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3: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麟翔
研究生(外文):HUANG, LIN-HSIANG
論文名稱:食品安全之民事侵權責任—以消費者於訴訟上之求償困境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Civil Tort Liability for Food Security Incidents: Focusing on Consumers’ Claim Dilemma in Litigation
指導教授:林玠鋒林玠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EH-FENG
口試委員:許政賢張文郁
口試委員(外文):HSU, CHENG-HSIENCHANG, WUN-YU
口試日期:2022-07-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食品安全消保團體訴訟非財產上損害因果關係示範確認訴訟消費者損害回復特別程序法
外文關鍵詞:Food securityConsumer protection class actionNon-pecuniary damagesCausal relationTwo stage proceeding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國近年食安事件頻傳,使消費者對食安問題之意識逐漸提升。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避免其因自行起訴之煩而放棄追訴,我國訂有團體訴訟制度,消費者亦多選擇授權消費者保護團體,由其向業者請求損害賠償。惟本文觀察,訴訟過程中,難免遇到困境,如消費者雖食用問題食品,卻未罹病,應如何主張其受有損害?若消費者身體有恙,應如何證明其疾病與食用問題食品間有因果關係?又消保團體起訴後,常有纏訟數年,使消費者無法獲得賠償,應如何改進消保團體訴訟制度?
基此,本文以食安消費者團體訴訟制度出發,以解決上開困境為中心,先就實務案例為觀察,究竟實務上發生困境之原因為何、是否有實務見解試圖解決困境。再介紹日本公害事件因果關係判斷標準,作為我國實務處理因果關係困境之參考。最後,針對我國團體訴訟法制不足之處,介紹德國及日本團體訴訟制度規定,以尋找我國現行制度下有無改進作法,並作為未來相關法規修正時之參考。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dilemma consumers facing in litig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When consumers ate adulterated food, but didn’t suffer from disease, could they advocate civil compensation from producers? If they did, how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disease and adulterated food? Class action suits often take years, causing infringement of consumers’ procedural interest, how to improve consumer protection class action?
First, this article observed the practical case, to find the reason for the dilemma, seeing whether there were any judicial practices trying to solve it. Then,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judgement criteria for causal relation of public nuisance incidents in Japan, as a reference for dealing with that of food security incidents. Finally, to find if there is any improvement under current law, and as a reference when the regulations amend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lass action regulations in Germany and Japa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食安損害賠償訴訟之現行制度及困境 5
第一節 前言 5
第二節 現行制度 5
第一項 損害賠償訴訟之請求權基礎 5
第二項 團體訴訟制度——消保法第50條 11
第三節 困境之一——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成立 13
第一項 損害之認定 13
第二項 因果關係之認定 14
第四節 困境之二——訴訟程序曠日費時 17
第三章 我國實務案例分析 20
第一節 胖達人香精麵包案 20
第一項 本案事實 20
第二項 當事人主張 21
第一款 原告主張 21
第二款 被告主張 22
第三項 判決理由 22
第一款 第一審判決(臺北地方法院103年度消字第5號民事判決) 22
第一目 事實認定 22
第二目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責任 23
第三目 懲罰性賠償金 25
第四目 契約責任 25
第二款 第二審判決(高等法院109年度消上字第10號判決) 26
第一目 事實認定 26
第二目 契約責任損害賠償 26
第三目 懲罰性賠償金 27
第四目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28
第四項 判決評析 28
第一款 損害賠償責任成立 28
第二款 損害賠償責任範圍 31
第二節 正義油品飼料油案 33
第一項 本案事實 33
第二項 當事人主張 33
第一款 原告主張 33
第二款 被告主張 35
第三項 判決理由 36
第一款 第一審判決(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消字第10號民事判決) 36
第一目 事實認定 36
第二目 財產上損害賠償 37
第三目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39
第四目 懲罰性賠償金 41
第五目 其他被告責任 42
第二款 第二審判決(高等法院106年度消上字第13號民事判決) 42
第一目 事實認定 42
第二目 損害賠償責任成立 43
第三目 損害賠償責任範圍 44
第四目 其他被告責任 45
第三款 第三審判決(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728號民事判決) 45
第四項 判決評析 46
第一款 損害賠償責任成立 46
第二款 損害賠償責任範圍 47
第一目 財產上損害賠償 47
第二目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47
第三節 顧可飛塑化劑膠囊案 48
第一項 本案事實 48
第二項 當事人主張 49
第一款 原告主張 49
第二款 被告主張 49
第三項 判決理由(士林地方法院108年度消字第4號民事判決) 52
第一款 事實認定 52
第二款 財產上損害賠償責任 53
第一目 損害賠償責任成立 53
第二目 損害賠償責任範圍 54
第三款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54
第一目 損害賠償責任成立 54
第二目 損害賠償責任額度 56
第四項 判決評析 56
第一款 損害賠償責任成立 57
第一目 不具安全性 57
第二目 權利侵害 58
第三目 本文見解 58
第二款 損害賠償責任範圍 59
第一目 財產上損害賠償 59
第二目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60
第三目 本文見解 61
第四節 小結 62
第四章 困境之解決及改善 66
第一節 因果關係之認定 66
第一項 緣起 66
第二項 日本公害因果關係之理論 67
第一款 蓋然性說 67
第一目 內涵 67
第二目 學說之不同面向 69
第一 事實推定說 69
第二 優勢證據說 70
第三目 實務見解 70
第四目 學說檢討 72
第二款 間接反證說 73
第一目 新潟水俁病事件 74
第二目 學說批評 76
第三目 學說見解 76
第三款 疫學因果關係 78
第一目 疫學四條件 79
第二目 特性 80
第三目 一般因果與個別因果 80
第四目 實務案例 83
第一 富山痛痛病案 83
第二 SMON案 84
第三項 於我國食安事件之適用可能 85
第四項 小結 87
第二節 訴訟程序之加速 88
第一項 前言 88
第二項 德國示範訴訟 90
第一款 投資人示範訴訟法 90
第一目 立法背景 90
第二目 程序進行 91
第一 第一階段 91
第二 第二階段 93
第二款 消費者團體示範確認訴訟 93
第一目 立法背景 93
第二目 程序進行 94
第一 第一階段 95
第二 第二階段 98
第三款 歐盟保護消費者集體利益之代表訴訟指令及影響 98
第三項 日本消費者損害回復特別程序法 100
第一款 前言 100
第二款 程序進行 101
第一目 共通義務確認訴訟 101
第二目 對象債權確定程序 103
第三款 檢討 105
第一目 檢討會之舉行 105
第二目 施行狀況 106
第三目 現狀之原因及課題 106
第四目 建議 108
第四款 修法 113
第四項 小結及建議 116
第一款 不同制度之比較 116
第二款 我國消費者團體訴訟分階審理之可能 120
第三款 修法建議 121
第一目 共通爭點的中間確認之訴 121
第二目 起訴後之併案請求及授權 123
第三目 消費者授權之效率化 125
第四目 總額聲明與總額裁判 126
第五章 結論 129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33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台北:三民,2015年6月增訂新版。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外國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輯》,台北:行政院,2015年11月初版。

(二)期刊論文
王麗真,<中間判決於專利民事訴訟中之應用>,《雙週專利電子報》,151期,台北:台一國際智慧財產事務所,1-2頁,2016年10月。
吳志正,<以疫學手法作為民事因果關係認定之檢討>,《東吳法律學報》,20卷1期,台北:東吳大學法學院,205-236頁,2008年7月。
沈冠伶,<多數紛爭當事人之權利救濟程序:從選定當事人制度到團體訴訟>,《台灣法學雜誌》,51期,台北: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69-184頁,2003年10月。
沈冠伶,<消費者團體訴訟之再建構:以擴散型損害及集團權利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4卷特刊,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1237-1326頁,2015年11月。
沈冠伶,<勞動團體訴訟之發展及制度變革:兼論消費者團體訴訟制度之修正>,《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9卷4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1979-2027頁,2020年12月。
邱子庭、邱錦添,<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之分析>,《軍法專刊》,62卷2期,台北:軍法專刊,125-143頁,2016年4月。
林志六,<醫療事故之因果關係:以高等法院八十五年度上字第三一六號民事判決為例>,《醫事法學》,7卷4期,台北: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學會,43-61頁,2000年3月。
林望民等,<間接反證: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七十九次研討紀錄>,《法學叢刊》,47卷3期,台北:法學叢刊,189-212頁,2002年7月。
林誠二,<論食安法中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簡評高院臺南分院 105 上字第 215 號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374期,台北: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15-123頁,2019年8月。
邱聰智,<論公害之因果關係>,《憲政時代》,1卷2期,台北:中華民國憲法學會,60-68頁,1975年10月。
陳忠五,<重新思考身體健康權:RCA毒物污染事件引發的疑慮>,《月旦法學雜誌》,306期,台北:元照,6-28頁,2020年11月。
章武生、張大海,<論德國《投資者典型訴訟法》>,《環球法律評論》,2008年3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120-128頁,2008年6月。
陳政亮,<流行病學的政治:RCA流行病學研究的後設分析>,《科技、醫療與社會》,12期,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113-157頁,2011年4月。
許政賢,<食安消保團體訴訟中慰撫金之量定/彰化地院103年度重訴字第64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300期,台北: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57-159頁,2016年7月。
許政賢,<消費者保護團體訴訟實務運作之省思:以食品安全消費訴訟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66期,台北:元照,132-155頁,2017年6月。
連哲輝,<食品安全事件之消費者民事求償>,《月旦醫事法報告》,6期,台北:元照,46-62頁,2017年4月。
張陳果,<論德國示範確認之訴改革對我國環境公益訴訟的啟示與借鑒>,《法律適用》,2019年3期,北京:國家法官學院,2019年2月。
陳啟垂,<中間確認之訴>,《月旦法學教室》,54期,台北:元照,14-15頁,2007年4月。
郭德進、郭俊佑,<淺論消費者保護與團體訴訟之運用>,《全國律師》,25卷11期,台北: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53-61頁,2021年11月。
黃松茂,<遷葬之人格利益?:評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度上國易字第2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17期,台北:元照,27-43頁,2022年3月。
黃國昌,<訴訟主體論:第四講—選定當事人>,《月旦法學教室》,70期,台北:元照,37-47頁,2008年8月。
黃淳鈺著、李佶明監修,<安全衛生事件對於民事責任相當因果關係之影響>,《2014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空大,187-197頁,2014年11月初版。
黃維幸,<因果理論與實務的困境與突破>,《月旦法學雜誌》,181期,台北:元照,81-112頁,2010年6月。
詹森林,<消保法有關商品責任之規定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三):消費者保護法專論》,台北:元照,166-228頁,2003年8月1版。
管靜怡,<遷葬意思決定自由權之侵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度上國易字第2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17期,台北:元照,44-53頁,2022年3月。
劉姿汝,<商品製造人責任之因果關係認定>,《月旦法學教室》,189期,台北:元照,13-16頁,2018年7月。
駱永家,<訴訟判決與既判力>,《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5卷1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309-319頁,1975年10月。
蘇秀玲,<世界主要證券市場集體訴訟制度發展研析(下)>,《證交資料》,615期,台北:臺灣證券交易所,41-51頁,2013年7月。
顧立雄、孫迺翊,<從鶯歌鎮陶瓷廠空氣污染糾紛談我國公害民事救濟關於因果關係與違法性之認定 >,《月旦法學雜誌》,8期,台北:元照,95-101頁,1995年12月。

(三)學位論文
石勳平,《公害訴訟中因果關係要件事實舉證責任之分配與減輕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6月。
許家菱,《消費者損害賠償團體訴訟之程序運作難題:以擴散型損害之損害數額酌定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7月。
劉聖文,《風險食品消費訴訟爭議問題之研究:以損害認定及因果關係之舉證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10月。

二、日文文獻
(一)書籍
小林秀之,《新証拠法》,東京:弘文堂,2003年5月2版。
淡路剛久,《公害賠償の理論》,東京:有斐閣,1978年6月增補版。
菅野耕毅,《医事法の研究I医療過誤責任の理論》,盛岡市:信山社,2001年11月增補新版 。
徳本鎮,《企業の不法行為責任の研究》,東京:一粒社,1974年5月1版。
新潟県福祉保健部生活衛生課,《新潟水俣病のあらまし》,新潟:新潟県,2020年3月5版。

(二)期刊論文
山下昭浩,<公害訴訟における因果関係の証明>,《早稲田法学会誌》,48卷,東京:早稲田大学法学会,285-339頁,1998年3月。
三木浩一,<民事訴訟における証明度>,《法学研究》,83巻1号,東京 : 慶應義塾大学法学研究会,15-65頁,2010年1月。
三木浩一,<日本版クラスアクションの立法について>,《法学研究》,86巻9号,東京 : 慶應義塾大学法学研究会,17-32頁,2013年9月。
好美清光、竹下守夫,<イタイイタイ病第一次訴訟第一審判決の法的検討>,《判例時報》,646号,東京:判例時報社,108-119頁,1971年12月。
伊藤真,<早川メッキ工場廃液事件:因果関係の立証>,《別冊ジュリスト》,No.43,東京:有斐閣,46-48頁,1974年5月。
新美育文,<疫学的手法における因果關係証明(上)>,《ジュリスト》,No.866,東京:有斐閣,74-77頁,1986年8月。
新美育文,<疫学的手法における因果關係証明(下)>,《ジュリスト》,No.871,東京:有斐閣,89-94頁,1986年11月。
新美育文,<西淀川事件第2次~第4次訴訟:道路公害と因果関係>,《別冊ジュリスト206号:環境法判例百選[第二版]》,東京:有斐閣,38-39頁,2011年9月。

(三)專書論文
石川明,<公害訴訟における因果関係の証明>,《新・実務民事訴訟講座6》,東京:日本評論社,1983年12月1版。
賀集唱,<損害賠償訴訟における因果関係の証明>,《講座民事訴訟法5:証拠》,東京:弘文堂,1983年12月初版。

(四)網頁文獻
消費者庁消費者制度課,<消費者裁判手続特例法Q&A>,載於: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collective_litigation_system/about_system/act_on_special_measures/pdf/qa-all.pdf(最後瀏覽日2022.07.12)。
消費者庁消費者制度課,<消費者裁判手続特例法等に関する検討会>,載於: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meeting_materials/review_meeting_003/(最後瀏覽日2022.07.12)。
消費者裁判手続特例法等に関する検討会,<報告書>,2021年10月,載於: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meeting_materials/review_meeting_003/assets/consumer_system_cms201_211008_01.pdf(最後瀏覽日2022.07.1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