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尤為立、季力康(2005)。嘉義縣市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高中生對運動期望、運動價值與參與體育課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333-342。
王金城(2004)。大專甲級男子籃球選手參與休閒活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王清欉(2013)。大專乙組棒球選手運動熱情、教練-選手關係對心理堅韌性之預測。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古志銘、尚憶薇、蘇秋萍(2018)。誰需要同儕的支持?大學生休閒阻礙、同儕社會支持與休閒運動參與之關係。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5,43-60。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08)。原住民身分法。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資料引自http://www.apc.gov.tw/portal/index.html.
吳明蒼、洪雪鳳、陳志明(2010)。大學生休閒阻礙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3,9-23。
吳政憲、耿仕榮(2020)。我國大專一般組游泳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7(1),27-48。
李文心、黃欽永、劉兆達(2016)。運動熱情研究之探討。臺大體育,62,37-46。
李志峰、楊慶南、邱智麟(2003)。大葉大學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之研究。大葉學報,12 (2),99-108
李季順(2004)。原住民族教育「一條鞭」教育體制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李炯煌、季力康、彭涵妮(2007)。熱情量表之建構效度。體育學報,40,77-87。
李銘峰(2015)。運動熱情與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周妙玲、黃瓊瑤、鄭行超(2017)。不同背景變項之保齡球運動參與者運動熱情之差異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8,68-78。
周德賢(2006)。中學以下棒球教練人力特徵差異分析及應用對策探討。大漢學報,21,283-305。
林子堯、葉明嘉、李佳晏、洪煌佳(2021)。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高中棒球學生運動員的運動退出意圖。屏東科大體育學刊,14,1 - 13。
林伯修、朱自敏(2009)。花東學生棒球與原住民。運動文化研究,9,67-108。
林良達(2006)。我國優秀原住民運動員發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台北市。柳立偉(2014)。攀岩運動參與動機對阻礙因素影響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2),72-81。
洪基庭、康龍豐、洪煌佳(2009)。大專劍道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9,79-92。
洪煌佳(2019)。不夠努力還是條件不夠?優秀學生運動員的運動退出意圖。休閒與社會研究,20,63-79。
范萬宇(2006)。原住民學生參加國民小學棒球聯賽之現況探討-以新竹縣爲例。身體文化學報,3,35-50。
袁守方(2004)。臺北市高中職基層訓練站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張永政、王國慧、陳天文(2017)。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原住民田徑運動獲獎之分析。運動教練科學,47,101-107。
張名江(2015)。巧固球選手運動動機與運動熱情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張英智、曹健仲、羅玉枝(2014)。大學女子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熱情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3),49-62。
張富鈞(2016)。大學運動員之運動熱情、流暢體驗及運動幸福感。運動教練科學,44,67-80。
教育部體育署(2019)。體育署擴大發掘潛力原住民族優秀運動人才培訓人數增加並新增角力、空手道及射擊項目。教育部體育署公告消息,資料引自https://www.sa.gov.tw/.
莊麗君(2009)。運動參與、運動享受及自我知覺之性別差異。大專體育學刊,11(3),27-37。
許巧怡(2012)。原鄉青少年下鄉就讀體育班的壓力與因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許建民、高俊雄(2000)。以三類型阻礙模式探討都市六年級學童動休閒參與阻礙與性別及自尊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3(1),41-61。
許崇憲(2008)。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性別差異。中華輔導學報,23,45-80。
郭明松(2004)。青少年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對運動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郭明義(2014)。屏東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陳信鴻(2016)。馬拉松選手運動熱情、心理堅韌性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陳建瑋、季力康(2007)。休閒網球運動者的運動熱情與運動依賴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9(3),57-65。
陳美綺、季力康(2015)。一條沒有回頭的路-大專運技系學生運動員的困境。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9,107-129。
陳瑋珊、許光麃(2014)。傳統儒家思想下運動訓練與學業之對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刊,13,1-12。
陳麗玉、王宗進(2004)。東海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57-72。
彭宛宜、張俊一(2012)。性別角色鬆動下對男性運動參與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6(2),235-241。
彭勢棠(2017)。大專散打選手的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游凱鈞(2017)。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組田徑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葉岱庭、陳金海、李政雄。學生運動參與動機調查分析。長榮運動休閒學刊,13,10-22。
劉居璋(2017)。運動熱情、教練-選手關係對國小棒球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之預測。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劉致華、季力康(2016)。大專運動員的基本心理需求與運動熱情之相關研究。臺大體育,62,71-82。
劉萬得(2001)。屏東縣原住民傳統體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鄧人慈、王建畯(2014)。新北市國中角力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3,168-182。
鄭婷文、鄭麗媛(2015)。啦啦舞運動參與阻礙因素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科大體育學刊,4,53-67。
鄭遠崴(2011)。不同年齡層跆拳道選手運動動機與運動熱情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賴妙純(2004)。應用健康促進模式探討大學生運動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賴惠玲(2015)。角力選手運動熱情與運動表現的關係:無動機的中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謝佳男(2000)。體育保送生追蹤研究報告—以一所普通大體育系保送生為例。資優教育季刊,77,16-23。
藍世群(2011)。運動代表隊組訓之探討。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32-235。
蘇鴻賓、楊正群、佘票圭(2014)。大專網球校隊選手之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9,13-24。
外文部份
Crawford, A.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Curran, T., Appleton, P. R., Hill, A. P., & Hall, H. K. (2011). Passion and burnout in elite junior soccer play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2(6), 655-661.
Curran, T., Appleton, P. R., Hill, A. P., & Hall, H. K. (2013).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ypes of passion for sport and athlete burnout.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31(6), 597-606.
Francken, D. A., & van Raa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337-352.
Ground, D., & Whitley, M. A. (2009).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athletic burnout among college athletes. Journal of Intercollegiate Sport, 2(1), 16-30.
Hodgins, H. S., & Knee, C. R. (2002). The integrating self and conscious experience. In E. L. Deci, & R. M. Ryan (Eds.), Handbook on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 87-100, Rochester, N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Kent, S., Kingston, K., & Paradis, K. F.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ssion,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and athlete burnout: Examining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12(1), 75-96.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 New York: Harper & Row.
Searle, M., & Jackson, E. (1985). Recreation non-particip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Consider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creation delivery systems. Journal of Parks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3(2), 23-35.
Vallerand, R. J., & Miquelon, P. (2007). Passion for sport in athletes. In D. Lavallee, & S. Jowett (Eds.), Social psychology in sport (pp. 249-262).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Vallerand, R. J., Blanchard, C., Mageau, G. A., Koestner, R., Ratelle, C., Leonard, M., Gagne, M., & Marsolais, J. (2003). Les Passions De L'ame: On obsessive and harmonious pa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5(4), 75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