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白宗易、黃宗誠、張珈瑛(2012)。大學生參與校外實習課程之實習工作滿意、專業承諾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中原體育學報,1,95-104。
田弘華、田芳華(2008)。誰升學?誰就業?誰失業?大學畢業生出路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1(4),33-62。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國立編譯館。
自由時報(2012)。職校輪機科學生沒人跑船。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9月6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29603
何志峰(1999)。三明治物流管理科組:三明治教學之規劃,技術及職業教育,52,15-18。
何昶鴛、王雅玲(2012)。高職水產食品科學生校外實習學習成效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4(3),25-35。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易習圖書。
吳清基(1998)。《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做法》。師大書苑。
巫佳靜(2008)。校外實習對高職餐飲科學生職涯規劃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高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吳緯文(2008)。提昇高級職業學校美容科競爭力之行銷策略。教育與發展,25(1),91-96。
陳宛婷(2014)。大專院校商管科系學生校外實習輔導、實習滿意度對其就業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許富惠(2013)。高職學生校外實習與職涯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李文娟(1998)。領導型態、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相關之個案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再長、黃麗鴦(2007)。在職人士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之相關研究:以成大碩士在職專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7(4),1-24。李雪秀(2005)。人格特質與實習勞動條件對餐旅技職生畢業後投入觀光旅館業之影響:實習社會化級主管領導之干擾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沈筱樊(2014)。大專院校餐旅管理系學生校外實習滿意度、創業自我效能對其創業潛能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辛炳隆、江哲延(2011)。專業證照對薪資影響之淺析。T&D飛訊,124,1-13。
周思穎(2006)。餐旅業建教合作生實習滿意度與未來從事餐旅業意願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林佩怡(1999)。二專水產食品科學生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雨蓉(2010)。觀光相關科系學生校外實習滿意度及未來從事觀光產業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林宥萱(2005)。技職教育校外實習學生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相關科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柯淑屏(2003)。高職水產食品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徐達光、許順旺、吳哲宏、謝恩(2004)。餐旅實習課程對實習生工作價值觀影響之社會化歷程探討。餐旅暨家政學刊,1(1),219-241。
涂國祥(2002)。台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郭玟嬨(2003)。科技大學學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工作價值觀與未來進路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郭德賓(2004)。技職教育實務課程學生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實務課程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1(1),85-100。
郭德賓(2006)。餐飲技職教育校外實習學生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科系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3(2),187-204。
陳佩宜(2012)。校外實習-技職教育啟動實習計畫。高教技職簡訊,64,1-3。
陳信宏(2004)。餐飲科系大學生工作價值觀對就業意願選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陳奎熹(2009)。《教育社會學》。三民。
陳紫玲、沈進成(2011)。學生對校外實習滿意度與續留產業影響之分析: 以高等技職教育餐旅觀光相關學系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8(1),21-38。
張大川(1990)。從激勵─保健理論探討激勵與工作滿足感之關係─以銀行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天洲(2007)。《學習規劃與生涯發展》。五南。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
張家宜(2000)。大學學生滿意度之實證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6,1-27。
張淑雅(2013)。高屏地區餐旅系學生工作價值觀與實習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張添洲(2000)。《技職職業教育發展》。五南圖書。
曹勝雄、容繼業、劉麗雲(2000)。專科餐旅教育「三明治教學制度」實施之認知研究-從教師觀點。高雄餐旅學報,3,53-68。
莊明珠、郭德賓(2006)。校外實習課程衝突影響因素對學生就業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科系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3(1),113-131。
彭康麟、林明珠(2009)。從餐旅主管的績效認知看實習教學。餐旅暨家政學刋,6(1),13-31。
游琇雯(2014)。大專院校觀光系學生校外實習環境知覺校外實習滿意度對其續留產業意願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游舒萍、郭俊良、李筱婷、朱財義(2013)。海勤高職生上船工作意願之研究。航運季刊,第22卷,第1期,36-38。
黃政傑,李隆盛(2001)。高級課程標準修訂方向和共同架構之規劃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2),22-36。
黃政傑(1999)。三明治教學與技職教育水準(一)。全國技職院校三明治教學研討會,國立高雄餐旅學校,高雄市。
農傳媒(2021)。精進漁工人權與漁業管理 培養漁二代注入新血。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9月6日。網址: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2651
楊朝祥(1985)。《技職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
溫金豐、張菡琤(2007)。三明治課程的實習情境對實習生專業承諾之影響-以國際觀光旅館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7(2), 49-70。
葉龍泰、蔡華端、鄭富元、黃麒羽(2012)。飯店業者對大專實習生之期望、感受與滿意度分析。稻江學報;第6卷1&2期, P123–143。
鄧之卿(2006)。台灣高等餐旅教育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3(2),153-167。
鄭友超、徐璧君(2006)。實習對職業選擇影響之探討-以朝陽科技大學保險系學生為例。台南:人力資源與策略國際研討會,3-18。
鄭靖國、王明忠(2007)。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的因素構面與問卷發展。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6,427-442。
董宛甄(2014)。校外實習滿意度、實習輔導、實習成效與續留產業關係之研究-以澎湖高職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劉修祥(1998)。台灣地區專科以上不同學制的觀光科系應屆畢業生其升學和就業意向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劉修祥、陳麗文(1999)。高雄市高職水產食品科應屆畢業生升學意向與態度之探討。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9,435-445。
劉瀚升、葉龍泰、楊雅閔、鄭富元(2010)。實習滿意度與未來從事餐旅業意願之探討-以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餐旅管理學系學生為例。稻江學報,4(2),143-161。
歐陽碧芬(2010)。實習生工作價值觀、實習滿意度與職涯規劃之影響-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黎麗貞(1997)。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蕭佳純(2009)。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學業表現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情形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17(3),1-40。
賴清國(2002)。高職水產食品科建教合作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清麟、薛漪平(1994)。職能治療學生臨床實習滿意度及相關因素探討。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2,11-20。
鍾辰英(1994)。幼兒保育類與美容類職能力分析研究報告與家政類課程中心報告,188-204。
魏世台、盧秀美(1993)。台北醫學院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相關因素之分析研究。北醫學報,22,153-178。
蘇靖淑(2006),愛我所選擇,選擇我所愛-水產食品科畢業生在餐飲業的發展歷程,餐旅暨家政學刊,3(4),453-471。
顧景怡(2006)。高餐旅為台灣服務升級。天下雜誌,360,224-227。
英文部份
Abraugh, J. B.(2000). How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ffecting in internet-based MBA cours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4, 9-26.
Behuniak, P., & Gable, R.(1982). Sex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with college and attitude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for five college major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3, 11-17.
Bourdieu, P.(1973). 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social reproduction. In R.Brown(Ed.),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culture chance, 21-30.
Guo, J. L., Liang, G.S. and Ye, K.O.( 2006).An influence mode1 in seafaring choice for Taiwan navigation students.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33(4),403-421
Harvey,L.,Locke,W.,&Morey,A.(2002). Enhancing employability, recognizing diversity. London:University UK and CSU.
Ju, J., Emenheiser, D.A., Clayton, H.R. & Reynolds, J.(1998). Korea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internship experiences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in Kore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3(1), 37-44.
Lin, C. T. , Wang, S.M . and Chiang, C.T.(2001). Manpower supply and demand of ocean deck officers in Taiwan.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28( 1), 91 – 102
Maslow, A.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 Harper and row, 35-47.
McCombs, B. L. (2000). Reducing the achievement gap. Society, 37(5), 29-39.
Perterson, S.L.(1993).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of underprepared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34(6), 659-685.
Hora M.T. ,Benbow R.J. ,&Oleson A.K.(2016).Beyond the skills gap: How the lack of systemic support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mines employer,student, and societal interests,WCER Working Paper 9. available online:https://wcer.wisc.edu/publications/year/2016
Bretz ,R.D. and Judge, T.A.(1994).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Implications for satisfaction, tenure, and career 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4(1), 32-54
Tough, A. M.(1979). Major learning effec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3-260.
Wexley & Yukl(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ersonnel management, R. D. Irwin(Homewood, I11.)
Zunker, V. G.(1994). Career counseling-applied concepts of life planning. CA:Cole Publishing Company.
Zigarmi,D.,&Nimon,K.(2011).A Cognitive Approach to Work Intention-The Stuff That Emplyee Work Passion Is Made of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13(4),44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