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俊傑 (2021),「島嶼觀光旅客重遊意願之實證分析-以馬祖地區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基隆市。中央通訊社 (2021),臺東景點多良車站 2/1起將收10元清潔費。(2021年1月22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1220164.aspx。
石順祥 (2021),「眷村文化保存與應用之研究--以馬祖新村為例」。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論文。桃園市。朱芝緯,王鑫 (2000),生態旅遊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第13卷,第3期,頁1-22。
行政院主計處 (2021) 行政院主計處內政統計月報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李永展、張曉婷 (1999),都市永續性偵測工具之研究-以臺中都會區永續發展指標為例。中大社會文化學報,(8),155-188。
林月仙,2010,「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及態度對觀光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馬祖南竿地區為例」。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林以生 (2018),「馬祖旅遊發展關鍵因素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論文。嘉義縣。林奕蕙(2017),「離島觀光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南竿鄉餐飲與住宿業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林恩賜、 林士彥、程瑞福 (2017),邁向社區永續觀光的前導式生態學模式營運研究。社區永續觀光研究,第1卷,第2期,頁55-72。
林書儀 (2017),「影響生態旅遊目的地遊客採取親環境行為因素之研究-以馬祖國家風景區為例」。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林裕強 (2000),「永續觀光發展指標之建立-從認知觀點」,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邱德財 (2017),「地方節慶活動行銷策略—馬祖北竿鄉馬糧文化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紀玉嬋 (2020),「從遊客觀點探討歷史空間再造之永續觀光發展--以審計新村為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紀俊臣 (2006)。都市及區域治理。臺北:五南。
曹躍鎧 (2013),「地方依附與環境態度對生態觀光發展之影響-以馬祖為例」。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自由時報(2021),馬祖首座跨海橋樑「大坵橋」預計後年11月完工。(2021年7月14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27607。
張良州 (2006),「地方發展與觀光政策行銷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學程碩士論文。臺中市。張瑋益 (2019),「馬祖地區旅客特性分析」。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論文。桃園市。推廣環保旅店-環資局北竿舉辦申請及補助說明會,網址:https://www.matsu-news.gov.tw/2010web/news_detail_101.php?CMD=open&UID=211128。
曹春官 (2016),「馬祖觀光發展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陳尹曦 (2020),「觀光產業對於島嶼經濟之影響:以澎湖地區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陳俊民 (2021),「島嶼永續觀光發展評估模式之研究」。中山醫學大學健康餐飲暨產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陳雯婷 (2021),「島嶼觀光吸引力、旅遊地安全氛圍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碩士論文。高雄市。陳夢琨 (2015),汐止永續觀光行銷策略之研究:Kolter & Lee的觀點。《真理觀光學報》,12.37-54。新北市。
彭令元 (2020),「保護型島嶼的海洋生態旅遊發展之研究-以東沙發展潛水/浮潛旅遊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曾岳偉 (2021),「馬祖北竿地區民宿發展策略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中市。黃國敏、陳宏杰 (2007),新竹市城市觀光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4.23-46。
楊志偉 (2017),「以IPA模式檢視蘭嶼觀光旅遊滿意度與環境永續」。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楊城(2000),「大陸自然生態環境永續發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劉修祥 (2000),臺灣地區的觀光教育-以專科以上不同學制的觀光科系應屆畢業生其升學和就業意向之探討,觀光研究學報,5(2).35-56
劉剛 (2004),「馬祖發展生態旅遊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基隆市。鄧諦彰 (2019),「永續觀光和智慧旅遊在遊程規劃之應用研究-以香港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盧誌銘、黃啟峰(1995)。全球永續發展的源起與發展。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
謝漾(2020),「島嶼居民之防災應變行為:氣候變遷認知、地方關係、個體韌性與防災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澎湖群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市。簡致信 (2020),「社會資本與社區培力對社區永續觀光發展的影響:以內城社區〈宜蘭縣員山鄉〉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吳運全 (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彭莉芬 (2012),「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以內灣觀光產業之發展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社會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戴曉峯 (2020),「消費者環保意識、誘因與社經地位對綠色旅館接受度影響」。景文科技大學環境與物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二、西文部分
Altinay, M. and Hussain, K. (2005),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North Cypr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7(3),272-280.
Boley, B. B., McGehee, N. G., Hammett, A. L. T. (201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 of Sustainable Tourism Initiatives: The Resident Perspective. Tourism Management,58,66-77.
Cheung, K. S. & Li, L. H. (2019) Understanding visitor–resident relations in overtourism: developing resilience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7(8), 1197-1216.
Kotler, P&Haider D.&Rein,1994, I Marketing Plac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Vations. New York:Maxwell. Macmnillan.
Nok, L. C., Suntikul, W., Agyeiwaah, E. & Tolkach, D. (2017) Backpackers in Hong Kong – motivations, preferences and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tourism,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34(8), 1058-1070.
Pérez Salom J. R. (2001). Sustainable Tourism: Emerging Global and Regional Regulation. http://www.satm.bilkent.edu.tr/~jamel/Selected%20Topics%20in%20Tourism/Sustainable%20Touris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