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23: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孟澤
研究生(外文):LI,MENG-TSE
論文名稱:《聲與身》-宜蘭舊城生活中的傳統與現代-聲景與攝影專業實務報告
指導教授:厲以壯厲以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YI-CHUANG
口試委員:蔡明志陳進傳厲以壯
口試委員(外文):TSAI,MING-CHIHCHEN,CHIN-CHUANLEE,YI-CHUANG
口試日期:2022-06-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人文學類
論文種類: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聲音地景聲景宜蘭舊城傳統與現代攝影
數位影音連結:鄂王社區及周邊區域
《聲與身》- 南北館市場及周邊
北館市場及周邊
《聲與身》- 鄂王社區及周邊區域
碧霞宮釋奠祭典
《聲與身》- 廣文堂印舖
廣文堂印舖
《聲與身》- 碧霞宮釋奠祭典
蔡榮興雕刻社
《聲與身》- 蔡榮興雕刻社
《聲與身》- 林午銅鑼
林午銅鑼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宜蘭舊城是由舊城舊城東、西、南、北路圍成的歷史城區,是清代噶瑪蘭廳城的範圍,而這四條外圍道路,便是當年城牆的位置,在此區域留有著豐富的歷史空間與在地人文生活,存在著豐富的傳統工藝人才,清代城內建造昭應宮、城隍廟等重要廟宇,各式傳統工匠聚集,繁榮一時,大木、小木、木雕、彩繪、花磚、紙藝等匠師雲集,而隨著現代化與社會變遷,許多匠師逐漸式微或轉型,這一時的繁榮將隨著時代轉變,甚至面對疫情時代對於生活所帶來的改變而消失,希望藉由影音紀錄宜蘭舊城中的傳統與現代,喚起人們與此景的共同記憶,也將工匠傳統在現代城市的影像與聲音予以紀錄,以聲景的方式保存下這個年代的常民文化生活。
「聲音地景(soundscape)」概念在1970 年代由加拿大學者Murray Schafer提出,他將聲音地景分為:自然的、人造的以及時間記憶的,當時的計劃「世界音景計畫」(World Soundscape Project, WSP),其目的是為了描繪環境中聲音的情況,發現有負面的聲音外,也有正向的聲音,例如文化的聲音、自然的聲音等,將聲音以地景概念做延伸。
本實務報告以紀錄聲音方式呈現聲景(soundscape)概念,並以攝影紀錄影像。二者搭配製作成多媒體影音檔案,達到聽覺引領視覺的效果,並將影音與影像公開於網路,紀錄的地理範圍是宜蘭舊城區域,盼能展現宜蘭舊城居民現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摘要 i
誌謝詞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專業實務成果理念與個案描述 1
第一節 企劃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目的 2
第三節 成果與個案概述 3
第二章 學理基礎 8
第一節 「聲景」發展 8
第二節 相關案例簡介 11
(一)、聲音地景應用 11
(二)、聲音與攝影 13
第三節 本實務報告紀錄地點之歷史背景-宜蘭舊城的發展 14
第三章 方法技巧詮釋及分析 18
第一節 方法 18
(一)、紀錄方法 18
(二)、紀錄器材與規格 18
第二節 紀錄過程 18
(一)、林午銅鑼 18
(二)、蔡榮興雕刻社 26
(三)、廣文堂印舖 32
(四)、碧霞宮釋奠典禮 39
(五)、鄂王社區及周邊區域 46
(六)、南北館市場及周邊 53
第四章 成果貢獻及其他衍生性成就 60
第一節成果貢獻 60
第二節反思與未來 61
參考文獻 63
附錄 68

圖目錄
圖 1,世界聲景地圖(資料來源:https://aporee.org/maps/) 10
圖 2,臺灣聲景協會-臺灣聲景地圖(資料來源:https://www.soundscape.org.tw/) 11
圖 3,織音生景:當代藝術x在地聲景作品。(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930/572375.htm ) 12
圖 4,吳燦政「你在哪裡?還在路上」展覽圖。(資料來源:http://linlingallery.com/exhibition-d.php?id=278 ) 12
圖 5,圖 57,吳燦政—夜鶯展覽圖。(資料來源:http://www.osa.nccu.edu.tw/gallery2/main.php?g2_itemId=128147) 12
圖 6,Mario Cipriano作品截圖。(資料來源:https://vimeo.com/mmeerriioo ) 13

表目錄
表 1,世界聲景地圖中宜蘭市舊城區域聲音紀錄表(研究者整理,資料來源:https://aporee.org/maps/) 10
大未來林舍畫廊(2018),〈吳燦政 │ 你在哪裡?還在路上〉,網路資源,http://linlingallery.com/exhibition-d.php?id=278 ,2021年6月12日。
大愛電視(2016),〈【殷瑗小聚】20160612 - 人與土地 - 攝影家 - 阮義忠〉,大愛電視台,網路資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A-6XS9VwFk ,2021年6月14日。
文化部臺灣社區通(2019),〈藝術進入社區,看鄂王社區翻轉蘭陽舊城!〉,網路資料,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6%BC%AB%E6%AD%A5%E5%AE%9C%E8%98%AD%E8%88%8A%E5%9F%8E%EF%BC%8C%E9%84%82%E7%8E%8B%E7%A4%BE%E5%8D%80 ,2022年3月23日
王俊秀(2001),〈音景都市表情:雙城記的環境社會學想像〉,《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十期,頁89-98。
吳柏勳(2008),〈忙生產、做生意、過生活-宜蘭舊城工匠的行業處境〉,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靖雯(2016),〈阮義忠攝影展,回首臺灣歴史影像卅載〉,國家地理網路文章,網路資源,https://www.natgeomedia.com/travel/article/content-4578.html ,2021年6月14日。
李明璁 (2009),〈【台北聲音日記24時│午夜零時‧序言】聽/不見的城市──重繪台北聲音地景〉,PChome新聞,網路資源https://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cl/unitas/1064/124378560085929015006.htm,2021年6月11日。
李珊瑋(2020),〈印模師.玩創意守護木雕傳承──蔡榮興〉,《臺灣光華雜誌》(2020 ,1月),網路資源,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31c83769-d893-4c73-a302-0007c8c9b578&CatId=8 ,2022年3月8日。
李肇基編(2005),《宜蘭縣文武二聖祭祀專輯》。宜蘭市:宜蘭碧霞宮編印。
宜蘭博物館家族,〈碧霞宮武穆文史館〉,網路資源http://families.lym.gov.tw/ch/search/TSILanMuseum-000281/ ,2022年3月22日。
宜蘭縣政府(2015),〈擬定宜蘭市武營街兩側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宜蘭縣政府,網路資源,http://up.e-land.gov.tw/DBQ-News/160111132022_book.pdf ,2021年6月14日。
宜蘭縣政府(2021),〈「來宜蘭迺菜市場」- 傳承農村與菜市場的文化力量〉,宜蘭縣政府縣政新聞,網路資源,https://www.e-land.gov.tw/News_Content.aspx?n=770C4B84956BD13B&s=C810B0FD797EE699 ,2022年3月21日。
林午銅鑼網站,網路資源,http://www.ctnet.com.tw/copper/page4.htm ,2022年2月23日。
邱秀蘭(2004)。博物館視野「蛻變的宜蘭城」—以歷史空間為例。蘭陽博物館季刊,(14),網路資源,https://www.lym.gov.tw/ch/collection/epaper/epaper-detail/50d62d94-e5ac-11e9-a21f-2760f1289ae7/ ,2021年6月14日。
國家文化記憶庫A,〈楊士芳紀念林園〉,網路資源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03173&IndexCode=Culture_Place&Keyword=%E9%84%82%E7%8E%8B%E7%A4%BE%E5%8D%80&SearchMode=Precise&p=3 ,2022年3月22日。
國家文化記憶庫B,〈宜蘭市北館市場〉,網路資源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57517&IndexCode=Culture_Place,2022年3月21日。
國家文化記憶庫C,〈宜蘭市南館市場〉,網路資源,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62435&IndexCode=Culture_Place ,2022年3月21日。
國家文化記憶庫D,〈宜蘭市南館市場手扶梯〉,網路資源,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62438&IndexCode=Culture_Place ,2022年3月21日。
國家文化資產網,〈碧霞宮〉,網路資源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71119000001 2022年3月22日。
許肄亞、郭乃文(2017),〈以社區聲景地圖探討社區認同感:以桃米社區為例〉,《地理研究》,第六十七期。
陳世強,〈「蘭城百工」─宜蘭市舊城區匠師傳藝脈絡〉,蘭城百工網站,網路資源。https://ilancraft.wordpress.com/1-2/1-2/ ,2021年6月14日。
陳宜伶、黃有卿、曾昶尊(2020),〈響徹三代的銅鑼聲─林午鐵工廠〉,蘭博電子報(120),網路資源,https://www.lym.gov.tw/ch/collection/epaper/epaper-detail/5f4d5833-dd14-11ea-94d3-2760f1289ae7/# ,2021年11月10日。
陳栢青(2015),〈最遙遠的距離〉。文化部,臺灣文化工具箱。網路資源,https://toolkit.culture.tw/extendinfo_151_117.html?themeId=23 ,2021年6月12日。
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簡介〉,網路資源,http://www.ewang4488.org.tw/m90 ,2022年3月22日。
廖雅欣(2020),〈宜蘭舊城文化創意聚落發展─以宜蘭市碧霞街周邊為例〉,國立宜蘭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臺灣大學與城鄉研究基金會宜蘭工作室(2011),《宜蘭舊城匠師博物館網路暨文化創生計劃結案成果報告書》,網路資源,https://issuu.com/community-culture-2006/docs/ebbok2/160,2021年6月11日。
臺灣聲景協會(2016),〈「織音生景」Sound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網路資源,https://taiwansoundmark.wordpress.com/portfolio/%e3%80%8c%e7%b9%94%e9%9f%b3%e7%94%9f%e6%99%af%e3%80%8d-soundscape-and-cultural-landscape/ ,2021年6月12日。
劉惠芳(2002),〈日治時期宜蘭城之空間改造〉,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蔡宛穎(2011),〈聆聽的真實與想像:高雄市愛河之城市音景意象初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蔡偉仁(2010),〈探討大型購物中心進駐對於傳統市集之影響研究-以宜蘭市新月廣場及南北館市場為例〉,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仲浩(2003)。光復前宜蘭舊城區的市街發展與變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蕭伊伶、吳雅婷(2017),〈聲響的政治:從殖民現代性看日治時期聲音地景〉,《南藝學報》14:01-25。
謝政蒼(2020),〈打磨出歲月美感的蘭陽老菜市〉,農傳媒,網路資源,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5458 ,2022年3月21日。
羅蕎茵(2012),〈港都奏鳴曲:高雄港觀光碼頭之音景調查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蘇宏明(2019),〈最有人情味的宜蘭百年老店 「廣文堂印舖」手工技藝傳三代〉,Hi宜蘭NEWS,網路資源,https://www.hiilan.com.tw/2019/10/6486/ ,2022年3月15日。
蘭城百工網站A(2015),〈「蔡榮興木雕社」匠師博物館空間改善過程〉,蘭城百工,網路資源,https://ilancraft.wordpress.com/2015/12/14/%E3%80%8C%E8%94%A1%E6%A6%AE%E8%88%88%E6%9C%A8%E9%9B%95%E7%A4%BE%E3%80%8D%E5%8A%A0%E5%85%A5%E3%80%8C%E5%8C%A0%E5%B8%AB%E5%8D%9A%E7%89%A9%E9%A4%A8%E3%80%8D%E8%A1%8C%E5%88%97%EF%BC%8C%E6%88%90%E7%82%BA/ ,2022年3月8日。
蘭城百工網站B(2015),〈「廣文堂印舖」匠師博物館空間改善過程〉,蘭城百工,網路資源,https://ilancraft.wordpress.com/2015/12/14/%E3%80%8C%E5%BB%A3%E6%96%87%E5%A0%82%E5%8D%B0%E9%8B%AA%E3%80%8D-%E8%A6%8B%E8%AD%89%E5%AE%9C%E8%98%AD%E5%8D%B0%E9%91%91%E5%8F%B2/ ,2022年3月15日。
Aldred John (2018),“THESE “AUDIOPHOTOGRAPHS” COMBINE A SOUND RECORDER WITH FILM PHOTOGRAPHS“. diyphotography, https://www.diyphotography.net/these-audiophotographs-combines-a-sound-recorder-with-film-photographs/ ,Accessed June 12
ArtTaiwan(2018), 〈Artist Map|聽的風景-吳燦政的聲音地圖〉網路資源,https://www.arttaiwan.com/artistmap05/ ,2021年6月12日。
Cipriano Mario,2018,vimeo personal audio and video platform, https://vimeo.com/mmeerriioo ,Accessed June 12
Schafer, R. Murray(2021)《聽見聲音的地景 A Sound Education: 100 Exercises in Listening and Sound-Making》,趙盛慈譯,台北:大塊文化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