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07: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柏均
研究生(外文):Po-Chun Ho
論文名稱:試析春秋戰國主流思潮與精神── 以《尚書》的思想為中心
指導教授:魏慈德魏慈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u-Te Wei
口試委員:林宏佳程克雅
口試委員(外文):Horng-jia LinKe-Ya Cheng
口試日期:2022-01-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尚書諸子百家人文精神中國古代思想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將時間限縮在先秦時期,探討從商周到春秋戰國之間的思想人文變化,並聚焦在《尚書》文本中之精神價值與核心意義。藉由研究諸子百家之學術理論與思維,來觀察其思想的實際行動與對後代世人之影響。透過商周時期的神話信仰與上天崇拜,來加以對比與春秋戰國時期之演變。並進一步從當代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切入,分析當代人類與先民的思維精神,試圖從文本當中更深入理解蘊涵的文化,分析現代思維與古代以民為本的思考模式。《尚書》作為一本政治之書,內容不但有教育君王並養成良好德行之準則,對世事也有諸多行為指導與建議。從春秋戰國到先秦的許多著作,也深受其影響。《尚書》對於君子之道與德行標竿都有完整的一套體系,包括對於品德和個人修養的功夫之上,更是有其標準。而在處事言行和道德修養方面,對於君子應該有的各種行為,都有很高的期許,從中展現上古時代先人遺留的智慧。而這樣一個從神本到人本的精神轉化與思維態度,是中國古代思想中人文精神發展的關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尚書精神 13
第一節 尚書中之德 38
第二節 尚書中之神本思想 41
第三節 尚書中之民本思想 43
第三章 春秋戰國主流思潮之形成與發展 49
第一節 諸子百家思想來源與興起 51
第二節 諸子百家之思想 52
第四章 人文思想與精神 62
第一節 神本思想 63
第二節 神本走向人本之轉變 65
第三節 人本思想之覺醒 67
第五章 結論 70
附錄 72
參考書目 80
(一)古籍
〔周〕李耳撰;〔晉〕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清乾隆敕刻武英殿聚珍本),頁103。
〔漢〕司馬遷,《史記》,卷130,〈太史公自序〉(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3319。
〔漢〕班固撰;楊家駱主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頁1745。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明〕來知德,《周易集註》,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二)專書
王國維,《殷商制度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古國順,《史記述尚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任繼愈,《天人之際》,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牟鐘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李振興,《尚書流衍及大義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李偉泰,《兩漢尚書學及其對當時政治的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76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季蒙、程漢,《先秦思想史稿》,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9年。
屈萬里,《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洪鐮德,《人文思想與現在社會》,新北:揚智文化事業出版社,1997年。
徐漢昌,《先秦學術問學集》,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6年。
郜積意、胡鳴,《尚書漫談》,臺北:頂淵文書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高正,《諸子百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高正,《諸子百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臺北:里仁出版社,1982年。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香港:三聯書店,2017年。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臺北:允晨文化,2006年。
陳夢家,《尚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程元敏,《尚書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年。
楊寬,《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臺灣開明書局,《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84年。
劉振強,《墨子‧節葬下》,臺北:三民書局,2014年。
劉起釪,《尚書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蔣善國,《尚書綜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錢穆,《中國思想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錢穆,《國史大綱》,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香港:商務印書館,1997年。


(三)論文
王燦,〈《尚書》天人觀念與春秋戰國人文思潮〉,《長江論壇》,2012年第4期,2012年。
郭洪水,〈「百家爭鳴」的主流思潮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發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1期,2011年。
陳來,〈春秋時期的人文思潮與道德意識〉,《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2013年。
潘俊杰、魏婧,〈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轉型〉,《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3期,2004年。


(四)國外著作
(美)艾蘭,《龜之謎-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的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法)迪韋爾熱,《政治社會學─政治學要素》,新北:華夏出版社,1987
(德)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資本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