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3: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芸慧
研究生(外文):Chu, Yun-Hui
論文名稱:數學教師具專業背景、教學自信與課堂活動對四年級學生數學成就之影響—以TIMSS 2015亞洲五國(地區)資料庫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Math Teacher with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Teaching Confidence, and Activities on the 4th Grader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Example of Five Asia Countries (Area) by TIMSS 2015
指導教授:王美娟王美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Mei-Chuan
口試日期:2021-06-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系數學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國際數學及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數學成就教學自信異質小組同質小組
外文關鍵詞:TIMSSmath abilityteaching confidenceheterogeneous grouphomogeneous grou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依據TIMSS 2015的公開資料探討臺灣、新加坡、香港、韓國、日本等亞洲五國(地區)數學教師具備數學專業背景與否、教學自信與數學課堂活動對其學生數學能力的影響,研究有效樣本為亞洲五國(地區)共計1,132位受試學生之數學教師。自變項因子一為主修教育的數學教師是否具備數學專業背景,自變項因子二教學自信包含數學教師評量學生對於數學理解程度、發展學生的高層次思考,自變項因子三數學課堂活動包含學生在能力異質之小組中學習、在能力同質之小組中學習。將三個因子分別採用敘述統計分析與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探究亞洲五國(地區)數學教師的三項因子,是否對其學生數學成就造成影響,以及這三項因子與國別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的發現如下:
一、亞洲五國(地區)四年級數學教師是否具數學專業背景,對其學生數學成就沒有顯著影響。
二、亞洲五國(地區)四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自信是影響學生成就的重要因素。
(一)對於評量學生對數學的理解程度具有非常高自信的教師,會顯著影響其學生的數學成就。
(二)在新加坡,對於發展學生的高層次思考技能具有較高自信的老師,會顯著影響其學生的數學成就,但在其他四國(地區)不具有顯著影響。
三、亞洲五國(地區)四年級數學教師的課堂活動頻率,對其學生數學成就沒有顯著影響。
(一)教師安排學生在能力異質小組學習的課堂活動頻率,對其學生的數學成就沒有顯著影響。
(二)教師安排學生在能力同質小組學習的課堂活動頻率,對其學生的數學成就沒有顯著影響。
Based on the public data of TIMSS 2015,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from five Asian countries (area) such as Taiwan, Singapore, Hong Kong, South Korea, and Japan, on their mathematics abilities, whether they have a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fidence and math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effective sample of the study is 1,132 mathematics teachers of students from five Asian countries (area). The firs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factor is whether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majoring in education has a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The second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factor “teaching confidence” includes mathematics teachers assess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high-level thinking. The third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factor “mathematics classroom activities” includes students learning in groups with heterogeneous abilities and learning in groups with homogeneous abilities. The data adop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two-way ANOVA.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Whether the 4th grade mathematics teachers of five Asian countries (area) have a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2. Teaching confidence of 4th grade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five Asian countries (area)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tudent achievement. Teachers who have high confidence in assess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ir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Singapore, teachers with high confidenc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high-level thinking skills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ir students' math achievement, but it not has significantly affect in the other four countries (area).
3. The frequenc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fourth-grade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five Asian countries (area)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The frequenc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that whether teachers arrange for students to study in heterogeneous or homogeneous group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Keywords: TIMSS, math ability, teaching confidence, heterogeneous group, homogeneous group
中文摘要…………………………………………………………………i
Abstract …………………………………………………………ii
目錄………………………………………………………………………iii
表次…………………………………………………………………………iv
圖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TIMSS 2015四年級數學成就……………7
第二節 教師背景…………………………………………………14
第三節 教學自信…………………………………………………17
第四節 數學課堂活動…………………………………………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3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39
第一節 敘述統計分析…………………………………………39
第二節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6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69
第一節 研究結論…………………………………………………69
第二節 研究建議…………………………………………………73
參考文獻……………………………………………………………………75
一、中文文獻……………………………………………………………75
二、英文文獻……………………………………………………………78
一、中文文獻
王美婷(2013)。在精熟學習模式下,探討異質分組討論式教學對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八年級一元二次方程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王若萱(2019)。結合概念圖的擬題學習模式對國文學習成就、批判思考傾向及擬題品質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呂美慧(2012)。國家教育院,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892/
李采葳(2019)。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九年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千瑜、丁健平(2015)。以小學教師角色談高層次思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130-133。
林佩璇、黃政傑(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
侯采伶(2017)。運用差異化教學結合多元評量提升偏鄉國中生數學學習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詠茹(2012)。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學習成就相關性之探討–以TIMSS 2007亞洲四國/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濟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孫志麟(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報,2,139-156。
徐玉玲(2013)。四年級數學能力分組之協同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乃云(2007)。國小英語能力分組教學對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以臺中縣豐原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俊彥主編(2018)。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15國家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取自:http://www.sec.ntnu.edu.tw/timss2015/downloads/T15_CH00.pdf
張春興(201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教育部(2009)。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26
莊慧美(2000)。快樂的評量—由多元評量引導教學。師友月刊,401,92-93。
陳玨名(2006)。「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科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陳美如(2010)。班內同質性分組教學對國小高年級不同英語能力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傅瓊慧(2017)。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對國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楊蓓芬(2008)。臺灣與歐洲地區小四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之國際比較分析:以TIMSS 2003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玉珠(2002)。高層次思考教學設計的要素分析。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學報創刊號,1,75-101。
鄒玉鈿、張景媛(2012)。「探究式創意實驗教學」對八年級生自然領域學習表現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8,53-90。
廖玉鈴、林素微(2020)。利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提升偏鄉小校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學習之探討。臺灣數學教師,41(2),22-43。
劉敏豪(2013)「問題本位學習」對國中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潘宜如(2017)。四年級教師自我效能與學生數學成就之研究-以 TIMSS 2015 資料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蔡金田(2014)。國民小學校長效能與教師效能對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南台人文社會學報,11,69-107。
鄭芬蘭、張建成(2000)。國家教育院,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33/
鄭英耀、劉昆夏、張川木(2007)。國小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效果之研究。科學教育期刊,15(5),565-591。
蕭巧婷(2009)。TIMSS 2007高低成就國家之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認知領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蕭玉禎(2006)。能力分組對臺灣國中生之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簡文君(2017)。教師自我效能對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影響–以五個國家/地區的TIMSS資料庫(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濟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龔心怡(2016)。因應差異化教學的評量方式:多元評量停、看、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11-215。


二、英文文獻
Abadzi, H.(1984). Ability Grouping Effect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elf-Esteem in a Southwestern School District.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7(5), 287-292.
Chaney, B. (1995). Student Outcomes and th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Eighth-Grade Teachers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NELS Teacher Transcript Study, 2-112.
Feldhusen, J. F., & Moon, S. M. (1992). Grouping gifted students: Issues and concern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6(2), 63–67.
Foy, P. (2016). TIMSS 2015 User Guid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ata Base (pp. 52). Retrieved from Boston College,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website: https://timssandpirls.bc.edu/timss2015/international-database/downloads/T15_UserGuide.pdf
Goe, L., & Stickler, L. M. (2008). Teacher Qualit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Making The Most of Recent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20769.pdf
Guilford, J. P. (1956).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3(4), 267-293.
Hollifield, J. (1987). Ability group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ERIC Publications, 1-4.
Johnson, D.W., & Johnson, R.T.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Prentice Hall.
Monk, D. H. (1994). Subject area preparation of secondar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er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13(2), 125-145.
Mullis, I. V. S., Martin, M. O., Foy, P., & Hooper, M. (2016). TIMSS 2015 International Results in Mathematics. Retrieved from Boston College,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website: http://timssandpirls.bc.edu/timss2015/international-results/
Nevi, C. (1987). In defense of track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4(6), 24-26.
Rowan, B., Fang-Shen, C., & Miller R.J. (1997). Using Research on Employees' Performanc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0(4), 256-284.
Sanders, W. L., & Rivers, J. C. (1996). Cumulative and residual effects of teachers on future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Value-Added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Center. 1-12.
Webb, N. M. (1980a). Group process and learning in an interacting group. The Quarterly Newsletter of the Laboratory of Comparative Human Cognition, 2, 10-15.
Webb, N. M. (1980b). Group process: The key to learning in groups. New Directions in Methodology for Soci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Issues in Aggregation, 6, 77-87.
Webb, N. M. (1982). Group Composition, Group Interaction, and Achievement in Cooperative Small Grou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5), 642-65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科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2. 能力分組對台灣國中生之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影響
3.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學習成就相關性之探討-以TIMSS 2007亞洲四國/地區為例
4. 國小英語能力分組教學對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以台中縣豐原國民小學為例
5. 班內同質性分組教學對國小高年級不同英語能力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6. 台灣與歐洲地區小四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之國際比較分析:以TIMSS2003為例
7. TIMSS2007高低成就國家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認知領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8. 教師自我效能對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影響 – 以五個國家/地區的TIMSS資料庫為例
9. 運用差異化教學結合多元評量提升偏鄉國中生數學學習表現之研究
10. 國小四年級數學能力分組之協同教學行動研究
11. 「問題本位學習」對國中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
12.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對國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
13. 四年級教師自我效能與學生數學成就之研究- 以TIMSS 2015資料庫為例
14. 在精熟學習模式下,探討異質分組討論式教學對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八年級一元二次方程式為例
15. 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九年級學生為例
 
無相關期刊
 
1. 由TIMSS 2015探究四年級學生數學態度、學習自信與學校歸屬感對數學成就之影響-以臺灣及芬蘭為例
2. 桌上遊戲融入五年級「怎樣解題」單元之研究-以「大搜查」為例
3. 以自我決定論之動機序列模式探討TIMSS 2015與TIMSS 2019臺灣八年級學生數學學業成就之影響因素
4. TIMSS 2015臺灣資料中學生變項與數學成就之關聯:學習分析取向
5. 由TIMSS 2015探討臺灣與韓國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數學自信與數學課堂教學吸引力對數學能力的影響
6. 國小四年級學生之出生地、幼年家庭語言環境與幼年數學基礎對數學成就之影響-以TIMSS 2019臺灣與日本為例
7. 校園營造、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生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TIMSS 2015臺灣資料為例
8. 探討幼年數學學習經驗對國小四年級數學成就之影響-以TIMSS 2019臺灣與香港為例
9. 探討四年級學生數學自信、學校歸屬感、家長學科態度對學生數學成就的影響-以TIMSS 2015臺灣及香港為例
10. 由TIMSS 2015探討臺灣與日本四年級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吸引力、數學自信與學校歸屬感對數學能力的影響
11. 以自我決定理論探討八年級數學教師心理需求與內在動機對教師自主支持教學之影響:以TIMSS 2015資料為例
12. 探討國中數學教科書數學素養的展現-以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及其圖形為例
13. 探討四年級學生的數學興趣、教師教學吸引力與家長學科態度對數學能力的影響-以TIMSS 2015臺灣與新加坡為例
14. TIMSS 2019臺灣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信心組型與數學成就關聯探討
15. 南部地區六年級學生理財脈絡數學素養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