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雅各(2007)。新世紀的男性研究。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4,135-173。
石詠琦(2015)。超強職場魅力:打造妳專屬的完美形象。台北市:釀出版。
朱柔若(2010)。職場中的性別主流化:從性別統計看就業平等政策之成效。城市發展專刊,8-25。
朱蕙蘭(2003)。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應用心理研究,17,85-119。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2011)。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第九次修訂)。取自https://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342210594471.pdf
余漢儀(1992)。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性別差別待遇之研究。勞工行政,46,20-27。
李美枝(1993)。女性心理學。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李政賢(譯)(2021)。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二版)(原作者:Robert K . Yin)。台中市:五南。
何家瑋(2016)。當男性進入以女性為主的專業:男性社會工作者工作經驗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杜宛陵(2011)。台灣美妝風格演化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吳寶嘉(2004)。萬紅叢中幾許綠:男性諮商員專業發展之性別經驗分析(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吳姿儀(2010)。愛漂亮,愛得理直氣壯。火線話題。取自http://media.career.com.tw/hot/hot_main.asp?CA_NO=349p138&INO=131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林輝冠(1989)。百貨公司與專櫃廠商通路行為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林義鎮(2000)。百貨業者策略跳躍變革模式之建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林錦坤(2001)。青少年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學生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臺南市。邱巧貞(2021年1月22日)。〔2021逆齡保養生力軍〕全球抗老保養趨勢。自由時報。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426992
洪菱鞠(2018年7月11日)。台灣化妝品千億市場規模「美力」激出隱形冠軍。ETtoday新聞雲。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711/1210688.htm#ixzz7RFbRk0rT
施宜伶(2016)。萬花叢中幾許綠:高職男生就讀美容科生涯抉擇的心路歷程-以達德商工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建國科技大學,彰化市。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台灣社會學刊,26,163-210。
郭道遠(2008)。「化」與「話」:男性彩妝師的職場經驗探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春興(1989)。教育心裡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添洲(1993)。生涯規劃與發展。台中市:五南出版社。
張晉芬(2013)。勞動社會學。台北市:政大出版社。
張美惠(譯)(2001)。這就是男人!(原作者:Alon Gratch)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張元騏(2008)。男士從事非傳統性別職業之生涯抉擇與適應(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市。曹榮勳(1994)。影響國中生職業自我概念的家庭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市。陳光榮、陳素娟、呂慈恩(2002)。從行銷策略觀點論述百貨公司的服務品質。品質月刊,1,85-91。
陳月娥(2001)。勞動市場職業性別隔離決定性因素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陳煜南(2014)。專櫃化妝品牌顧客忠誠度建立模式:以彩妝師性別為干擾變數(未發表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陳佳玲(1995)。外國化妝品廠商在台通路垂直整合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陳又新(2010)。百貨公司專櫃人員銷售行為之探討:以化妝品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陳志翔(2011)。銷售人員屬性、信任、顧客滿意度與購買意願之研究-以信任與顧客滿意度為中介變數(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陳品旻(2015年2月26日)。立法院禁殘忍:破解化妝品業的假想衝擊。關懷生命協會。取自https://www.lca.org.tw/avot/5458
曾雅玲(2000年2月)男護士--探討隱藏在性別與職業角色下的問題。護理雜誌,47,69-73。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7-44)。台北:東大。
麻生沅(2001)。全球化下的流行、建築品味: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之空間生產與消費(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黃伊婕(2015)。職場性別議題之探討(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職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月刊,4(37),17-18。
甯靜瑩(1999)。選擇非傳統性別職業/科系之碩士生生涯發展歷程探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南市。經濟部統計處(2019)。產業經濟統計簡訊。取自
https://www.moea.gov.tw/Mns/dos/bulletin/Bulletin.aspx?kind=
9&html=1&menu_id=18808&bull_id=5661
葉明昇(1999)。男性社會工作者之職業選擇歷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市。趙昭明(2020)。保養,從肌本做起。台北市:三民書局。
趙碧華、朱美珍(譯)(2002)。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原作者:Allen Rubin, Earl Babbie)。台北市:學富文化。
詹慧珊,謝清秀(2005)。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美容從業人員工作倦怠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61-184。
詹慧珊,林容慧(2004)。美容美髮從業人員行業特性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台南女院學報,23,181-206。
楊瓊樺(2003)。性別職業隔離的轉變:以彩妝師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花蓮縣。楊駿北(2004)。性別化社會下的男性氣概:以男空服職場性別經驗與社會形象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嘉義市。蔡麗蓉(譯)(2020)。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原作者:落合博子)。彰化縣:方舟文化。
劉梅君(1999)。性別與勞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吉成(2002)。台中市百貨公司時空發展歷程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鄭介臣(2016)。男性彩妝師被社會接受度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簡皓瑜(譯)(2004)。性與性別(原作者:John A. & Barbara L.)。台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2)
簡秀雯(1997)。生涯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兒童生涯成熟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輔導效果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鍾瀟(譯)(2017)。彩妝傳奇(原作者:麗莎·埃爾德里奇)。北京市:北京聯合。(原著出版年:2015)
謝文和(2003)。博物館成人學習之研究建構主義觀點-以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未發表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藍佩嘉(1995)。銷售的政治/性別化的勞動身體規訓(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饒達欽(1984)。職業與事業觀念談。中學工藝教育月刊,17,14-19。
二、英文文獻
Chusmir, L. H. (1990). Men who make nontraditional career choic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69, 11-16.
Birkelund, G.E. (1992). Stratifiation and segregation. Acta Sociologica, 35(1), 47-62.
Watts, M. (1998). Occupational gender segregation: Index measurement and econometric modeling. Demography, 35(4), 489-496.
Barker, A. T. (1999). Benchmarks of successful salesforce performance.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16(2), 95-104.
Saxe, R. & Weitz, Barton A. (1982). The SOCO scale: A measure of the customer orientation of salespeopl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 343-351.
Jackson, Jr., D. W., & Cunningham, W. H. (1998). Selling: The Personal Force in Marketing.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Co.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