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1 15: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淑玲
研究生(外文):LIN,SHU- LIN
論文名稱:重生與共生-一位地方創生者生命故事之意義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Reborn and Cohousing-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Region Revitalisation Entrepreneur's Life Story
指導教授:侯勝宗侯勝宗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李慶芳徐偉傑
口試日期:2022-07-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生命意義生命故事敘說探究地方創生
外文關鍵詞:meaning of lifelife storynarrative researchregion revitalis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1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年來以敘說探究來探討生命故事之研究日益受到重視,並以此來收集個人的生命經歷,以作為了解個人生命中的重要經驗。而生命故事並不是要回顧生命中所發生的每一個事件,而是視為個人生命選擇性的描述,透過了解這些經驗,幫助我們更有意識的了解他人的觀點,並且察覺不同的生活體驗及超越我們既定的想法。本研究是以生命意義理論觀點來探究地方創生者,為何及如何開始地方創生,以及面對日常事件採取的態度,對自己與周遭創造何種不同體驗。
研究者是以地方創生者,苗栗縣苑裡鎮東里家風總幹事林彥伶女士為研究對象,採取文獻回顧及個案的敘說和參與式觀察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並訪問相關人士,同時依訪談內容作為地方創生者生命意義的分析,來探究當面對生命無常時,以何種態度面對,會為自己與他人創造了那些體驗。
透過此研究除了增添理論的深刻案例,了解每個人可透過創造價值、體驗價值、態度價值,一種或多種途徑而發現個人生命的意義。同時本研究也確實看見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日常事物,或許只是舉手之勞也都會對別人造成影響,而可能成為他人生命很重要的關鍵點。而所有發現自己生命意義的人,他們都有共同點,就是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是以可以幫助別人成為更好的自己為己志。透過此研究案例,讓我們瞭解只要能看見每個人隱藏的優點,給予肯定與賞識,並適時的幫助,人人都能在過程中發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時對於創造年輕人返鄉就業、更生人的重新回歸社會和預防長者的孤獨死,讓荒廢的農地及老舊建築物重現價值,並將地方產業升級,此研究讓我們看見地方創生另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讓有關單位做參考。

Recently, narrative research, by collecting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importance in one’s life, is getting valued to be a method to explore life stories, which is told and chosen by the narrator instead of reviewing every event in his/her life. Through these experiences, we can consciously understand others' perspectives and discover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and know outside the box. In our research, we explore the meaning of life by discussing an entrepreneur of region revitalisation. In the research, we know why and how she starts it and the attitude she has when she faces daily situations and the different experiences she creates for herself and surroundings.
The researchers took Ms. Lin Yanling, the chief executive of Dong-Li-Jia-Fe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r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ividual narrative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anwhile, we interview people who are close to the project to analyze the meaning of the entrepreneur's life. Also, we discuss what experience we can create for ourselves and others by the attitude of facing unexpected incidents.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can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theory by adding one more solid proof but also find personal life meaning by the value of creativity, experience, and attitude in one or many ways. Also, it shows that being responsible for daily activities can be influential to others even if it is nothing. Nothing can be something. There is a commonality to all the people who have found the meaning of their lives. They do not take their own interests as priority. They help others to become a better version of themselves as their goal. In this case, we realize as long as we can see the advantages behind each person and give affirmation and appreciation, and properly provide guidance, everyone can discover a better self in the process. Moreover, we can see region revitalisation as a possible solution to help the rehabilitated people go back to society, prevent the elderly from living alone, and create job opportunities for younger people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restore the value of abandoned farmland and old buildings, and upgrade local industries. All the solutions can be referenced to related office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緣 起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二章 文 獻 12
第一節 生命意義 12
第二節 生命故事 19
第三節 敘說探究 22
第四節 地方創生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0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3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7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0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 42
第一節 地方創生者的生命故事 42
第二節 探究地方創生者生命意義的基本原理分析 52
第三節 發現地方創生者生命意義的途徑分析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7
第二節 理論意涵 91
第三節 實務意涵 93
第四節 建議 9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97
參考文獻 100


Achor,Shawn (2019)。共好與同贏:哈佛快樂專家教你把個人潛力變成集體能力,擴散成功與快樂得傳染力。 (歐陽端端, 譯者) 台北市: 時報文化。
Atkinson,Robert (2002)。 The life story interview。 於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nd Chair Jaber F GubriumJames A HolsteinProfessor, & James A.. HolsteinF. Gubrium, James A. HolsteinJaber (編者), 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Context and Method (頁 121-140). SAGE。
Babbie,Earl (2016)。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林秀雲, 譯者) 台北市: 新加坡商聖致學習。
Bauby,Jean-Dominique (1997)。 潛水鐘與蝴蝶。 (邱瑞鑾, 譯者) 台北市: 大塊文化。
Blanchard,Ken & Bowles,Sheldon (1998)。 共好。 (郭菀玲, 譯者) 台北市: 哈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Christensen,Clayton M. & Hall,Taddy & Dillon, Karen & Duncan,David S (2017)。 創新的用途理論。 (洪慧芳, 譯者) 台北市: 天下雜誌。
Christensen,Clayton M. & Allworth, James & Dillon, Karen (2012)。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廖月娟, 譯者) 台北市: 天下遠見。
Clandinin,D. Jean & Connelly,F. Michael (2003)。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蔡敏玲、余曉雯, 譯者) 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Damon,William (2019)。 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招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許芳菊, 譯者) 台北市: 親子天下。
Frankl,Viktor E. (2009)。 向生命說yes! 一位心理醫師在集中營的歷劫記。 (李雪媛;柯乃瑜;呂以榮, 譯者) 台北市: 啟示出版。
Frankl,Viktor E. (2012)。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趙可式;沈錦惠, 譯者) 台北市: 光啟文化事業。
Frankl,Viktor E. (2014)。 追求意義的意志。 (司群英,郭本禹, 譯者)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Frankl,Viktor E. (2017)。意義的呼喚: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可自傳。 (鄭納無, 譯者)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Frankl,Viktor E. (2018)。 活出生命的意義。 (呂娜, 譯者) 北京: 華夏出版社。
Frankl,Viktor E. (2020)。 何謂生命的意義。 (鄭琛, 譯者) 成都: 天地出版社。
Frankl,Viktor E. (2021)。 生命的探問:佛蘭克爾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李仑, 譯者) 北京: 人民電郵出版社。
Fromm,Erich (2021)。愛的藝術。 (梁永安, 譯者) 新北市: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Gazzaniga,Michael S. (2011)。 大腦、演化、人:是甚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 (鍾沛君, 譯者) 台北市: 貓頭鷹出版社。
Kin,Jeong-Hee (2018)。 理解敘說探究:以故事的雕琢與分析作為研究。 (張曉珮,卓秀足, 譯者) 新北市: 心理出版社。
Lieblich,Amia & Tuval-Mashiach,Rivka & Zilber,Tamar (2008)。 敘事研究 閱讀、分析與詮釋。 (吳芝儀, 譯者) 嘉義市: 濤石文化。
little,Brian R. (2017)。 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教你提升健康、幸福、成就的關鍵。 (蔡孟璇, 譯者) 台北市: 天下雜誌。
Merriam,Sharan B. (2011)。 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 (顏寧, 譯者) 台北市: 五南。
Millman,Dan (2006)。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韓良憶, 譯者) 台北市: 心零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Morgan,Marlo (1999)。 曠野的聲音。 (李永平, 譯者) 台北市: 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Osho (1992)。 成道之路:吠檀多。 (謙達那, 譯者) 台北市: 奧修出版社。
Pausch,Randy & Zaslow, Jeffrey (2008)。 最後的演講。 (陳信宏, 譯者) 台北市: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Ranjit,Kumar (2014)。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 譯者) 台北市: 學富文化。
Riessman,Catherine Kohler (2003)。 敘說分析。 (王勇智、鄧明宇, 譯者) 台北市: 五南。
Runyan,William Mckinley (2002)。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 (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等, 譯者) 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Swedenborg,Emanuel (2018)。 天堂與地獄。 (羅金純, 譯者) 台北市: 笛藤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Spencer-Wendel ,Susan & Witter,Bret (2013)。 告別之前: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 (廖月娟, 譯者) 台北市: 天下遠見。
Taylor,Jill Bolte (2009)。 奇蹟。 (楊玉齡, 譯者) 台北市: 天下遠見。
Vitale,Joe & Len, Ihaleakala Hew (2009)。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宋馨蓉, 譯者) 台北市: 方智出版社。
Walsch,Neale Donald (2018)。 與神對話完結篇:全面進化。 (ChenJimmy, 譯者) 台中市: 一中心有限公司。
Wilson,Edward O. (2021)。 人類存在的意義[新版]:一個生物學家對生命的思索。 (蕭寶森, 譯者) 台北市: 如果出版社。
山崎亮 (2015)。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莊雅琇, 譯者) 台北市: 臉譜.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木下齊 (2017)。 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十鐵則。 (張佩瑩, 譯者) 新北市: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麗雲 (2000)。 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於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 質的研究方法 (頁 265-298)。 高雄市: 麗文文化.
史威登堡研究會 (2010)。 通行靈界的科學家。 (王中寧, 譯者) 台北市: 方智出版社。
李永展 (2019)。 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脈絡。 經濟前瞻(185), 頁 49-52。
李長晏(2020)。地方創生政策理論與策略之建構:政策整合觀點,中國地方自治73(2): 18-35。
周宏 (2002)。 賞識你的孩子。 台北縣: 上游出版社。
和平使者及其友人 (2004)。 步向內心安寧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 (俞靜靜, 譯者) 台北市: 琉璃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松山淳 (2020)。 就算人生事與願違,也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意義治療心理學之父佛蘭克,逆境重生的勇氣。 (林慧雯, 譯者) 台北市: 尖端出版。
畢恆達 (2010)。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新北市: 小畢空間。
許哲口述,宋芳綺執筆 (民93)。 106歲,有愛不老。 台北縣: 立緒文化。
陳明哲 (2022a)。 動態競爭:後波特時代的競爭優勢。 台北市: 原照出版。
陳明哲 (2022b)。 承傳行踐:全方位管理學者的淬鍊。 台北市: 元照出版。
傅佩榮 (2016)。 人生,一個哲學習題:認識自我、開發潛能、修養靈性的追求。 台北市: 遠見先下文化。
凱芮.伊根 (2018)。 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臨終關懷師的22個心靈故事。 台北市: 如果出版。
黃皓展 (民108)。 社會企業經營模式應用於農村再生社區之研究-以苗栗縣苑裡鎮東里家風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蔡文輝 (2020)。 社會學理論。 台北市: 三民書局。
穆辴 (民110)。 從社區發展到地方創生: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台中市。
顏志龍 (2021)。 傻瓜也會寫論文 (量化質化增訂版)社會科學學位論文寫作指南。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藻谷浩介、NHK廣島採訪小組 (2016)。 里山資本主義 不做資本主義的奴隸,做里山的主人。 (林宜佳, 譯者) 台北市: 天下雜誌。
蘇菲亞.布朗、琳賽.哈里遜 (2002)。 靈魂之旅。 (張法蘭西斯, 譯者) 台北: 人本自然文化。

官方資料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 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2070年)高齡化時程。上網日期:2021.11.15
檢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695E69E28C6AC7F3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 地方創生資訊交流平台>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行政院108年1月3核定本)。上網日期:2021.11.18。檢自
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xMTUwMC9lMDQyMmI3OC1mNTA4LTQyZTItYmNkMi0wYjhhZDgwZTJhZTYucGRm&n=MTA4MDEwM%2bmZouaguOWumi3lnLDmlrnlibXnlJ%2flnIvlrrbmiLDnlaXoqIjnlaso5qC45a6a5pysKSjpmYTpjITmqJnoqLvlt7LlsYbmnJ8pLnBkZg%3d%3d&icon=..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 地方創生資訊交流平台>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和核定本(行政院109年10月5號核定本)(110-114年)。上網日期:2021.11.23。
檢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xMTUwMC84NjIxMmE4NS04YjZiLTQ1MzEtOThjMi1kN2FhMmY1YTA4NTcucGRm&n=5Yqg6YCf5o6o5YuV5Zyw5pa55Ym155Sf6KiI55Wr6Zmi5qC45a6a5pysLnBkZg%3d%3d&icon=..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設計發展地方創生。上網日期:2021.11.28。檢自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4A000EF83D724A25
網路資料
《最後的演講》蘭迪.鮑許(Rany Pausch)全力實現你的童年夢想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2570
克里斯汀生TED演說「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TPJld4RNo
國立中興大學2021【企業家講座】疫情下的重啟與永續東里家風林彥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i6MwyCJQ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