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12: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沛瑜
研究生(外文):LAI,PEI-YU
論文名稱:光黯反轉的療癒之旅—賴沛瑜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A Healing Journey of Light and Darkness Reversal -Creative Discourse of Pei-Yu Lai
指導教授:王曼萍王曼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MAN-PING
口試委員:林逸青陳香伶王曼萍
口試委員(外文):LIN,YIH-CHINGCHEN,HSIANG-LINGWANG,MAN-PING
口試日期:2022-05-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觸手動漫文化夢境元素自我療癒
外文關鍵詞:tentacleanime culturedream elementsself-heal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以作者於2017年至2022年間的創作作為研究主體,從作者大學時期的繪畫創作開始描述,記錄作者自2017年以來的生活軌跡,探討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內在經驗與相互關係,以及個人情感經驗的分析,透過本論文的寫作來整合作者的創作歷程。本創作研究作品多為彩墨為主,顯示作者對彩墨的執著與喜愛,蔣勳於《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一書中說道:「水墨畫其實是水痕的領悟。水不同於油,有特別靈透變幻的生命。西方的油彩在畫布上凝結固定,中國的水墨卻在紙絹上沁滲渙散;前者追求具體可見的形象,後者融墨於水,水痕交疊,只是漸淡漸遠的一種心境罷。」作者對水墨的體悟也是一樣的,在筆墨之間的琢磨當中,沉溺於色彩與水光結合的變化,待時間逝去,那光彩也逐漸消逝,如同生命般行走的痕跡,歲月輾轉流離,即使人事已非,生命中每個階段的思想與精神皆停駐於作者所創造的紙上空間裡。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闡述過往的生命經驗及創作背景,確立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建構研究方法和分類;第二章透過文獻探討,將自身作品和當代藝術家連結作為對照,從中建立作者的藝術風格討論,並經由對當代藝術的觀察提出觀點;第三章統整作者在各階段的創作脈絡,紀載關於作者在創作過程的心境與時空背景;第四章將新階段的創作研究實踐於個展發表;第五章總結藝術與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對藝術創作的反思和未來期許。
關鍵字:觸手、動漫文化、夢境元素、自我療癒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uthor's creative works from 2017 to 2022. Starting from the author's painting creation during her college years, the paper records the author's life trajectory since 2017.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inner experience and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Through writing this thesis, the author's creative process is integrated by analyzing her personal emotional experience.In his book A smile amidst the waning flowers of silence: Tai Ching-Nung and his Times, Chiang Xun said, "Ink wash painting is actually the realization of water streaks. Water, unlike oil, has a particularly flexible life. While Western oil paints are fixed on the canvas, Chinese ink permeates and disperses on the paper and silk; the former pursues a concrete and visible image, while the latter blends ink with water, and the traces of water overlap, just a fading and distant state of mind."

The author's perception of ink and wash is also the same. In the process of refining between ink and brush, the author indulges in the changes of color and water light. As time passes, the luster gradually fades away, just like the traces of life itself. Even though people and things have change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thoughts and spirits at each stage of life still reside in the space of paper created by the author.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author's past life experiences and creative background, establish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e thesis, and constructs the study methods and classification. In Chapter 2, the author's own work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emporary artists through documentary research, from which a discussion of the author's artistic styl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uthor's viewpoint is presented based on her observations of contemporary art. Chapter 3 integrates the author's creative contexts at various stages, documenting the author's state of mind and temporal context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In Chapter 4, the new stage of creative research is displayed in a solo exhibition. Chapter 5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the author, as well as reflections on art creation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tentacle, anime culture, dream elements, self-healing

摘要 i
目錄 iv
圖版目錄 vi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歷程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當代藝術家的相關研究 7
第一節 女性與生物的關係 8
第二節 漫畫世界裡的天馬行空 12
第三節 藝術治療之自我療癒 16
第四節 小結 22

第三章 創作脈絡 24
第一節 迷途 24
第二節 黯之聲 29
第三節 尋找希望的旅途 34
第四節 認識自我的過程 39
第五節 小結 43

第四章 創作的轉折 44
第一節 重生 44
第二節 夢境的指引 50
第三節 小結 59
第五章 結論 60
參考書目 62
附錄 65

圖一、賴沛瑜,《吞蝕》,彩墨,60 x 85 cm,2017 2
圖二、森口裕二,《尻遊び》,壓克力,36.0 x 26.5 cm,2009 9
圖三、森口裕二,《烏賊》,壓克力,2014 9
圖四、森口裕二,《禁斷の聖域》,壓克力,∅70.0 x d.50 cm,2010 9
圖五、森口裕二,《名もなき花のララバイ》,鋼筆,7.2 英寸 x 10.125 英寸 x .125 英寸 18.2 x 25.8 x .3 厘米,2017 11
圖六、賴沛瑜,《初次見面》,彩墨,85.0 x 60.0 cm,2018 11
圖七、駕籠真太郎,《晚餐聚會》,水彩,29.5 x 29.5 cm,2020 13
圖八、駕籠真太郎,《動物圖鑑.豬》,2020 14
圖九、駕籠真太郎,《20140093》,2014 14
圖十、駕籠真太郎,《PANNACOTTA》,水彩,アトリエサ−ド(JP)出版,2015 14
圖十一、賴沛瑜,《愛的禮物》,彩墨,29.7 x 42.0 cm,2018 15
圖十二、侯俊明,《愛之曼陀羅》,版畫,208 x 99 cm,2008 17
圖十三、侯俊明,《男洞》,油性粉彩,237 x 55 cm,2014–2016 18
圖十四、侯俊明,《搜神記》,版畫,108 x 154 cm,1993 18
圖十五、侯俊明,《四十七歲守護神》,油畫,130 x 130 cm,2007 19
圖十六、賴沛瑜,《鑰匙》,複合媒材,75.0 x 67.0 cm,2019 19
圖十七、賴沛瑜,《沉浸》,彩墨,60 x 85 cm,2018 25
圖十八、賴沛瑜,《初次見面》,彩墨,85 x 60 cm,2018 26
圖十九、賴沛瑜,《愛的禮物》,彩墨,29.7 x 42.0 cm,2018 27
圖二十、賴沛瑜,《黯之聲–一》,彩墨,59.4 x 42.0 cm,2019 31
圖二十一、賴沛瑜,《黯之聲–二》,彩墨,59.4 x 42.0 cm,2019 31
圖二十二、賴沛瑜,《黯之聲–三》,彩墨,59.4 x 42.0 cm,2019 32
圖二十三、賴沛瑜,《黯之聲–四》,彩墨,59.4 x 42.0 cm,2019 32
圖二十四、賴沛瑜,《黯之聲–五》,彩墨,59.4 x 42.0 cm,2019 33
圖二十五、賴沛瑜,《停止》,複合媒材,75 x 67 cm,2019 34
圖二十六、賴沛瑜,《尋夢年華》,彩墨,75 x 67 cm,2019 35
圖二十七、賴沛瑜,《鑰匙》,複合媒材,75 x 67 cm,2019 37
圖二十八、賴沛瑜,速寫作品,麥克筆,A4,2020 41
圖二十九、賴沛瑜,《清明時節雨紛紛Ⅰ》,複合媒材,45.5 x 38.0 cm,2020 42
圖三十、賴沛瑜,《清明時節雨紛紛Ⅱ》,複合媒材,45.5 x 38.0 cm,2020 42
圖三十一、賴沛瑜,《清明時節雨紛紛Ⅳ》,複合媒材,45.5 x 38.0 cm,2020 42
圖三十二、賴沛瑜,《清明時節雨紛紛Ⅴ》,複合媒材,45.5 x 38.0 cm,2020 42
圖三十三、賴沛瑜,《重生-昇華》,彩墨,30 x 50 cm,2020 46
圖三十四、賴沛瑜,《重生-涅槃》,彩墨,30 x 50 cm,2020 47
圖三十五、賴沛瑜,《重生-明珠》,彩墨,30 x 50 cm,2020 48
圖三十六、賴沛瑜,《多項式的星空》,彩墨,60 x 60 cm,2021 50
圖三十七、賴沛瑜,《流向夢都》,彩墨,60 x 60 cm,2021 52
圖三十八、賴沛瑜,《我的》,彩墨,60 x 60 cm,2021 53
圖三十九、賴沛瑜,《我和我的》,彩墨,60 x 60 cm,2022 53
圖四十、賴沛瑜,《綻放》,彩墨,60 x 60 cm,2021 55
圖四十一、賴沛瑜,《夢之彼端》,彩墨,60 x 60 cm,2021 56
圖四十二、賴沛瑜,《反轉世界》,彩墨,60 x 60 cm,2022 57
圖四十三、賴沛瑜,《黑暗嘉年華》,彩墨,60 x 60 cm,2022 58

參 考 書目
一 、 中 文 書 目 :
1 . 法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 著,汪
芃 譯 ,《 大 亨 小 傳 》, 台北市: 遠流出版公司 , 2012。
2. 羅伯.費雪( Rober Fisher) 著 , 王 石 珍 譯 ,《 為 自 己 出 征 》, 台
北 市 :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7。
3. 蔣 勳 著,《 歲月靜好 》,台 北 市:時 報 文 化 出 版 企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2019。
4. 東野圭吾 著,王蘊潔 譯,《 祈念之樹 》,台 北 市:春天出版社,2020。
5. 約 翰 . 伯 格 ( John Berger) 著 , 吳莉君 譯 ,《 觀看的方式 》, 台 北
市 : 麥田出版 , 2010。
6. 辛 西 亞 . 弗 瑞 蘭 ( Cynthia Freeland) 著 , 劉依綺 譯 ,《 別鬧了,
這 是 藝 術 嗎 ? 》, 新 北市: 左岸文化 , 2002。
7. 林 曼 麗、工 藤 健 志 著,《 美 少 女 の 美 術 史:從 浮 世 繪 到 當 代 藝 術 及
動 漫 文 化 》,( 北 師 美 術 館 、 財 團 法 人 福 祿 文 化 基 金 會 ), 2019。
8. 派 特.亞 倫 ( Pat B. Allen) 著,江孟蓉 譯,《 療 癒,從 創 作 開 始 :
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 》, 台 北 市 : 張老師 文化, 2013。
9. 蔣 勳 著 ,《 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 》, 台 北 市 : 有 鹿
文 化 , 2021。
二 、 網 路 資 料 :
1 . https://famous1993.pixnet.net/blog/post/41142977,痞客邦,標題:
你不可不知的顏色常識 -褐色的色彩密碼 ,瀏覽日期 2021/3/8。
2. https://in.ncu.edu.tw/ncu7195/02/104b/01/01c.html ,中央大學藝文
63
中 心 網 站,中 央 大 學 藝 術 學 研 究 所 周 芳 美 老 師、李 惠 芳、劉 晏 汝、曾
筱如、劉睿涵、林雅綸 採訪編輯 2016 年 2 月 26 日 , 瀏覽日期
2021/2/17。
3. http s:/ / kkn ews.cc/ z h -t w/essay/ 9lgmgjb .ht ml, 每 日 頭 條 ,標題: 莫
泊桑|生活永遠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 ,瀏覽日期 2021/5/10。
三 、 影 視 作 品 :
1. 《 大 亨 小 傳 》( 英 語 : The Great Gatsby)
台灣翻譯名稱:大亨小傳
中國翻譯名稱:了不起的蓋茨比
導演:巴茲•魯曼( Baz Luhrmann)
製 片 商:威 秀 電 影 公 司、Red Wagon Entertainment、Bazmark Productions、
A&E Television
中國上映日期: 2013 年 8 月 30 日
2. 《美麗人生》(義大利語: La vita è bella)
台灣翻譯名稱:美麗人生
導演: 羅 貝 托 ·貝 尼 尼 ( Roberto Benigni)
製片商: Cecchi Gori Group
台灣上映日期: 1999 年 3 月 12 日
3. 《鬼滅之刃》(日語:鬼滅の刃)
台灣翻譯名稱:鬼滅之刃
原作: 吾峠呼世晴
導演: 外崎春雄
動畫製片商: ufotable
代理發行商:木棉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64
台灣上映日期: 2019 年 4 月 6 日 – 9 月 28 日
4.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 日 語 : 劇 場 版「 鬼 滅 の 刃 」無 限
列車編 )
台灣翻譯名稱: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
原作:吾峠呼世晴
導演:外崎春雄
動畫製片商: ufotable
代理發行商:木棉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上映日期: 2020 年 10 月 30 日
5. 《海角七號 》(英語: Cape No. 7)
導演: 魏德聖
製片商: 果子電影
台灣上映日期: 2008 年 8 月 22 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