b),文化政策白皮書
文化部網址: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list_302.html(瀏覽日期:2020年10月26日)
淡水區公所(2020),109年新北市淡水區人口結構(資料期間:108 年)
淡水區公所網址:http://www.tamsui.ntpc.gov.tw/(瀏覽日期:2020年9月1日)
三、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資料:
AR擴增實境數位互動裝置成果報告書,2018年7月。
再現滬尾戰役─觀潮藝術廣場裝置藝術規劃設置成果報告書,2019年10月。
兒童教育互動學習展⽰規劃成果報告書,2020年11月。
洋人生活館成果報告書,2019年10月。
淡海輕軌站體滬尾之役入口意象景觀設計案成果報告書,2020年12月。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135周年國際研討會,2019年12月。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主題商品徵件開發委託專業服務案成果報告書,2020年12月。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軍史館成果報告書,2019年11月。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影像互動館成果報告書,2019年12月。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導視系統(文化路徑) 成果報告書,2019年10月。
清法戰爭歷史文化人才培育-品味1884培育活動案工作成果報告書,2020年11月。
清法戰爭歷史重現動畫製作成果報告書,2019年10月。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5),《淡水第一期口述歷史研究調查案成果報告書 (附冊)》,頁99-115。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9a),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108年8月28日修正版)》。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9b),《一八八四-滬尾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成果 集》,2019年12月。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9c),《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調查研究計畫【第一期】成果報告書》。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9d),《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調查研究計畫第二期-地理資訊系統(GIS)先期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2019年12月。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9e),《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調查研究計畫第三期-無形無化資產暨民俗文物成果報告書》,2019年12月。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9f),《清法戰爭滬尾之役135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 集》,2019年11月。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20a),《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族群調查研 究計畫成果報告書》,2020年12月。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20b),《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 蒐集計畫成果報告書》,2020年12月。
滬尾之役故事館成果報告書,2019年10月。
滬尾清法戰爭⽂教推廣規劃-清法戰爭兒童繪本案成果報告書,2020年12月。
滬尾戰役主題社區環境營造古蹟鐳戰體驗活動成果報告書,2019年10月。
滬尾戰役主題社區環境營造-街廓歷史意象營造成果報告書,2019年10月。
滬尾戰役主題社區環境營造歷史空間展演製作專業服務案成果專輯,2019年12月。
滬尾戰役街廓營造及走讀意象展示規畫製作案,2020年12月。
「滬尾戰役文化路徑相關設施」—「市定古蹟滬尾湖南勇古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監造暨工作報告書,2020年12月。
「『滬尾戰役』實境遊戲開發及設備採購」─「清法戰爭滬尾戰役體驗館」規劃製作案二期成果報告書,2019年7月。
「滬尾清法戰爭文教推廣規劃-文化資產畫冊製作暨商業出版案」【蓋亞文化結案 報告書】,2020年12月。
「聽!大河在說話」兒童體驗館成果報告書,2020年12月。
藝響1884─古蹟音樂活動結案報告書,2020年12月。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