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小野玄妙,《佛書解說大辭典》,東京:大東出版社,1974年。
塚本善隆,《望月佛教大辭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年。
慈怡法師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年。
【佛教經典】
大藏經刊行會,《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史料】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黃鈞、陳滿銘,《新譯搜神記》,台北:三民出版社,2006年。
新文豐出版社,《石刻史料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蕭海波、羅少卿,《六朝志怪小說》,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
【專書】
于春、王婷,《綿陽龕窟:四川綿陽古代造像調查研究報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王重民,《敦煌變文集 下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中野照男,《日本の美術第313號──閻魔・十王像》,東京:至文堂,1996。
王惠民,《敦煌佛教圖像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
石璋如,《莫高窟形》,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
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廣元石窟內容總錄 皇澤寺卷》,四川:巴蜀書社,2008年。
巫鴻,〈什麼是變相──兼談敦煌敘事畫與敦煌敘事文學之關係〉,《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6年。
松本榮一,〈被帽地藏菩薩圖〉、〈十王經圖卷〉,《敦煌畫の研究》,東京: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1937年,頁368-401、402-416。(松本榮一,〈被帽地藏菩薩圖〉、〈十王經圖卷〉,《敦煌畫研究》,林保堯、趙聲良、李梅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年,頁215-234、234-242。)
肥田路美、雷玉華、盧丁,《中國四川唐代摩崖造像 蒲江、邛崍地區調查研究報告》,重慶:重慶
出版社,2006年,頁275-277。
金維諾〈麥積山石窟的興建及其藝術成就〉,《中國石窟,天水麥積山》,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頁165 -180。
范軍,《佛教地獄觀念與中古敘事文學》,新北:花木蘭文化,2013年。
施萍婷,〈敦煌經變畫略論〉,《敦煌研究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頁1-7。
馬世長,〈克孜爾中心柱窟主室券頂與後室的壁畫〉,《中國石窟 克孜爾洞窟》第二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頁174-226。
馬世長,〈庫木吐喇石窟的漢風洞窟〉,《中國石窟 庫木吐喇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頁203-224。
常青,《金石之軀寓慈悲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中國佛教雕塑(研究篇)》,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雷玉華、程崇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巴中石窟內容總錄》,四川:巴蜀書社,2006年。
楊寶玉,《敦煌本佛教靈驗記校注並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年。
潘亮文,《中國地藏菩薩像初探》,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1999年。
【期刊】
丁明夷,〈四川石窟雜識〉,《文物》第八期(1988年),頁46-58。
丁明夷,〈川北石窟札記——從廣元到巴中〉,《文物》第六期(1990年),頁41-53。
于向東,〈榆林窟第19窟目連變相與《目連變文》〉,《敦煌學輯刊》第一期(2005年),頁90-96。
下野玲子,〈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經變新解〉,《敦煌研究》第二期(2011年),頁21-32、125、128。
王惠民,〈敦煌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考釋〉,《敦煌研究》第一期(1991年),頁7-18。
王惠民,〈唐前期敦煌地藏圖像考察〉,《敦煌研究》第三期(2005年),頁18-25、116。
王惠民,〈中唐以後敦煌地藏圖像考察〉,《敦煌研究》第一期(2007年),頁24-33、115-116、118-120。
江滔、張雪芬,〈九–十三世紀四川地藏十王造像〉,《成都考古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年,頁331-346。
杜斗城,〈《地獄變相》初探〉,《敦煌學輯刊》第二期(1989年),頁73-84。
何卯平、寧強,〈敦煌與瓜州西夏時期石窟藝術的比較研究〉,《敦煌研究》第六期(2016年),頁41-49。
邱靖宜,〈《目連救母變文》之地獄形象研究〉,《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十五期(2012年)。
李小強,〈四川內江唐宋摩崖造像三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第五期(2013年),頁16-24。
李玉珉,〈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一窟壁畫初探〉,《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十六期(2004年),頁49-81
李玉珉,〈南北朝彌勒圖像與信仰〉,《故宮博物院學術季刊》第三十二卷,第二期,(2012年),頁1-101。
李維、鄭紅翠,〈中國古代游冥故事中的冥界官僚系統論略〉,《江漢論壇》第五期(2011年),頁118-121。
李樹輝,〈庫木吐喇石窟第75、79窟壁畫繪製年代和功德主身份研究〉,《敦煌研究》第四期(2008年),頁36-42。
李麗、公維章、林太仁,〈酆都鬼城地獄十王信仰地考察〉,《敦煌學輯刊》第二期(1999年),頁40-47。
金維諾,〈四川石窟造像〉,《雕塑》第四期(2004年),頁44-45。
金維諾,〈四川石窟造像(下)〉,《雕塑》第六期(2004年),頁46-47。
胡文和,〈論地獄變相圖〉,《四川文物》第二期(1988年),頁20-26。
段文杰,〈唐代前期的敦煌藝術〉,《文藝研究》第三期(1983年),頁92-109。
段文杰,〈晚期的莫高窟藝術〉,《敦煌研究》第三期(1985年),頁1-18。
段文杰,〈榆林窟的壁畫藝術〉,《中國石窟 安西榆林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
范軍,〈佛教地獄巡遊故事母題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蘊〉,《華僑大學學報》第三期(2005年)。
韋鳳娟,〈從地府到地獄──論魏晉南北朝鬼話中冥界觀念的演變〉,《文學遺產》第一期(2007年)。
侯慧明、趙改萍,〈論漢魏六朝時期佛教的地獄思想〉,《宗教學研究》第一期(2008年),頁16-25。
唐冲,〈淺議麥積山石窟的地獄變相〉,《敦煌研究》第六期(2003年),頁65-70。
宮治昭,唐啟山譯,〈論克孜爾石窟──石窟構造、壁畫樣式、圖像構成之間的關聯〉,《敦煌研究》第四期(1991年),頁7-25。
殷光明,〈敦煌盧舍那法界圖像研究之一〉,《敦煌研究》第四期(2001年),頁1-12、181-191。
耿紀朋、鄭小紅,〈就「四川地區觀音、地藏同龕」問題與肥田露美教授商確〉,《黑龍江史誌》第二十三期(2013年),頁295。
陳菊霞、曾俊琴,〈莫高窟第217窟東壁供養人洪認生平考〉,《敦煌研究》第四期(2018年),頁45-50。
郭俊葉,〈敦煌晚唐地藏十王圖像補說〉,《敦煌學輯龕》第四期(2008年),頁116-119、130、168。
郭鋒,〈慕容歸盈與瓜州曹氏〉,《敦煌學輯刊》第一期(1989年),頁90-106。
張小剛、郭俊葉,〈敦煌地藏十王經像拾遺〉,《吐魯番研究》第十五卷(2015年),頁95-109。
常青,〈龍門石窟地藏菩薩及其有關問題〉,《中原文物》第四期(1993年),頁29-36。
張亮,〈四川大邑藥師岩新發現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及相關問題討論〉,《敦煌研究》第三期(2017年),頁71-81。
張亮,〈四川安岳雲峰寺新發現地藏十王變及相關問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第一期(2018年),頁26-37。
張景峰,〈莫高窟第431窟初唐觀無量壽經變與善導之法門在敦煌的流傳〉,《敦煌研究》第四期(2010年),頁34-43、126-127。
張總,〈初唐閻羅圖像及刻經──以《齊士員獻陵造像碑》拓本為中心〉,《唐研究》第六卷(2000年),頁1-18。
張總,〈《閻羅王授記經》綴補研考〉,《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2001年),頁81-116。
張總、廖順勇,〈四川安岳聖泉寺地藏十王龕像〉,《敦煌學輯龕》第二期(2007年),頁41-49。張總,〈四川綿陽北山院地藏十王龕像〉,《敦煌學輯龕》第四期(2008年),頁84-92。
張總,〈《十王經》新材料與研考轉遷〉,《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五卷(2015年),頁53-93。
張總、傅成金、廖順勇,〈四川安岳香壇寺地藏十王龕像〉,《美成在久》第六期(2015年),頁42-49。
賀世哲,〈從供養人題記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營建年代〉,《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頁194-236。
廣元市文物管理所,〈廣元千佛崖石窟調查記〉,《文物》第六期(1990年),頁1-23、97、99-103。
廣元市文物管理所,〈廣元皇澤寺石窟調查報告〉,《四川文物》第一期(2004年),頁75-84、99-97。
歐玄子,〈論經變畫中地獄閻羅王信仰的本土化〉,《牡丹江大學學報》第六期(2013年),頁20-23。
盧丁、雷玉華、胡立嘉、李子軍、趙軍、劉雋、劉成、羅玲、楊文成,〈邛崍磐陀寺和花置寺摩崖造像調查簡報〉,《成都考古發現》,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頁489-505。
鄭文、張方,〈地獄觀念的本土化與早期的地獄經變圖〉,《新疆藝術學院學報》第一期(2008年),頁13-16。
鄭阿財,〈唐五代五道將軍信仰之發展──以敦煌文獻圖像為核心〉,《中國俗文化研究》(2008年),頁1-17。
鄭炳林、沙武田,〈麥積山第127窟為乙弗后功德窟試論〉,《考古與文物》第四期(2006年),76-85。
樊錦詩、梅林,〈榆林窟第19窟目連變相考釋〉,《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6年。
羅世平,〈地藏十王圖像的遺存及其信仰〉,《唐研究》第四期(1998),頁373-414。
羅華慶,〈敦煌地藏圖像和地藏十王廳研究〉,《敦煌研究》第二期(1993年),頁5-14、123。
【碩博士論文】
王世強,《中國佛教文化中地獄觀念的意象分析研究》,北京林業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碩士論文,2009年。
何亞宜,《中國中古佛教造像活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碩士論文,2010年。林映萱,《廣元石窟唐代造像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碩士論文,2010年。張啟之,《龜茲石窟的天象圖研究 : 以立佛、日天、月天、風神圖像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碩士論文,2018年。張敏《連接生死的輪迴世界──唐宋地藏、六道與十王造像研究》上海大學美術學碩士論文,2008年。
錢光勝,《敦煌文學與唐五代敦煌之地獄觀念》,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7年。
錢光勝,《唐五代宋初冥界觀念及其信仰研究》,蘭州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論文,2013年。
雷玉華,《巴中石窟研究》,四川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論文,2005年。
【圖版資料】
上野アキ譯,《西域美術1 大英博物館スタイン.コレクション》,東京:講談社,1982年。
上野アキ譯,《西域美術2 大英博物館スタイン.コレクション》,東京:講談社,1982年。
秋山光和譯,《西域美術2 ギメ美術館ペリオ.コレクション》,東京:講談社,1994年。
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廣元市文物管理局,《廣元石窟內容總錄 皇澤寺卷》,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中國石窟雕塑編輯委員會,《中國石窟雕塑全集 7 四川大足》,重慶:重慶出版,2000年。
中國石窟雕塑編輯委員會,《中國石窟雕塑全集 8 四川重慶》,重慶:重慶出版,2000年。
中國美術全集編委會,《中國美術全集 繪畫編15 敦煌壁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1986年。
中國美術全集編委會,《中國美術全集 雕塑編 12 四川石窟雕塑》,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6 盛唐》,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2010年。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9 五代.宋》,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2006年。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11 麥積山 炳靈寺》,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2006年。
中國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新疆壁畫全集2 克孜爾》,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1995年。
中國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新疆壁畫全集3 克孜爾》,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1995年。
中國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新疆壁畫全集 4 庫木吐拉》,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1995年。
伯希和,《敦煌石窟 The Dunhuang伯希和(Paul Pelliot)》,甘肅:甘肅文化,1997年。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增訂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藏品選集》,和泉: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1991年。
施萍婷,《莫高窟第四二八窟(北周)》,江蘇:江蘇美術,1998年。
施萍婷,《敦煌石窟全集5 阿彌陀畫卷》,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胡文和,《安岳大足佛雕》,臺北:藝術家,1999年。
梁尉英,《莫高窟第三二一、三二九、三三五窟(初唐)》,江蘇:江蘇美術,1996年。
賀世哲,《敦煌石窟全集11 楞伽經畫卷》,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年。
彭金章,《敦煌石窟全集10 密教畫卷》,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
張寶璽,《甘肅石窟藝術 壁畫編》,蘭州:甘肅人民美術,1997。
敦煌研究院,《中國石窟 安西榆林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石窟 庫木吐喇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羅華慶,《敦煌石窟全集2 尊像畫卷》,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頁178-180。
樊錦詩,《敦煌石窟全集20 藏經洞珍品卷》,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
譚蟬雪,《敦煌石窟全集26 民俗畫卷》,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
【網路資料】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藏〉,http://tripitaka.cbeta.org/ko/T(2017年1月10日點閱)。
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https://ctext.org/zh(2017年1月10日點閱)。
法國國家圖書館〈十王經 Les dix rois des enfers 〉,https://gallica.bnf.fr/ark:/12148/btv1b83028340(2018年7月5日點閱)。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物珍品(5)《地藏與地獄十王》〉,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244525281633(2017年1月10日點閱)。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物珍品(7)《佛说十王經》〉,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933997442108(2017年1月10日點閱)。
【英文參考書】
Chandra, Lokesh, and Sharma, Nirmala. BUDDHIST PAINTINGS OF TUN-HUANG IN NATIONAL MUSEUM, NEW DELHI. New Delhi: Niyogi Books, 2012.
Hartel, Herbert. Die Seidenstrasse: Malereien und Plastiken aus buddhistischen
Hohlentempeln. Berlin: D. Reimer, 1987.
Teiser, Stephen F. Reinventing the Wheel: Paintings of Rebirth in Medieval Buddhist
Temple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