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22: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丁云
研究生(外文):Cheng, Ting-Yun
論文名稱:動物保護組織志工服務動機、人格特質與風險承受度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th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Risk Tolerance of Volunteers in Anim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指導教授:董祥開董祥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ong, Hsiang-Kai
口試委員:江明修吳宗憲
口試委員(外文):Chiang, Ming-HsiuWu, Chuang-Hsien
口試日期:2021-12-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動物保護服務動機人格特質風險承受度志願服務
外文關鍵詞:Animal protectionService motivationPersonality traitsRisk toleranceVoluntary serv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在現今寵物飼養風氣盛行,並伴隨著流浪動物管理、規範制度修正等議題產生,於動物保護方面是不容忽視需解決的社會公共問題。目前國內於志願服務研究較少以動物保護組織為標的深入了解,相關研究多以組織行銷、政策、企業觀點闡述組織或部門之間關係,較少著墨在組織志工群體人力運用及特性。藉此,本研究嘗試從志工群體角度了解與志願服務關係,以增進組織於招募志工時能否更周全。希望透過量化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知悉志工的服務動機、人格特質、風險承受度於志願服務之間關係。與個別組織志工對話獲得不同看法,深入了解志願服務內涵,得知目前存在困境,並將兩者綜合討論。

初步研究發現:服務動機是主要因素,類型多元並以利動物表現、人際互動與意願之間為展現,而於投入時間方面以利動物表現為顯著;人格特質於意願無顯著發現,原因於志工認為任何民眾都可以參與志願服務,對他人性格屬於主觀感受非為絕對認定,另嚴謹性、神經質於投入時間有顯著影響;不過,志工多為對動物友善、以同理動物角度進行付出,並依個人重視動物福利或動物權利;風險承受度與意願有正向關係但於投入時間無顯著影響,且透過訪談得知個人對風險定義、認知造成落差,且會先將風險排除,故其在志願服務影響較不大。

本研究於建議方面,從政府部門角度提出落實教育理念、用人制度彈性設計、增擴合作對象等;而於民間動保組織包含深入瞭解志工動機、顧及氛圍及形象建立等。另於後續研究者,可發掘其他量表工具的合適並針對獨立志工進行個案研究,獲得不同觀點以利更詳盡分析及實務發現。
With the trend of pet keeping growing in popularity, issues such as stray animal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revision have arisen, and animal protection has also become an unneglectable social issue of urgent concern. At presen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voluntary service in Taiwan which is aimed at anim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Related studies mostly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rganizations and depart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 marketing, policy, or corporation, and they focus less on the use and traits of volunteer workforce in organizations. Hence, this study aim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lationship with voluntary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olunteer group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s potential comprehensiveness in recruiting volunteers. This paper hope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ary service and volunteers’ servic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risk tolera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 will also have dialogues with individual volunteers to obta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g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voluntary service and learn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hav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bout the two.

Preliminary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iverse service motivat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including animal-benefiting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animal-benefiting behavior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vested tim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 and willingness since volunteers believe anyone can participate in voluntary service, and they consider personality traits subjective. Conscientiousness, neuroticism is notably correlated with invested time. However, volunteers are mostly friendly to animals, and they contribute because of their sympathy with animals, and each individual value animal welfare or animal rights accordingly. Risk toleranc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illingness, but has no correlation with invested time. Through interviews, it is also learned that a gap exists among each individual’s definition and perception of risks, and risks are eliminated first, so it has less impact on voluntary services.

As for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 of public sector,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fulfill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flexible employment system design, and partner expansion. From the aspect of non-governmental anim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volunteer motivation, work atmosphere improvement, and image establishment are suggested. Further research is recommended to explore the suitability of other scaling techniques and conduct case studies on individual volunteers in order to obta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or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practical finding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動物倫理概論 11
第二節 志工人力資源管理 16
第三節 志願服務及動機 22
第四節 人格特質 25
第五節 個人風險承受度與認知 29
第六節 影響志願服務意願因素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步驟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量化研究方法、資料變項與操作 48
第三節 質化研究方法、訪談大綱設計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61
第一節 樣本敘述性統計 61
第二節 信度、效度分析 69
第三節 人口變項之差異分析 78
第四節 多元迴歸分析 86
第五節 動物保護志工對志願服務論述及回應 106
第五章 結論、研究限制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發現及結論 13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50
參考文獻 153
附錄 163
壹、中文部分:
王光旭(2019)。提升社區據點志工的公共服務動機:組織社會化觀點之探析。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250,1-34。
王秀美、李長燦(2011)。五大人格特質量表中文版之信效度研究。發表於美和科技大學舉辦「社會服務與休閒產業」研討會之論文,屏東縣。
王惠蘭(2003)。動物保護團體行銷傳播整合程度之分析-以臺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與中華民國動物福利環保協進會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翔煒(2000)。社會行銷於志工人力資源招募策略之應用—以金門縣立醫院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0,601-622。
王韻琇(2013)。非營利動物保護團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以臺灣319愛貓協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思齊(2016)。Goldberg's大五因素特質量表國際人格題庫50題範本之繁體中文版發展。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臺北:智勝文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9)。動物福利白皮書。臺北:五南。
何慧卿(2010)。志願服務與管理。臺中:華都文化。
余惠文(2010)。我國動物保護之研究-以流浪動物領養問題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宗憲(2012)。臺南市政府文官公共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工作努力意願之實證研究-以個人/組織配適度作為調節變項。公共行政學報,43,91-126。
吳宗憲、蕭名凱(2017)。我國動物保護行政組織診斷之研究-道德性政策理論的觀察。中國行政評論,23(2),30-69。
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易習圖書。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
吳芳儀(2005)。認真休閒者之動機、承諾與休閒結果關係之研究-以非營利組織志工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建明(2008)。非營利組織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臺東縣救國團所屬社會基層團務組織志工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吳家慧、蘇景輝(2007)。老人服務中心高齡志工管理策略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8,279-294。
吳能惠(2014)。五大人格特質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文大商管學報,19(2),77-106。
吳嘉振(2010)。非營利組織社工員工作滿足與留任意願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呂昭賢、鄭清霞(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其投入時間的影響因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4。
宋明哲(2001)。現代風險管理。臺北:五南。
宋明哲(2018)。風險心理學:人本風險管理。臺北:五南。
李仁豪(2014)。BFI人格量表中文化及相關五大人格特質量表信效度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102-2410-H-040-009-SSS),未出版。
李淑珺譯(2000)。志工實務手冊。(原作者:Steve McCurley & Rick Lynch),臺北:張老師文化。
李聲吼、張麗玉、謝振裕(2016)。社區志工參與服務動機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54,227-235。
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14/E)。(原作者Earl Babbie),臺北:雙葉書廊。
林欣儀(2019)。具收容功能之動物保護小型非營利組織經營歷程初探。國立暨南大學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素戎、賀彥中、蕭瑞國(2010)。人格特質之概念分析。經國學報,28,49-58。
林勝義(2009)。臺灣開拓志願服務人力的策略、理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126,173-180。
林勝義(2017)。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臺北:五南。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2020)。志工銀行歷年志工動向問卷調查。
邱于軒(2015)。為流浪動物奮鬥-動物保護人士之轉化學習歷程。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云萱(2010)。我國動物保護主管機關之組織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行政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柯志明(2011)。應如何對待動物-對動物倫理之基礎與原則的一個反省。應用倫理評論,51,105-122。
胡瑜軒(2020)。故事行銷與募款策略-以非營利動物保護組織為例。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孫煒(2004)。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之體系建構。中國行政評論,13(3),119-138。
張芳慈、陳淑瑜(2016)。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與學習動機關係之試探性研究-以新竹市一所國小為例。清華教育學報,34(1),105-161。
張春雄、林顯達、黃新宗、劉美芳(2003)。風險管理。臺中:吉田。
張啟華(2013)。志願服務教育訓練課程之效益研究-以屏東縣志願服務之訓練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雅彥(2020)。社會企業利社會動機對營運方式之影響-以動物保護社會企業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許廷安(2014)。影響非營利組織員工工作投入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許雅惠、張英陣(2016)。風險管理下的社會工作督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0(2),1-41。
許雅棣(2001)。主管領導型態、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激勵制度與員工工作績效之相關性-以保險業務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永賓(2018)。餐旅人力資源管理。臺北:五南。
陳希煌(2000)。我國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現況與未來實際策略。農政與農情,98,6-13。
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陳俊樺(2017)。個人動機與風險偏好對志願服務行為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美華、許銘珊(2010)。以五大人格理論探討學生喜愛之教師人格特質。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5(1),13-28。
陳欽雨、呂博裕、林嘉慧(2020)。志工工作滿足及持續服務意願之影響因素研究-以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為例。運動與休憩研究,15(2),1-13。
陳碧真(2010)。動物保護志工保護流浪犬經驗對生命態度影響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蓉舒(2014)。校內志願服務參與動機與意願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國小高年級生為例。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麗欣、魏希聖、王慧琦(2007)。運用德菲法建構臺中市志願服務評鑑指標。朝陽學報,12,333-350。
陸宛蘋(2012)。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資源募集與績效評估。發表於2012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社會服務創新,臺北: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彭意維(2007)。旅行業領隊人格特質、幽默風格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曾于薇(2018)。公民團體動物保護之策略與可行性評估-以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狗來富專案」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湯奇頴(2014)。企業風險管理之風險源探討-以臺灣造紙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臺北:臺灣商務。
費昌勇、楊書瑋(2011)。動物權與動物對待。應用倫理評論,51,75-103。
鈕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2版)。臺北:雙葉書廊。
黃子庭(2016)。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參與意願之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良志、黃家齊、溫金豐、廖文志、韓志翔(201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第3版)。臺北:華泰。
黃癸鳳(2007)。動物保護組織網站架構及行銷策略分析。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英忠、曹國雄、黃同圳、張火燦、王秉鈞(2002)。人力資源管理(第2版)。臺北:華泰。
黃庭鍾(2009)。非營利組織成員之參與動機、組織氣候與承諾對組織效能影響-以我國義勇消防隊為例。明新學報,35(2),61-77。
黃慶榮(2007)。動物保護組織捐款人研究-以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您領我養」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慶榮譯(2009)。動物保護組織志工管理手冊。(原作者:Betsy McFarland),臺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 17-23。
葉育秀(2008)。非營利組織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詹中原(2015)。公私部門人才交流之考選機制設計:試提公務人力僱用彈性資源 中心(Hiring Flexibilities Resource Center)芻議。國家菁英季刊,11(3),3-7。
廖君美(2013)。企業風險管理與資訊安全機制設計。財金資訊季刊,75,27-31。
劉弘煌(2008)。志願服務者之參與特質-以北部五縣市參與志願服務基礎訓練之學員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22,112-135。
劉珈延(2004)。動物保護法立法前後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以棄犬問題處理為個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劉紹群(2012)。激勵理論與志工管理運用效能之研究-以新竹市所屬機關志工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潘瑛如、李隆盛(2015)。初薦任公務人員公共服務動機及其前因之探究。文官制度季刊,7(1),35-69。
蔡智勇、薛義誠(2007)。溝通滿足對組織承諾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社福慈善基金會為例。中華管理學報,8(3),23-42。
鄭燦堂(2012)。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第4版)。臺北:五南。
蕭名凱(2017)。我國動物保護行政組織診斷之研究:重要績效度方法之分析。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賴治民(2014)。獸醫公共衛生政策執行與動物福利。應用倫理評論,56,45-58。
謝秉育(2001)。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制控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簡麗芬(2007)。動物權之爭議︰雷根對辛格與科恩。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桃園。
懷陸(1995)。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師友月刊,335,31-34。

貳、英文部分:
Bonneau, L., R. Darville, M. Legg, M. Haggerty, & R. N. Wilkins (2009). Changes in volunteer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s a result of Texas Master Naturalist training. Human Dimensions of Wildlife, 14(3), 157-172.
Bozeman, B., & G. Kingsley (1998). Risk culture in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8(2), 109-118.
Brachinger, H. W., & M. Weber (1997). Risk as a primitive: A survey of measures of perceived risk. Operations-Research-Spektrum, 19(4), 235-250.
Clary, E. G., M. Snyder, R.D. Ridge, J. Copeland, A. A. Stukas, J. Haugen, & P. Miene (1998).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the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s: a functional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6), 1516-1530.
Denissen, J. J., R. Geenen, M. A. van Aken, S. D. Gosling, & J. Potter (200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dutch translation of the Big Five Inventory (BFI).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90(2), 152-157.
Dickson, T. (2011). Managing volunteers: An application of ISO 31000: 2009: Risk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to the management of volunteers in tourism and beyond. In Volunteer Tourism Theoretical Framework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pp. 175-192). Routledge.
Dong, H. K. D. (2015).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risk propensity on volunteering.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26(1), 5-18.
Dong, H. K. D. (2017). Individual risk preference and sector choice: Are risk-averse individuals more likely to choose careers in the public sector?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49(8), 1121-1142.
Goldberg, L. R. (1981). Languag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search for universals in personality lexicons. 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1), 141-165.
Graff, L. L. (2012). Risk management in volunteer involvement. In T. D. Connors (Eds), The Volunteer Management Handbook: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Success (2nd ed.) (pp.323-360). John Wiley & Sons.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od, M. K. (2012). Training volunteers. In T. D. Connors (Eds), The Volunteer Management Handbook: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Success (2nd ed.) (pp. 237-254). John Wiley & Sons.
Jamison, I. B. (2003). Turnover and retention among volunteers in human service agencies.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23(2), 114-132.
Kolar, D., S. Skilton, & L. W. Judge (201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a volunteer workforce. Journal of Facility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4(1), 5-12.
Lin, K. L., L. A. Yang, & X. Y. Cai (2013).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job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effect of job attitude.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Openration and Management,5,87-100。
Litwin, G.G., & R. A. Stringer (1968). 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hapatro, B. B. (201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Age International (P) Ltd, Publishers, New Delhi.
McCrae, R. R., & P. T. Costa (1987). Valida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serv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1), 81-90.
Pervin, L. A. (1970). Personality: Theory,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John Wiley & Sons.
Peterson, D. K. (2004). Recruitment strategies for encouraging participation in corporate volunteer program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49(4), 371-386.
Raad, B. D; & Mlačić, B (2015). Big Five Factor Model, Theory and Structure. In J.D. Wright. (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 (pp.559-566). Oxford: Elsevier
Rainey, H. G., & P. Steinbauer (1999). Galloping elephants: Developing elements of a theory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9(1), 1-32.
Robbins, S. P., & T. A. Judge (201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Volunteers, U. N. (2016). State of the world’s volunteerism report 2015: Transforming governance.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