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0: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弘爵
研究生(外文):LAI,HUNG-CHUEH
論文名稱:交通事件中信賴原則之援引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Invoking Analysis of Reliance Principle in Traffic Accidents.
指導教授:游明得游明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 Ming-De
口試委員:鄭善印周慶東
口試委員(外文):Jeng, Shann-yinnChou,Ching-tung
口試日期:2022-07-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開南大學
系所名稱:人文社會學院法律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8
中文關鍵詞:信賴原則交通事故判決分析
外文關鍵詞:Principle of TrustTraffic AccidentJudgment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現代工、商業的交流頻繁,使得交通工具的使用率大幅的增加,也提升了道路上交通事故發生頻率及風險,而現今事故於實務判決上習慣性地援引信賴原則作為評價過失責任的關鍵要素,而信賴原則理論是如何阻卻行為人之過失責任,其含義是否能有效解釋;違反交通規則得行為是否可排除信賴原則之適用;自信賴原則發展以來,其重點並非於行為人是否違反交通規則,而著重基礎在於行為人亦能相信其他社會參與者會盡其規範上的義務,在此一信賴基礎下,行為人若無違反交通規則仍無從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而得援引信賴原則來免除行為人的過失責任。
而今,學說上將信賴原則歸納入客觀歸責之下的容許風險法理概念,且具有阻卻構成要件該當性之效果;故適用信賴原則之行為人則視為在客觀歸責體系下並未製造法所不容許之風險而主張免除過失之責。而其容許風險的概括含意為當人們追取最佳生活利益之時,由法規範設下風險的界線,而該風險是否被容許承擔,由理性第三人進行客觀判斷及觀察,進行風險與利益之間的權衡選擇;故現代人們皆選擇在可承擔的危險範圍內獲取生活最大的便利性,將利害權衡的概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本文經由彙整各區地方法院援引信賴原則之判決,分析出各類型過失責任之原則適用比率、刑罰比率等等;透過判決案例的研究,進一步了解信賴原則藉由何種理論支撐其免除過失責任及適用範圍。

The frequ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dern industry and commerce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and also increased the frequency and risk of traffic accidents on the road. Nowadays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s habitually cited in practical judgments for accidents as a key element in evaluating fault liability, and the theory of reliance principle is how to prevent the perpetrator's fault liability, whether its meaning can be effectively explained; whether the violation of traffic rules can ex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liance principle.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trust, the focus has not been on whether the actor violated traffic rules, but on the basis that the actor can also believe that other social participants will fulfill their normative obligations. Traffic rules are still unable to avoid traffic accidents, and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must be invoked to exempt the perpetrator from negligence.
Today, the doctrine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jurisprudence of permissible risk under objective attribution, and has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from being appropriate; Therefore, the actor who applies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s deemed to have not created risks not permitted by the law under the objective attribution system and claims to be exempted from liability for negligence. The general meaning of its allowable risk is that when people pursue the best interests of life, the boundary between risk is set by the legal norms, and whether the risk is allowed to be borne is objectively judged and observed by a rational third party to make a trade-off between risk and interest; Therefore, modern people choose to obtain the greatest convenience of life within the range of risks that can be afforded, and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stakes and trade-offs into daily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ble rate of principle and penalty rate of various types of negligence liability by summarizing the judgments of district courts that invoke the principle of trus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judgment cases, we can further understand what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relies on to support its exemption from liability for negligence and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1
第二節 動機及目的 ...............................02
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方法 ...........................0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05
第二章 信賴原則的理論基礎與內容
第一節 信賴原則理論背景 .........................06
第二節 信賴原則成立要件 .........................10
第三節 信賴原則與容許風險之連結 ..................11
第四節 信賴原則與過失責任的發展 ..................17
第五節 本文看法 .................................23
第三章 信賴原則之法體系定位
第一節 法治國的概念與原則 .......................26
第二節 刑事法學之罪刑法定原則 ...................36
第三節 信賴原則之法體與定性 .....................41
第四節 本文看法 ................................48
第四章 交通事件援引信賴原則之歸納與分析
第一節 信賴原則之適用性 .........................49
第二節 信賴原則援引限制 .........................50
第三節 法院判決彙整分析 .........................54
第四節 原則適用判決案例分析......................62
第五節 實務與學說之差異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8
參考文獻 .......................................71
附錄
附錄一 地方法院判決摘要 ........................75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王皇玉(2019),《刑法總則》,五版,台北:新學林。
2. 甘添貴、謝庭晃 (2006),《捷徑刑法總論》,二版,台北:瑞興。
3. 余振華(2011),《刑法總論》,初版,台北:三民。
4. 李惠宗(2015),《憲法要義》,七版,台北:元照。
5. 李惠宗(2016),《行政法要義》,七版,台北:元照。
6. 林書楷(2020),《刑法總則》,五版,台北:五南。
7. 林鈺雄(2016),《新刑法總則》,五版,台北:元照。
8. 林鈺雄(2020),《刑法總則》,八版,台北:元照。
9. 林東茂(2012),《刑法綜覽》,七版,台北:一品。
10. 吳庚(2004),《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版,台北:三民。
11. 黃榮堅(2012),《基礎刑法學(下)》,四版,台北:元照。
12. 陳子平(2008),《刑法總論》,二版,台北:元照。
13. 陳子平(2015),《刑法總論》,三版,台北:元照。
14. 陳子平(2017),《刑法總則》,四版,台北:元照。
15. 許澤天(2009),《刑總要論》,二版,台北:元照。
16. 許澤天(2020),《刑法總則》,初版,台北:新學林。
17. 許育典(2016),《憲法》,七版,台北:元照。
18. 黃榮堅(2006),《基礎刑法學(上)》,二版,台北:元照。
19. 廖正豪(1993),《過失犯論》,初版,台北:三民。
20. 盧映潔(2020),《刑法總則》,初版,台北:五南。

(二) 期刊論文
1. 王皇玉(2008),〈論危險犯〉,《月旦法學雜誌》,159期,頁235-244。
2. 王廷懋(2014),〈論法官依法獨立審判〉,《全國律師》,18卷9期,頁65-71。
3. 王韻茹(2020),〈法治國原則與黨產條例〉,《黨產研究》, 5期,頁5-24。
4. 古承宗(2011),〈刑事交通事件中的容許風險與信賴原則〉,《月旦法學雜誌》,193 期,頁40-54。
5. 古承宗(2013),〈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10 卷 1 期,頁 115-177。
6. 余振華(2005),〈交通違規與信賴原則-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五八六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17 期,頁204-213。
7. 何賴傑(2003),〈SARS 相關刑事法律問題研究〉,《台灣法學雜誌》,49期,頁122-126。
8. 周漾沂(2019),〈重新理解抽象危險犯的處罰基礎-以安全性理論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9期,頁161-210。
9.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一)-概說〉,《月旦法學雜誌》,46期,頁6-7。
10.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三)-比例原則〉,《月旦法學雜誌》,52期,頁2-3。
11.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四)-依法行政原則之一;概說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雜誌》,55期,頁2-3。
12. 吳信華(2000),〈法治國家原則(五)-依法行政原則之二;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 雜誌》,57期,頁2-3。
13. 李英毅(2008),〈法律明確性原則〉,《法政學報》,11期,頁173-200。
14. 李建良(2006),〈行政法:第十講,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教室》, 49期,頁45-54。
15. 李惠宗(2013),〈臥軌抗議,該當何罪?-兼論公務員之「守經事而知其宜」原則〉,《月旦法學教室》,128期,頁63-70。
16. 李聖傑(2007),〈因果關聯的發展在實務實踐的光與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1期,頁161-174。
17. 林東茂(1995),〈從客觀歸責理論判斷交通事故的刑法責任〉,《刑事法雜誌》, 39卷3 期,頁 19-59。
18. 林東茂(1996),〈信賴原則的適用範疇與界限〉,《東海法學研究》,11期,頁129-136。
19. 林鈺雄(2004),〈刑法總則:第八講-違法性總論〉,《月旦法學教室》,19期,頁51-57。
20. 洪福增(1972),〈過失論〉,《刑事法雜誌》,16 卷3期,頁1-34。
21. 洪兆承(2019),〈預見可能性的對象與資訊蒐集義務─從監督過失的案例談起〉,《中原財經法學》,43期,頁 155-218。
22. 許恒達(2018),〈論日本繼受德國刑法〉,《寰宇法訊》,283期,頁164-174。
23. 許恒達(2015),〈交通過失與信賴原則-簡評新北地院 102 年度交易字第 812 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教室》,157期,頁53-63。
24. 黃榮堅(1999),〈交通事故責任與容許信賴-評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2462 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50期,頁178-189。
25. 許澤天(2015),〈信賴原則、危險前行為與結果加重犯〉,《台灣法學雜誌》,275期,頁127-132。
26. 陳子平(2011),〈團隊醫療與刑事過失責任(上) 〉,《月旦法學雜誌》,190 期,頁147-157。
27. 靳宗立(2009),〈過失犯成立要件之檢討與省思〉,《軍法專刊》,55 卷1期,頁30-49。
28. 曾淑瑜(2016),〈刑法犯罪構成要件解釋之界限-「有投票權之人」的解釋〉,《台灣法學雜誌》,306期,頁92-95。
29. 褚劍鴻(1995),〈過失與信賴原則(上) 〉,《法令月刊》,46 卷 5 期,頁3-9。
30. 薛智仁(2015),〈刑法明確性原則之新定位:評介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背信罪合憲性裁定〉,《臺大法學論叢》,44卷2期,頁599-664。
31. 鄭玉波(1979),〈論司法獨立〉,《憲政時代》,5卷1期,頁9-16。
32. 翟唳霞(1972),〈刑事上信賴原則之理論與實用〉,《刑事法雜誌》,16卷5期,頁44- 55。

(三) 研討會論文
1. 李岳輯、郭毓琇、陳高村(2017),〈未注意車前狀況肇事因素認定之探討〉,《106 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台北,頁 193 - 206。
2. 葛克昌(1999),〈風險社會下的人權保障與法律調換〉,《國科會計畫期末報告》,台北,頁1 - 28。

(四) 學術論文
1. 林時猛(2005),《公法上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 許慶源(2006),《法規變動下信賴保護原則適用問題之研究-以土石採取法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台北。
3. 陳昭綾(2018),〈論訴願之先行程序的法律保留問題-以雲林縣自治法規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4. 曾意婷(2017),《我國法律明確性原則之研究-析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5. 葉慧萍(2021),《經濟犯罪刑事立法之研究-以變質多層次傳銷罪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6. 詹以勤(2015),《刑法上信賴原則於個案中之適用》,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7. 鄭知昊(2013),《刑法上信賴原則之研究—以我國實務見解變遷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8. 賴弘爵(2021),《委外供應商關鍵因素分析-以承運化學品為例》,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航空運輸物流組,碩士論文,桃園。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