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依姓氏筆畫排列)
Michael Argyle Adrian Furnham Jean Ann Graham著 張君玫譯:《社會情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
三尾裕子:《王爺信仰的歷史民族誌:臺灣漢人的民間信仰動態》,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2018年12月。
不著撰人:張光前點校《安平縣雜記》臺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年。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年6月。
王禮主修,陳文達編纂:《臺灣縣志》卷一、輿地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康熙58年1719。
吳碧惠:《送王迎福臺南王船十三艙添載物件研究》,臺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21年。
李吉林:《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年。
李豐楙、李秀娥、謝宗榮、謝聰輝:《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臺北:財團法人東港東隆宮、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10月。
杜威:《教育名著選讀》,徐宗林選註,臺北:文景書局。
林金郎:《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臺北:柿子文化。2018年9月。
林茂賢: 《臺灣民俗記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林國平著:《閩臺民間信仰源流》,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林衡道著:2015年2月,《臺灣歷史民俗》,臺北: 黎明文化,2015年2月。
洪瑩發:《代天宣化臺灣王爺信仰與傳說》,新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7年。
洪瑩發、吳碧惠、陳進成、吳明勲、林建育:《巡狩神舟 臺灣王爺祭典中的王船製作技術》,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1995年。
韋志成:《語文教學情境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勒爾.斯格米博士、蘇珊.福勒、迪克.萊爾斯、金映玉譯:《情境領導:如何獲取領導天分》,臺北:晶冠,2009年。
康鍩錫:《臺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14年。
康豹:《臺灣的王爺信仰》,臺北,商鼎文化,1997年。
張政亮《創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臺北:鼎茂圖書出版社,2008年。
張郡洋:《臺灣地名的故事》,臺中:尚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91年3月
張國清:《後現代情境》,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
陳虹因:《一本就懂台灣神明》,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
鈕文英:《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8年。
黃文車:《屏東縣閩南語民間文學集3下東港溪流域篇》,屏東縣,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屏東縣阿緱文學會。2012年。
黃文車:《閩南信仰與地方文化》,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年。
黃文博:《站在臺灣廟會現場》,臺北,常民文化出版,1998年。
黃文博:《臺灣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常民文化出版,1997年
黃永和:《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2009年。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新北:揚智文化,2017年。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1983年。
劉盛興:《王爺信仰—屏東走一回》,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中心出版。
劉還月:《臺灣人的祀神與祭禮》,臺北:常民文化,2000年。
蔡相輝:《臺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北:協和關係機構臺原出版社,1992年8月。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屏東縣政府出版,2014年。
謝宗榮:《臺灣的王爺廟》,臺北:遠足文化,1984年。
謝宗榮:《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臺北:博揚文化,2015年。
謝肇淛:《五雜爼》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97年。
二、單篇論文
(一)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裕恩、許國鐘、楊佳元、方信淵:〈傳統宗教節慶之參與動機、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第13期,頁91-111。
康豹: 東隆宮迎王祭典中的和瘟儀式及其科儀本,《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二期,1980年3月,頁93-106。
陳淑華:〈己丑正科東港迎王與七角頭轎班的傳承〉,《台灣文獻》67卷第4期。頁158-202。
陳進成:〈迎王・平安.王船祭〉,《歷史月刊》,第135期。頁15-22。
(二)研討會論文
黃文車:〈屏東王爺故事採集及藝文推廣〉,東港東隆宮第二屆溫王爺信仰民俗學術論壇手冊,2021年。
羅景文:〈靈力的擴展和穩固-以屏東地區廟宇與溫王相關之建廟傳說為考察核心〉,2021年。
三、學位論文 (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芳姿:〈臺灣鄉土體育之研究—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例〉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林育嬋:〈臺灣民間故事對國小五年級品德教育之應用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1月。林怡君:(東港東隆宮大漢樂團在迎王平安祭典中的儀式音樂研究〉,嘉義: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林美芳:〈城中之村的鄉土地理教學行動研究-以社子島福安國中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996年9月)。邱郁芬:〈東港迎王七角頭轎夫之地方感與地方認同〉,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14年6月。紀美玲:〈運用社區資源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
張淑梅:〈情境教學融入國小低年級閱讀與識字教學研究-以101 ~102年南一版國語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碩士論文。許良瑋:〈東港地區溫王爺信仰餘角頭祭祀圈發展之研究〉屏東: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1992年2月。陳文洲:〈臺灣家將陣頭之研究—以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例〉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廖冠富:〈中華民俗體育之研究—以屏東縣南州鄉迎王典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歐佩怡:〈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7月。鄭華陽:〈從專案管理看東港迎王祭典王船建造——以東隆宮乙未正科王船建造為例〉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1994年7月。四、網路資料
臺灣民俗文化工作室https://www.folktw.com.tw/culture_view.php?info=46,檢索日期:2020年3月29日。
屏東縣政府https://www.pthg.gov.tw/Default.aspx,檢索日期2021年1月12日。
臺南市政府https://www.tainan.gov.tw/cp.aspx?n=13293檢索日期2021年1月11日。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LienchiangCounty/beigan/90070264001-XWFM檢索日期:2021年1月14日。
臺灣宗教資訊網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238檢索日期:2021年1月20日。
自然與數位人文博物館網站http://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1ebf38f&ParentID=0b00000181ebf389&Type=&Part=&Domain=ha&Field=re檢索日期:2011年3月27日。
屏東縣南州鄉公所https://www.pthg.gov.tw/nanchoue/cp.aspx?n=422E265476DB45FF&s=F60DC10D1792E4BD檢索日期:(2022年1月10日)。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PingtungCounty/nanjou/1320001-XZDTF檢索日期2021年10月13日。
五、廟宇資料
財團法人東港東隆宮編著,東隆宮沿革誌,臺南市,2020.10月。
溪洲代天府戊戌正科迎王祭典委員會印製《2018年戊戌正科南州鄉溪洲代天府迎王祭典》專輯在談論2018年戊戌正科南州鄉溪洲代天府迎王祭典的沿卅簡介。