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15: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巧恬
研究生(外文):CHEN, QIAO-TIAN
論文名稱:城市藝術節慶發展之探究──以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Urban Artistic Festival Development——A Case of Kaohsiung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Arts Festival
指導教授:簡子傑簡子傑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蔡佩桂王曼萍
口試日期:2021-09-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高雄市貨櫃藝術節在地文化藝術行政文化治理
外文關鍵詞:Kaohsiung CityContainer Arts FestivalLocal CultureArts AdministrationCultural Govern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過去長期以來,高雄被定義為工業大城市,藝術文化甚至在工業發展的考量下被犧牲,但是自高雄市1998年政黨輪替後,文化政策的建構過程終於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種種的轉變形塑出高雄獨有的城市風格。「展現高雄城市的港灣之風格特色,並促進國際間的藝術交流。」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創立時所立下的主旨,在高雄近二十年的藝文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中可以發現活動策畫方不斷試圖尋求活動脫離框架的可能,並且與高雄的當下處境進行連結與反思,活動至今已持續舉辦二十餘年,期間雖然歷經多方的建議與批評,但是在眾多藝術節曇花一現的台灣中,確實難能可貴。

高雄國際貨櫃節圍繞著三個群體的對話——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承辦單位高雄市美術館及高雄市民。貨櫃藝術節涉及經濟、政治、社會輿論等複雜層面的問題,而三方如何突破層層包圍的困境,使貨櫃藝術節樹立自身的定位與意義?本研究試圖還原歷屆貨櫃藝術節辦理過程,並透過三方專家的訪談和城市變遷歷程、文化政策演變以及藝術節慶的文獻探討,剖析活動之策畫與執行過程,以辯證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之傳承意義及核心價值並提出後續建議,期待為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提供未來發展的新選擇。
For a long time,Kaohsiung was defined as an industrial city, and art and culture were evensacrificed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owever, since the change of politicalparty in Kaohsiung in 1998,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ltural policy has madea breakthrough finally, and various changes have shaped Kaohsiung's uniqueurban style.“Show the harbour characteristics of Kaohsiung city, and promoteinternational artistic exchanges.” is the theme of Kaohsiung InternationalContainer Arts Festival,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Kaohsiung 's art and cultur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From this, we can findthat the curators of the activity have been trying to find a way to break awayfrom the framework of the activity and to connect and reflect on the currentsituation in Kaohsiung. The activity has been held for more than 20 years,althoughit has experienced many suggestions and criticisms, it is indeed valuable inTaiwan where many art festivals are short-lived.
Kaohsiung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Arts Festivalaround the dialogue of three groups——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KaohsiungMuseum of Fine Arts,and the Kaohsiung citizen. The Kaohsiung InternationalContainer Arts Festival involves complex issues at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social opinion. How can the three parties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 of andestablish positio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ctivity ? This study attempts torestore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Kaohsiung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ArtsFestival, an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from the three parties andliterature discussion of urban change, cultural policy evolution and artfestival.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activities, to prove the inheritance and core values of Kaohsiung InternationalContainer Arts Festival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activity.
目 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一、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1.2 研究範圍與內容架構 8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12
二、 高雄城市變遷歷程與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緣起
2.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形成背景概述 20
2.2台灣新興節慶政策的變遷脈絡 24
2.3高雄城市發展的過程與蛻變 28
三、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策略與發展之探討
3.1 各屆展覽概念及活動規劃回顧 43
3.2 行政組織與運作 57
3.3資源及經費來源 63
3.4 活動展呈地點設置 67
四、 研究結果分析
4.1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所建構的文化內涵 73
4.2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現實困境與未來多元可能 79
五、 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86
5.2建議 88
5.3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90
參考文獻 92
附錄一 訪談內容 98

表 目 錄
表1-1 訪談對象一覽表 13
表2-1 高雄港歷史沿革 32
表3-1 歷屆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基本資料表 44
表3-2 歷屆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行政單位及策展人說明 59
表3-3 歷屆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活動總經費及贊助單位 64
表3-4 105至109年度市立美術館與駁二藝術特區遊客人次比較表69
表3-5 歷屆國際貨櫃藝術節舉辦地點與參觀人次 70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流程 19
圖2-1 侯俊明《SAY YES, MY BOY》(1996) 22
圖2-2 吳寬瀛、施並璟《高雄509025.6海浬》(2001) 35
圖3-1 200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工作小組組織圖 58
圖4-1 林俊廷《負海域》(2001) 78
圖4-2 譚偉平《鹽牆》(2001) 78
一、書籍
1.王志弘、徐苔玲(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原作者:Tim,Cresswell)。臺北市:群學。(原著出版年:2004)
2.王瑞鳳、蔡幸伶執行編輯(2008)。2007:永續之城:生態貨櫃創作計劃。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3.王嘉驥(2006)。〈寄語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未來〉。載於蘇盈龍(執行編輯),200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童遊貨櫃(頁15-18)。高雄市:高市文化局。
4.王嵩山,《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43 頁。
5. 李俊賢(2003)。後文明的貨櫃藝術村——200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視覺藝術。載於羅潔尹、郭家勳(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3(頁46-51)。高雄市:高雄市文化局。
6.李俊賢(2006)。從海洋出發與世界接軌。載於蘇盈龍(執行編輯),200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童遊貨櫃(頁8-13)。高雄市:高市文化局。
7.李俊賢(2009)。談「200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的 N 種想法」。載於羅潔尹(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9:邁向理想城市的N種想法(頁12)。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8.李玉玲(2020)。〈館長序〉。載於柏楞.巴瓦瓦隆、蘇吏亞伯.布里旦(執行編輯),陷阱: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頁8-9)。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9.李友煌(2007)。高雄市立美術館。載於林佳禾(執行編輯),高美館(頁14)。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10.吳連賞(2005)。高雄市港埠發展史。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1.林佳禾執行編輯(2007)。高美館。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12.姚文智(2001)。高雄的城市雙年展。載於黃于珊(執行編輯),200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頁11)。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13.胡家璇(譯)(2014)。城市的意象(原作者:Lynch,Kevin)。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60)
14.柏楞.巴瓦瓦隆、蘇吏亞伯.布里旦執行編輯(2020)。陷阱: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15.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6)。2005屏東半島藝術季:恆春古城風華再現。屏東縣:屏東縣政府文化局。
16.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著(2006)。高雄港1至22號碼頭港區發展。高雄市: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17.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營運中心著(2018)。駁二藝術特區:關於那些年的那些事。高雄市:高雄市文化局。
18.陳郁秀(2001)。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序。載於黃于珊(執行編輯),200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頁 4)。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19.陳明輝(2009)。〈藝術節慶化與區域文化自明性——評200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載於羅潔尹(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9:邁向理想城市的N種想法(頁44-46)。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0.陳菊(2014)。高雄市市長  序。載於謝佩霓(執行編輯),可以居: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13(頁8)。臺北市:田園城市;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1.陳妙瓊、王華僅執行編輯(2004)。萬象高雄——高雄市文明史【地理高雄】(二)。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22.張淵舜等撰稿(2003),高美館二○○三。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3.連俐俐(2012)。「藝術■家」的力量。載於曾芳玲(執行編輯),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新式幸福風:藝術.家(頁16-18)。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4.盛治仁(2010)。主任委員序。載於羅潔尹(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9:邁向理想城市的N種想法(頁6)。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5.黃于珊執行編輯(2002)。200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6.黃健敏主編(2007)。都市美感心體驗—公共藝術的多元‧跨界‧場。臺北市:文建會。
27.黃志偉(2016)。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與城市進化——看貨櫃藝術節的發展與改變。載於簡正怡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15:明日方舟。(頁26-30)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8.曾芳玲執行編輯(2012)。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新式幸福風:藝術.家。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29.廖世璋(2016)。地方文化產業研究。高雄市:巨流。
30.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臺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31.劉俊裕主編(2013)。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藝文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32.劉仲倫總編輯(2004)。鐵道盟:鐵道藝術網路連結200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臺中市:加侖工作室。
33.謝長廷(2001)。〈高雄市市長 序〉。載於黃于珊(執行編輯),200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頁6-7)。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34.謝長廷(2003)。〈海洋首都 、希望城市〉。載於羅潔尹、郭家勳(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3(頁8)。高雄市:高雄市文化局。
35.謝長廷(2004)。海洋首都 希望城市。載於羅潔尹、郭家勳(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3(頁8)。高雄市:高雄市文化局。
36.謝佩霓執行編輯(2014)。可以居: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13。臺北市:田園城市;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37.謝佩霓(2014)。〈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序〉。載於謝佩霓(執行編輯),可以居: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13(頁12-13)。臺北市:田園城市;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38.謝佩霓(2010)。館長序。載於羅潔尹(執行編輯),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9:邁向理想城市的N種想法(頁12)。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39.簡正怡執行編輯(2016)。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15:明日方舟。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40.蕭新煌、劉維公(2001)。迎接美感社會的來臨:現代社會生活與美感。臺北市:藝術館。
41.羅潔尹、郭家勳執行編輯(2004)。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3。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42.羅潔尹執行編輯(2010)。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2009:邁向理想城市的N種想法。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43.蘇盈龍執行編輯(2006)。200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童遊貨櫃。高雄市:高市文化局。

二、期刊
1.王嘉驥(2002)。台灣當代藝術奇觀化的審思  從「粉樂町」、「好地方」、「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三展談起。今藝術, 114, 56-60。
2.李幸潔(2003)。訪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深切參與者—李俊賢。藝術認證,6,32-35。
3.李俊賢(2003)。黑手打狗 工業高雄-大高雄藍領藝術家創作風格初探。典藏今藝術,129,154。
4.林平(2004)。台灣策展人「光環」的漫漫長路。藝術家雜誌,352,228-233。
5. 洪榆橙(2019)。以藝術思考陪伴城市轉型貨櫃藝術節。藝術認證,89, 7-13。
6.陳水財(2002)。以「貨櫃」之名關於「貨櫃藝術節」的隨想。藝術認證,6,36-39。
7.張筧(2004)。李榮宗質疑市府花大錢辦活動無心犯罪預防宣導。高市會議書月刊,31,18。
8黃健敏(2016)。前世與新生 展望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藝術認證,66,30-37。
9.蔡庭智(2004)。童燕珍要市府提升觀光展現都市特色。高市會議書月刊,28,25。
10.蔡獻友(2004)。從文化性格論高雄當代藝術的面向。高雄文化研究2004年年刊,29-55。
11.蔣玉嬋(2009)。以社區節慶促進社區發展之探討。內政部社會司‧社區發展季刊, 127, 304。
12.蘇明如(2016)。從歷史缺頁到迎向海洋一窺百年高雄文化政策。藝術認證,66,24-29。

三、碩博士論文
1.王月惠(2011)。台鐵高雄港站都市更新案對高雄港未來發展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市。
2.李珮禔(2010)。國際藝術節與城市形象-以高雄國際貨櫃及鋼雕藝術節為例(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學院,高雄市。
3.李億勳(2017)。扁平高雄:高雄城市意象視覺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4.吳淑鈴(2001)。台灣國際藝術節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5.林宜蓉(2006)。地方政府舉辦節慶活動之經營策略與行銷活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6.林锫欣(2004)。節慶活動產業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7.林輝堂(2002)。縣市文化局對文化政策制訂與執行問題之研究——以台中市文化局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8.洪煒茜(2014)。高雄城市亮點形成探討─以舊港區新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雄市。
9.徐如宜(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產品生命週期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10.陳韋丞(2019)。舊城區再發展的文化治理:以高雄鹽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11.陳淑鈴(2010)。全球化趨勢下高雄城市文化探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12.陳茹萍(2008)。城市‧節慶‧藝術──論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雄市。
13.章明會(2006)。文化政策與城市風格的重構:以高雄市為例(1998—2005)。碩士論文,國立南華大學, 嘉義縣。
14.張懿(2019)。臺灣公立美術館的館內策展人角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北市。
15.黃湜雯(2013)。生活型態與藝文活動參與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
16.黃啟正(2014)。運用整合行銷傳播提升城市品牌之研究—以高雄亞洲新灣區為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17.游皓筑(2013)。運用文化創意園區行銷城市之策略分析—以駁二藝術特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18.葉子琪(2012)。策展人關鍵特質之初探。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19.廖繼仲(2000)。城市風格型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20.錢又琳(2011)。臺灣地方藝術節慶發展與文化體驗策略之探索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台北市。
21.鍾逸君(2000)。臺灣公立美術館的使命落實研究─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四、網站部分
1.王一芝(2018年3月1日)。城市因文化而偉大 李玉玲要用高美館翻轉高雄。城市學。2021年4月21日,取自:https://city.gvm.com.tw/article/43074
2.文化部(1998年11月30日)。1998年文化白皮書。行政院:文化部。2021年8月5日,取自:http://mocfile.moc.gov.tw/mochistory/images/policy/1998YellowBook/index.htm
3.李俊賢(無日期)。發揚秮肉精神 復興拼裝文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網址。2021年 8 月 3 日,取自: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ljs/latest-reviews
4.高雄市議會網站(2012年8月15日)。「建築」作為高雄貨櫃藝術展的另一個選項!高雄市貨櫃建築展公聽會。(2021年8月5日),取自:https://cissearch.kcc.gov.tw/System/PublicHearing/DealData.aspx?s=DD2F204DCCAE30B2
5.高雄市立美術館(無日期)。組織職掌。2021年8月5日,取自:https://www.kmfa.gov.tw/AboutUs/AboutKmfa/AboutKmfa03.htm
6.高雄市文化局(無日期)。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高雄市:文化局。2021年8月5日,取自:https://www.khcc.gov.tw/rwd_home02.aspx?ID=$0A32&IDK=2&EXEC=L
7.黃海鳴(2019年1月21日)。高美館兩種對於高雄城市的想像——以「靜河流深」、「2017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及相關展覽為對象。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網址。2021年 8 月 3 日,取自: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hhm/2019012101
8.嘉縣1300萬辦貨櫃節 議員質疑浪費(2017年 1 月 7 日)。自由時報電子報。2021年 8 月 3 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69144
9.嚴瀟瀟(2019年7月12日)。行政法人化三年回顧:李玉玲談高雄市立美術館的蛻變與未來。城市學。典藏ARTouch。2021年4月21日,取自: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1416.html
10. 張佩芬(2020年 7月 10 日)。高雄港可望躋身全球前十大貨櫃港(2020年 7月 10 日)。工商時報電子報。2021年 8 月1 3 日,取自: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298406.html。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70209)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