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1.尤傳莉(譯)(民 101) ,獲利世代(原作者:Osterwalder & Pigneur)。臺北市: 早安財經文化。
2.王國明(民 91),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之評論。
3.王壽來(民 90),尋百工推薦序,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04.05 頁。
4.朱庭逸與方雯玲主編 (2004),工藝新境-打造手工精品的經營之路,台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5.何智堯(民 105)無名商品轉變為文創商品之歷程-以苑裡磚瓦及藺草帽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6.吳明清(民 81),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
7.呂濠(民99),磚造文化創意商品設計開發模式研究-以金良興磚廠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論文。8.李怡瑱(民 98),傳統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之歷程研究- 以工藝類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李美蘭(民 104),「佛光山藍海策略之研究」,南華大學佛教學系碩士論文。10.李苡甄(民 109),創業動機與歷程之個案研究-以藝術彩繪工作室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11.李瑛玲(民 100),傳統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經營模式之研究-以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2.周嘉鈴( 民 107), 新產品開發- 製造與設計: 台灣自行車公司為例,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13.林忠伸(民 110) ,地方產業轉型與小旅行關係之研究-以「銅鑼-杭菊田野秋旅」為例,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學院碩士論文。
14.金偉燦(W.ChanKim)和勒妮·莫博涅(RenéeMauborgne)在(民 79) ,《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尤傳莉(譯)(民 101) 。
15.施正屏(譯)(民 103),企業研究法 (Mark Saunders 等原著),台北:培生教育。
16.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世界創意產業之父,創新模式的推動者,英國著名創意文化產業研究專家。
17.胡幼(民 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18.翁峰山(民 91),台灣鄉土藝術賞析,正一善書出版社,93 頁。
19.馬有成(民 107),《嘉義縣登錄傳統藝術布景彩繪調查研究保存紀錄計畫》成果報告書,博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婉君(民 103),談創業新獲利世代:商業模式九宮格的整理應用。
21.畢恆達(民 85),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27-45頁。
22.陳向明(民 9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3.陳明佐(民 97),傳統工藝產業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以永興家具事業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碩士學位碩士論文。24.陳為秀(民 110),微行創業產品開發與商業模式之個案研究-以手工藝產業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碩士論文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5.陳適鴻(民 102),新產品開發跨職能團隊的成功關鍵因素研究-以某科技公司為例,大同大學工程學院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6.傅茹璋(民 110) ,新經濟時代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鶯歌陶瓷文化產業為例。規劃學報,第29期,39-57頁。
27.彭惠娟(民 99),[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28.曾茹鈺(民 103),傳統工藝的文創產業轉型之研究-以板陶窯交紙剪黏工藝園區為例。
29.鈕文英(民 109),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30.黃秀媛(譯) (民 95),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市場,(原作者: Kim & Mauborgne),台北市:天下文化。31 頁-160 頁。
31.鄒自強( 民 98), 電源產業新產品開發團隊與研發同步工程對新產品 開發績效評估, 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2.劉綵盈(民 107),「寺廟經營模式創新之研究-以北港武德宮為例」,企業管理學系非營利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33.潘淑滿(民 9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34.蔡美麗(民 90),文化政策與台灣工藝發展,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35.蔣勳(民 84),『藝術概論』,台灣東華書局
二、網路資料
1.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 96),台灣製造 文化創意向前走,台北:允晨文化。
2.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 93),文建會網路學院 case 智庫 2 ‧文化創意產業,文建會 case 網路學院。
3.行政院函請審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案 (民 97),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4.經濟部工業局(民 9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5.連橫《台灣通史》台灣文獻叢刊第 128 種,639 頁(民 83)。
6.維基 -> 安平縣雜記 435
7.文化部 政策與施政 第一章 文化資產之保存與再生。
8.Google錢世怎麼演變。
9.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忘路之遠近】民 107‧12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連橫:台灣通史(翻譯)。
10.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107 年中小企業重要統計表
11.文化部,文化資產查詢及個案導覽,103 年 09 月 03 日取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www.boch.gov.tw/boch/
12.http://www.ntcri.gov.tw/03_news/news_B_2.asp?n_id=125
13.台灣工藝研究院。民國98 年2 月15 日,取自:
14.OTOP 台灣地方特色網。民國 98 年 3 月 4 日,取自:http://www.otop.tw/
15.創意台灣 世界發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民國 98 年 3 月 25 日,取自: http://cci.cca.gov.tw/page/p_02.php
三、英文文獻
1.Booz, A. J., Allen, B. C. &Hamilton P. J.(1982), New ProductsMan-agement for the 1980s, New York-Booz, Allen and HamiltonInc.
2.Dessler,G. (1992), Organizational Theory: Integrating Structure and Behavior,NJ:Prentice Hall.
3.Dessler,G. (1995),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in an Eva of change, Harcount Brace
4.Levy, V. & Merry, U.(1986),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Praeger Publishers.
5.Saren,M.(1984),AClassificationofReviewModelsoftheIntra-FirmInnovationProcess﹐R&DManagement﹐Vol.14﹐No.1﹐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