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王皇玉(2019),《刑法總則》,五版,台北:新學林。
2. 甘添貴、謝庭晃 (2006),《捷徑刑法總論》,二版,台北:瑞興。
3. 余振華(2011),《刑法總論》,初版,台北:三民。
4. 李惠宗(2015),《憲法要義》,七版,台北:元照。
5. 李惠宗(2016),《行政法要義》,七版,台北:元照。
6. 林書楷(2020),《刑法總則》,五版,台北:五南。
7. 林鈺雄(2016),《新刑法總則》,五版,台北:元照。
8. 林鈺雄(2020),《刑法總則》,八版,台北:元照。
9. 林東茂(2012),《刑法綜覽》,七版,台北:一品。
10. 吳庚(2004),《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版,台北:三民。
11. 黃榮堅(2012),《基礎刑法學(下)》,四版,台北:元照。
12. 陳子平(2008),《刑法總論》,二版,台北:元照。
13. 陳子平(2015),《刑法總論》,三版,台北:元照。
14. 陳子平(2017),《刑法總則》,四版,台北:元照。
15. 許澤天(2009),《刑總要論》,二版,台北:元照。
16. 許澤天(2020),《刑法總則》,初版,台北:新學林。
17. 許育典(2016),《憲法》,七版,台北:元照。
18. 黃榮堅(2006),《基礎刑法學(上)》,二版,台北:元照。
19. 廖正豪(1993),《過失犯論》,初版,台北:三民。
20. 盧映潔(2020),《刑法總則》,初版,台北:五南。
(二) 期刊論文
1. 王皇玉(2008),〈論危險犯〉,《月旦法學雜誌》,159期,頁235-244。
2. 王廷懋(2014),〈論法官依法獨立審判〉,《全國律師》,18卷9期,頁65-71。
3. 王韻茹(2020),〈法治國原則與黨產條例〉,《黨產研究》, 5期,頁5-24。
4. 古承宗(2011),〈刑事交通事件中的容許風險與信賴原則〉,《月旦法學雜誌》,193 期,頁40-54。
5. 古承宗(2013),〈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10 卷 1 期,頁 115-177。
6. 余振華(2005),〈交通違規與信賴原則-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五八六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17 期,頁204-213。
7. 何賴傑(2003),〈SARS 相關刑事法律問題研究〉,《台灣法學雜誌》,49期,頁122-126。
8. 周漾沂(2019),〈重新理解抽象危險犯的處罰基礎-以安全性理論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9期,頁161-210。
9.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一)-概說〉,《月旦法學雜誌》,46期,頁6-7。
10.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三)-比例原則〉,《月旦法學雜誌》,52期,頁2-3。
11.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四)-依法行政原則之一;概說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雜誌》,55期,頁2-3。
12. 吳信華(2000),〈法治國家原則(五)-依法行政原則之二;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 雜誌》,57期,頁2-3。
13. 李英毅(2008),〈法律明確性原則〉,《法政學報》,11期,頁173-200。
14. 李建良(2006),〈行政法:第十講,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教室》, 49期,頁45-54。
15. 李惠宗(2013),〈臥軌抗議,該當何罪?-兼論公務員之「守經事而知其宜」原則〉,《月旦法學教室》,128期,頁63-70。
16. 李聖傑(2007),〈因果關聯的發展在實務實踐的光與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1期,頁161-174。
17. 林東茂(1995),〈從客觀歸責理論判斷交通事故的刑法責任〉,《刑事法雜誌》, 39卷3 期,頁 19-59。
18. 林東茂(1996),〈信賴原則的適用範疇與界限〉,《東海法學研究》,11期,頁129-136。
19. 林鈺雄(2004),〈刑法總則:第八講-違法性總論〉,《月旦法學教室》,19期,頁51-57。
20. 洪福增(1972),〈過失論〉,《刑事法雜誌》,16 卷3期,頁1-34。
21. 洪兆承(2019),〈預見可能性的對象與資訊蒐集義務─從監督過失的案例談起〉,《中原財經法學》,43期,頁 155-218。
22. 許恒達(2018),〈論日本繼受德國刑法〉,《寰宇法訊》,283期,頁164-174。
23. 許恒達(2015),〈交通過失與信賴原則-簡評新北地院 102 年度交易字第 812 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教室》,157期,頁53-63。
24. 黃榮堅(1999),〈交通事故責任與容許信賴-評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2462 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50期,頁178-189。
25. 許澤天(2015),〈信賴原則、危險前行為與結果加重犯〉,《台灣法學雜誌》,275期,頁127-132。
26. 陳子平(2011),〈團隊醫療與刑事過失責任(上) 〉,《月旦法學雜誌》,190 期,頁147-157。
27. 靳宗立(2009),〈過失犯成立要件之檢討與省思〉,《軍法專刊》,55 卷1期,頁30-49。
28. 曾淑瑜(2016),〈刑法犯罪構成要件解釋之界限-「有投票權之人」的解釋〉,《台灣法學雜誌》,306期,頁92-95。
29. 褚劍鴻(1995),〈過失與信賴原則(上) 〉,《法令月刊》,46 卷 5 期,頁3-9。
30. 薛智仁(2015),〈刑法明確性原則之新定位:評介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背信罪合憲性裁定〉,《臺大法學論叢》,44卷2期,頁599-664。
31. 鄭玉波(1979),〈論司法獨立〉,《憲政時代》,5卷1期,頁9-16。
32. 翟唳霞(1972),〈刑事上信賴原則之理論與實用〉,《刑事法雜誌》,16卷5期,頁44- 55。
(三) 研討會論文
1. 李岳輯、郭毓琇、陳高村(2017),〈未注意車前狀況肇事因素認定之探討〉,《106 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台北,頁 193 - 206。
2. 葛克昌(1999),〈風險社會下的人權保障與法律調換〉,《國科會計畫期末報告》,台北,頁1 - 28。
(四) 學術論文
1. 林時猛(2005),《公法上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 許慶源(2006),《法規變動下信賴保護原則適用問題之研究-以土石採取法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台北。3. 陳昭綾(2018),〈論訴願之先行程序的法律保留問題-以雲林縣自治法規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4. 曾意婷(2017),《我國法律明確性原則之研究-析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5. 葉慧萍(2021),《經濟犯罪刑事立法之研究-以變質多層次傳銷罪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6. 詹以勤(2015),《刑法上信賴原則於個案中之適用》,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7. 鄭知昊(2013),《刑法上信賴原則之研究—以我國實務見解變遷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台北。8. 賴弘爵(2021),《委外供應商關鍵因素分析-以承運化學品為例》,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航空運輸物流組,碩士論文,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