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3: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戴嘉慧
研究生(外文):DAI,JIA-HUEI
論文名稱:探討遠紅外線眼罩對長照機構工作人員睡眠品質及自律神經之影響
指導教授:葉明勳葉明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EH, MING-HSUN
口試委員:葉明勳汪雅婷張力亞
口試委員(外文):YEH, MING-HSUNWANG, YA-TINGCHANG,LI-YA
口試日期:2022-07-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0
中文關鍵詞:遠紅外線長照機構長照人員睡眠品質
外文關鍵詞:far infrated raysLong-term care mechanismLong-term care personnelsleep qua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睡眠品質的現況及運用遠紅外線眼罩介入能否改善工作人員的睡眠品質。以東部某長期照機構為例,招募 30 名自願性受詴者配戴遠紅外線眼罩 30 分鐘運用生物能穴檢儀及 HRV 心率變異性檢測儀來測量生物能及人體自律神經變化,使用生物能穴檢儀檢測淋巴、肺、大腸、神經、循環、過敏、新陳代謝、內分泌、心臟、小腸的生物能變化為統計變數,研究顯示淋巴穴位、肺穴位、大腸穴位、神經穴位、循環穴位、過敏穴位、新陳代謝穴位、內分泌穴位、心臟穴位、小腸穴位皆有達顯著改變(P<0.001) ,生物能的變化可視為人的精氣神的指標,經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都顯示對受詴者的生物能皆提高並達顯著性;另使用 HRV 心率變異性檢測儀來測量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對人體自律神經影響的效果,以心率變異五大指標:自律神經整體活性、副交感神經活性、整體神經功能、交感神經的活性、心跳速率為統計變數。研究顯示自律神經整體活性及心率變異有顯著差異(P<0.01);前者指標表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互作用下的強弱,數值愈高代表人體對外在環境及所處壓力的適應能力愈強,後者指標為人體舒壓力的代表指標,與人體的疲勞程度相關。而研究介入後填寫睡眠品質問卷及透過參與觀察法深入觀察受詴者精神及睡眠狀態皆有明顯改善,以上結果顯示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對受詴者的生物能及睡眠品質均有明顯改善效果。
This study mainly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leep quality of staff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and whether the use of far-infrared eye mask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staff. Taking a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 in the east as an example, 30 voluntary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to wear far-infrared eye masks for 30 minutes, and use a bioenergy acupoint detector and 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etector to measure bioenergy and human autonomic nerve changes. The acupoint tester detects the bioenergy changes of lymph, lung, large intestine, nerve, circulation, allergy, metabolism,endocrine,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as statistical variabl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ymph points, lung points, large intestine points, nerve points, circulation points, allergy points , metabolic acupoints, endocrine acupoints, heart acupoints, and small intestine acupoints all had significant changes (P<0.001),The change of bioenergy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human spirit. After wearing the far-infrared eye mask, it showed that the bioenergy of the subjects was improved and reached significant; 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etector was also used to measure the wear distance. The effect of infrared eye mask on the human autonomic nerve is based on the five major indicator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the overall activity of the autonomic nerve, the activity of the parasympathetic nerve, the overall nerve function, the activity of the sympathetic nerve, and the heart rate as statistical variables.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activity of autonomic nerves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P<0.01); the former index indicated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ympathetic nerves and parasympathetic nerves. The latter index is a representative index of the human body's After the relaxation pressur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fatigue degree of the human body. A intervention of the study, filling out the sleep quality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observation of the subjects' spirit and sleep status through the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metho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wearing the far-infrared eye mask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ubjects' bioenergy and sleep quality.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長照機構人員之工作模式與現況 6
第二節 睡眠障礙造成生、心理之影響 8
第三節 亞健康與睡眠品質的相關性 11
第四節 遠紅外線運用及測量原理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2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0
第二節 研究裝置 2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4
第一節 研究結果 34
第二節 綜合討論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8
第一節 結論 48
第二節 建議 49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 4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0

參考文獻 51
附錄1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55
附錄2睡眠品質自我評量表 56
附錄3人體生物能表 58
附錄4.HRV心率變異性數值檢測表 59
附錄 5探討遠紅外線眼罩對眼睛舒適度及睡眠品質影響問卷 60

圖目錄
圖2-4-1生物能電檢儀偏墜值 14
圖2-4-2生物能電解儀峰值電流 15
圖3-1-1研究流程 20
圖3-1-2受試者測量流程 22
圖3-2-1研究場地 25
圖3-2-2紅外線眼罩圖 26
圖3-2-3配戴遠紅外線眼罩方式 26
圖3-2-4 EDSD皮膚穴道電檢儀 27
圖3-2-5皮膚穴道電檢儀測檢方式 28
圖3-2-6心律變異監測儀 30
圖3-2-7 HRV心律變異監測儀測試方式 31
圖4-1-1眼睛疲勞程度 38
圖4-1-2眼睛酸澀程度 39
圖4-1-3眼睛明亮程度 40
圖4-1-4睡眠品質改善程度 41
圖4-1-5睡眠品質提升程度 42
圖4-1-6改善呼吸不順暢程度 43

表目錄
表3-2-1生物能檢測表 29
表3-2-2 HRV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心率變異性數值檢測表 32
表3-2-3 睡眠品質自我評量表 33
表4-1-1基本資料 n=30 34
表4-1-2睡眠品質自我評量表結果 35
表4-1-3睡眠品質自我評量表結果 35
表4-1-4人體生物能成對樣本檢定(N=30) 36
表4-1-5.心律變異成對樣本檢定(N=30) 37
表4-1-6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眼睛疲勞程度統計 38
表4-1-7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眼睛酸澀程度 39
表4-1-8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眼睛明亮程度 40
表4-1-9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睡眠品質改善狀況 41
表4-1-10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睡眠品質提升狀況 42
表4-1-11配戴遠紅外線眼罩後改善呼吸不順暢狀況 43


衛生福利部(2016年12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106~115 年)(核定本)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22年2月5日).108年度的「長照產業人力結構與職場環境問題分析及因應對策研究」。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20年6日).照顧服務員作業工作負荷探討。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輪班工作者慢性失眠盛行率及睡眠問題大調查。
于建華、王榮沛、鄭智文、鄭世裕(2017)。遠紅外線電熱布睡眠輔具開發之試用評估分析。福祉 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5(3),257-264。
吳香宜、吳瑞士(2008)。運動訓練對心率變異度的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239-252。
李雨璇(2019)。探討不同刮痧板材質對刮痧效果之差異性-以「塑膠材質刮痧板」及「礦石材質刮痧板」為例。(未出刊論文)。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論文。
邱曉彥、邱艷芬(2010)。睡眠品質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57 (4),106-111。
林育秀、梁亞文、張曉鳳(2017)。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之工作壓力源與職業疲勞探討。醫學與健康期刊,6(2),17-29。
林書慨(2015) 。視覺疲勞與眼睛調節系統之相關研究。(未出刊論文)。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林佳欣(2019)。以生理效標為基礎對於不同舒緩視覺疲勞措施之成效評估。(未出刊論文)。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林承德(2005)。用以探討遠紅外線對生物體表層與深層血流影響之實驗系統設計。(未出刊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施嫈瑜、李明濱、李世代、郭聖達(2004)。壓力與健康:生理病理反應。北市醫學雜誌,1(1),17-24。
胡蓮珍、曹慈翠、宋玟錡、詹晴卉、王奕凌(2011)。醫療機構從業人員之睡眠品質及其影響因素探討。榮總護理,28(1),55-63。
崔玖(2001)。介紹生物能信息醫學。J Chin Med,12(4),243-249。
陳璽任、李貴琪張偉、黃瓊儀(2008)。穿著遠紅外線織物對動態與靜態生理變化之影響。華岡紡織期刊,15(3),248-257。
陳妤瑄、張世沛(2012)。探討睡眠時間與身體質量指數之相關性。運動與遊憩研究,7(1),68-78。
陳瑞祥、楊佳穎(2015)。健康新思維新科技。白象文化。160-165。
許益評(2018)。以生理量測評估眼部按摩器消除視覺疲勞效果之研究。(未出刊論文)。嘉南藥理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碩士論文。
陳國鎮(1999)。穴道電檢法與健康。長庚護理,10(3),62-68。
梁珊珊、蔣紅利、魏萌(2014)。遠紅外線生物學效應及其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維護中的臨床應用。中國血液淨化,(7),540-542。
曾雅梅、沈淑女、高森永、高啟雯、許佳慧、陳中(2018)。照顧服務員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滿意度與重要度之初探。醫院雙月刊,51(2),16-29。
楊麗珠、趙淑員(2000)。台灣各級醫療機構病患服務員人口特徵與工作背景探討。護理雜誌,47(4),22-30。
馮晴、楊潔(2020)。睡眠障礙型亞健康人群的景觀偏好研究中國風景圓林學會2020年會議文集(上册)。
楊家宏(2019)。生物能潤膚保養油微粒技術研究。(未出刊論文)。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論文。
楊佳珍(2019)。生物能保健牙膏微粒技術研究。(未出刊論文)。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論文。
趙瑞芹、馮敬(2020)。國內外對健康問題的研究發展及對比分析。國內外醫學情報,(3),14-17。
蔡尚穎、葉英堃(1996)。慢性疲勞症候羣-四例報告。中華精神醫學,10(3),274-283。
蔡淑鳳、陳文意、林育秀、梁亞文(2013)。台灣地區長期照護機構女性照顧服務員工作壓力源與工作適應、離職意願之研究。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2(5),476-490。
蔡甄、鍾玉珠、陳方佩、葉美玲(2020)。芳香療法改善婦女更年期症狀心率變異及睡眠品質之成效。護理雜誌,67(1),44–54。
樊修珊、許承先、余錦美(2013)。輪班護理人員之睡眠品質及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北市醫學雜誌,10 (2),144-156。
鄭乃云、林威成、陳洳瑾、陳俊豪(2020)。智慧型生理疲勞偵測模組建置研究。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28(3),46-55。
劉定明、張永賢、林昭庚、邱創乾、紀美智、李燊銘(2002)。以心率變異性分析探討針刺非穴位與自律神經的關係。中醫藥雜誌,13(1),1-9。
謝鸚爗、林招膨、劉威忠、林群智(2007)。遠紅外線在醫學上之應用及其作用機制。台灣應用輻射 與同位素雜誌,3(3),333-340。
龐靜藝、李英華、陶陶萱。(2010 年)。亞健康與慢性疲勞綜合徵定義研究進展。中國健康教育,26(2),129-132。

Bolge, S. C., Doan, J. F., Kannan, H., & Baran, R.W. (2009). Association of insomnia with quality of life, work produc tivity, and activity impairment.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18(4), 415-422.

Iliescu, E. A., Coo, H., McMurry, M. H., Meers, C. L., Quinn, M. M., Singer, M. A.,et al.(2003). Quality of sleep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Nephrol 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18(1), 126-132.

Lee, A. J., & Lin, W. H. (2007).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qual 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female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47(4), 462-467.

Nebes, R. D., Buysse, D. J., Halligan, E. M., Houck, P. R., & Monk, T. H.(2009). Self-reported sleep quality predicts poor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Jour 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 Social Sciences, 64(2), 180-187.

Spiegel, K., Leproult, R., & Van Cauter, E. (1999). Impact of sleep debt on metabolicand endocrine function. The Lan cet,354(9188), 1435-1439.

Tsuei, J. J. (1996).The science of acupuncture-theory and practice.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15(3),52-5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