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Lofland(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任凱、王佳煌)。台北:學富文化者。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20)。各鄉鎮市區執業醫師數、人口數、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每平方公里醫師數,2022年8月18日,網址 : https://www.tma.tw/stats/files/2020/%E8%A1%A83.pdf。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20)。各縣市執業醫師數、人口數、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每平方公里醫師數,2022年8月18日,網址 : https://www.tma.tw/stats/files/2020/%E8%A1%A82.pdf。
王登鶴、王震宇、陳淑廷、陳敏芳、王美麗(2016)。疥瘡。感染控制雜誌,26(1),頁84-87。
王霰邡(2015)。由正向典範概念反轉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學生之健康不平等-以視力保護方案為例。未出版,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世界衛生組織(1948)。《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原則,2022 年6 月2 日取自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who.int/zh/about/governance/constitution。
古允文、詹宜璋(1998)。臺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191-225
石忠山(2017)。多元民主共和的平等與差異-原住民族群特殊群體權力的若干思考。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2,頁1-44。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全聯會世界醫師會工作小組(2010),世界醫師會渥太華兒童健康宣言,臺灣醫界,53(9)。
江宛霖、江東亮(2016)。台灣縣市兒童貧窮與死亡率之關係:1980-2009年。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5(3),頁260-267。
行政院(2011年,1月9日)。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行政院(2018年,5月29日)。偏遠地區一覽表。行政院公報,第024卷,第099期。
吳肖琪、蔡惟丞、吳義勇、陳潤秋、高淑真、陳玉澤、吳玉鳳、汪辰陽(2021)。新北偏區衛生所長照All-In-One計畫之成效評估。台灣衛誌,40(4),頁371-381。
呂鴻基(1999)。三十五年來台灣兒童健康水平。台灣醫學,3 (5),頁1-49。
李怡靜(2013)。淺談資源班書寫障礙學生教學與個案實例分享。國小特殊教育,55,頁55-64。
李慈桂、李燕鳴(2005)。花蓮地區青少女懷孕之家庭因素探討。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4(5),頁411-419。
李聖隆(1974)。醫療行為是不是一種營利行為。當代醫學,(6),頁38-39。
周志豪(2020)。我國醫療資源城鄉差距大88%偏鄉缺醫師、3鄉鎮零醫師,2022年8月17日,網址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4904369。
周恬弘(2014)。台灣社會的「健康不平等」,教會可以做什麼努力?。新使者,140,頁10-14。
林秀娟(2010)。族群、性別與健康不平等。醫療品質雜誌,4(3),頁4-9。
林育陞(2015)。從支持網絡觀點來看災變網絡建構之探討。危機管理學刊,12(2),頁95-106。
林韋辰、劉景萍、施雅文(2015)。社區民眾對檳榔健康與環境危害認知程度之研究。健康與建築雜誌,2(1),頁55-64。
林貴福、盧淑雲 (2000)。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師大書苑。
林禎佩、劉秀娟、林杜凌、柯靜芬、林明誠、魏嵩璽(2017)。2014年南投縣某偏鄉國小及幼兒園兒童頭蝨盛行率調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報導,33(3),頁43-48。
法務部(1985、1998)。民法第983條立法理由,2022 年6 月11 日取自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網址: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Reason.aspx?LSID=FL001351&LawNo=983。
邱玉蟬、李芳盈(2019)。傳播不平等與健康不平等:資訊來源對食安風險感知與預防行為的影響。中華傳播學刊,36,頁3-38。
邱雲柯、王英偉、葉日弌(2018)。偏鄉學童頭蝨篩檢與防治—以東部一所小學為例。台灣家庭醫學雜誌,28(2),頁76-85。
邱慧洳(2016)。專科護理師輔助醫療行為適法性之探討。中正大學法學集刊,53,頁231-279。
金幼婷、卓妙如(2003),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1(1),2003
金玠縈、詹永兆、胡文龍、黃蘭媖、巫雲光、何永成、張景堯、柯富揚、蔡明諺、洪裕強(2016)。台灣中部偏遠地區巡迴醫療病患就診特性噢服務滿意度研究。中醫藥雜誌,27(2),頁1-12。
洪文綺、黃淑貞(2007)。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7),頁27-54。
洪怡君(2011)。智能障礙兒童早期療育資源利用分析。未出版,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中。洪悅琳、張逸鴻(2022)。偏鄉國小代理教師的生涯規劃與工作調適。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頁240-255。
洪榮斌(2006),中醫兒科醫學雜誌 Vol.8 No.1
唐如青、謝蕙如、陳俊志、蕭思郁、黃純德(2010)。偏鄉山區原住民幼童的潔牙習慣與主要照顧者的口腔保健知識及態度之相關性—以高雄縣為例。臺灣兒童牙醫學雜誌,10(3),頁100-105。
孫碧霞 (2018)。社會排除與社會融合:比較歐盟與台灣的政策。人文與社會學報,頁49-76。
孫樹根、劉俊賢(2006)。從台灣城鄉嬰幼兒死亡率差異探討社會不公平問題。農業推廣學報,(21),頁33-58。
桃園市政府(2020)。復興區簡介,2022 年6 月7 日取自桃園市政府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tycg.gov.tw/ch/home.jsp?id=10448&parentpath=0,10403,10434。
桃園市政府新聞處(2022年,5月)。超級父母520—天使慢慢飛一起愛上展翅的新生活。桃園誌,2022年5月號。
桃園市復興區公所(2019)。復興區產業發展,2022 年6 月7 日取自桃園市政府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fuxing.tycg.gov.tw/home.jsp?id=11&parentpath=0,3,9。
桃園市復興區衛生所(2022)。111年6月專科門診時刻表,2022 年6 月18 日取自桃園市復興區衛生所官網,網址:https://www.tycg.gov.tw/pubprogram/upload/imgprview.jsp?file=hotnews/202205301534350.JPG&flag=pic&filetablename=HotNewsFile&serno=202205300050&detailno=1。
桃園市復興衛生所(2019)。復興區醫療資源,2022 年6 月8 日取自桃園市復興區衛生所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fuxing-phc.tycg.gov.tw/home.jsp?id=14&parentpath=0。
紐文音(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2017年,12月)。兒童發展遲緩論壇報告書,2017年12月號。
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2022)。懷孕期間可不可以喝酒?2022 年6 月15 日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1206&type=01。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2021年,12)。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中華民國110年。
康鈞尉、陳俊龍、李俊毅、曾頌惠(2012)。2007-2012 年全國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概況。台灣復健醫誌,頁121 – 128。
張玨、李柏翰、溫桂君、張菊惠(2015)。國際人權法與心理健康權。中華心理衛生期刊,28(3),頁449-468。
張羿涵 (2021)。低薪工作對臺北地區青年的影響:社會排除觀點。未出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張英蘭、劉英毓(2006)。台灣地理資訊系統於公共衛生之研究與應用。環境與世界,13,頁57-80。
張菁芬 (2011)。社會政助政策的特色:以歐盟及其會員國為例。發表於2011年社會福利論壇-社福100・專業滿載論壇,中華救助總會舉辦,臺北(2011年11月1日至12日)、臺中(2011年11月18日至28日)及高雄(2011年12月3日至13日)。
張菁芬(2004)。空間的排除與區域網絡服務模式-以社子地區為例。社會發展季刊,106期,頁271-284。
張肇烜(2019)。「台灣的醫師到花蓮很遠,到美國卻很近」奉獻花蓮40年,門諾仁醫薄柔纜辭世,享壽93歲,2022年8月20日,網址 :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8190012/。
張靜怡、溫晨帆、陳嘉珮(2021)。韌性與病人安全。護理導航,22(4),頁1-10。
張靜慧(2011)。遠房表兄妹可以結婚嗎?,2022 年6 月11 日取自康健雜誌,網址: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5334。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莊可詠(2014)。兒科執業醫師密度與嬰兒死亡率之相關性—臺灣19個縣市2003至2012年之十年實證研究。未出版,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許志雄(2018)。釋字第767號解釋協同意見書,2022 年6 月2 日取自憲法法庭,https://cons.judicial.gov.tw/jcc/zh-tw/jep03/show?expno=767。
許政榆(2020)。高揚威 後山巡診19年 復興區熱血仁醫,2020 年6 月8 日取自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報導,網址: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194。
郭逸玲、卓妙如(2014)。發展遲緩兒早期療育之概念與模式。身心障礙研究季刊,2(2),頁68-76。
陳怡婷(2012)。三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計畫對兒童健康不平等的影響。未出版,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陳重銘、應立志、王萬琳、潘美芳(2017)。某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之病患滿意度調查,11(1),頁45-61。
陳韻涵 (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未出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南投。
陸希平(1999)。由醫學邏輯的觀點談疾病的定義、分類、與因果關係。醫學教育,3(4),頁399-404。
彭純芝(2010)。「未成年懷孕」面面觀。醫療品質雜誌,46(5),頁70-73。
曾筑瑄、謝天渝、楊奕馨(2003)。台灣成人口腔保健行為調查報告。臺灣口腔醫學衛生科學雜誌,19(1),頁13-25。
項靖(2005)。數位化政府的城鄉差距:以我國鄉鎮市公所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5),2005,頁1-49。
黃丞璟(2020)。少子化現象對偏鄉新世代教師之衝擊與挑戰。師友雙月刊,622,頁13-20。
黃育萱、賴智信、吳岱穎、郭冠良、李孟澤、賴鴻毅(2019)。臺灣檳榔的歷史與危害。台灣醫學,23(6),頁789-794。
新北市藥師公會(2009)。如何選擇正確的科別就醫系列 - (2)如何選擇正確的科別就醫,2022 年6 月18 日取自新北市藥師公會官網,網址:http://tcpa.taiwan-pharma.org.tw/node/1687。
楊惠君,張子午,張雅雯,邱宜君(2018)。生得少,卻死得多—搶救我們「枉死」的孩子!,2022年7月3日,網址 :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ld-health-care-save-their-lives。
楊惠君,張子午,陳麗婷(2018)。【偏鄉篇1】健康不平等──台灣三大兒童高死亡區,2022年2月22日,網址 :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ld-health-care-remote-areas-inequality。
葉明勳(2013)。從「城鄉差距」到「城鄉差異」理論與實務的省思。中國行政評論,19(4),頁115-133。
虞淑婷、楊昕禕、蘇遂龍(2010)。國內身心障礙兒童齲齒率影響因素與改善方法。身心障礙研究季刊,8(3),頁150-154。
廖漢騰(2016)。「不拋下任何人」的公平:揭露健康不平等的 資料策略及挑戰。台灣衛誌,35(6),頁570-574。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兒童發展評估中心(早療評估中心)(2021)。腦性麻痺相關衛教。2022 年6 月15 日取自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兒童發展評估中心(早療評估中心)網站,https://wd.vghtpe.gov.tw/PMREIP/Fpage.action?muid=4104&fid=3396。
蔡茹涵(2022)。遠距醫療大爆發。商業週刊,1804,頁72-78。
衛生福利部(2018)。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2022 年6 月18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28。
衛生福利部(2019年,11月)。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108–111年度),核定版。
衛生福利部(2020年,2月)。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110–113年度),核定版。
衛生福利部(2020年,9月)。辦理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第二期),核定版。
衛生福利部(2021)。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2022 年6 月15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衛生福利部(2021)。偏遠地區一覽表,2022 年6 月4 日取自衛生福利部,網址:https://1966.gov.tw/LTC/cp-4018-42463-201.html。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 (2014年,12月)。綠色奇蹟—全民健保山地離島醫療服務紀實。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21)。復興區偏鄉醫療20年—遠距照護科技加值,有愛無礙 距離不再是問題!,2022 年6 月18 日取自衛生福利部官網,網址:https://www.mohw.gov.tw/fp-5019-62988-1.html。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2017)。產檢衛教資訊內容,2022 年6 月12 日取自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官網,網址:https://www.tygh.mohw.gov.tw/?aid=509&pid=0&page_name=detail&iid=58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2015)。縮小健康不平等、落實公義社會,國民健康署呼籲社會各界總動員,2022 年6 月2 日取自衛生福利部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2649-20040-1.html。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0)。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台北。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1)。兒童衛教手冊,2022 年6 月11 日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145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本署介紹,2022 年6 月2 日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hpa.gov.tw/Home/Index.aspx。
蕭凱元、陳世彥、林聖傑、王傳育、周正哲、呂孟哲、謝邦昌、林彥光(2020)。臺灣兒童常見疾病流行病學研究。Journal of Data Analysis,15(5),頁73-88。
賴于榛(2021)。台灣兒童死亡率高於日韓 蘇貞昌:加大資源改善,2022年7月3日,網址 :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12300185.aspx。
聯合國(1948)。《世界人權宣言》,2022 年8 月15 日取自聯合國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un.org/zh/about-us/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
薄柔纜(2014)。微聲盼望:薄柔纜醫師獻身花蓮偏鄉醫療四十年。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府份有限公司。
韓培爾(2009)。社會科學博士碩士論文研究寫作Q&A。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羅月雲、謝玉惠(2008)。疥瘡及相關照護。嘉基護理,8(1),頁51-55。
蘇世岳(2017)。從國際人權法論原住民族的健康不平等。台灣國際法季刊,14(3),頁115-118。
英文部分
Addressing the National Syndemic: Place-based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UK health inequality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https://www.who.int/
Fontana, A., & Frey, J. (1994).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Scien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Mariana C. Arcaya, Alyssa L. Arcaya,and S. V. Subramanian.(2015). Inequalities in health: definitions, concepts, and theorie. Global Health Action
Mish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 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andro Galea(202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Health inequities and their causes. Retrieved July 3, 2022,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in-pictures/detail/health-inequities-and-their-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