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6 14: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信閎
研究生(外文):Chang, Hsin-Hung
論文名稱:公司於準備公發階段採用員工認股計畫之問題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he issue of the company's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指導教授:陳明進陳明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Ming-Chin
口試委員:林世銘汪瑞芝
口試委員(外文):Lin, Su-MingWang, Jui-Chih
口試日期:2022-06-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9
中文關鍵詞:準備公開發行員工認股員工認股計畫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準備公開發行的公司在走向資本市場時,員工認股計畫是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重要的一步。目前員工認股的工具很多,常見的有員工分紅入股、員工認股權、庫藏股票轉讓員工、現金增資保留給員工認購,及員工限制權利新股等。因此,準備公開發行公司可以依各準備公司員工認股的目的及想法,設計符合屬於自身的員工認股計畫。在此階段將股權分散給員工可以用來吸引人才並且激勵員工,得以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且還能提升企業的價值,而且員工認股計畫會讓員工和股東的目標一致化,更有刺激企業及員工的效果。因此,員工認股計畫已是最近年來準備公開發行公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工具之一。
當企業預計準備公開發行前,如何才能讓員工認股計畫得以順利進行,通常企業主擔憂的是員工拿到股票後就離職,達不到共好的目的;員工則在考量擔心資訊上的落差,害怕受騙且又不敢不從的心理壓力。所以,在準備公開發行前的員工認股計畫時,如果可以讓勞資雙方降低雙方可能的憂慮,讓雙方都能有個滿意的結果,達到企業主要給的開心,員工要認的滿意,雙方才有共同往未來走的可能。
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準備公開發行公司在公開發行前的期間內,在目前法令面、財務面及稅務面等三方面,了解員工認股的行為,並分析其可能產生的管理層面及會計稅務法令層面問題,進而提供相關的建議。
對於準備公開發行公司而言,通常不會僅用一個員工認股工具,在不同的考量因素下,可能會針對各階層有不同的使用工具,也會因不同的時間階段採用不同的員工認股計畫。
在會計與稅務層面,準備公開發行公司於使用員工認股工具時,在會計處理上給予員工認股工具的薪資費用及員工個人所得的衡量皆以公允價值為衡量依據,而稅法上非公開發行階段在企業認列費用與個人認列所得上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公司認列薪資費用是以「公允價值或內涵價值」為準,但在員工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則以「時價」為準,公允價值與時價兩者間存在著價差,是值得思考之處,建議應考量規範公允價值及時價評估使用的時機。
在法令層面,準備公開發行公司在使用員工認股計畫時,針對員工認股權及限制員工權利新股這兩個工具在使用上,關於發行價格不得低於票面金額之規定受到限制,不利於準備公開發行公司在吸引有競爭力的人才及激勵表現優秀的員工上,建議放寬員工認股權及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發行價格不得低於票面金額限制。
在管理議題層面,考量員工在認股時可能遇到資金需求的困難,建議透過員工持股信託搭配員工的儲蓄計畫,可以有效解決員工資金問題及並具有激勵效果,讓員工及公司可以在共同的目標上一同努力。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章節架構 5
第二章 法規制度與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現金增資保留員工認購 8
第二節 以股票之方式分派員工酬勞 10
第三節 庫藏股轉讓予員工 12
第四節 發行員工認股權 14
第五節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 16
第六節 文獻探討 17
第三章 準備公開發行階段員工認股會計議題 19
第一節 企業會計準則公報第23號簡要內容 19
第二節 員工認股計畫會計處理 23
第四章 準備公開發行階段員工認股稅務議題 31
第一節 營利事業所得稅 31
第二節 個人綜合所得稅 35
第五章 準備公開發行階段員工認股計畫常見的議題及討論 39
第一節 公司與員工管理層面議題 39
第二節 會計、稅務及法令層面議題 4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43
第一節 結論 43
第二節 建議 46
參考文獻 49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