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朱柔若,全球化與臺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觀照,三民,2008年5月。
2.李太正,家事事件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2018 年 8 月。
3.吳就君,婚姻與家庭,華騰,2014年4月。
4.林秀雄,親屬法講義,元照,2018年9月。
5.林沛君,兒少人權向前行:兒童權利公約逐條釋義,台灣展翅協會,2015年4月。
6.施慧玲,婚姻移民人權之理論與實務,五南,2012年9月。
7.施慧玲、陳竹上,兒童權利公約,新學林,2016年11月。
8.紀欣,美國家事法,五南,2009年3月。
9.高玉泉、蔡沛倫,兒童權利公約逐條要義,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6年4月。
10.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2020年8月。
11.許士宦,家事事件法論,新學林,2019年1月。
12.郭欽銘,家事事件法逐條解析,元照,2019年2月。
13.張永健,法實證研究:原理、方法與座標,新學林,頁4,2019年5月。
14.黃裕凱,國際私法,五南,2017年11月。
15.鄧衍森,國際人權法理論與實務,元照,2018年10月。
16.陳清秀,法理學,元照,2020年11月。
17.陳惠馨,性別關係與法律-婚姻與家庭,元照,2018年9月。
18.陳明傳,移民政策與法制,五南,2019年1月。
19.葉郁菁,家庭社會學:婚姻移民人權的推動與實踐,巨流,2010年8月。
20.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元照,2021年10月。
21.J. Mertus等,婦女人權學習手冊-在地行動與全球連結,心理,2006年9月。
二、期刊論文:
1.Abdul Paliwala、Anne Elizabeth、許碧純,跨國/跨文化婚姻移民的人權保障與移民政策:法律與社會的跨領域對話,中正法學集刊,第34期,頁1-44,2011年7月。
2.伍偉華,視訊會面交往-美國家事法探視權之借鏡,法令月刊,第65卷第4期,頁61-69,2014年4月。
3.李立如,論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美國法上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發展與努力方向,歐美研究,第40卷3期,2010年9月。
4.李立如,憲法解釋中的家庭圖像與其規範地位,臺大法學論叢,第48卷第3期,頁967-1021,2019年9月。
5.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法學集刊,第16期,頁61-104,2004年6月。
6.李國增,家事事件法之審理原則與特色,日新司法年刊,第10期,頁292-302,2014年1月。
7.吳煜宗,離婚後親子間之會面交往,法學講座,第30期,頁52-62,2004年11月。
8.吳煜宗,國際婚姻下父母對於子女親權之爭奪規則,台灣國際法學刊,第15卷1期,頁135-138,2018年12月。
9.施慧玲,身分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頁103-113,2005年8月。
10.施慧玲、陳竹上,論婚姻移民家庭權之平等保障-全球法本土化的考察與反思,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頁22-37,2012年2月。
11.施慧玲、陳竹上,家庭法變遷及其與移民法之連動,月旦法學教室,頁15-17,第150期,2015年4月。
12.洪遠亮,簡析會面交往的離間現象及司法因應之道,法學新論,第21期,頁43-77,2010年4月。
13.洪偉修,婚姻移民女性的性別平等-以最高法院一則判決為中心,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87期,頁64-69,2019年6月。
14.張松青,韓國婚姻移民的人權與法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6期,頁63-91,2009年5月。
15.程立民、王信文,在臺女性外籍配偶之婚姻家庭權益保障調查與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52期,頁233-245,2015年12月。
16.陳正根,移民署面談工作之人權保障,法學新論,第37期,頁47-84,2012年8月。
17.陳竹上,由《兒童權利公約》探討外籍 配偶離婚後親權行使之困境與突破,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8期,頁47-62,2014 年12月。
18.陳竹上,離婚後未成年子女親權行使之探討:法制沿革、社會困境及兒童權利公約之檢視,社區發展季刊,第157期,2017年3月。
19.陳竹上,跨國婚姻中「兒童不與雙親分離」之權利與實踐-以兒童權利公約第9條倡導修法之行動記錄,月旦法學雜誌,第295期,頁69-86,2019年12月。
20.陳雅齡,外籍配偶家庭團聚權爭議分析-臺美司法案例為比較,法律扶助與社會,第7期,頁113-136,2021年9月。
21.陳瑋佑,國際家事管轄法之比較研究-以未成年子女親權事件為中心,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5期,頁205-284,2019年9月。
22.陳明傳,我國移民管理之政策與未來之發展,文官制度季刊,第6卷第2期,頁35-63,2014年4月。
23.陳致堯,社工與家事調查官制度對離婚後「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評估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第159期,頁401-413,2017年9月。
24.許耀明,涉外親權之準據法決定與子女最佳利益考量,月旦法學教室,第187期,頁25-27,2018年5月。
25.傅如馨,從新住民婦女的婚姻暴力談社會正義諮商,應用心理研究,第72期,頁131-176,2020年6月。
26.劉宏恩,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子女最佳利益」的再檢視,月旦法學雜誌,第234期,2014年11月。
27.廖元豪,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移民人權的法學研究亟待投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頁1-3,2004年8月。
28.廖元豪,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4卷3期,頁81-129,2006年9月。
29.廖元豪,移民-基本人權的化外之民:檢視批判「移民無人權的憲法論述與實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頁83-104,2008年10月。
30.蔡庭榕、李立宏,論外國人歸化制度與人權保障,國境警察學報,第6期,頁65-113,2006年12月。
31.蔡震榮,國境管制與人權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頁5-33,2012年5月。
32.鄧學仁,論親子利益相反行為與特別帶─以日本法制為借鑑,法令月刊,第63卷9期,頁73-86,2012年9月。
33.鄧學仁,善意父母原則於離婚親權酌定之運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65期,頁110-119,2017年6月。
34.賴月蜜,談司法與社工在「兒童出庭」之保護,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頁86-98,2009年12月。
三、專書論文:
1.吳明軒,關於夫妻兩願離婚後未成年子女之監護,載:離婚專題研究,元照,頁273-280,2016年7月。
2.施慧玲,家庭、法律、福立國家-現代親屬身分法的主要研究課題,載: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身分法論文集,頁1-34,元照,2001年2月。
3.施慧玲,論我國家庭法之發展與研究,載: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身分法論文集,頁35-88,元照,2001年2月。
4.施慧玲,子女本位之親子法,載: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頁205-219,2004年9月。
5.施慧玲,子女最佳利益與離婚後親權行使,載: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頁223-259,2004年9月。
6.施慧玲,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以兒童人權為中心價值的論證體系,載: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頁263-276,2004年9月。
7.施慧玲,論我國人權法制之發展-兼談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社會運動,載: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頁281-308,2004年9月。
8.鄧學仁,離婚後子女親權酌定之問題與對策,載:離婚專題研究,元照,頁227-244,2016年7月。
9.劉昭辰,離婚的訴訟上和解及調解,載:離婚專題研究,元照,頁245-272,2016年7月。
四、博(碩)士論文:
1.王宣惠,家事事件法施行後之親權暨會面交往事件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6月。2.王雅慧,外籍配偶離婚後對未成年子女親權行使之研究-以子女最佳利益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6月。3.李佳樺,會面交往權之理論與實務,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1月。4.吳陵微,論未成年子女陳述意見權-以家事事件法親權酌定事件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8月。5.陳怡倩,婚姻移民與子女親權酌定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6.曾千芳,國際私法上會面交往權侵害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1月。7.黃逸柔,離婚後親權人之決定與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月。8.楊琦,涉外親權事件與習慣居所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5月。9.劉芝吟,國際私法上會面交往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10.劉軒宇,未成年子女親權人之決定,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