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9.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11 20: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月婷
研究生(外文):Yue-Ting Yang
論文名稱:老人營養餐食送餐服務轉型經驗之研究: 以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弗傳慈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基金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Experience of Delivery Service of Nutritious Meals for the Elderly Take Taichung Fu Chuan Tzu Shi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吳書昀吳書昀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張玉龍
口試日期:2022-05-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老人營養餐食送餐服務社會企業化送餐資訊平台
外文關鍵詞:Nutritional Meal of the ElderlyMeal Delivery ServiceSocial Enterp- RiseizationMeal Delivery Information Platfor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主要是從研究參與者觀點探討弗傳慈心基金會提供老人營養餐食送餐服
務之歷程、送餐服務之困境與因應策略、送餐服務轉型社會企業化之意義和影響、
以及分析資訊系統的引入後影響老人送餐服務之重要性。
本文使用質性研究,訪談對象包括與案務相關之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負責人、
基金會代表、案務經驗至少滿 7 年以上之中階主管、以及大學教授 等共計 8 人,年
齡介於 4 0 多歲至 7 0 多歲者,回應他們對本研究之看法、經驗及觀點。
本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一部份是弗傳慈心基金會提供老人營養餐食送餐服務
之歷程,分五階段包括 一 第一期慈善照顧期( 2000 年 2010 年) 二 開發
期 (2011 年 2013 年 三 發展期 西元 2014 2016) 四 商品服務期 (2017
2018 迄 五 轉型經驗期 (2 018 迄今 。五階段皆面臨困境挑戰,但也有共因應
之策略。
發展老人營養餐食送餐服務轉型服務之意義和影響
包括 一 意義 補足送餐
福利市場失靈、制度變革另闢財源、核心價值的成熟與傳承、組織發展與政策補助
互惠 二 影響 落實勞資法規範之責任、送餐服務產業的資訊轉型 三 創新服
務之意涵 1 組織面 促進社會責任與經營增能 2. 機構轉型挑戰的影響 3 實質
意義與現階段政策之差異性 4. 政策構面 跳脫傳統「送餐服務」框架之思維。
iii
另外,轉型服務的資訊系統引入後之影響有
另外,轉型服務的資訊系統引入後之影響有::((一一))組織面影響組織面影響::建構雲端系統建構雲端系統支持資訊人才建立、提升社會企業化能見度、組織管理能力提升及貼近現代式人文支持資訊人才建立、提升社會企業化能見度、組織管理能力提升及貼近現代式人文關懷關懷;;((二二))政府政策面影響政府政策面影響::改善對補助的依賴、握有政策建言與改善對補助的依賴、握有政策建言與討價的籌碼、補討價的籌碼、補足送餐福利市場失靈足送餐福利市場失靈;;((三三))福利服務業務影響福利服務業務影響::包括資金運用彈性大、發展多元社包括資金運用彈性大、發展多元社會福利服務業務。會福利服務業務。
建議
建議::((一一))加入社區自費戶送餐宣導機會加入社區自費戶送餐宣導機會--獲知多元的福利管道獲知多元的福利管道;;((二二))成立社成立社區網路化送餐資訊平台區網路化送餐資訊平台--資訊普及資訊普及;;((三三))商業化平台與合理的利潤商業化平台與合理的利潤;;((四四))增加研究增加研究與學術單位合作創新服務方案,共創共贏的局面。與學術單位合作創新服務方案,共創共贏的局面。
This research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nutritious meal deliver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Core issuers as followed will be discussed the dilemma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meal delivery service,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al delivery service into social enterprise, and above all, the importance and affects by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 into meal delivery services.
This research u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interviewees include people from the authority i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Foundation representatives, middle-lev
el supervisors with at least 7 years of case experience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s, tota
-lly 8 people. The interviewees, aged in their 40s to 70s, answered the questions with their viewpoints,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contributed in 3 aspects as followed
First The history of the Fuchuan Charity Foundation in providing nutritious meals and meal delivery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cluding (1) The first phase of pure charity care (2000- (2) Opening up period (2011- (3) Development period (2014- (4) Commodity service period (2017 to date).
v
All four stages fac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but there are also coping strategies.Second::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us meal deliver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1) Significance including:: Improve the failure of the food delivery welfare market, institutional reform to create new sources of income, maturity and inheritance of core values,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olicy subsidy reciprocity;; (2) Influences include:: pioneering the labor standard law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in the food delivery service system;; (3) Implications of innovative services:: 1. Organizational aspects promo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business enhancement;; 2. The impact of challenges in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bstantive meaning and the current policy;; 4. Policy dimension - Idea that escapes from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food delivery service".
Third::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alyzed:: (1) Organizational impact:: Constructing a cloud system to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talents,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social enterprise, improv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be close to modern humanistic care.;;(2) The impact on governmental policies includes:: Improving dependence on subsidies, having right to policy advising and bargaining with the governmental authority, Correcting the failure of the food delivery welfare market.
Suggestions:: (1) Promote opportunities for self-paid food delivery in the community - learn about multiple welfare channels;; (2) Establish a community online food delivery information platform - information popularization;; (3) Give commercial platforms reasonable profits;; (4) ) Increase the cooperation with academic research units in innovation service plan and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Keywords
目次
致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次 vi
表目次 viii
圖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3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的相關概念與討論 13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意涵 19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投入老人送餐之經驗探討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選取 38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資料蒐集、分析方法 39
第三節 研究嚴謹性與研究倫理 43
第四章 研究發現 45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提供老人營養餐食送餐服務之歷程 45
第二節 老人營養餐食送餐服務五階段困境、挑戰與因應 58
第三節 發展老人營養送餐服務轉型與資訊系統引入之意義和影響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討論與省思 128
第三節 建議 131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32
參考文獻 134
一、中文文獻 134
二、英文文獻 140
附錄 142
附錄一 受訪者參與研究同意書 142
附錄二 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144
王秉鈞、鄭勝分、吳佳霖、劉育欣(2013)。我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
  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
作,16-34,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興國(2005)。科學工業園區開發工程分標原則之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營建技術與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王秋蓉(2014)。非營利組織轉型社會企業之個案研究—以社會網絡與組織寬裕資源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王文英(2007)。策略與目標成本制關係之探索性研究─透過國內兩企業之比較
個案。交大管理學報,27(2),203-248。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我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國家發展
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報告編號:NDC-DSD-102-017),未出版。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2017)。內政統計通報106年第38週,2017年10月19日
取至:http://sowf.gov.tw/stat/week/week10638.pdf。
朱文儀、莊立民(1999)。決策自主程度對多角化企業之事業單位經營績效之影
響:情境觀點與文化控制觀點之探討。亞太管理評論,4(4),345-356。
余健慈(2016)。台灣中部地區社會企業特色分析:組織特質、發展趨勢與社會
  影響力初探。國家與社會,18,111-157。
李易駿(2016)。轉變中的社區發展:臺灣社區發展政策之歷史制度論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0(2),175-226。
呂冠德(2020)。新北市金山區高齡者送餐服務受餐者之社會投資報酬分析-以社
團法人中華民國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為例。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汪錦軍(2008)。浙江政府與民間組織的互動機制:資源依賴理論的分析。浙
  江社會科學;9,31-37。
杜念慈(2016)。高齡者送餐服務方案之日台比較。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4),457-468。
汪宏倫(2001)。制度脈絡、外部因素與台灣之「national question」的特殊性:
一個理論與經驗的反省。台灣社會學:(1),183-239。
杜承嶸(2012)。台灣非營利部門發展歷史考察─政府、非營利組織互動關係
  的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公開。
邱燕銀(2004)。送餐服務介入後獨居老人之非正式照顧系統與正式照顧系統的
  互動關係─以門諾基金會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馨(2011)。非營利組織概論。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明莉(2013)。一樣的食堂不一樣的共餐-宜蘭縣「長青食堂」社區老人共
  餐經驗之初體驗。台北市: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玟廷、陳律睿、林廷庭(2019)。資源依賴理論探討臺灣集團總部與海外隸屬
  公司所有權之關係:國際市場距離與組織資源之效果。組織與管理;
  12(1),1-45。
林萬億(2011)。社會福利。台北市:五南圖書。
林佳儀(2016)。社會大眾對我國非營利慈善組織運作與發展之調查—以社會企業與善因行銷為中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研究所
林君蓉(2018)。台北市使用餐飲服務獨居長者的壓力源、社會支持和憂鬱情緒:
緩衝作用的分析。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照長期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公
開。
林宜甲(2007)。勞動基準法適用範圍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
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吳佳霖(2012)。社會企業促進社會融合之初探─以經濟弱勢婦女為例。南投縣: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吳綱立(2007)。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建構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社
  區營造為例。住宅學報,16(1),21-55。
官有垣、王仕圖(2013)。台灣的社會企業:特質、發展趨勢與效應。人文社
  會科學研究;7(1),102-126。
官有垣、杜承嶸、王仕圖(2018)。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的社會影響:臺灣家扶
  基金會的個案分析。國家與社會;20,1-52。
官有垣、王仕圖、杜承嶸(2018)。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的社會影響:喜憨兒社
  會福利基金會的個案分析。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2,61-100。
胡幼慧主編(2003)。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柯志哲、許建彬(2008)。企業因應勞退新制策略之探討:整合資源依賴理論
  及新制度論的分析。台灣社會學,(16),49-95。
徐明儀、沈介文(2003)。大陸台商投資動機與其智慧資本取得方式關聯性之研
  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1),21-41。
徐宗國譯,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著(2005)。質性研究概論。台北
市:巨流圖書。
黃玉琴(2012)。送餐服務與老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某協會為例。
  花蓮: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曼琴、劉炯森(2012)。中小企業授信風險評估要素研究─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管理研究學報;11(2),135-161。
黃崚弘(2008)。台灣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
黃源協、莊俐昕、吳來信(2020)。社會工作管理。新北市:空大許淮之、高明瑞、趙平宜(2011)。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困境與挑戰。創業管理研
究,6(1),55-80。
戚樹誠(2016)。組織行為-台灣經驗與全球視野(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
  39-51。
陳燕禎、謝儒賢、施教裕(2005)。社區照顧:老人餐食服務模式之探討與建構。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1),121-161。
陳俊合(2016)。景觀生態規劃方案評選模式研究─分析階層程序(AHP)法應用。
  建築與規劃學報,17(2/3),117-136。
陳建州(2015)。從制度論與密度依賴性談高等教育組織擴張歷程。臺灣社會
學刊,(58),1-45。
陳碧蓮(2020)。無管人生-吞嚥困難主要照顧者對脫管認知與實踐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
連廷嘉、徐西森譯,John McLeod著(2006)。《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郭建賜、吳燕玲、藍素利、鄭淑真、林宜君(2007)。嘉義縣運用送餐服務提昇
  獨居老人社會支持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0,265-282。
張世雄(2001)。策劃一張自願與非營利組織研究的認知地圖:研究類型、議題
  與展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2),223-262。
張俊明、陳慶華、傅譓菱(2020)。論我國非營利組織的變革與創新. JMPI 管理
專業與創新學報;1(1), 74-85.
張緯良(2017)。管理學。臺北市:雙葉書廊
湯莉榆(2012)。非營利組織事業化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之個案研究—以里仁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事業經營碩士
學位學程
湯鳳琴(2016)。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之個案研究-以苗栗家扶希望苗圃為
例。國立暨南大學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班碩士論文。
葉昀真(2013)。社福型非營利組織事業化之行銷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苗栗
  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
辜世芳(2016)。面對非營利組織事業化推動組織變革之探討--以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研究所。
游麗足(2015)。桃園縣獨居老人生活品質與送餐服務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
  餐旅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曾璟欣(2019)。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企業之分析-以張秀菊基金會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社會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鈕文英(2016)。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三版)。臺北市:、
雙葉書廊。
楊明璧、邱吳晃(2004)。依產業環境與企業資源特性建構合作策略─以國內模
  具產業為例。管理學報;21(6),693-714。
楊君琦、郭欣怡(2011)。社會企業組織型態與經營類型之初探。
輔仁管理評論,18(1),53-77。
廖玩如、萬金生(2015)。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困境與挑戰─小林重建協會個案。
全人教育集刊;(2),11-24。
廖忠文 (2016)。非營利組織轉型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之研究—以雲林某身心障礙
  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Allen Rubin,Earl Bubbie著(2000)。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市:學富文化。
潘承揚(2013)。餐食服務服務品質與服務成效之探究-從服務使用者觀點出 發。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雪琴(2008)。社區老人自費使用送餐服務願付價格與相關因素初探─以台中
  甘霖基金會附設長青大學學員為例。台中:亞洲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
  論文。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65-108。
鄭瀛川、陳彰儀(2008)。外派大陸台籍經理人領導行為轉變歷程之研究。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8(1),25-46。
蔡翼擎、張惠真、謝佳昕、黃怡臻(2016)。以層級分析法(AHP)探索台灣城市
  全球行銷競爭優勢之建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4(2),1-17。
蔡依倫、高明瑞(2013)。制度變遷與組織型態創設:身心障礙者社會企業的浮
現歷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21(2),339-368。
劉孝明(2021)。以社會網絡理論探討非營利組織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角色–以承
辦六堆設計營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
賴書婷(2017)。非營利組織轉型成為社會企業的路徑分析—以白玫瑰社會關懷協
  會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
盧貞云(2003)。我國非營利組織運用資訊科技與網路募款現況之探究---以社會
福利機構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高雄:巨流圖書
  股份有限公司。
蕭新煌主編(2014)。書寫台灣第三部門史Ⅰ。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蕭盈潔(2002)。非營利組織事業化—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
謝玉玲(2013)。以財務分析評估非營利組織轉型社會企業之可行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研究所。
藍毓仁譯(2008)。質性研究方式。台北﹕巨流。
瞿仲達(2019)。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企業之機會與挑戰—多元利害關係人觀點之
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學系。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709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