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06: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亭瑜
研究生(外文):Lai,Ting-Yu
論文名稱:技術型高中化工群學生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for Stud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in 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廖錦文廖錦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ao,Chin-Wen
口試委員:廖永靜盧建余廖錦文
口試委員(外文):Liao,Young-JingLu,Chien-YuLiao,Chin-Wen
口試日期:2021-08-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3
中文關鍵詞:技術型高中化工群素養導向評量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素養導向評量學習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of 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chool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Learning Motivation of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伴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的實施,新課綱是否會影響學生對於素養導向評量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是值得深入探究,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於素養導向評量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現況與差異性。
本研究的母群體人數為全國的技術型高中化工群2,542位學生,利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並以「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問卷」以及「素養導向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總共發放690份的問卷,收回535份的有效樣本,有效回收率為77.54%,再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26進行資料處理,分別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等進行統計及分析。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結果顯示:
壹、在整體的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中,以「求知興趣」的平均數最高;在整體的素養導向評量學習滿意度中,以「教師教學」的平均數最高。
貳、技術型高中化工群學生之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達 「積極」程度,且素養導向評量學習滿意度亦有達到「滿意」程度。
參、目前為高二、每週閱讀與化學/化工相關的書籍與文章頻率愈高、有使用文本題型的紙筆測驗、評量有採用多元評量的方式以及學校曾安排職場參訪之學生其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較高。
肆、目前為高二、每週閱讀與化學/化工相關的書籍與文章頻率愈高、有使用文本題型的紙筆測驗、評量有採用多元評量的方式以及學校曾安排職場參訪之學生其素養導向評量學習滿意度較高。
伍、技術型高中化工群學生對於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具有高度正相關。
Accompani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he impact of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for students was worth further discuss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erent effect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in this study are 2,542 stud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in 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chool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to collect information, with “Learning Motiva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as the main research tool. A total of 69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mong which 535 valid sample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response rate of 77.54%.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26, the data was carried out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OVA analysis, Scheffé's post-hoc test, Pearson’s Correlation.
Based on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highest score i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was the aspect of “interest-based learning”; the highest score i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was the aspect of “teachers’ instruction”.
2.Students majore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keep a positive attitude i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and reach satisfied i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3.High school sophomore who read books about chemistry or chemical engineering frequent weekly, have the test of text and the multiple assessment, participate in company visits have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4.High school sophomore who read books about chemistry or chemical engineering frequent weekly, have the test of text and the multiple assessment, participate in company visit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5.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n the competence based assessment of student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have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s.
摘要 i
Abstract iii
謝誌 vii
目次 ix
圖次 xiii
表次 x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六節 名詞釋義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第一節 技術型高中化工群學生素養導向評量實施現況 21
第二節 技術型高中化工群學生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30
第三節 技術型高中化工群學生素養導向評量學習滿意度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37
第四節 技術型高中化工群學生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44
第五節 本章總結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6
第四節 研究實施 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83
第一節 背景變項與素養導向評量之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現況 83
第二節 背景變項對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94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素養導向評量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109
第四節 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相關性分析 125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57
參考文獻 163
壹、中文部分 163
貳、英文部分 171
附錄 177
附錄一 專家內容效度審查問卷 177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84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89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增訂11版。臺北市:五南。
王東勳(2006)。高職汽車科學生實習課程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慧敏(2016)。芭蕾課學習滿意度與心流經驗關係研究—以高中舞蹈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史美瑤(2013)。評量也是學習。評鑑雙月刊,43,34-36。
任宗浩(2017)。素養導向評量。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166。取自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2&edm_no=166&content_no=2941
吳明隆(2014)。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青坡(2013)。高中職外語群學生對專題製作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清山(2017)。素養導向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21,1-24。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反應、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29-53。取自http://tx.liberal.ntu.edu.tw/~purplewoo/methodology/Analy-Reliability_Validity.pdf
呂秀蓮(2017)。十二年國教107課綱核心素養的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01-06
李再長、黃麗鴦(2007)。在職人士進修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之相關研究-以成大碩士在職專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7(4),1-24。
李咏吟(1992)。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李咏吟(1995)。學習輔導—學習心理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李旻樺(2001)。高中學生之自我效能、成功期望、學習任務價值與課業學習動機調整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卓佑霖(2020)。技術型高中機械科學生電腦輔助製造實習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周文松(2007)。國中學生學習動機、家長教育期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周杏如(2017)。技術型高中學生國文科學習動機與價值觀對未來進路影響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林李雯(2020)。基隆市高中一年級學生認知彈性及對108課綱多元選修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明山(2011)。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對專題製作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金山(2017)。從紙筆測驗談中小學自然科學素養評量的問題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67-70。
林奕宏(2020)。十二年國教國中階段自然科學領域生物科素養導向評量試題之發展(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清山、張春興(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林塗生(1996)。提高國小教育品質。教師天地,84,58-59。
林慶隆(2016)。國小自然教科書之知識論與課程觀演變。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金美愛(2020)。臺灣高中生修習第二外語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韓國語爲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洪詠善(2018)。素養導向教學的界定、轉化與實踐。課程協作與實踐第二輯,24-27。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23/relfile/8006/56789/b3c18d76-83d7-4f64-a41f-f941dedaf767.pdf
洪詠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121,c1179-1.php?Lang=zh-tw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友福(2013)。公立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對能源科技教育融入專題製作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芷瑄(2020)。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資訊素養融 入專業科目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美玉(2017)。素養導向的學習評量之概念與內涵。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辦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實踐策略、教師增能課程設計及主題進階回流計畫,「選修課程:主題二素養導向的學習評量課程手冊」,15-25。彰化縣:新民國小。
張郁雯(2016)。評量21世紀的技能—如何評量學習力。T&D飛訊,217,1-20。臺北市:國家文官學院。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高級中等教育法,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60043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化工群)。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修訂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21)。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含進修部(學校))。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
許富淑(2010)。大專學生選修游泳課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9,66-83。
郭碧娜(2015)。高中職家政群業界專家協同教學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光亮、黃田奇(2017)。屏東地區大專院校原住民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9(2),21-42。
陳明終(2013)。多元評量面面觀。「2000年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彥廷(2008)。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考試焦慮對數學科學業成績的影響-以台南市後甲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國浚(2019)。國民中學學生對童軍教育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靖瑜(2018)。高級中等學校餐旅群學生參與業界專家協同教學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麗香(2013)。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對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彭月茵(2001)。目標層次、回饋訊息對數學工作表現與學習動機之效果:考量國中生的控制信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曾靜雯、許瑞強、陳璿文(2018)。學習評量與素養導向之關鍵能力。教師專業研究期刊,16,77-102。
黃芝泳(2009)。高職電機科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芩璇(2015)。高職家政群學生色彩概論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雅筑(2018)。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對專題製作之創客認知及其學習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詹惠雪、陳美如(2018)。自然科學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踐-以國中理化能源主題為例。中等教育,69(4),90-104。
蔡文欽(2018)。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電子科學生對數位邏輯實習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16(3),59-78。
賴政安(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中免試入學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羅寶鳳(2017)。因應時代改變的終身學習: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4-27。
蘇郁雯(2020)。國中學生知覺音樂教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英文部分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 785-804.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
Beckett, D. (2008). Holistic competence: Putting judgments first.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9(1), 21-30.
Beder, H. (1991). The stigma of illiteracy.Adult Basic Education,1(2),67-77.
Chen, Pih-Shuw (2011). The Relations between Learner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Management Training: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28, 77-90.
Cresewll, J. W. (2002). Education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Domer, D. 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forum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Toronto, Canada.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arl, L. (2003). Assessment as learning: Using classroom to maximize student learning. Thousand Oaks, CA:Corwin Press.
European Commission. (2005). Lifelong learning and key competence for all: Vital contribution to prosperity and social cohesion. Retrieved from http://europa.eu.int/comm/education/polici es/2010et_2010_fr.html
Flammger, D. M. (1991)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postsecondary school satisfaction. Master’s project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Buffalo.
Ferguson, E. D.,& Wee, B. E. F. (2000). Motivation: A Biosocial and Cognitive Integration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ujita-Starck, P. J., & Thompson, J. A. (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Gay, L. R., Mills, G. E., & Airasian, P. W.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Graham, S. & Weiner, B. (1996).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of motivation,” In D. Berliner & R. Calfee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63-84, NY: Simon and Schuster Macmillan.
Hee, O. C. (2014).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ustomer-Oriented Behaviour Scale in the Health Tourism Hospitals in Malay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7(3), 771-775.
Howard, G. S.& Maxwell, S. E. (1982). Do grades contaminate student evaluations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volume,16(2), 175-188.
Kasworm, C. E.,& Marienau, C. A. (1997). Principles for assessment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pp. 384-434).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leinginna, P. R., Jr., & Kleinginna, A. M. (1981). A categorized list of motivation definitions, with a suggestion for a consensual defini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5(3), 263-291. doi:10.1007/BF00993889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
Likert, R. (1932).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rchives of Psychology, 140, 1-55.
Lodico, M., Spaulding, D. & Voegtle, K. (2010). Metho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2nd Edi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OECD Publish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d.org/pisa/35070367.pdf
Sudman, S. (1976). Applied sampling (No. 04; HN29, S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Tough, A. (1982). The adult learning projects(2nd edition). Ontario: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Vansteenkiste, M., Williams, G. C., & Resnicow, K. (2012). Toward systematic integration betwee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as examples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 Autonomy or volition as a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princi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9.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186/1479-5868-9-23
Wiggins, G. (1998). Educative assessment: Designing assessments to inform and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2. 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
3. 國中學生學習動機、家長教育期望與學業成就──以中部地區為例
4. 高中學生之自我效能、成功期望、學習任務價值與課業學習動機調整策略之研究
5. 在職人士進修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之相關研究—以成大碩士在職專班為例
6. 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考試焦慮對數學科學業成績的影響-以台南市立後甲國中為例
7. 高職汽車科學生實習課程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8. 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對專題製作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9. 目標層次、回饋訊息對數學工作表現與學習動機之效果:考量國中生的控制信念
10. 高職電機科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11. 高中職外語群學生對專題製作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
12. 高中職家政群業界專家協同教學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13. 公立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對能源科技教育融入專題製作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中免試入學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15. 高職家政群學生色彩概論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
 
無相關期刊
 
1. 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專業課程素養導向評量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
2. 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平面設計技能領域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
3. 技術型高中電機科學生技能領域課程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
4. 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彈性學習時間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雙北地區公立學校為例
5. 素養導向學習單與國中國文課程—以素養導向評量增進九年級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
6. 十二年國教國中階段自然科學領域生物科素養導向評量試題之發展
7. 發展108課綱七年級科學與閱讀跨領域之素養導向評量試題
8. 國中小教師數學領域素養導向評量設計指標建構之研究
9. 國小二年級健康飲食教育素養導向教學實踐研究
10. 工讀對於技術型高中進修部學生於學習成效與生涯規劃之研究-以彰化地區公立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為例
11. 技術型高中機械群學生實習技能學習成就與職涯發展之關係研究 -以中彰投地區為例
12. 國際教育對技術型高中學生國際素養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及成效研究—以中彰投地區為例
13. 臺中市國民中學學生資訊科技學習態度及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
14. 實虛整合技術應用於物料顏色辨別及倉儲之研究
15. 穿戴式裝置產品設計指標及其驗證之研究-以銀髮族穿戴式裝置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