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丁維欣、莊冠群、戴采如、黃琬淳、翁菁邑、林均霈(2012)。
博物館教育科技媒體五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博物館與文
化。(4):169-196
王水雄(2021)。中國“Z世代"青年群體觀察。特別策劃。中國人民
大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 (25):P24 – 27
邢變變,張文寧(2019)。基於信息交互行為的檔案自媒體用户情感體驗研究。檔案與建設 (1): P35 - 38
李光斗(2015)。自媒體如果用網路打造個人企業品牌取得實際
利益。有意思數位人文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李珮如、胡雅涵、李彥賢、吳俊霆(2021)。運用資料探勘技術預測
分析持續互動性高之粉絲團:以臉書醫療健康粉絲團為例。電子商務學報(20)3: 71﹣96。
李晉毅(2019)。地方民意代表運用自媒體對服務品質服務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南投縣。吳玫瑩、謝孟珊、卓國華、周宗瀚(2020)以社會交換理論與社會認
知理論之整合性觀點探討知識分享的影響因素。管理資訊計
算:9卷1期(2020),48-59
林彣珊、唐嘉鴻(2010)。網路口碑說服效果之研究。行銷評論。
7(2),187-208。
林宜平(2017)。中小型知識型企業為自媒體企業之發展模式探
討。國立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鈺璇、劉仲矩(2012)。台灣地區線上遊戲者人格特質與忠誠
度關聯性:需求內容為干擾科技管理學刊17(1):73–110
林筱惟(2016)。教育訓練自媒體網站課程行銷設計與實作。碩
士論文。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涂小濤(2021)。 忙碌心態對自媒體用户視頻觀看意願的影響研究 。
碩士論文。重慶郵電大學。
邱勇標、孫弘(2015)。影音教學內容設計對於3D動畫軟體學
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媒體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華夏
科技大學。新北市。中華大學。台北市。P84~141。
金韶(2020)。5G時代的短視頻傳播場景和燈台運營策略。新
聞戰線。(8):101-102。
周秀蓉等人(2012)。探討資訊品質、訊息來源可信度與網路口碑之
相關性研究-以微網誌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6(4)﹔207-227
周悅(2018)。微信公眾平台用户體驗與用户使用意願關係實證研
究。現代交際 。(12); P243 - 244
高振民(2012)。網路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傳播互動。環球市場信
息報導。
高維秀(2018)。法鼓山聖嚴師父微信公眾號至中國弘法模式之初
探。碩士論文。法鼓文理學院。新北市。
張正杰、蔡玉茹、羅綸新(2015)。多媒體教材。教育科學與學
習。(3)1:71–92。
張峻維、賴明弘(2016)。網路影音直播平台的使用者行為探
討:從知曉到持續使用。中科大學報暨教育特刊。
3(1):31-48。
張偉紅(2021)。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優化路徑研究。出版
廣角學研。VIEW ON PUBLISHING (10)。388
張夢晗(2020)。國際視頻博客講述者跨文化傳播中的互文性實
踐。社會科學。7:185-191。
夏守智(2017)。電子化政府會否提升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基於中
國之實證研究。中國行政評論(23)3﹔99-117。
翁清坤(2016)。網路上隱私權政策之效力: 以美國法為中心。臺大
法學論叢期刊(4)1﹔153-248。
張怡微、楊金鳳(2018)基於消費者滿意度的自媒體營銷模式研究—以東奥會計在線為例,全國流通經濟學刊(33)﹔132~133
梁烈豪(2018)。成為突破百萬訂閱用戶YouTuber的關鍵因
素:以IPA重要表現分析法與KANO模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台南市。
梅嘉文、徐國清(2018)。網路自媒體影像作品的性別權力再-
以「潮流藝術」Facebook粉絲專頁為觀察分析。圖文傳播
藝術學報。30~37。
許景泰(2015)。你,就是媒體:打造個人自媒體與企業社群經
營成功術。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陳丹亞(2019)。解讀自媒體。山東青年,549(10):98-99。
陳昌明、晁瑞明(2007)。應用Web-based技術整合抽蓄電廠運
轉維護知識於電子化教學之研究-以日月潭、明潭電廠為
例。大葉大學。碩士論文。彰化縣。
陳政文(2019)。自媒體時代表演藝術的新樣貌-素人創作者透過網路
社群平台進行影音創作與直播現象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高雄市。
彭小珈(2014)。SNS社交網站現狀及網民忠誠度提升策略探討。品
牌電子商務期刊(20)P:33
辜靖雯(2020)。自媒體下的情境與產品類別隊從種行為的影響。南
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南市。
黃任億、張文榮、張文、吳武璋、林佩琪(2010)。網路互動性、粉
絲投入與品牌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Starbucks、Toyota與
Super Dry臉書粉絲專頁為例。真理觀光學報。17:33-44
(ISSN:1811-5497)
楊士緯(2017)。新興匿名社群平台使用者行為與信任度-以
Dcard與靠北系列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楊惠涵(2018)。媒體產業劃時代新聞傳媒教育發展趨勢分析。萬芳
數據。教育連線視聽。(7):223
溫佳貝、歐新菊(2020)。基於“把關人"理論的自媒體廣告傳播模型
研究,西部皮革。119-120
萬緣(2011)。健康類微信公眾號闢謠信息内容分析與路徑提升—
以“丁香醫生”為例。環球首映。(7):223-224
葉芊玟,林家立(2012)。網路知識分享服務之策略改善模式。運
籌與管理學刊11(1):33-34
葉貴玉(2009)。跨越時空的博物館學習-丁維欣教授訪談紀錄。
博物館學季刊。23(3):69-78
劉函妮(2017)。基於USP理論的“痛點”經營和忠誠度争奪-以微信
公眾號為例,新媒體研究(19):58-59
劉家駒、張慎之、蔡雨珊、王采薇、吳肇堃(2014) 。網路商店印
象、消費者特徵與購買行為之研究-以網路中心為例。亞東學報(34):151-162
劉靜怡(2002)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使用與隱私權保護規範:個
人、政府與市場的拔河。資訊管理研究。4(3),137-161
劉毅 (2019)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自媒體營銷對品牌忠诚的影響研
究 。Master's thesis。(中南民族大學)
蔡易靜(2015/1/18)。台灣有超過580萬人使用寬頻數位影音服
務-數位影音市集商機浮現。資策會FIND網站。
蔡顯童、邱雅鈴(2011)。虛擬社群行為研究:中介效果與干擾效果
之探討。管理評論。30(4):97-117
蔣閔勇(2020)紀錄式廣告短片的形式與分析-以社群平台為例。碩
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台中市。
謝孟瑾(2017)。自媒體時代下台灣年輕讀者眼中之城市意象以
Instagram照片中的上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台北市。
谢環青(2016)。 “邏輯思維” 自媒體傳播對高校圖書館微傳播的起
示。圖書館學研究。 (18), 69-72。
鍾政偉、顏德府(2014)。資訊涉入、資訊信賴、資訊滿意與資訊忠
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民宿產業為例,Journal of Data Analysis
(9)3: 99-122。
韓京呈(2015/1/18)。2014年我國家庭寬頻現況與需求調查–個人
篇。資策會FIND網站。取自
http://www.find.org.tw/market_info.aspx?n _ID=8466
英文文獻
Shayne Bowman & Chris Willis (2003).American Media Association {=AMA}
Cavoukian, A.(2012).Privacy by design and the emerging personal data ecosystem. Toronto ON: Information and Privacy Commissioner.
Eysenbach,G.,Powell,J.,Englesakis,M.,Rizo,C.,&Stern,A.(2004).Health-related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electronic support groups: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online peer-to-peer interaction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328(7449),1166. https://doi.org/10.1136/ bmj.328.7449.1166
Internet Applications in Euro Marketing, 25(8),65-71,521-534.
Kiecker, P &Cowles, D.(2001).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Kim, J, & Lee, K. H.(2013). Towar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otivations and interactivity for using IPTV.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6(2), 260-264.
Krasnova ,H. , Spiekermann, S., Koroleva, K.,& Hildebrand, T.(2010).Online social networks: why we disclo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5(2),109-125.
Lee, C. S., & Ma, L.(2012). News sharing in social media: The effect of gratifications and prior experienc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2), 331-339.
Lin, S. W.,& Liu, Y. C. ns, trust, and privacy concern in social networking.Service Business,6(4),411-424
Petersen, C., & Lehmann, C.U.(2018). Social Media in Health Care:
Time for Transparent Privacy Policies and Consent for Data Use
and Disclosure. Applied Clinical Informatics Journal, 9(4), 856-
859.
Mayer, R. E, Heiser J., & Lonn, S, “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multimedia learning
: When presenting more material results in less understan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3(1), 2001, pp.187-198.
Muntinga, D, G., M. Moorman and E.G. Smit (2011) “Introducing COBRAS : Exploring motivations for brand-related social media 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30(1), 13-46
Newman, M, W, Lauterbach, D., Munson, S. A., Resnick, P & Morris, M.E. (2011). It’s not that I don’t have problems, I’m just not putting them on Facebook: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using online social networks for health. In C . C, Committee(Ed.), Proceedings of the ACM 2011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pp.341-350). A-C M. https://doi.org/10.1145/1958824.1958876
Oliver, R. L(1999).When consumer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3( Special Issue), 33-44.
Squicciarini, A.C., Xu, H., & Zhang, X.L (2011). CoP E: Enabling collaborative privacy management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62(3),
Ulusu, Y., Durmus, E. S., & Yurtkoru , D.(2011).Personality, privacy, and trust issues in a virtual society.In E. Centeno &C. Veloutsou (Eds.), New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Marketing, Athens.
Wu D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2020), (3)8
參考資料網址:
全國資料法規網站(2022) 長期照顧法規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70048
衛生福利部長照專區(2021)各縣市長照資源布建及服務情形。
https://1966.gov.tw/LTC/cp-3948-41555-201.html
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2020)雙語詞彙學術名詞資訊網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9064515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2)
https://dep.mohw.gov.tw/DOS/mp-113.html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20)通訊傳播市場調查
https://commsurvey-chart.ncc.gov.tw
台中市政府民政局網站(2022)台中市總戶數及人口數統計。
https://www.civil.taichung.gov.tw
SRDA調查研究專題中心(2020)持有手機應數位應用機會調查
https://srda.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