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07: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又丹
研究生(外文):CHANG,YU-TAN
論文名稱:臺北市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收納空間之研究-以萬華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torage space in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A case study of Wan Hua District
指導教授:謝慶達謝慶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EH,CHING-DAR
口試委員:何天河施弘晉
口試委員(外文):HO,TIEN-HERSHIN,HONG-CHING
口試日期:2022-06-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智慧生活設計學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幼兒園收納空間生活教育使用後評估
外文關鍵詞:preschoolstorage spacelife education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若一間學校良好的教室與生活作息空間規劃能有合適的收納櫃、架及空間,讓與幼兒學校生活相關物品的收納位置,在收納上都能看起來更加乾淨清爽,除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所助益外,有秩序感的收納空間對於幼兒學習專注力也會有所提升。
對於學生的學習上,學校的收納空間對學生是否足夠,似乎未受到應有重視,本研究希望藉由幼兒園對「收納空間」議題的探討,了解師生對於幼兒園日常教學生活單元內收納空間足夠與否為主題,故為對幼兒收納習慣有進一步研究,研究者選擇台北市萬華區的幼兒園做為研究對象,利用觀察方式調查幼兒園日常教學生活單元其收納空間現況。並藉由訪談了解教師對幼兒園的收納空間需求現況及歸納影響因子,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教師對幼兒園收納空間的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園中最需要事先規劃的為書包櫃、鞋櫃、棉被櫃,其中因體積大使用頻率相對高;設置情形分為可移動與不可移動、系統家具及自行添購;各校依班級經營彈性運用的物品收納櫃有水壺櫃、餐袋櫃、安全帽櫃、雨衣雨傘架、牙杯牙刷櫃、教具櫃;影響收納空間相關因子依據收納物品而定,面向分為衛生、安全、美感、尺寸、是否方便拿取、及能否達到生活教育目的作為設計考量點。

If a school's good classroom and living space planning can have suitable storage cabinets, shelves and spaces, so that the storage location of items related to children's school life can look cleaner and cleaner in storage, in addition to helping children develop good living habits, the orderly storage space will also be improved for children's learning concentra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whether the school's storage space is sufficient for students seems to have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this study hopes to use the discussion on the topic of "storage space" in preschool to understand wheth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sufficient storage space in the daily teaching and living units of preschool. The preschools in Wanhua District, Taipei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orage space in the daily teaching and living units of the preschool was investigated by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hrough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demand for storage space in preschool and summari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eachers' suggestions for preschool storage spa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indergartens that need to be planned in advance are bag cabinets, shoe cabinets and quilt cabinets, among which the frequency of use is relatively high due to their large size; The setting conditions are divided into movable and immovable, system furniture and self purchase; Each school's flexible use of goods storage cabinets according to class management includes kettle cabinet, lunch bag cabinet, helmet cabinet, raincoat umbrella rack, tooth cup and toothbrush cabinet, and teaching aid cabinet;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orage space depend on the storage items, and the aspects are divided into health, safety, beauty, size, whether it is convenient to take, and whether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fe education as the design considerations.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V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內容、範圍與限制 2
1.3.1 研究內容 2
1.3.2 研究範圍 3
1.3.3 研究限制 3
1.4 名詞解釋 3
1.4.1 幼兒園 3
1.4.2 專屬教室之收納空間 4
1.4.3 環境 4
1.4.4 裝置與位置 4
1.5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幼兒學習理論與教師教學 7
2.1.1 社會學習理論 7
2.1.2 學習動機理論 8
2.1.3 幼兒生活教育 10
2.1.4 小結 16
2.2 幼兒園建築環境空間 17
2.2.1 教師對教學空間規劃的必要性 17
2.2.2 環境空間對幼兒的影響 18
2.2.3 幼兒園空間設置規範 20
2.2.4 班級經營 22
2.2.5 小結 24
2.3 環境行為研究簡述 25
2.3.1 環境行為研究 25
2.3.2 使用後評估 26
2.3.3 收納形式、定義及原則、功能 31
2.4 小結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9
3.1 觀察法 39
3.2 訪談法 42
3.3 研究對象 44
3.4 調查計畫 45
3.4.1 觀察法 45
3.4.2 訪談法 46
3.4.3 統計分析 47
第四章 調查分析 48
4.1 各校幼兒專屬教室作息表分析 48
4.1.1 小結 51
4.2 幼兒作息現況及動線分析 52
4.2.1 雨天 52
4.2.2 晴天 55
4.2.3 喝水、如廁時間行為紀錄 56
4.2.4 用餐時間行為紀錄 56
4.2.5 潔牙時間行為紀錄 56
4.2.6 課程活動時間行為紀錄 57
4.2.7 戶外時間行為紀錄 58
4.2.8 午休時間行為紀錄 58
4.2.9 放學時間行為紀錄 59
4.3 幼兒專屬教室現況調查 60
4.4 學校收納空間第一次訪談分析 79
4.5 學校收納空間第二次訪談分析 86
4.5.1 基本資料 86
4.5.2 鞋櫃 87
4.5.2 書包櫃 93
4.5.3 棉被櫃 99
4.5.4 餐袋櫃 106
4.5.5 牙刷牙杯櫃 110
4.5.6 水壺櫃 116
4.5.7 安全帽櫃 122
4.5.8 雨衣雨傘架 126
4.5.9 教具櫃 130
4.5.10 收納櫃位滿意度 133
4.6 小結 145
4.6.1 鞋櫃 145
4.6.2 書包櫃 145
4.6.3 棉被櫃 146
4.6.4 餐袋櫃 146
4.6.5 牙刷牙杯櫃 146
4.6.6 水壺櫃 147
4.6.7 安全帽櫃 147
4.6.8 雨衣雨傘架 147
4.6.9 教具櫃 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5.1 結論 149
5.1.1 幼兒園日常教學生活單元其收納空間現況 149
5.1.2 教師觀察幼兒收納空間需求 150
5.1.3 影響收納空間的相關因子 150
5.2 建議事項 150
5.2.1 實務建議 150
5.2.2 研究建議 151
參考文獻 153
一、中文文獻 153
二、英文文獻 159
附錄一 161


一、中文文獻
[1] 工藤玲子(2005)。100個小坪數住家330種收納創意:小坪數住家的成功收納功夫。台北:瑞昇文化。
[2] 王文科(1991)。 教育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 王建柱(1984)。室內設計學,台北:藝風堂。
[4] 王偉琴、吳崇旗(2009)。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早期戶外經驗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9(2),11-23。
[5] 王慶堂(2005年6月)。臺灣運動建築之發展趨勢,2005亞太青年高等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7-106),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台灣。
[6] 王錦堂(2011)。環境設計應用行為學。台北:東華書局。
[7] 永井一夫(2007)。收納耍心機。台北:瑞昇文化。
[8] 田育芬(1986)。幼稚園活動室的空間安排與幼兒社會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9] 刑天令(2001)。臺北市國民住宅收納空間使用行為及特性的探討-以安康、萬芳中心、萬芳C基地、萬隆里、大屯、實踐國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10] 朱沛亭(1993)。幼稚園空間因應幼教理念轉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
[11] 吳中勤(2003年3月)。充實幼教師戶外學習環境規劃之素養-以幼兒園遊戲場規劃為例,2013 年「培育國際視野與在地關懷的未來教師」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書(頁36-45),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嘉義,台灣。
[12] 吳佩羿(2002)。學習動機對網路學習行為及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13] 吳怡君(200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之使用後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14] 吳玥玢(1996)。蒙特梭利教育與蒙特梭利理想園。在光佑文化編輯部(主編),幼兒教育模式1:世界教育趨勢與台灣本土經驗(頁203-271),台北:光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5] 吳金香、張茂源(2003)。少子女化趨勢下幼兒園經營之探討,學校行政,80,120-137。
[16] 巫博瀚(2005)。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自我調整學習對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17] 巫博瀚、賴英娟(2007)。學科價值理論-概念分析與理論應用,國教新知,54(1),38-47。
[18] 李大椿(1993)。集合住宅儲藏設施特性及住戶儲藏行為模式 — 以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19] 李小荔(2006)。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區位配置與空間改善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20] 李正隆(1997)。都市中幼稚園的規劃與實際。台北:詹氏書局。
[21]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
[22] 李咏吟(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23] 李咏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24] 李婉婉(19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雜誌,9(11),32-38。
[25] 汪素榕(2000)。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理念與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
[26] 沈龍安(2016)。華德福教育對於臺灣幼兒教育制度之啟示,教育研究月刊,269,93-108。
[27] 谷瑞勉(1999)。幼稚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台北:心理出版社。
[28] 周于佩、幸曼玲(2017)。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從使用坊間教材邁向自編教材之途徑,教科書研究,10(1),139-146。
[29] 周玉華、劉軍(2001)。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實施的思考與實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9-200。
[30] 周怡伶、段慧瑩(2009)。許幼兒一個美好的環境-幼兒園中介空間初探,幼兒教保研究期刊,3,75-90。
[31] 周梅如、黃淑嫆(2013)。學前幼兒對攻擊及打鬧遊戲觀點之研究,國民教育學報,10,163-186。
[32] 周瑜(2012)。論現代居住空間的收納形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湖北:國立湖北工業大學建築學系。
[33] 林玉體(2000)。一方活水-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34] 林伯修(2002年2月)。以Zeisel 環境行為研究方法的思維探討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的發展方向,第二屆國際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書(頁15-24),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協會,臺北市,台灣。
[35] 林伯修、李晶(2003年3月)。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以職業棒球工作人員之角度,第四屆造園景觀與環境規劃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 第二類景觀遊憩資源經營與管理類,中華民國造園學會,台北,台灣。
[36] 林紫馨(2022 年2 月23 日)。台教部補助公共教保 高雄增設幼兒園356班。大紀元時報。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1/9/n13492671.htm。
[37] 林魁堅(2008)。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使用後評估與綠建築評估―以雪霸國家公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建築學系。
[38] 邱麗燕(2015)。幼兒園教師運用雲端知識管理平台建置幼兒生活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39] 姚伯勳(2008)。可再使用的包裝紙器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
[40] 姚鑫、楊玲、王龍海(2007)。城市兒童活動空間調查研究-以天津市兒童活動空間為例,華中建築,25,37-52。
[41] 洪玉芳(2007)。都市河岸空間設施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彰化市南郭坑溪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42] 孫娟(2013)。幼兒園環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考試週刊,96,187。
[43] 徐磊青、楊公俠(2005)。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台北:五南出版社。
[44] 柴美艷(2001)。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教育與管理,12,82。
[45] 馬克思、恩格斯(1995)。馬克思 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46] 高家斌、白沛緹(2011)。幼兒園經營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47] 張俊彥(2000)。幼稚園戶外空間幼兒安全之研究-以臺中太平市為例,觀光研究學報,6(2),33-50。
[48]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
[49] 張雅淳(2002)。台北市公立幼稚園學習區規劃及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50]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台北:教育部。
[51] 教育部(2009)。幼兒園及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台北:教育部。
[52]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台北:教育部。
[53] 教育部國教司(1989)。幼稚園設備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54] 曹翠英(2002)。我國公私立幼稚園幼兒遊戲室規劃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461-492。
[55] 梁佳蓁(2015)。情境學習理論與幼兒教育課程的運用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36-140。
[56] 許碧勳(2006)。無户外遊戲空間之托兒所成功經營策略探討,育達學院學報,12,99-126。
[57] 連雪雅(2006)。幸福收納1000招(徐月珠譯)。台北:三采文化。
[58] 陳文薏(2007)。臺灣地區之公立專設幼稚園校園創意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
[59] 陳怡君(2007)。幼兒園中受忽視與受爭議幼兒的社會能力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
[60] 陳長征(2009)。景觀化校園營造探析,安徽農業科學,37(19),9255-9257、9292。
[61] 陳思利(2001)。環境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62] 陳格理(1987)。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電子版﹞,大學圖書館,1(4),17-30。
[63] 陳格理(1993)。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臺中:捷太出版社。
[64] 陳淑琴、謝明昆、薛婷芳、林佳慧、謝瑩慧、魏美惠(2017)。幼兒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華都文化。
[65] 陳麗琴(2012)。幸福綠世界-基隆市立建德幼稚園的空間創建,幼兒教育,303,70-73。
[66] 湯志民(1993)。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教師天地,63,85-88。
[67] 湯志民(2002)。學校遊戲場。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8] 湯志民(2004)。幼兒學習環境設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9] 湯志民(2005)。園的創意設計:理念與實務,創意校園規劃經營。國立教育資料館。
[70] 湯志民(2006)。台灣的學校建築。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71] 湯志民(2012)。境教的實質影響力,師友月刊,544,9-13。
[72] 湯志民(2013)。空間領導:原則與理論基礎,教育行政研究,3(2),1-30。
[73] 湯志民(2017)。非典型學校:經營與啟示,學校行政,109,1-20。
[74] 湯志民、陳詩媛、簡宜珍(2001)。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9(1),1-28
[75] 飯田久惠(2007)。收納魔法師的演出:整理收納擺設(楊鴻儒譯)。台北:瑞昇文化。
[76] 馮朝霖(2008)。空間領導、氣氛營造與美學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49-60。
[77] 黃世孟(2000)。學校建築研究。台北:建築情報。
[78] 黃昱凱(2014)。華梵大學學生宿舍收納空間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
[79] 黃惠雯(2013)。臺北市幼兒學習環境與幼兒社會遊戲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
[80] 黃瑞琴(2011)。幼兒園遊戲課程。台北:心理出版社。
[81] 楊荊生(1984)。蒙特梭利的生平與主要教育思想(上),國教之聲,3(27),1-7。
[82] 瑞吉歐兒童/多摩斯學術研究中心(2000)。兒童、空間與關係-兒童環境設計的後設專案(劉玉燕譯)。台北:光佑書局。
[83]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出版社。
[84] 靳知勤(1984)。從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間的關係論環境教育目標的達成,環境教育,23,31-39。
[85] 廖本全、李承嘉(2003)。存在空間的詮釋:傳統空間規劃的一個省察,臺灣土地研究,6(1),83-104。
[86] 廖信達(2004)。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台北:群英出版社。
[87] 廖草雲(2010)。幼兒日常生活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東部一所公立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88] 管仲生等(編)(2010)。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圖書。
[89] 趙世詠(2020)。透天住宅正立面因子與美觀性價比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班。
[90] 趙泳林(2011)。小戶型住宅室內收納空間設計分析,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研究,39(5),34-36。
[91] 趙藝瑾(2003)。廚房收納空間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
[92] 劉玉燕(1999)。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建構教學的發展歷程。在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頁121-169),台北:心理出版社。
[93] 劉玉燕(2003)。一幼兒遊戲環境設計。載於中華民國建築學會(主編),幼兒遊戲空間規劃與安全研討會研討資料集第1 冊,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94] 蔡佳玲(2014)。原住民幼兒生活經驗與幼兒園生活教育之研究-以花蓮縣一所原住民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95] 蔡明昌、張佩玉、陳真真、吳瓊洳、賴碧慧、謝瑩慧、陳若琳、陳秀玲、莊美玲、林庭玉、楊淞丞(2018)。幼教課程模式。台北:華騰文化。
[96] 鄭欽志(200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羅馬廣場工作人員使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97] 黎志濤(2006)。幼兒園建築設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98] 蕭信余(2007)。運動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99] 蕭炳欽(2004)。城市空間藝術。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100] 謝建成、王丹怡(2009)。國民小學圖書館內部空間用後評估之研究,圖書資訊學研究,4(1),69-98。
[101] 韓竹珍(2016)。幼兒「靜思茶‧生活禮」之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
[102] 蘇盈如(2015)臺中市太原園道改善工程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班。
[103] 蘇素美(1989)。國中學生尋求刺激、學校環境知覺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

二、英文文獻
[1]Barrett, P.. (2009). Facilities management: Towards best practice.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Kadushin, A.,(1990). The social work interview: A guide for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al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Krueger, R. A., & Casey, MA (2000).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4]LeCompte, M. D., Preissle, J., & Tesch, R. (1993).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New York:Academic Press,.
[5]Malaguzzi, L. (1993). History, ideas, and basic philosophy.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Norwood, NJ: Ablex ,
[6]Preiser, W., Rabinowitz, H. Z., & White, E. T. (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 Van Nosrtrand Reinhold.
[7]Stewart, D.W., & Shamdasani, P.N. (1990). Focus groups: Theory and practice.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